讀古今文學網 > 他人即地獄?人際衝突的源起與化解 > 偏見:我們為何不喜歡他人 >

偏見:我們為何不喜歡他人

偏見,一種沒有明顯依據的易變的觀點。

——安布羅斯·比爾斯,《魔鬼詞典》,1911

偏見以多種形式顯現——喜歡自己的群體,不喜歡其他一些群體,如:喜歡「東北部的自由主義者」或「南部的山地人」,討厭阿拉伯「恐怖分子」或美國「異教徒」,討厭那些矮個子、肥胖或不好看的人。

「9·11」事件及其後果說明了仇恨和偏見的威力:

「我們的恐怖主義針對的是美國。我們的恐怖主義是神聖的恐怖主義。」——引自本·拉登在「9·11」事件之後的一段錄像講話。

「假如我看見某人進入(一個機場),他頭上戴著尿布似的東西,而且用風扇皮帶(帶動汽車等散熱器風扇的皮帶)將那玩意纏在腦袋上,那麼這傢伙就應該被逮起來。」——引自美國國會議員約翰·庫克西在「9·11」事件之後的一次電台訪談節目。

「9·11」過後不久,對那些被認為具有阿拉伯血統的人的敵意情緒高漲起來。在紐約城郊,一位男士開車試圖撞倒一位巴基斯坦婦女,嘴裡還喊叫著他是「為了我的國家」。在得克薩斯州的丹頓市,一家清真寺受到燃燒彈的攻擊。在波士頓大學,一位中東學生被人刺傷。在科羅拉多大學,學生們在圖書館用油漆噴寫「阿拉伯人滾回老家去。」這些事件並非孤立。美國—阿拉伯反歧視委員會整理的清單列出「9·11」事件之後的一周之內,美國大學校園裡發生了250多起針對阿拉伯裔美國學生的暴力襲擊事件。對中東移民的負面看法根深蒂固。「9·11」事件6個月之後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人們對巴基斯坦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評價與對毒品販子的評價相當,非常負面。

其他群體也同樣面臨著由來已久的偏見。在尋求愛情或工作時,肥胖者——尤其是超重的白人婦女——前途黯淡。在若干相關的研究當中,肥胖者結婚的更少,只能獲得初級的或不大好的工作,收入也更低。在實驗研究中(讓其中的一些人扮成肥胖者),他們被認為缺乏魅力、不太聰明、不太快樂、缺乏自我修養,不夠成功。人們甚至會貶低那些僅僅是站在或者坐在肥胖者周圍的人。事實上,體重歧視明顯超過了種族或性別歧視,它表現在職業的每一個階段中——僱用、工作安排、晉陞、薪酬、獎懲和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