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怪誕心理學2:不可思議的心理操控 > 為什麼無法趕走頭腦中的白熊 >

為什麼無法趕走頭腦中的白熊

許多經驗豐富的玩轉桌靈轉和通靈板的高手,拒絕承認動念動作的存在,因為他們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整個身體是沒有動的,並聲稱來自亡靈的信息會持續不斷地湧現。事實上,確實會發生這種情況,你越是努力克制手上的動作,手就好像越不聽使喚。多年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歸因於過度想像和渴望確定。20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決定仔細研究這種現象。

韋格納是個對白熊著迷的人,或者更準確地說,他著迷於讓人們不要去想像他心中的白熊。他為此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研究,研究的內容是讓人們不要去想像白熊,如果有人不小心讓白熊闖進了腦海,他就會拉響警鐘。實驗的結果令人震撼,人們簡直無法將腦海中的白熊趕走,他也因此不得不每過幾秒就要拉響一次警報。韋格納將自己發現的這個有趣的現象,稱作「反彈效應」。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將不喜歡的想法排除在腦海之外。但是,如果有意讓他們不去想某個主題,他們就會時不時地讓思維停下來,想:「等一等,我是不是又在想那些我不該想的了?」

這樣一來,人們就會不斷地在大腦中重複這個自己想忘記的主題。韋格納的「反彈效應」在很多場合都適用。比如,讓人們刻意壓制不愉快的記憶,他們反而無法忘記;讓人們減輕壓力,不要太緊張,他們反而會變得更加焦慮。再如,如果讓失眠的人不要去想某些事情,他們的失眠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韋格納想知道這兩種現象的發生是不是一個道理。比如,在桌靈轉和通靈板的儀式中,儘管人們努力保持手部靜止,但桌子和通靈板仍然會移動。這是不是證實了人們試圖保持不動,反而導致不願發生的動作發生了?

為了一探究竟,韋格納決定進行無意識行為的另一個經典實驗——鐘擺實驗。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在鐘擺的繩子上加上一些額外的重量,從鐘擺的左右擺動或是圓形擺動中分辨胎兒的性別,或是預測未來、與幽靈進行溝通等。

韋格納邀請了一些志願者來到他的實驗室,將一台攝像機對著天花板,然後讓參與者們每人拿一個鐘擺舉在攝像機上面。接著,他將這些參與者平均分成了兩個小組,讓其中一組盡量不要朝某個方向移動鐘擺,而讓另一組人盡可能保持手部靜止。

攝像機的鏡頭畫面可以讓韋格納仔細觀察鐘擺的擺動幅度。和不讓他們想起白熊的實驗結果一樣,不讓他們觸動鐘擺,結果導致他們讓鐘擺擺動得更加劇烈。當韋格納讓他們在腦海裡數綿羊不去想鐘擺的事時,他們手部的無意識動作變得更加明顯。這些發現可以幫助解釋桌靈轉和通靈板儀式中另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圍坐在桌子旁邊的人一起唱讚美詩、聊天或開玩笑的時候,幽靈似乎更願意出現。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越是試圖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努力克制人們的身體動作,越會鼓勵他們做出更多無意識的動作。

韋格納的研究表明,反彈效應讓桌靈轉和通靈板儀式變得更加具有欺騙性。參與者努力讓自己的手保持不動,試圖不去想手部的動作,反而為增加無意識動作創造了絕佳的機會,所以才會發生看似不可思議的現象。

行為的反彈效應不僅僅局限於降神招魂的場合,在另一個實驗當中,韋格納還讓一組高爾夫球手揮球進洞,而讓另一組球員不要得太高的分,結果後一組人進球的成功率更高。還有一個眼睛追蹤的實驗,讓足球運動員在練習點球時,盡量不要踢到一個特定的目標區域,結果他們的眼睛反而無法從那個被禁止的區域挪開。運動員在實際的比賽中也確實存在反彈效應。比如,前大聯盟棒球球員裡克·安凱爾說,當不去想擊出一個好球時,往往成績會出乎預料地好(安凱爾給這種現象取名為「創造」)。

反彈效應還會影響那些想糾正自己某些行為的人,實驗表明,那些不斷壓制自己抽煙念頭的戒煙者往往很快就會放棄戒煙,而那些試圖不去想甜點的節食者,會發現他們很難擺脫暴飲暴食的習慣。

受鐘擺實驗結果的鼓勵,韋格納把注意力轉向了靈異現象中最為神秘的現象——自動書寫。他的研究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最為棘手的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