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重口味心理學:怎樣證明你不是神經病? > 戀童癖4 >

戀童癖4

我找出了愛德華故事的原文,摘出了其中對丟失的愛雨描寫的句子,放在這兒,讓大家原滋原味地品品 Ped當時的心境:

Finally,just before the black hole generator disappeared in a puff ofsmoke,every lost lov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was expelled into the air and rained down in an overflow of desolation.

(PS:故事名字《愛德華和他那難以置信的黑洞》)

說完了 Ped的父母的故事,戀童癖的起因我們也就可以窺探一二。

第一,童年時受過虐待,尤其是性虐待,受害者往往在成年後也會變成一個施虐者,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往往就是這樣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第二,缺失關愛。可以看出 Ped的母親不是不愛她的孩子們,而是她沒有能力去愛,她自己的生活都相當混亂與無助,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何言照顧其他呢? Ped的生身父親就根本別提了,唯獨橫空出世的三爸爸,像天使一樣照亮著 Ped陰暗的生活,但是最後還是被天堂收走了。

第三,難道說童年受過虐待又缺失關愛的小孩子長大後都會像 Ped一樣嗎?當然不是!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左右和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軌跡。

比如說,先天因素。

如果 Ped骨子裡沒有遺傳他父母的問題基因,反而有「反骨」,那說不定他就是個打不死的小強,早年的糟糕經歷不僅沒害了他,反而會有助他日後的成功。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經歷了這麼多醜陋的事情,遭受過那麼多無情的傷害的人,日後還能選擇健康陽光頑強積極的生活,那他(她)的內心會有多麼的強大!就像當年明月說的,內心強大才是真的強大!那麼從此地球是阻止不了他(她)堅持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再比如說,社會因素。

如果 Ped能有三兩個知己,或者有一個不離不棄的愛人,再或者 Ped的社交環境,包括他的學校、工作單位等給予他足夠的關懷與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撫平他內心的創傷,會讓他對生活的態度有所改變。

所以說,一種心理疾病的產生,絕不是三言兩語和幾個問題就能說得清的,因為人的心理本身就是複雜的,那麼心理疾病就是複雜中的複雜。一種心理疾病往往是多種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每個人的情況又各不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的第一及第二條是導致 Ped產生戀童癖的主要原因,所謂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戀童癖被大多數人厭惡,所以常用的療法都是強制性的。患者本身也很少求醫,除非被親人安排或者被有關部門抓獲後。

這裡糾正他們典型的三個錯誤認知非常重要:

1我和兒童的性接觸實際上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壞處,甚至還有好處呢。

2孩子們是能夠思考的,如果他們同意那樣做,就不是性侵犯。

3如果他們不拒絕或者不強烈地拒絕,他們實際上是渴望有性接觸的。

電影《水果硬糖》裡的男主角,正是心懷這些錯誤的觀念,輕視了被騙來的小女孩,才最終命喪她手……

既然提到了亂倫,就順帶說一下吧。

前面說過,戀童癖不能等同於亂倫,因為不僅施暴對像有區別,施暴的動機也是不同的:亂倫很多時候只是一時興起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亂倫者還是會以成年人作為性夥伴的;戀童癖則不然,戀童癖者專門偏愛孩童,他們與兒童的接觸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並沒有喝多。

在我們當今人類社會,亂倫行為是被禁止的,因為它不僅違反社會道德,更重要是近親繁殖會導致後代產生遺傳上的缺陷,很麻煩。

人類的亂倫有很多種類:父—女,母—子,兄弟—姐妹間的。有調查顯示還存在著很少數的父—子、母—女間的亂倫,真可謂重口味中的重口味。

在這些種類中,父—女亂倫堪稱是「最大的背叛」,對受害者造成的極度痛苦和長期影響都是其他亂倫類型的兩倍還多。研究還發現,被自己父親或是繼父虐待所受到的傷害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虐待都要嚴重。

但是,什麼樣的男人會攻擊自己的女兒?是對性夥伴不加區分,滅絕人性的一個十足的惡棍嗎?其實不然。研究結果也總是讓人大跌眼鏡,這群人往往有著非常強的道德感,甚至篤信某種宗教,是個虔誠的教徒。

這些父親們只是將自己的婚外性接觸鎖定在了自己的一個女兒或者幾個女兒身上,而且一般會從長女開始。

並且,父—女亂倫的發生總是與不良的問題婚姻有關:在這場婚姻裡,丈夫可能會經常折磨他的老婆,當老婆反抗或拒絕時,他們就會轉而投向女兒來實施性侵犯。如果沒有造成家庭破裂,這時讓人無法理解的一幕也許會出現:妻子會假裝不知道,因為害怕會失去一些東西;而受害者卻成了家庭的管理者,甚至扮演起了替代性的妻子的角色,女兒變成了老婆。

毫無疑問,整場鬧劇的背後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女兒自己,與長期的戀童癖造成的影響相似,她們也會自卑自責自我厭惡,對待他人和自己都非常冷漠,甚至容易患上一些更嚴重的心理障礙,比如說抑鬱、焦慮等,最後導致藥物濫用和自殺。

可謂生於父手,毀於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