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 中文版序 >

中文版序

我非常高興地得知中國讀者有機會閱讀《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一書的中文譯本。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和發行,對我而言有三重意義:首先,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中國傳統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一直就在為中國人提供欣賞自己生活的指導,這些古老的智慧與心理學的智慧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它們都試圖對人性有更好的瞭解,從而幫助每個人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潛能。不過據我所知,傳統的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歷史並不是很長,我猜測,這一延遲的發展可能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因為傳統的心理學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的思維、情感和行為,而傳統的中國文化強調的則是集體、家庭和社會對個人行動的決定性作用。這就對傳統心理學的個人主義傾向形成牴觸。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現代科學心理學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社會心理學的興起使得我們更關注個人和他所屬的群體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是如何行動的——這些情境就構成了人類行為的背景。此外,社會心理學家也開始討論創造、維持和賦予情境合法性的社會系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現代社會心理學家,包括本書的作者都在試圖通過研究各種社會力量系統——包括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法律的等等是如何影響社會情境,而情境又是如何與個體互動,來創造出結合了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思維範式的新的社會心理學。

本書中文版出版的第二重意義是該書涉及的觀念和研究可能對當前日益變化的中國社會具有應用的價值。世界上還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經歷著如此劇烈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價值觀念的改變。隨著中國逐漸地成為世界工業、商務、金融和政治中心,變化恐怕會成為中國人甚至世界人民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我所知的中國人所體會到的變化可能包括從農村到大城市的遷徙、家庭結構的改變、工作方式的調整、教育體制的革新,甚至文化價值體系的突變等等。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還通過互聯網、電影和流行音樂形成了一個新的全球社會,他們的生活與幾十年前他們的長輩所能體驗到的生活可能有天壤之別。我可以大膽地說,中國就意味著變化(China is change)。

伴隨這些社會巨變的是溝通方式的革命。在人與人之間,在普通人與控制著成為好的公民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的人之間,交流和溝通尤為重要。為了社會、家庭、公司、團隊等各種群體的利益,我們就應該在行為、價值和態度上朝某個方向改變。本書系統地總結了心理學在態度形成和改變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能幫助你對這一領域有更好的瞭解。它能使你明白你是如何影響他人的,反過來你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統性力量所影響的。瞭解社會影響的過程,起碼會對你有兩種影響結果:第一,這一知識會使你在希望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時,變得更有影響力;第二,這一知識也能幫助你抵制你不需要的從眾、屈服和盲從的壓力。

本書中文版的出版的第三重意義是,下一代中國的心理學家在瞭解西方心理學有關態度改變和社會影響的工作之後,能夠從事新的研究,發展新的理論來改進和提高這一令人癡迷的研究領域的知識水平。它的根本問題就是要研究人性是如何受社會條件影響的。中國人的智慧應該能在這一最古老而又年輕的問題上有所作為,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欣賞到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

我很高興應我的朋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彭凱平教授的邀請,為本書的中文版作序。特此序之。

津巴多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