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社會動物:愛、性格和成就的潛在根源 > 訓練自我控制與自我調節的能力 >

訓練自我控制與自我調節的能力

在那次脾氣爆發後的一段時間裡,大家看埃麗卡的眼神都怪怪的,埃麗卡自己也覺得怪怪的。時間匆匆流逝,一晃幾個月就過去了。「學園」的生活意味著遵守上千條瑣碎的規章制度:食堂裡,在所有人落座之前不能開始吃飯;始終要把餐巾放在膝蓋上;老師走進房間時一定要起立;穿校服時不能嚼口香糖,即便是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也不行——這不是「學園」的學生應有的行為。

和絕大多數同學一樣,埃麗卡逐漸習慣了這些瑣碎的規章制度。她發覺自己在言語措辭方面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當她同陌生人交談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的身體姿勢也發生了變化,簡直開始有了些軍人般的氣質。

這些規章制度幾乎都涉及自律,包括推遲滿足感和對自我控制能力的訓練。埃麗卡當然並沒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這些。作為一名學生,這些規章制度只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已,但它們對她的在校生活、家庭生活甚至網球場上的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三那年,埃麗卡對網球已不再那麼癡迷,但她仍舊養成了為每場比賽作好心理準備的習慣。她採用的方式可以稱為「間接自我控制論」:通過對細小瑣事的調控來觸發對重要大事的正確反應。

她在比賽前會坐在椅子上,腦海裡反覆回憶著電影中那些飛行員的聲音,他們總是在對講機中保持著沉穩平靜的說話語調,這語調會讓她進入恰當的精神狀態。然後她會重複一些技巧和習慣,每場比賽前都是這樣:總是將她的水瓶擺放在球網附近的同一位置上;總是把球拍放在椅子下面,總是同一面朝上;總是在手腕上佩戴同樣兩條不搭配的吸汗巾;走進球場時每一步都踩在線上;每次發球前都用右腳正對著發球位置;總是考慮能不能連續5次直接發球得分。如果實際上覺得自己沒法直接發球得分,那就假裝自己能夠做到。當身體「假裝」出某種狀態足夠久時,思維也會開始採取這樣的態度。

一旦站到了球場上,埃麗卡就會嚴格遵守她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她的世界上只有兩個地方:球場上和球場外。在球場外,埃麗卡會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而在球場上,她考慮的只有眼前的比賽。她在準備發球的時候只想三件事:旋轉、落點和速度。如果她發覺自己在想別的事情,她會後退一步,拍幾下球,然後再繼續比賽。

埃麗卡不允許自己理會對手的狀態,也不允許自己理會邊裁的存在。她的表現只取決於球離開她的球拍時的狀態,別的事情都不在她的控制範圍之內。她自己的個性、她的天賦、她的自我和自我價值通通不是重點,賽場上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比賽。

通過把比賽當做重心,埃麗卡可以讓意識層面的自我平靜下來。她可以引導自己的注意力離開她自己——她的期望、她的緊張、她的名氣——而進入到忘我的比賽狀態當中。她可以讓自己不去想太多,因為想得太多是球場上的大忌。她可以全身心融入打球的過程,可以回到無數個小時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動作、讓某個招式深深印入腦海的練習場景之中。當她這樣做的時候,總能表現出超凡的自我控制力,再沒有什麼可以對她造成干擾。

進行網球、棒球或足球之類的比賽時,運動員的大腦需要執行感知、再感知與修正的複雜循環過程。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學者克勞迪奧·德爾·佩西奧(Claudio Del Percio)的研究表明,在從事困難的任務時,明星運動員事實上比普通人更加冷靜。他們對執行這類任務早有心理準備,因此所要花費的腦力遠遠少於一般人。他們對比賽過程的瞭解也更加清晰。同樣來自這所大學的薩爾瓦托雷·阿格奧蒂(Salvatore Aglioti)曾安排一群籃球球員和非籃球球員觀看罰球視頻,球從球員的手上飛出的一刻就戛然而止,運動員們需要猜測球到底有沒有投進。籃球運動員們的猜測比較準確,因為他們對於投球時手部和肌肉的運動諳熟於心,並且能夠重現罰球的場景,彷彿他們自己就是那個罰球的球員一樣。總而言之,專業運動員和非專業運動員的運動體驗完全不同。

埃麗卡的自我調節在95%的時候都能發揮作用,高三那年,她的困擾少了許多,球技也有所長進。不過她偶爾也會失去冷靜,似乎她心中憤怒的惡魔掙脫了鎖鏈,馬上就要開始為非作歹。

對於這種情況,她同樣有應對的辦法。她會一邊想著自己的憤怒,一邊對自己說:「這不是真正的我,這只是我體內的一種體驗而已。」她會想像一片茵茵草地,草地一邊是代表她憤怒的惡狗,另一邊則是連續贏得了5場比賽的網球選手。她想像自己從惡狗那邊走遠,逐漸來到網球選手這邊。

她試圖在自己與世界之間建立起恰當的聯繫。她所進行的自我監督練習被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J.Siegel)稱為「心靈窺視」。她提醒自己,她可以決定究竟讓哪個內在的自我主宰她的行為。她要做的就是將她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某種內在的性格特徵上,而不允許別的性格特徵浮現出來。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集中注意力需要極大的精力才能做到。不過這的確是可以實現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最早認識此類決定所牽涉的內在心理過程的學者之一:「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擁有你主觀上嚮往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與這種嚮往相反的念頭能夠獲得多少注意力……因此,對注意力的控制是意志力的基本體現。」那些擁有掌控注意力的習慣和策略的人,可以掌控他們自己的生活。

隨著埃麗卡漸漸長大,她越來越擅長將注意力從某種衝動轉移到別處,激發大腦中的不同模式。埃麗卡這株蘭花看起來很可能就要美麗綻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