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 > 前言 歌利亞 >

前言 歌利亞

「我是一條需要你帶著很多根棍子來對付的狗嗎?」

 1 

著名的士非拉(Shephelah)位於古代巴勒斯坦(Palestine)中央,擁有綿延的山脊和山谷,連接著朱迪亞山脈(Judaean Mountains)和廣闊的地中海平原(Mediterranean plain)。這是一個美得令人窒息的地方,遍佈著葡萄園、麥田、西克莫無花果林以及松脂木。同時,它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海岸沿線的民族可以通過這些分佈在地中海平原上的山谷到達位於朱迪亞高原(Judaean highlands)的希伯倫、伯利恆和耶路撒冷。因此,為了爭奪該地的控制權,幾個世紀以來,這裡發生了很多場戰爭。雖然北部的亞雅倫(Aijalon)山谷地位最為重要,以拉(Elah)山谷才是眾多著名故事的發生地。12世紀,薩拉丁[1]在此與十字軍騎士對戰。一千多年以前,在與敘利亞交戰的馬加比戰爭中,以拉山谷一直發揮著核心作用。而更廣為人知的是,在《舊約》成書的年代,這裡是新興的以色列王國防禦非利士軍隊的據點。

非利士人是來自克里特島的一個航海民族,他們移居到巴勒斯坦,並在海岸邊定居。以色列人由國王掃羅領導,聚居在山上。公元前11世紀下半葉,非利士軍隊開始向東行進,沿著以拉山谷蜿蜒而上。他們的目的是佔領靠近伯利恆的山脊,將掃羅王國一分為二。非利士軍隊作戰經驗豐富,極具攻擊性,是以色列軍隊不共戴天的敵人。驚慌失措的掃羅國王見狀,急忙召集大臣下山去迎戰非利士軍隊。

非利士軍隊駐紮在以拉山南部的山脊。以色列軍隊則駐紮在北部的山脊。兩軍隔著山谷對峙,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非利士軍隊沉不住氣了,他們派出了最強壯的勇士打破僵局,讓他下山去跟以色列戰士單挑。

這位非利士勇士是一個巨人,身高至少6英尺9英吋,穿著青銅盔甲,全副武裝。手上握著一支投槍,一支矛,一把劍。巨人對著以色列軍隊大喊:「你們選一個人出來跟我戰鬥吧。如果他戰勝了我,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奴隸。但是如果我戰勝了他,並且把他殺死,你們就要成為我們的奴隸,為我們服務。」

以色列軍營中沒有人敢站出來。誰能戰勝如此可怕的對手?突然,一個牧童站了出來,說他願意下山去迎戰巨人。這個牧童來自伯利恆,此時正要去給他哥哥送飯。掃羅拒絕了。「你不能去和這個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還是個孩子,而他卻是身經百戰的戰士。」但是牧童態度堅決,他說他見過比這可怕的對手。他告訴掃羅:「每次獅子和熊把羊偷走的時候,我都會偷偷跟在它們後面,把它們殺死,然後把羊救出來。」掃羅沒有再說什麼,似乎不再那麼堅持了。牧童下山朝著山谷的巨人走了過去。巨人看著朝他走來的對手,大喊道:「到我跟前來,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餵天空的鳥兒和地上的野獸。」然後,歷史上最著名的戰鬥開始了。這個巨人就是歌利亞,牧童就是大衛。

 2 

《逆轉》是一本描述普通人如何面對巨人的書。這裡的「巨人」指的是各種強大的對手,包括軍隊、勇士,也包括身體的殘疾、不幸和苦惱。每一章講述的都是不同的人的故事,他們抑或非常著名,抑或默默無聞;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傑出人士。他們面對巨大的挑戰,並不得不做出回應。我是應該按規矩辦事,還是遵從自己的本能行事?我是要堅持還是放棄?我是要回擊還是選擇原諒?

我想通過這些故事探究兩個觀點。第一,那些在我們看來有價值的東西往往產生於不平衡的衝突中,因為我們在希望渺茫時做出的反應往往包含著讓事情變得偉大而美麗的因素。第二,我們對這些衝突的理解常常是錯誤的。它們總被我們誤解。巨人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他們身上那些看似為優勢的東西經常會變成劣勢。事實上,身為一個弱者這一現實卻能在某些未知的方面改變人們:它會打開門,創造新的機會;它能教育、啟蒙人們,讓人達到看似難以想像的目標。只是面對巨人時,我們需要更好的指引。而這場三千年前發生在以拉山谷的歷史戰役——大衛與歌利亞之間的對決便是最好的起點。

歌利亞朝著以色列軍隊大喊的時候,他希望有一個人來跟他「決鬥」。這是古代的一種慣例。雙方為了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傷亡,會分別選出一名勇士代表雙方進行決鬥。例如,公元前1世紀,羅馬歷史學家昆圖斯·克勞狄烏斯·誇迪伽裡烏斯(Quintus Claudius Quadrigarius)講述了一場史詩般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高盧人對羅馬軍隊十分鄙夷。「這讓一個叫提圖斯·曼利烏斯(Titus Manlius)的年輕人憤怒無比。曼利烏斯來自最高統治階級家庭」,誇迪伽裡烏斯寫道。提圖斯決定跟高盧人決鬥:

他往前走,他不想讓英勇的羅馬人被高盧人比下去。曼利烏斯拿著古羅馬軍隊的盾牌和西班牙劍來到了高盧軍隊面前。他們在阿涅內河(Anio River)的一座橋上,當著雙方軍隊的面開始了決鬥。雙方都憂心忡忡。高盧勇士按照策略,拿著盾往前走,伺機等待;曼利烏斯勇氣可嘉,用自己的矛攻對方的盾,高盧人因此失去了平衡。當高盧人試圖調整回原來的位置時,曼利烏斯又用矛去攻他的盾,高盧人不得不再次調整自己的位置。他就這樣躲開了高盧人的劍,並將自己的劍刺進了高盧人的胸膛……曼利烏斯殺死高盧人後將他的頭顱砍了下來,並把舌頭扯下來扔掉,他的脖子周圍因此沾滿了鮮血。

這就是歌利亞所希望的,和一個跟他一樣的勇士,來一場近身肉搏戰。他從沒想過決鬥會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進行。他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傷害,他穿了一件精心製作的束腰盔甲,上面綴著幾百片重疊的銅片,如魚鱗一般。這件盔甲裹著他的雙臂,長及膝蓋,估計重達100多磅。他的雙腿裹著青銅片,腳上也覆蓋著青銅片。頭上戴著一頂很重的金屬頭盔。他隨身配有三件兵器,這幾件兵器能在近身搏鬥中發揮重大作用。他手持青銅投槍,這根投槍十分鋒利,可以擊穿盾,甚至盔甲。臀部還掛著一把劍。手上還握有一根短距離搏鬥的矛,金屬矛桿就和「織軸一般粗」。這是他的首選兵器。投槍通過繩子與一整副重物綁在一起,這樣將投槍扔出去的時候就能獲得巨大的力量,也能精確地擊中對手。就如歷史學家摩西·加西埃爾(Moshe Garsiel)所說:「對以色列軍隊來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投槍,投槍桿又長又重,上面還有笨重的鋼製刀片。當歌利亞用其強壯的手臂將投槍投擲出來時,這根投槍似乎可以一下子擊穿青銅盾和青銅盔甲。」現在你們明白為什麼以色列人不敢去迎戰歌利亞了吧?

然後,大衛出現了。掃羅試圖把自己的劍和盔甲交給大衛,因為這樣他至少還有戰鬥的機會。大衛拒絕了。「穿上這個我就不會走路了,」他說,「我從來不穿這個。」然後他朝山谷走去,在路上撿了5顆光滑的石子,將它們放進自己的肩包裡。他帶著牧羊人的棍子來到了山谷。歌利亞看到這個朝他走過來的男孩兒,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期望的對手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勇士,然而朝他走過來的卻是一個牧童,一個來自最卑賤行業階層的小男孩兒。而大衛似乎想用自己的棍子來對付歌利亞的劍。歌利亞指了指那根棍子說:「我是一條需要你帶著很多根棍子來對付的狗嗎?」

接下來發生的事則完全是一則傳奇。大衛拿出其中一顆石子放在投石器的皮囊裡,朝著歌利亞沒有遮擋的前額發射過去。歌利亞昏厥倒地。大衛跑過去,用巨人的劍砍下了他的頭顱。《聖經》接著寫道:「非利士軍隊看到自己的勇士死了,便逃走了。」

一個看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勝算的弱者奇跡般地贏得了這場戰鬥。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在跟別人講述這個故事時,總是照著這個思路來講。後來發展到將「大衛與歌利亞」用來比喻不可能的勝利。然而,問題是所有有關這個故事的看法幾乎都是錯的。

 3 

古代軍隊裡有三種士兵。第一種是騎兵,他們攜帶武器,騎在馬背上或者站在戰車上。第二種是步兵,他們身穿盔甲,手持劍和盾牌。第三種是投手,在今天又稱為射擊手,包括弓箭手和具有更重要作用的投石手。投石手的投石器構造簡單,即兩條繩子中間系一個皮囊。他們會在皮囊裡放上岩石或者鉛球,拎著皮囊轉圈,圈子越轉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接著放開其中一端的繩子,岩石或者鉛球便會飛出去。

投石需要技術,也需要練習。有經驗的投石手可以把投石器變成一種致命的武器。在中世紀的一些畫作中,經常能看到投石手射擊空中飛行的鳥兒。據說,愛爾蘭的投石手可以擊中他們視線範圍內的任何一枚錢幣。《舊約·士師記》中寫道,投石手可以精確地擊中目標,絲毫不差。一個有經驗的投石手可以讓一兩百碼內的目標敵人死亡或者受傷。[2]羅馬人甚至還發明了一套特殊的鉗子,用來夾出那些被投石器擊中的士兵身體裡的石子。想像一下,此刻你正在職業棒球大聯賽的投手面前,他將球對準了你的頭。面對投石手時便是這樣一種情況——只不過對方丟出來的不是一顆軟木心的皮球,而是一顆堅硬的石子。

歷史學家巴魯克·哈朋(Baruch Halpern)認為,投石是古代戰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三種士兵相互制衡,就跟石頭剪刀布遊戲的每個手勢一樣。步兵手持長矛,身穿盔甲,可與騎兵對抗。騎兵可以打敗投石手,因為馬匹的移動速度很快,投石手難以瞄準目標。而投石手可以致步兵於死地,因為步兵身著盔甲,十分笨重。這類處在100碼內的步兵對投石手來說是極易擊中的目標。「這便是雅典西西里島遠征軍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敗的原因,」哈朋寫道,「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用大量的篇幅描繪了當地的輕裝步兵是如何在山上殺害大批雅典重裝步兵的,他們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投石器。」

歌利亞是一個重裝步兵。他認為,即將和他戰鬥的會是另一個重裝步兵,他們會像提圖斯·曼利烏斯和高盧戰士那樣決鬥。當他說「到我跟前來,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餵天空的鳥兒和地上的野獸」,關鍵句是「到我跟前來」。他的意思是到我跟前來,我們才能近身搏鬥。而掃羅之所以想讓大衛穿盔甲、配劍,也是因為他做了同樣的一種假設,他認為大衛要和歌利亞近身肉搏。

然而大衛並不想遵循決鬥的慣例。他告訴掃羅,他放羊的時候曾經殺死過熊和獅子,他這麼說不僅表現出他的勇氣,同時也表明了一件事:他打算像對付野獸那樣來對付歌利亞,他要做一個投石手。

他跑向歌利亞。因為沒有穿盔甲,所以他速度很快,動作很靈便。他拿了一顆石子放在皮囊裡,不停地甩動,速度越來越快,每秒約6~7轉。他將投石器瞄準了歌利亞的前額——這是巨人唯一的弱點。最近,彈道學專家埃坦·赫希(Eitan Hirsch)和以色列國防軍進行了一系列計算,結果表明一個專業的投石手在35米的距離內投出的常規大小的石子,能以每秒鐘34米的速度擊中歌利亞的頭。這個速度足夠將石子射入歌利亞的頭顱,令其失去意識或者死亡。從制動能力來說,這種威力相當於一把大型的現代手槍。赫希寫道:「我們發現大衛投出石子並擊中歌利亞的整個過程只持續了一秒多,時間太短了,以致歌利亞根本來不及保護自己。而事實上,在那段時間內他根本沒有移動過半步。」

歌利亞能做什麼呢?要知道那時他身上的盔甲足有100磅重。他準備來一場近身搏鬥,這樣他就可以站著不動;身上的盔甲能夠幫他擋住對方的攻擊,他就可以將矛用力地刺向敵人的身軀。他看到大衛走過來的時候,首先是蔑視,接著是驚訝,然後便只有恐懼——他似乎明白了,這場鬥爭和他期望的鬥爭不一樣。

大衛對歌利亞說:「你可以用劍、矛和長槍刺我,但是我會以耶和華——你鄙視的以色列戰神之名同你戰鬥。今天,耶和華將你交到我的手上,我必擊殺你,砍下你的頭顱……這裡的所有人都會知道,耶和華拯救世人,不是靠刀或者矛;因為戰爭的勝敗取決於耶和華,他必將你們所有人都交到我們手上。」

大衛兩次提到了歌利亞的劍和矛,似乎在強調自己那與眾不同的意圖。接著他將手伸進肩包裡拿出一顆石子。在那一瞬間,沒有一個人認為大衛可以取得勝利。大衛投出石子,把手放了下來。大衛是一個投石手。投石手又一次戰勝了步兵。

歷史學家羅伯特·多倫溫德(Robert Dohrenwend)寫道:「歌利亞幾乎沒有戰勝大衛的機會,這就像一個拿著青銅時代的劍的勇士無法戰勝配有點45口逕自動手槍的對手一樣。」[3]

 4 

為什麼人們會對那天在以拉山谷發生的事產生那麼多誤解?從一方面來說,這場決鬥揭示了我們在認識力量大小方面的愚蠢。掃羅國王之所以不相信大衛有獲勝的機會,是因為大衛弱小而歌利亞強大。掃羅認為的力量就是物理上的力量而已。他不知道力量也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打破規則時產生的力量,用速度和出人意料攻克強壯對手時產生的力量。犯這種錯誤的人並不只有掃羅一個。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會證明我們直到今天還在犯這種錯誤,這種錯誤影響了每一件事,小到我們如何教育孩子,大到我們如何解決犯罪與動亂問題。

這裡還有第二個問題,也是更深層的問題。掃羅和以色列軍隊自認為他們瞭解歌利亞。然而他們只是大略地進行估計而已,便直接得出結論「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們並沒有真正瞭解他。他的行為讓人看了摸不著頭腦。人們認為他是一個英勇的戰士,但是他的行為並不像一個英勇的戰士。他是由一個隨從領著走下山谷的,這個人走在他前面,手上還拿著一面盾牌。在古代,拿著盾牌的士兵在戰時通常會與弓箭手配合,因為那些拿著弓和箭的人沒法騰出手來保護自己。但為什麼歌利亞,這個要跟人決鬥的人會需要一個拿著盾牌的隨從?

還有,為什麼他要對大衛說「到我跟前來」?為什麼歌利亞不走向大衛呢?《聖經》中著重描寫了歌利亞移動的速度——很慢;以及他說的話,一個擁有無窮力量的英雄說這樣的話著實太奇怪了。另外,就是歌利亞看到大衛從山坡上下來,沒帶劍和矛,沒穿盔甲的時候,他的反應為什麼那麼遲緩?他看到大衛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被侮辱了,而不是覺得自己應該害怕。他似乎對周圍的一切瞭如指掌。更奇怪的是,當他終於看見大衛帶著棍子走來的時候,他竟然說:「我是一條需要你帶著很多根棍子來對付的狗嗎?」很多根棍子?大衛手上明明只有一根棍子。

現代有許多醫學家相信,歌利亞患了很嚴重的病。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患了肢端肥大症的人。這種疾病是由腦下垂體的良性腫瘤引發的。腫瘤會導致人的生長激素過剩,這也就解釋了歌利亞體形巨大的原因。(歷史上最高的人羅伯特·瓦德羅也患有肢端肥大症。他去世的時候,足足有8英尺11英吋,而且看起來仍在長高。)

此外,肢端肥大症通常會引發視覺問題。生長的腦垂體腫瘤會壓迫視覺神經,因此患有肢端肥大症的人都會出現嚴重的視覺限制、復視(重影)問題。為什麼歌利亞要由隨從牽著走到山谷?因為隨從是他的視覺嚮導。為什麼他的移動速度這麼慢?因為他看不清周圍的一切。為什麼他那麼遲才明白大衛改變戰鬥規則了?因為他沒有看到大衛,直到大衛來到他跟前。「到我跟前來,我要拿你身上的嫩肉去餵天空的鳥兒和地上的野獸。」他喊了出來,提出這樣的要求恰恰暗示了他的弱點。我需要你到我跟前是因為我看不清你。還有,歌利亞說的那句話「我是一條需要你帶著很多根棍子來對付的狗嗎」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大衛只有一根棍子,然而歌利亞因為視力的問題,卻看到兩根棍子。

山脊高處的以色列軍隊看到的是一個恐怖的巨人。事實上,巨人那龐大的身軀正是他最大的弱點。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訓,在與任何類型的巨人交戰時都能適用。力量和強大並不總是它們看起來的那個樣子。

大衛向歌利亞跑過去是因為他有勇氣,有信念。歌利亞沒有看到他正向自己走來;一直到大衛下來了,這個動作緩慢、視覺模糊的巨人才明白戰鬥規則已經改變了。一直以來,我們都誤解了這類故事的含義。讀完本書,你就會發現這類故事的真正含義。

[1] 薩拉丁(Saladin),埃及阿尤布王朝開國君主,在阿拉伯人抗擊十字軍東征中表現卓越。——編者注

[2] 現代的投石記錄是拉裡·佈雷(Larry Bray)於1981年創下的:437米。顯然,在這個距離內,投石手可以準確地擊中目標。

[3] 以色列國防部長莫西·戴揚(Moshe Dayan)——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傳奇勝利的締造者——也寫過一篇關於大衛和歌利亞的文章。在戴揚看來,「大衛打敗歌利亞用的並不是威力較小的武器,恰恰是威力較大的武器;他的偉大並不在於他自願跟一個遠比自己強大的人戰鬥,而在於他知道一個弱者該如何使用武器,掌握優勢,讓自己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