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FBI危險人格識別術 > 第六章 面對危險人格該如何自護 >

第六章 面對危險人格該如何自護

大家也許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把青蛙扔到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來;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溫水裡,慢慢把水加熱,青蛙就不會察覺,最後被煮死。

當年在FBI工作時,每次問到那些被危險人格傷害的人,他們口裡總是會說出這樣的話:“……到我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人的適應能力是一種強大的生存機制,但跟危險人格在一起時,這種適應能力反而使我們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死到臨頭才發現水已經煮沸。

幸運的是,我們要比青蛙聰明得多。我們能學會對傷害保持警惕,並採取行動保護自己。說句實話,在去猶他警校和FBI學院之前,我對犯罪行為真的一無所知。從電視上雖說可以瞭解到一些零碎的知識,但遠不如本書各章中對四種危險人格及其行為方式介紹得那麼系統、詳細。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幾十年的培訓、研究、與受害者訪談中所總結的經驗。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我知道,大家不可能都去接受專業培訓,也不可能隨身“攜帶”警察或心理學家時刻為你提供幫助。這是不可能的。

美國全境有數千個自殺干預中心,還有很多受虐婦女庇護中心,但若是僅僅對某個危險人格有了懷疑,是沒有地方求助的。就像過馬路之前左右看一看一樣,不論是作為個人、作為父母,還是作為公司機構的管理者,你要保持警惕,要有情境意識1,要時刻對威脅和危險進行評估,要採取適當措施避免危險人格進入你們的生活之中,如果有危險人格侵入,要立刻積極地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及別人……我不願你像那只青蛙一樣,在溫水中悠然自得,卻沒有意識到水溫正在漸漸上升。

限於篇幅,本書尚存在不足之處,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其他同類書籍以加深理解。如J.裡德·梅洛伊的《暴力危險與威脅評估》、斯圖爾特·C.宇多夫斯基的《致命缺陷》、塞繆爾·約奇遜和斯坦頓·薩米諾合著的《犯罪人格》、羅伯特·黑爾的《喪盡天良》,以及加文·德·貝克爾的《害怕是一種天賦》等書。有很多人會伸出援手,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在本書《救助資源匯總》部分尋求對應的援助。總之,你懂得越多、找到的援助越多,你就會變得越強大。

下面要闡述的內容都是我幾十年來作為執法人員和犯罪側寫員的經驗之談。請大家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同時牢記—這是一個前執法人員兼犯罪側寫員的觀點,跟心理健康專家所寫的東西不一樣,大家應該將這兩個類型的觀點相互對照著看。另外,這些內容只是我的個人淺見,如何應對危險人格是一個永恆的問題,希望大家能敞開心扉,不斷提高、更新認知水平。

重中之重:現實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好心建議:“跟他好好談談”、“勸她去看看心理醫生吧”、“跟她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再給他一次機會”……O.J.辛普森的前妻妮克爾·布朗·辛普森把上面那些說法都試了一遍。她死了。我覺得,如果我們要應對的是正常人之間的問題,這些建議都是好的;但如果對方屬於危險人格的話,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一點,也是我在前面章節裡提到過的,這些人往往不認為自己有錯。所以,在你試圖向其闡明現狀時,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回答:“我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或“你在瞎說什麼”或“誰說我有問題的,我很好”或“你跟誰說咱們的事了?你跟他們說什麼了”諸如此類。當然他們的反應還有很多形式,這裡列舉的只是一些較為和善的。

我不是不讓你嘗試跟他們交談。也許這個人危險人格的程度較低,不會朝你發作,並且願意去看心理醫生。但是,如果他們出爾反爾,說好了要去看心理醫生卻又反悔了,或去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去了,你也不要太過驚訝。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曾跟幾十個相關人士交談過,他們跟我說的就是這樣。

記住,這種人的人格和品性存在缺陷,所以—自戀型人格會朝你大發雷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完美的,而你卻質疑這一點;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會朝你發作,因為反覆無常就是其本性;掠奪型人格當然覺得自己不會有任何問題,他們會一時興起對你暴力相向,因為你委婉地建議他們去看心理醫生;妄想型人格則會將你視作“敵人”,對你的信任驟減。正因如此,我才會說,建議正常人去看心理醫生或咨詢顧問是很正確、很好的事,但面對危險人格時,提出這種建議會非常危險。

如果你決定去跟這種人攤牌,建議他們去咨詢專家(心理醫生、家庭問題顧問等)的話,一定要保持謹慎,避免任何可能會冒犯、觸怒他們的言語或表情、手勢,並且早有心理準備,因為他們的反應可能會很激烈。我認為,只有你在確保自己可以很安全地去勸說對方的前提下,這種方法才值得一試。此外,你的處境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不要盲目聽從局外人的指手畫腳,因為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觸了逆鱗的是你,此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也是你。

擅長處理人格障礙和犯罪行為的專家有很多,大家可以向其求助。一定要記住:“修復一個人”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即便是專家出手,也有“修復”不了的人。在前文中我曾說過,危險人格既不懂得反省,又不會改過自新,“修復”他們是一場艱苦的戰鬥,不是你我能夠應付的,應該讓專業人士—心理健康專家出馬。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奏效;因為這些危險人格對心理治療是“免疫”的,並且拒絕改變。

有的危險人格已經越過了“令人煩惱、毒害較大”的界限,變得“惡毒、不穩定、有犯罪傾向”,在面對這種人時尤其要小心警惕。像泰德·邦迪、亨利·李·盧卡斯、約翰·維恩·蓋西、傑裡·桑達斯基這種人是不可能老老實實到心理診所排隊看病的,因為即使他們殺人強姦,也認為自己的心理沒有任何問題。讓這種人去看心理醫生是非常困難的,一旦他們進入了犯罪狀態,或失去了理智、情緒不穩,這時你就該立刻抽身而出,遠離他們。這樣說聽起來好像是聳人聽聞,但以我半輩子的經驗而言,這是我能給你的最佳建議了。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

多年以來,我曾跟很多專家交流過,進而總結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保護的做法。以下內容尚不夠全面,大家可以再找其他深度講解如何應對危險人格的書去學習一下。儘管如此,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閱讀中找到有用的知識,因為這些方法曾經幫助很多人保住了安全。

積累知識

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不僅發明了“巴氏消毒法”2,他還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太對了。到現在為止,大家已經快把本書讀完了,也對四種危險人格及“危險人格清單”有所瞭解,因為大家已經熟悉了危險人格的特徵,所以在面對危險人格時就有了心理準備,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證自己的安全。

“危險人格清單”不僅能夠幫助大家對心存疑慮的人進行評估,還有教育意義。它能時刻提醒大家危險人格怎樣控制別人;他們用情感挾持別人;不顧他人意願潛入他人的生活;在身體和心理上對人施加虐待;說謊、欺騙、偷竊,或從事危險行為,造成可怕後果;將別人置於危險之中;或真正傷害到別人的安危。即使大家不再全面重讀此書,至少也要時常看看“清單”中的危險人格特徵描述,時刻提醒自己:盡量遠離這種人。

只看是不夠的,要留心觀察

小時候,我常常去邁阿密的海灘玩耍。那裡總是有很多來自歐洲的遊客,他們會放任幼兒光著身子在海邊戲水,這是他們的傳統。那時,我常常看到一個男人在附近徘徊,他身穿便裝,拿著相機拍來拍去。看到他挎著一個大包,包裡裝滿了相機鏡頭和膠卷,我就認為他是個職業攝影師了。他好像特別喜歡拍那些國外的遊客,尤其是拍小孩們戲水或堆沙堡的樣子。當時我並未多想,我更感興趣的是他的照相機,因為我家裡買不起。

在11歲的我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攝影師,卻不知道他是一個戀童癖。我看不到這一點,因為沒有人教我該如何觀察,也沒有人指點我說:這就是性捕食者或兒童色情產品製作者。直到很多年之後,我在警察學院學習性犯罪知識時,才真正明白當時我看到的是個什麼人。但在當時我看不出來,因為我一點兒相關知識和心理準備都沒有。

在一些可怕的犯罪行為發生之後,記者們在採訪疑犯的鄰居時會問他們:“某某是個什麼樣的人?”可我們聽到的總是“這個人挺不錯的啊”或者與此類似的回答。我記得在40年前,連環殺手、強姦犯約翰·維恩·蓋西事發,警方在其伊利諾伊州的房子後院裡挖出26具屍體,而其鄰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答的也是“他是個好人”。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如故。人們只知道看,卻不懂得觀察。其實,現在還不如以前,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到公共場合去看看—人們都在低頭盯著智能手機的屏幕,有時候甚至會撞到別人身上;他們的耳朵也被耳機、耳塞所佔據,對外界的聲音幾乎沒有察覺。要是你正全神貫注地玩手機、打電話、聽音樂,你是看不到、聽不到有人鑽進你的汽車的。但現在大家就是習慣了這麼做,而那些遊蕩的“捕食者”也知道這一點。

把本書及“危險人格清單”當成你的培訓書,練習一下自己的觀察能力吧。通過敏銳的觀察,你就能保證自己和親人免受侵擾。正如19世紀著名犯罪學家、生物統計學家阿方斯·貝迪隆所說的那樣:“人只能注意到頭腦中已經存在的事物,並且只能看到剛剛注意到的事物。”

相信自己的感覺:這個人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在本書第四章《掠奪型人格》中我曾提到,早些年在逮捕一個掠奪型人格時,我的身體打了個寒戰,使得子彈在彈夾裡輕磕出了聲音。人都有一個內部預警系統,在危險來臨時它給我們發出警示,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甚至專業人士都會常常忽略它)。用你的感覺來對某人或某種情況進行評估:胃部抽搐、汗毛聳立、起雞皮疙瘩、皮膚發紅、噁心、焦慮,或隱隱覺得不安……我們要謝謝這些感覺,因為它們正是大腦發送給身體的警示信號:小心,這個人可能是危險人格。我們要感謝這種“恐懼天賦”。

分清“友善”和“善良”

連環殺手泰德·邦迪幫購物回來的年輕女子提東西;連環殺手、強姦犯約翰·維恩·蓋西在籌款活動、遊行和兒童活動中扮演小丑;戀童癖傑裡·桑達斯基教問題青少年體育運動……他們都很友善(這種人極擅長表現出和善的樣子),但在背地裡,他們卻拋去偽裝,露出魔鬼本色。

現在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我們都傾向於“以德報怨”。正如我在前面幾章提到的,危險人格也許很“友善”,但他們一點兒都不“善良”。

小時候,母親曾對我說過一個西班牙哲理Ventajeros no son buenos,意思是:為了得到好處才做好事的人不是真正的好人。幾年之後,我又讀到了加文·德·貝克爾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友善不一定是善良。”我們要明白二者的區別,並將這個道理教給孩子。

友善不是永恆的品質,也可能會因為私慾而表現出來;而善良發自人的內心,是人的本性。善良使我們總在考慮別人的需求,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樣。本性善良的人也有不順心、發脾氣的時候,但他們有底線,他們的思維、語言、行為都不會越界。友善只是一種表面態度,是個人都能做出來;而善良是人的內在品質,我們能夠通過一個人的行為找到其背後的善良動機。請大家把這個道理教給你的孩子。

控制空間和距離

保持距離,把距離當成護城河來保護你及親人的安全。牆、籬笆、大門、小門、車窗,在電腦上設置家長權限、保護孩子上網安全,這都能保護你及親人的安危。有時候我們需要主動去製造這種空間和距離—在ATM提款機前,你喜歡有人離你太近嗎?在去停車場取車時,你喜歡有人尾隨著你嗎?哪怕是親密的朋友,想必你也不習慣與其臉對臉胸貼胸地爭吵。空間和距離,就像籬笆牆一樣,能夠保證你的安全。記住,掠奪型人格總想控制你的空間、身體、思想、金錢、情感,而空間和距離是抵擋他們的最佳武器。

控制時間—放緩

危險人格往往會用時間當借口來突破你的防線。他們會編造各種緊急情況或匆忙地將你扯進他們的騙局—結婚、僱傭、簽合同、簽支票、讓他們進屋、接受他們的信仰等。你需要放緩,製造時間緩衝,這樣才能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將情況考慮周全。這裡有一個竅門:如果別人用時間來給你施加壓力,或者你感覺到被此人催促,那麼情況往往不對勁。因為如果這個人對這件事真的很在乎的話,是不會這麼倉促的。

危險人格還會利用時間來消磨你—死纏爛打、爭吵不休,甚至不斷升級威脅等。如果你感覺到某人試圖用時間來拖垮你,就得立刻遠離他們,或立刻終止其行為。這時候,如果有需要,你可以找一些信得過的人團結在你周圍給你幫助。(參看本章的“尋找盟友”部分)

割斷情感羈絆

如果某人正在(或試圖)用情感來拴住你,這也是不對勁的地方。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這樣做。危險人格是社會上的木偶大師,他們知道怎麼說、怎麼做才能抓住你的情感。他們也許會假裝要離開;或威脅要自殺;或者告訴你說如果你不怎樣怎樣的話他們就全完了;或者像個小孩子一樣賭氣、哭、抱怨,以此脅迫你做出讓步。這時你一定要冷靜,提醒自己:如果你覺得在情感上被人脅迫,那麼說明有人在蓄意拉動手裡的情感絲線。這個人想控制你。如果你不想在別人的控制下生活的話,就要當機立斷,斬斷那些絲線,遠離這個試圖把你當做木偶的人。你要明白他們行為的本質是什麼,跟他們劃清界限,遠離那些不尊重你、用情感操控你的人。

對程度和頻率進行評估

在面對危險人格時,我們能通過所觀察到的危險行為及其出現的頻率來判斷他們的危險程度如何,還能明白他們究竟有多麼危險,以及判斷他們是否屬於綜合型危險人格。也就是說,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只表現出一兩個危險人格特徵的話,其實是不要緊的;畢竟,如我在前文中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是,如果其危險行為總是不斷出現,如果其危險程度不斷升級,如果你已經在情感或身體上受到了傷害,那麼就要當心了。記住,在危險人格眼裡,你的“縱容”和“默許”恰恰是你的弱點,或者他們將其視作綠燈信號,繼續施虐。

時間和地點不容小視

我曾經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參與調查一個案子,一名年輕女子在距離主幹道四米遠的灌木叢裡被強姦、勒死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她失蹤的當晚,她家裡的煙吸完了(我們發現她寓所裡的香煙盒都是空的),於是她步行到兩個街區外的24小時便利店去買煙,離開商店時是晚上11:10—商店裡的監控攝像機記錄下她買煙並離開的過程。在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襲擊(手臂上有傷),然後被人強姦(身上和體外都有精液),最後被殺(脖子上有繩子)。據商店裡的店員說,她經常到店裡來買東西,唯一與以前不同的是買東西的時間。通常她都是在下午5:30下班之後過來,那時天還沒有黑下來,附近的行人和車輛都很多。就是這一點時間上的改變,讓她從一個下班後購物的勤勞上班族變成了謀殺案的受害者。

僅僅是時間或地點的改變,就能讓你從一個安然無恙的人變成一個高風險的受害者。從下午四點到凌晨兩點,人際間的暴力呈上升趨勢;如果施暴者喝醉了或吸毒了,暴力程度也隨之暴漲。自從20世紀60年代我們就知道這個規律了,但人們就是不長記性。

這麼說不是讓你下午四點之後就閉門不出,而是提醒你要格外小心。同樣的行為,發生在上午11點和晚上11點,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避免吸引危險人格的注意力

“捕食者”常常通過觀察人們走路的樣子來選擇獵物。所以,在外出走動時,注意經常觀察四周,四處留心,直視別人,讓對方知道你看見他們了,甚至表現出你能看透他們似的。行走時目的明確,步伐堅定,擺臂有力,不要表現得畏畏縮縮、猶疑不決—“捕食者”最喜歡這種獵物了。另外,迎著車流往前走,不要背對車流。在去取車的路上,不要打電話,始終保持有一隻手是空的。如果你是獨自一人,不要走偏僻的小巷,也不要離公路太近,在農村地區或植物茂盛的地方,留意那些可以藏人的地方。

調查

“盡職調查”是一個商業術語,指的是審查某人說的話是否屬實、此人是否可信,或存在其他問題。叫“盡職審查”也好,叫“調查驗證”、看看此人“是否可靠”也行,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這麼做。很多人會隨便把人帶回家、讓一個陌生人照看孩子,或未經任何調查就讓人管理自己的財務,這種事簡直不可思議。還有的人,結婚之後才發現配偶還沒離婚,或配偶是個通緝犯,或如本書第一章裡提到的克拉克·洛克菲勒一樣是個大騙子。

大家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調查交往對像或結婚對像這件事上,而不是趴在購物網站上研究廚房電器。你核查過他們的個人信息嗎?(姓名、籍貫、上學經歷等)你見過他們的家人嗎?你去過他們上班的地方嗎?他們是否有過婚史?看起來這是個很繁重的任務,但大家也聽說過很多因為輕信別人而被利用和侵犯的事了。所以,如果你不去仔細調查一下、真正摸清他們的底細,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安全冒險。

不要拖延

要當機立斷採取行動,不要拖延。如果你覺得情況不對勁了,即使是剛有個苗頭,也要立刻採取行動。在前文中我曾說過到加勒比海阿魯巴島度假的娜塔莉·赫羅薇的事例。也許,娜塔莉·赫羅薇到深夜才感覺有點不對勁,但已經太晚了—她的朋友們早已離開,她身處異國他鄉,身邊全是剛剛認識的陌生男子……她失蹤了。還有前文說過的朱迪·阿里亞斯殺人案,她的前男友特拉維斯·亞歷山大在跟她相處的早期就覺察到了問題,卻遲遲未能採取行動。

應對危險人格

很顯然,應對危險人格的最好方法就是盡量遠離他們。但有時候我們做不到。我們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得不與其相處,如旅行、婚姻、共事,甚至有親戚關係。不管是何種原因,如果你確定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危險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的安全。希望下列策略能夠幫到你。

看清形勢

利用“危險人格清單”來分析一下這個人。如果倉促之間來不及或不方便的話,就憑借記憶來判斷一下此人在“清單”中符合哪些特徵。這麼做能幫你瞭解到眼前形勢的惡劣程度、有助於思考下一步的措施。在前面我曾說過,若是感覺到了危險,就不要拖延。要是在走廊裡看到有人拿著槍,你哪裡還需要用“清單”去對其進行評估啊,趕緊撒腿跑就是了。有時候,情況是如此明顯,比如說—某個能說會道的騙子拿到了你外婆的銀行賬戶信息,你也不必再用“清單”去分析了。

複雜的形勢

也許你已經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個謊話連篇的騙子,還虐待成性,但家庭問題和經濟問題往往是非常複雜棘手的。是的,他是危險人格,在“危險人格清單”中符合兩種危險人格特徵,並且得分都非常高,但你卻發現,由於各種原因,你“脫不了身”。再比如說,在工作中你遇到了危險人格,但是你或許很需要掙錢,或許那個危險的上司是你的親戚,或許你得攢夠了錢才能離開否則就得流落街頭……這種事我聽過很多,我也理解。但是大家要面對現實,這樣才能正確地應對這些複雜的形勢。

坦白來講,情況越是複雜,你就越需要幫助。並且,情況越複雜,你抽身而出要用的時間就越長。但是,如果事態還在惡化,尤其是威脅和侵犯的等級在上升的話,你就別無選擇了。任何一個戰鬥機飛行員在飛機失事時都想把飛機救下來,但在某個時刻他們已經無能為力了,就只能選擇彈射逃生。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如果是在工作中遇到這種事,你最好看看能否調到別的部門或者調換一下工作時間來避開這個危險人格。跟人力資源部門或管理層談一談,在同事中尋找盟友,但最後還是辭職為妙。順便說一下,這種事就是很多在蘋果公司為史蒂夫·喬布斯工作的員工的經歷。讀一讀沃爾特·艾薩克森寫的傳記《史蒂夫·喬布斯》,大家就能明白,一方面喬布斯是個理想主義者,另一方面他反覆無常、對下屬脾氣很差,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他的員工有的情感受挫,有的則身體患病。甚至他的合夥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最後都辭了職,他已經再也受不了喬布斯了。也許這也是你的最終選擇,因為,正像很多蘋果公司員工發現的那樣—掙到百萬財富也換不來自己的身心健康。

與辭職相比,要結束一段婚姻就難多了,因為這裡面牽扯到孩子和財產問題。還有一個例子,如果你只有十幾歲,你的父母毒害很大、吸毒,或明顯符合多個危險人格特徵,所以你想廢除他們的監護權……像這種情況,想要脫身是很複雜的一件事,但總是有辦法的。

如果你面臨的情況非常複雜,那麼就真的需要尋求幫助了。書本知識已經幫不了你了,你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讓他們給你指導和幫助,如果事態已經十分嚴峻,你甚至可以請求社會服務或警察介入。

不管是何種情況,首先要用“危險人格清單”對形勢進行分析和確認。然後再去找專業人士幫忙,請他們介入。不要猶豫,拿著這本書去找心理醫生或警察,對他們說:“請您看一下這些“危險人格清單”,我的伴侶/丈夫/妻子/父母/朋友/孩子符合這些特徵。”你只要手握真憑實據,他們是不會貿然忽視你的要求的。

說到真憑實據,請看下一節的內容。

把此人的言行記錄下來

當初我在波多黎各執行公務時,上司是個對下屬言辭極其惡劣的人。他對我、對其他同事或者厲聲訓斥,或者大喊大叫。在經歷過幾次之後,我就吸取了經驗教訓。此後,只要他來我辦公室裡或把我叫到他辦公室去,我都拿著記事本。他一開口發火,我就開始記。很快,他就收斂了,因為他知道我把他說的話及說話的方式都記下來了。我發現,對某些人來說,只要他們發現你在記錄他們的言行,其行為方式立刻會發生改變,或立刻收斂很多。

有些人不僅僅是言語惡劣,他們脾氣暴躁或者有暴力傾向。若是如此,我的建議還是—記錄。把他們的行為按日期和時間進行記錄,尤其是那些重複發生的行為。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工作中,這麼做都是在幫你自己的忙,也許在將來會救你的命。有時候,一封記錄了事情原委、寫給自己的電子郵件都能成為有力的證據。

如果有人辱罵了你、迎面摔門、扇你耳光、打你、把你的車胎放氣、跟蹤你、給你打騷擾電話……找個地方把這些事統統記下來(日期、時間、地點、經過)。我常常會想起妮克爾·布朗·辛普森的案子,如果她有個私人記事本,上面記錄了其前夫O.J.辛普森對她所做的一切:騷擾,辱罵,闖入寓所,追著打她,把她摔到牆上,毆打……如果她能拿著這樣一個寫滿了證據的記事本去找警察或檢察官,說:“你們能做些什麼嗎?”我想她的遭遇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不要認為警察或執法部門的證據能代表一切,這遠遠不夠,我們自己也有責任積累證據。

我曾跟很多獲救的婦女交談過,她們之所以能成功脫身,正是因為她們有一本記載了丈夫虐待、欺騙惡行的記事本。請大家記住:不論是在什麼法庭、什麼正式訴訟中,白紙黑字的證據遠勝過人的記憶。對方的辯護律師最怕見到的就是當事人的配偶、雇工、生意夥伴點滴記錄的各種細節,無須再辯,結案。

尋找盟友

在面對某個危險人格時,其符合的“清單”特徵越多,你就越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幫助。你必須告訴每個家庭成員你所遭受的虐待,跟他們說說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再把這些事告訴你的鄰居、酒吧裡的侍者、學校的教練或體育老師;告訴你的朋友自己所遭受的折磨和虐待。讓你的支持者們定時或不定時地給你打個電話、到家來看看你、替你保持警惕、為你的經歷充當證人。也許有一天他們就是你的救星。

還記得在本書第三章《妄想型人格》裡我曾說過的那個被丈夫逼著跟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聽其訓斥的女人嗎?這種對待妻兒的方式簡直令人難以相信,而正是她一個早有耳聞的朋友目擊到了這個情景,給法庭提供了有力的人證。

避免與世隔絕

任何人,只要是想把你與外界隔離起來的,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如果你與某人建立了某種關係,或加入了某個團體、組織、教會,同時卻感覺到這個人或組織試圖將你與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平時相處得很融洽的人隔離開來,那麼你就是遇上危險人格了。真正關心在乎你的人,是真心希望你幸福快樂的,他們願意讓你與朋友們來往。而如果有人意圖隔斷你與熟悉的人的聯繫(他們有很多方法能做到這一點,包括羞辱你的朋友、家人或揭他們的短),你就要明白,這是危險人格在利用隔離的方法實現對你的控制。吉姆·瓊斯、泰德·邦迪這樣的人正是通過這個方法控制了他們的獵物。所以,你要盡可能地避免被隔絕的情況出現。

這裡說的“隔絕”,也包括坐入陌生人(或懷有此類意圖的人)的汽車。一旦你進了他們的汽車裡面,危險性就急劇上升,而你逃離的可能性就急劇下降。只要遇到有人逼你上車的情況,就一定要反抗:尖叫、大喊、踢打、咬、抓,能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與車外的情況相比,車裡的危險性更大,所以,哪怕對方手裡拿著槍或刀也要反抗,絕不到他們的汽車裡去。這是我作為一名前執法人員和FBI特工的忠告。

定下界限

我父親曾在一家五金商店工作過很多年,他的老闆是個惡霸(自戀型人格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他高聲咒罵員工、斥責他們、朝牆上摔東西,甚至還朝顧客發脾氣。但他從未對我父親這樣。我問父親為什麼,父親答道:“在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訴他:‘不許對我這樣。’”

人就是這樣,你越是容忍他、縱容他,他就越發得寸進尺。所以我們就得定下嚴格的界限,絕不動搖。對這種人,要明明白白地對他們說“不”。你給他們一寸,他們就跟你要一尺。你必須跟他們挑明,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這一點在應對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時尤其有效,因為他們非常遵從體系、規則和慣例。

定下界限之後,就要堅守,因為這就是你的底線。如果有人屢次越過這條線,你就得採取行動了;否則的話,他們就會把這條線視若無物,該怎樣還怎樣:侮辱、虐待你,熬幹你的活力,耗盡你的耐心,令你情感受挫、身體患病,或將你置於險境。

避免被其控制

通常情況下,人們設定界限只是為了避免受到傷害,卻忽視了被人控制的情況。然而,“控制”往往就是“傷害”的前奏,因為危險人格的行為是變本加厲、逐層遞增的,他們會不斷消磨你,索取無度。他們會遲到,會讓你等,會讓你調整你的日程安排,會再三要求你做出改變來適應他們……我們不能縱容惡行。自戀型人格若是發現會議或活動沒等他們到場就開始了,或者他們來晚了也沒人在乎,那麼他們下一次一定會提前或準時到來;但若是他們發現大家都在等著他們,或在其到來時受到大家的奉迎追捧,那他們的行為一定會有增無減。

有人也許會問,這不就是“嚴厲的愛”3嗎?不是的。真正的愛、無私的愛都是以互相尊重為基礎、有著健康的界限,並無“嚴厲”一說。所謂“嚴厲”,只是對那些不喜歡界限的人而言的。他們沒有同情心,也不尊重別人。“嚴厲”只是那些自私的自戀型人格、情緒不穩定型人格或掠奪型人格的一面之詞,對他們而言,“嚴厲”就是要尊重別人的底線和尊嚴。

保護孩子

我們必須盡力保護孩子免受危險人格(包括其父母在內)的侵擾。如果不能把孩子徹底帶出火坑,那就要盡力找機會讓他們避開家庭、盡量待在安全和快樂的地方。

多讓孩子跟愛他們的親戚在一起,或讓孩子們信任的、可以傾吐心事的保姆看管他們;如有必要,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幫忙;讓他們多參加學校活動、體育運動,多跟小動物玩耍,鼓勵他們在美術、音樂、閱讀中尋找寄托……讓他們認識正常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沒有爭吵、沒有打架,也沒有威脅。

我曾接觸過一個案子,那家人的孩子小學是在家裡接受教育的,而其父親是自戀兼掠奪型雙重危險人格。直到他們15歲上中學時才真正明白“正常”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這對孩子太不公平。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任何形式的虐待,不論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都是不正常、不可接受的,這是我們的責任。

面對危險要採取行動

有時候,某個危險人格的毒害性、不穩定性、危險性已經很嚴重,其危險行為也露出猙獰,那些與其相處或親近的人已經置身險境。不論這種危險是經濟、情感、心理還是身體上的,只要這種人惡化到這種程度,大家就要立刻採取行動了。到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去納悶自己怎麼會陷入這種境地了,你得立刻與其拉開距離或撇清關係。

若危險人格的威脅已經近在眼前,下列策略將教你如何應對:

行動。如果你的身體、頭腦、內心告訴你趕快離開,那就立刻行動。如果需要道歉,以後再說;若是威脅依然存在,道歉的事就免了。不要拖延。只要面臨身體傷害的威脅,或此人試圖控制你的身體、精神、空間、金錢、親人,這都是危險的信號,你都得馬上採取行動。當心,在逃離過程中不要引起他們注意。

慎言。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高度危險的危險人格,與其討論眼下的問題是很不安全的,不如多考慮一下該如何脫身。我曾說過,這種人隨時可能爆發。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危險程度很強了,那麼,跟他們爭辯是非或建議他們去看心理醫生的做法對你一點兒好處都沒有。他們會因此對你暴力相向、毀壞財物、洗劫你的銀行賬戶、把孩子帶走、拿著槍到你辦公室、挾持人質、試圖自殺……所以,你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安全逃離或解脫。即使必須與其交談,也要保持鎮定,並且,在談話時要站在門口或出口,這樣你就能隨時跑開。

通知你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事態嚴峻,如果你覺得威脅正在升級,如果情況正在惡化,你就得立刻通知你的家人和朋友。不論是順路來訪還是特意來訪,讓他們多來看看你,並且事先不要通知。告訴他們,每天都要給你打電話,如果你沒有接他們的電話或給他們打電話,就立刻過來看看或打電話報警—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如果此前你沒有與援助機構、心理診所、律師、警察、救助中心、社會服務、求助熱線等組織或機構取得聯繫,現在聯繫他們也不晚。馬上聯繫他們!現在的你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就是你的安全網。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也不要拖延。911電話就是為了應對這種危急情況而設的。

不要獨自面對。如果你要跟施虐者或罪犯交談,又害怕他們會傷害你,那就找心理健康專家、家人或朋友陪著你,手裡要拿著手機。為以防萬一,也可以找警察在場。不要擔心,只要你要求了,警察一定會來的,因為他們知道—家庭暴力是個大問題,需要妥善解決。

制訂脫身計劃。保證安全是最重要的。我曾跟很多人談過,他們為了從高度危險的人手裡逃脫,甚至暗自籌劃了好幾個月時間。比如說,有的人就是一如往常準備晚餐,然後對危險人格說還缺什麼東西需要出門去買—然後就一去不返。(有的人還會回來拿自己的東西,但是跟朋友一起來的)事關你及孩子的安危,所以要不擇手段地逃離危險人格的手心。

為脫身攢錢。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如身在異國他鄉、偏遠地區,對方控制了所有錢物、隔斷了你與外界的聯繫等),身無分文是脫不了身的。如果你感到事態正在惡化,那就該及早為脫身攢錢。為了從危險中逃離,你得千方百計攢夠必需的錢,哪怕要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也在所不惜。有位哥倫比亞的女士,她每天從虐待狂丈夫那裡悄悄拿走幾個便士4,直到攢夠了兩張車票錢,才帶著女兒逃回了娘家。

應對經濟問題。如果你覺得某個金融交易很可疑,或某件與錢有關的事不大對勁,那就要立刻質問緣故,不要隨意在合同或文件、支票上簽名,也不要向其透露信用卡號碼。接下來不要獨自行動,立刻找專業人士(如銀行家、會計師、律師等)介入此事,查明這次投資或買賣是否有問題。花400美元雇個律師可比被人騙走40000美元好多了。

記住,有很多人跟你同病相憐。在那些跟危險人格相處的人身上,往往會有這麼一個時刻,我將其稱作“覺悟”。很多年來,他們生活在危險人格的陰影中,大多數人過得很不順心,但他們在這段感情上已經付出了太多,不捨得放手而去,於是懷著僅有的一點兒希望繼續煎熬。直到有一天,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就“覺悟”了—這個人已經無可救藥了,我已經無能為力了,我不該受這樣的折磨,該放手了……

“覺悟”是痛苦的。我曾經經歷過。我們會覺得自己很蠢,蠢到被人利用,蠢到生活在謊言裡,再也不敢相信別人了。有些人會把這些痛苦歸咎在自己身上,不斷責備自己。這種情況下,最好找個心理醫生幫你調理一下。但是請大家記住,跟你同病相憐的人有很多;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歷過類似的事。

拉開距離、保持距離。讀過我所有的建議之後,大家也許已經明白,在應對危險人格時,“距離”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的,的確如此,因為我只關心受害者以及他們的親人。以我的經驗而言,危險人格很少會改過自新,他們帶給我們的只有心理、情感、經濟和身體的傷害。通常情況下,只要遠離危險、遠離傷害我們的人,就不再痛苦了。這也是我跟其他專業人士不同的地方。以前我也是跟那些幸福和快樂受到侵害的受害者絮絮叨叨,勸他們想辦法把問題解決。但後來我讀到了一句話,從此改變了觀點。說這句話的人是經歷過二戰殘酷殺戮的前瑞典外交家、作家、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達格·哈馬捨爾德,他是這樣說的:“想要花園乾淨就不要給野草留地方。”惹不起,躲得起。如果野草除不掉,那就換個新花園吧。

最後的話

希望大家在讀過本書之後,對危險人格有一定的瞭解,也希望大家從中學到一些免受危險人格侵害的方法。生命彌足珍貴,需要好好愛惜,不能明珠暗投,讓壞人踐踏。很久之前人們都是居住在小村莊裡,大家知根知底,好人壞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現在人們都搬到大城市生活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多了,分辨壞人的難度也隨之加大。但這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我們對自己、對家人、對團體的安危負有責任,並通過教育、保持警惕、交流信息等方式保護他們。但首先我們要保護的是自己。讀過本書之後,大家已經在保護自己及親人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為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能再找其他相關書籍看一看。

我認為對待別人要心懷尊敬和尊重。我一直是這麼做的,即便是對待那些被我抓進監獄的罪犯也是如此。我們都應該互相尊重,但這並不是說要容忍別人的虐待和傷害。

我寫作本書的部分原因是想幫助大家—在你的尊嚴受到侵害的時候、在你受到虐待的時候、在你受到侵犯的時候、在你身陷危險的時候能夠認清形勢。我希望在讀完本書之後,大家都能對這些情況保持警惕,在危險人格傷害你之前就察覺到他們。

幸運的是,我們遇見、相處的大多數人都不是危險人格;總體而言,人們還是善良的。但我知道,在某個時刻,你總會遇到這樣一個人,因為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有數百萬危險人格在四處遊蕩。如果你不幸遇到了這樣的人,請記住我最後的話:

你沒有任何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去承受折磨與傷害,絕對沒有。

本章譯注

1 又稱態勢感知,指的是通過理解和判斷,精確感知環境變化和對未來發展的預知能力。

2 路易·巴斯德於1864年發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的短暫加熱來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以達到保質效果。現在主要用於牛奶、葡萄酒、啤酒、果汁的消毒上。

3 為起到幫助作用而嚴厲地對待有問題的人。

4 1便士大約相當於1毛錢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