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表情: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 > 10.1 眉毛的微表情 >

10.1 眉毛的微表情

眉毛分為眉頭(也就是靠近面孔中線的一端)、眉體和眉梢(也就是靠近同側耳朵的一端),眉毛最高的點稱為眉峰。如圖10-1所示。其中,眉頭是判斷眉毛運動及形態的重要指征 。

圖10-1

10.1.1 眉毛的作用

人體所有的器官,都有存在的意義。沒作用的器官早已經在長期的進化中逐漸被淘汰。眉毛的存在,也是有作用的。眉毛被流傳最廣的作用,是配合人類的直立行走姿態,防止汗液、雨水等刺激源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侵害眼睛。仔細觀察一下眉毛,可以發現每根毛髮的走向,都是向上或者呈水平方向向兩側生長的。這樣的走向可以有效地引導小滴的液體避開眉毛下方的眼睛,從兩側流下。

請你努力地皺一下眉,然後往上看看,是不是可以看到眼前的眉毛?儘管平常的狀態下,眉毛位於眼睛上方,不能被看到,但經過肌肉的運動,眉毛可以在眼睛的上方凸起,形成類似屋簷一樣的結構,盡力保證眼睛的安全。而保證安全的動作,是通過眼輪匝肌和皺眉肌共同配合完成的,在進行物理防護的同時,也會將雙眼對刺激源的關注程度提到最高,從而提高精神戒備的等級。

除了進化出的原始功能外,眉毛對於人類而言,還有另外一種重要的作用,就是表達心意。總體來講,眉毛的運動和形態,可以分為5種。

10.1.2 眉毛的5種微表情

眉毛的運動,主要有額肌的收縮造成上揚,由皺眉肌的收縮造成皺眉,由眼輪匝肌和降眉間肌的收縮造成下壓。不同的組合,可以形成5種主要形態。

1.正常形態

所謂正常形態,就是人神志清醒,沒有受到負面刺激,也沒有需要關注的事物,眼瞼正常睜開時的眉毛形態。就大多數人而言,眉毛的正常形態是兩道弧心向下的弧。但是,鑒於人的個體樣本差異十分巨大,考慮到年齡、種族、性別、是否修飾過以及個人習慣和肌肉常態等因素,需要對被測試人進行基線測試,才能確定眉毛的正常形態。

比如,很多年齡很大的老人家,在清醒的時候,即使是正常交流,也會保持著眉毛盡力提升到最高的狀態,而這個屬於基線狀態的眉毛形態,一般不具有特殊的意義。

2.下壓狀態

下壓狀態是指眉頭、眉體和眉梢整體向下移動,眉毛整體與上眼瞼緣之間的距離縮小。由於眉毛的下壓除了有降眉間肌對眉頭的作用外,還有眼輪匝肌的收縮動作參與,所以眉毛整體下壓時,上眼瞼也因為受到眉毛下降的壓迫而向下閉合,遮住部分眼球,下眼瞼也呈繃緊狀態,眼瞼整體呈半閉合狀態。如圖10-2所示。

圖10-2

眉毛的下壓形態,配合眼瞼的半閉合,如果整體呈現緊繃狀態,則表示對負面視覺刺激源的嚴重關注。

這種關注源自於希望獲取更多信息的本能,比如對預期不符的不解,內心的潛台詞一般是「怎麼會這樣?!」但這樣的不解,不一定是真的困惑,還可能是不滿(你怎麼不聽話呢),或者厭惡(這人怎麼這麼討厭!)等,可以歸納出的共同點是:眉毛整體下壓,意味著被測試人感受到的壓力;下壓和眼瞼緊繃程度越大,意味著壓力也越大,關注(認真對待)程度也越高。

這與眉毛的原生態作用有關。眉毛這個器官存在的意義,早先就是為了遮擋陽光對眼睛的直射,保護眼睛裡面的視覺神經細胞,也便於調整光線射入的角度和量,將對像看得更清楚。上下眼瞼的閉合動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視覺範圍內的干擾,從而幫助人將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對象上。如果遇到威脅生存的對象,會被評估為強大的負面刺激源,需要集中精神進行關注。因此,眉毛下壓、眼瞼半閉合,也是進化所得的應對負面刺激源的本能反應。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真正能遇到威脅到生存的負面刺激源已經很少了,但在遇到與自己預期不符的意外、不解、困惑、煩躁、厭惡等需要關注的情況時,還是會本能地做出眉毛下壓和眼瞼半閉合的動作。

很多情緒的表情反應,都包括了關注這一眉眼動作組合。比如,不高興、威脅、憂慮等。你會發現,這些情緒都是「費勁」的情緒,都需要消耗能量來支持情緒本身和外在反應,正如眉毛的下壓狀態和持續需要能量來支持一樣。這也正是前面所講的,從眉毛的下壓形態力度,可以推導出關注力度,也就是被測試人內心中對刺激源的重視程度。

另一方面,關注還是引起注意並思考對策的過程,一般的刺激源所引起的關注階段,不應太長。因為在遠古時代的自然界中,如果思考對策時間過長,結果往往是死亡。所以,正常的關注,不會持續很久(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實驗數據做驗證,僅僅是根據能量理論提出猜想),除非是人類複雜思維的題目,如計算或者邏輯推理等。過長時間的關注,在面對非複雜理性刺激源的時候出現,是一種做假痕跡。

3.憤怒狀態

憤怒的眉毛,呈現明顯的「10:10狀」,也就是眉頭向面孔中線皺起、下壓,眉梢向面孔兩側的斜上方挑起。常言道,「劍眉倒豎、虎目圓睜」就是描繪的這個樣子。如圖10-3所示。

圖10-3

憤怒的眉毛狀態,是由兩種神經系統狀態復合而成:一是關注,二是準備進攻。

關注是非常嚴重的關注,因為事關成敗生死。眉頭緊緊皺在一起,符合前面解釋的嚴重關注形態,這樣可以為了後面進行搏鬥而做好信息獲取工作。由於關注程度的強烈,憤怒的眉頭一定會皺在一起,產生皺眉紋。

而進攻的時候,身體全部的能量向外擴散,肢體的動作幅度和力度都非常大,就連面孔上的器官,也在充沛能量的支撐下,做出擴張動作,高挑雙眉,睜大雙眼(有個成語叫做「目眥盡裂」),張開嘴大聲吼叫(或者呼吸配合發力),就連鼻孔也會張大,配合劇烈的呼吸。真正的憤怒,是攻擊的衝動,是直接衝上去把敵人打倒在地,並無法抑制體內的衝動,在對方失去抵抗能力的情況下,還要繼續瘋狂進攻的那股勁兒。因此,身體裡的能量會有抑制不住的爆發衝動。

因此,強烈關注和強烈的進攻組合在一起,就是憤怒的經典眉形——眉頭皺起,眉梢高挑。兩種互逆的形態組合在一起,是皺眉肌和額肌的相互較力,普通人需要刻意做到這樣,也會比較吃力。而這種眉毛形態的出現,則表明了被測試者的憤怒已經比較強烈,可能接下來會引發進攻行為。如果眉梢的上揚逐漸平和,說明內心的憤怒也在減弱,進攻的慾望降低;如果眉頭的皺紋瞬間消失,身體的衝鋒、肢體的戰鬥和憤怒的叫罵也會同步消失。

另外需要注意一種姿態,如圖10-4所示。

圖10-4

攻擊的時候,會低頭,眼球向上略翻,下巴回縮。這個形態是搏擊的標準準備姿態的一部分,通常會出現在訓練有素的搏擊運動員臉上,尤其是比賽的時候。這樣的動作形態來自保護咽喉、腹部的進化本能。因此,如果不是習慣,當一個人做出這樣的姿態改變時,也可以推斷出其內心的敵意漸生,具有攻擊傾向。

4.悲傷狀態

極致悲傷狀態的眉毛形態為「8:20狀」,即眉頭抬高、眉梢降低。要把這個動作做到非常明顯,在沒有充分的悲傷情緒時,是很有難度的。通常,無論是眉頭的抬高還是眉梢的降低,都不會很明顯,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相對的位置改變。而這種相對的改變,是要根據被測試人在平靜表情時確立的基線狀態來判斷的。

判斷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在沒有刺激信息的情況下,觀察被測試人的眉頭與眉梢兩點間的連線。我們將這條連線定義為「眉角基線」。然後,在有效刺激之後,根據眉毛形態的不同變化,重新連接兩點,作為「眉角線」,與「眉角基線」比對角度和高度的差別,以推測情緒的變化。如圖10-5所示。

圖10-5,虛線是將下圖中的眉角線平行上移後的替身線,用於比對

因此,真實的悲傷情緒,也許最終並不一定能夠呈現為眉頭高於眉梢的明顯形態,但如果出現了「眉角線」與水平線夾角的增大,大於「眉角基線」與水平線的夾角,就可以推導出悲傷情緒的產生。

悲傷時,眉頭可以皺在一起,也可能分開。皺在一起屬於還在集中精神悲傷,還在想著這份失去,還有理智存在;而眉頭分開,則是完全失神的悲傷特徵,悲傷造成了包括精神力量和肌肉力量的能量流失,無望的預期也不會再次調動情緒來鼓動能量,因此肌肉失去對眉毛的控制,也沒有思考的存在了。

根據我們的實驗數據,在正常測試中產生的悲傷情緒,很少能看到誇張的8:20狀眉毛形態,但「眉角線」都有輕微的變化。同時,我們還會觀察到另外一個細微的變化——眼瞼的變化,而且,眼瞼的變化程度,要比眉毛的形態變化更加容易識別。

眉頭挑起,眉梢下壓,是額肌中束、皺眉肌、眼輪匝肌收縮的共同結果。眼輪匝肌的收縮,會擠壓眼瞼,使上眼瞼的內側(靠近鼻子的一側)向面孔中線靠攏並揚起,這個變化比眉頭的上揚更加容易被識別。而且,如果眼瞼呈現為這樣的形態,我們還可以把他和眼瞼上方的淚腺以及淚管位置聯想到一起,這種形態更加方便眼淚的流出。

當然,根據第7章中對恐懼微表情的分析,我們知道這樣的眉形也會出現在恐懼類微表情中。總之,這種眉形的出現,意味著當事人心中已經為令人悲傷的結果做好了準備,要麼就是擔心惡果發生(恐懼),要麼就是接受惡果發生(悲傷)。

5.眉毛高抬

在第4章中,我們專門探討過驚訝的表情特徵。在沒有防備、沒有控制的驚訝表情中,雙眉往往和上眼瞼一同上提,高於常態;眉毛抬得越高,表示驚訝程度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也會提升眉毛,那就是對自己所說的內容比較自信(但這並不是自信的特徵),甚至認為收聽的人也應當認可,這些內容應當是彼此心裡的默契。所以,在明知故問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快速的雙眉高挑。即使在不說話的時候,一個快速的挑眉,也能夠讓信息接收方瞭解到這種默契,可以翻譯成「你懂的」。如圖10-6所示。

圖10-6

但是,這種雙眉提升,與驚訝的雙眉提升具有不同的特徵,關鍵的區別是上眼瞼的配合程度。在驚訝中,雙眉和雙眼的上眼瞼提升程度匹配,等幅提升;在這種表示自信的雙眉提升中,則是眉毛提升的很高,但眼瞼僅僅有被動的輕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