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理韌性的力量 > 前言 >

前言

不要用成功來衡量我,而是用我跌倒再站起來的次數來衡量。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幾年前,我跟一位作家說到想自費出版一本關於心理韌性(resilience)的書,她旋即就說:「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能自費出版……」緊接著,她侃侃而談擁有一家出版商的種種優渥之處。我當時都能聽到自己噗噗的心跳聲,這種想法讓我驚恐不已。

在那之後不久,我與安妮·洛爾(Anne Loehr,出版過兩本書,我所認識的最好的高管教練之一)再次提及自費出版的想法。安妮同樣向我列出了出版商的幾點好處。總而言之,發行交給好的出版商,而我負責高水平的寫作,這樣我的書可以面向更多的讀者。我的心跳又如過山車一般急劇加速。

我到底怎麼了?為何我會對找出版商產生如此大的心理反應?我深思了一段時間後得出結論:執著於自費出版只是我規避拒絕的一種方式。換句話解釋,我使用了一種非心理韌性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對失敗的恐懼可能使我寫出一本劣質的書籍。

這個故事所反映的道理就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心理韌性是影響我們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基本品質。我們可能沒有察覺到它的作用,但它對我們一些有意義的關係和成就卻至關重要。儘管你可能已經具備心理韌性,然而你還是不能有效應對某些情境;但是如果你駐足反思自己的狀態,在今天起床後立即採取行動,買了這本書並且細細品讀,我能很自信地說你已經具備了處理人生中一些重大困難的能力。我們所有人都有可以提升的空間,生活中各處這種不經意的助力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

我著此書並不是為了成為心理韌性這個主題的終極權威,關於心理韌性,還有太多可以被研究發表的內容。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是我並沒有找到全部問題的答案,而且想從科學家們、思想領袖們、我做高管教練的實踐中和做父親的體驗中學到的東西做一點分享。

最後,請不要帶著減輕生活壓力的目的去閱讀本書。如果你學習甚至實踐了書中提及的某些方法,你可能在追尋有意義目標的路途中效率更高,這能使你在追求幸福和滿足感的生活中提升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