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理類型 > 原序 >

原序

本書是我在實用心理學(practical psychology)領域工作近二十年的成果,它漸次在我的思考中成形,取材自我在精神疾病治療上的無數印象和經驗,取材自我與社會各階層男男女女的溝通和接觸,取材自我個人與朋友和宿敵打交道的結果;最後,它也取材自我對自己心理特質的批判。

我並不打算用個案材料來增加讀者的負擔,我所關心的是,從我的實踐工作中所呈現出來的觀念,如何能在歷史學的和術語學的層面上,與既有的知識相關聯。我這樣做與其說是想借歷史來支持我的論證,不如說是想把一個醫學專家的經驗帶出狹窄的專業領域,使它進入一種更普遍的聯繫中,使受過教育的外行人也能夠從中獲益。假如我不堅信本書所表現的心理學觀點具有廣泛的意義和適用性,並因此而在一般的關係中要比留在專業化科學假設的形式中獲得更好的處理的話,我是絕不敢斗膽進行這種延伸的,因為這有可能被誤解為是在侵犯其他的領域。

從此目的出發,我把自己限定在檢視這一領域相對來說少數幾位著作家的思想範圍內,而非處理所有與我們的問題有關的討論。即使只是概略編列相關材料和觀點的目錄,也是我力所難及的,何況這樣的編纂,對問題的討論和進展並不會有任何根本性的貢獻。因此,我毫不遺憾地省去我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所搜集的許多材料,從而盡可能地限於本質性問題的討論。有一批曾給我巨大幫助而最有價值的文獻也只得忍痛割愛,這就是我與在巴塞爾的朋友漢斯·斯米德(HansSchmid)博士就類型問題進行切磋的大批通信。這種觀念的交流對我們思想的釐清助益甚大,我把它們的大部分內容寫進了本書中,儘管在形式上已經過理所當然的改頭換面。這些通信屬於本書的準備階段,若將其直接納入書中,恐怕會製造更多的混亂而不是清晰。但無論如何,還是多虧我朋友的辛勞才得以寫成本書,在此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

C. G.榮格

1920年春於蘇黎世,庫斯納契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並不僅僅是兩種體系,他們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類型,從遠古時代以來,這兩種類型就在各種喬裝掩飾下,或多或少心懷敵意地互相對峙著。尤其是整個中世紀時期都被這一衝突弄得四分五裂,直到今天仍復如此;而它也構成基督教會史最基本的內容。儘管名稱各異,但在實質上我們所談論的卻始終都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靈覺的(visionary)、神秘的柏拉圖式性格,揭示出基督徒無底深淵般的靈魂中的基督教觀念和與之相應的象徵物。實用的、有序的亞里士多德式性格,則從這些觀念和象徵物中建立起一個堅固的體系、一套教義和崇敬的儀式。最終,教會兼容了這兩種性格,其一在神職人員間藏身,另一以修道院體制為隱居所,但兩者仍不斷地發生衝突。

——海涅《論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