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 自序 腳下的路,延綿不絕 >

自序 腳下的路,延綿不絕

以前我上「幸福課」,課上經常會有學生問我:「老師,你幸福嗎?」也許作為讀者,你也有類似的好奇。

以前我也經常這麼問自己,彷彿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自我要求。在這個雞湯和成功學氾濫的時代,會有很多專家對我們的生活指指點點,無論是出於牟利的目的,還是自戀式的善意。怎麼才能讓別人相信我的話呢,如果我不能用自己的幸福來證明?

現在我倒不這麼問了。我已經能夠理解,在偶爾的平坦和順利之外,生活總是包含著各種困難和問題,對你我都是如此。我更願意用心理咨詢裡一個常用的比喻來描述這本關於幸福的書裡,作者和讀者該有的關係:

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為登山,登頂只是瞬間的事,而攀爬的過程卻艱辛而漫長。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時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過。有時候,你爬的那座山,我雖沒爬過,但我從我所在的地方望過去,能夠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裡有路、哪裡有坑。我想指給你看。

幸福之道,坑多路少。原因之一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充滿缺陷的世界中,但我們想像的生活卻是完美的。幸福需要我們承認這種不完美,扎根於這種不完美,並從中感受真實的生機。而太多的人生問題,是因為我們想要逃離這種不完美。逃離的企圖,有時被隱藏在積極改變、努力上進後面。我們經常忘記,當我們說憧憬未來的時候,其實是說現在不夠好;當我們說改變自己的時候,其實是說自己不夠好。而現在的自己,正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我的家鄉有一個奇怪的節日叫「海泥節」。每年夏天,都會有全國各地的穿著靚麗的年輕人來到海邊。然後,他們會脫下乾淨整潔的衣服,穿上泳裝,跳到海灘上的泥漿地裡翻滾嬉戲。如果你總致力於怎麼把生活打掃得一塵不染,你就不會知道在泥漿裡跳舞的快樂。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設想讀這本書的你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大概也正處於某種「匱乏」當中,也因此,你的內心會有種種不安。這些不安一方面推動你去想像未來、遠方、更好的自己,讓你急著想要成長和改變;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你對自己、對世界採取一種防禦的姿態,讓你在自我懷疑中裹足不前。所以,你經常覺得自己敏感內向;你有關於未來生活的遠大設想,卻總會責怪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執行它;你一邊焦慮自己變平庸,一邊害怕競爭的激烈;你會為如何與他人相處頭疼,會糾結於他人的負面評價;有時候你會害怕孤獨,有時候又寧可回歸孤獨;偶爾,你還會感到空虛沮喪,並經常懷疑人生的意義……

如果是這樣,那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在我設想作為讀者的你會是什麼樣的人時,我也會經常想到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上面描述的那類人中的一員。初中的時候,我從家鄉的一座偏僻小島搬到市裡讀書。現在想來,所謂的「市裡」,也不過是一座更大的島。但對當時的我,它已經是陌生且讓人畏懼的大世界了。從小地方到大城市、恰逢青春期、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重點中學讀書、又沒什麼朋友……我經常會感到孤獨、不安,並覺得人生一片灰暗。

我處理不安的方式是讀很多心理學的書,靠譜的不靠譜的我都讀過。我選擇了心理學專業,一直讀到博士,並最終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

後來我好了。我忘記了這種好轉是怎麼發生的。但不是因為學了心理學,這些問題就解決了。好轉像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些讓我苦惱的問題從佔據我生活的中心,到逐漸淡出了我的注意,到現在它們只成了一個淡淡的影子。但我知道,我從未真正解決過它們。我只是被生活中更多美好的東西吸引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美好的愛情,在我眼前逐漸開啟的、廣闊的世界。我向上攀爬,一個問題變成另一個問題,一種矛盾變成另一種矛盾,回過頭來,生活的苦惱一直都有,卻早已不是原來的苦惱了。

生活就像騎一輛自行車。路有高有低,有緩有急,但只有在行駛中,你才知道該怎麼調整、轉向、把握平衡。除此之外,你還能看到別樣的風景。但如果因為不安,你想把車停下來,你不僅無暇享受風景,還很容易翻車。

關於不安,我常愛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去化緣。他們走了很遠的路,回到山腳下的時候,天已經很黑了。小和尚看著遠處若隱若現的山頂,擔憂地問老和尚:「師父,天這麼黑,路這麼遠,還有懸崖峭壁、飛鳥走獸,我們只有這一盞小小的燈籠,怎麼才能回到山上的廟裡呢?」

老和尚淡淡地說:「看腳下。」

如果說本書中讓我們焦慮的「遠方」是完美又脆弱的虛假自尊,抽像又縹緲的高遠目標,對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期待,快速免於匱乏的想像,高效專注、心無旁騖的狀態,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人格,與父母和朋友的完美關係……那「腳下」則是把失敗當作反饋的成長思維、認真對待瑣事的無差別心、不功利的興趣和努力、匱乏和不安中的淡定從容、內疚與自責中的自我和解、對性格優勢和缺陷的瞭解和接納、在不完美關係中的自我滋養……

這些「遠方」都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它既不像這個真實的世界,也不像我們真正的自己。它是我們應對匱乏和不安的想像,並不是真實的幸福。而「腳下」呢,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我們踩下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不用擔心我們會因此走不遠。腳下的路,延綿不絕。

謝謝你讀這本書。希望這本探討幸福的書,能給你一些啟發。這本書的部分內容脫胎於我最初在浙江大學開設的一門叫「幸福課」的通識課。在那門課裡,我想通過一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來回答「怎麼才能幸福呢?」這個問題。當然我想,「怎麼才能幸福呢?」這個問題,是生活提給我們每個人的。答案終究也只能由我們自己來寫下。而我們寫下的答案,就是我們的人生。

除此之外,這本書的寫成還要感謝很多人。那些上過我「幸福課」的學生、那些給我寫信訴說煩惱的讀者、那些信任我的來訪者……謝謝師長和朋友的指點,謝謝編輯提出的寶貴意見。至於我的家人,無論痛苦還是歡樂,你們都與我共擔,這本書是獻給大家的,但稿費,一分不少,都是獻給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