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房間裡的大象 > 前言 >

前言

本書的緣起,可以一直追溯到我小時候。我成長的家庭,每個房間都藏有某些不能談及的「大象」 我被這些「公開的秘密」所包圍,人人心知肚明,卻沒人當面提起。在這方面還有另外一些對我影響重大的經歷:我是在1950年代的特拉維夫長大的,在那裡,大多數1948年前留下的非猶太痕跡只是一些社區的阿拉伯地名了。多年後,我親眼目睹了那裡的人們在試圖抗拒一種集體性的強制噤聲(其目的在於迫使他們對「大象」視而不見)的過程中,是如何飽受創痛的。這更進一步觸發了我對「私下體驗」與「公開承認」之間,那些充滿張力的微妙差異的研究興趣。

然而最終促使我動筆的,卻是我在某博士教學項目中擔任系主任時的一段特別經歷。1998年春天,我發現自己不得不去應對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這些事件已經威脅到了系裡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乃至倫理立場。然而,因為恐懼和恥辱感這兩種因素以不那麼常見的方式摻雜在一起,所以儘管這些事件已經無人不知且流毒深廣,但在公開場合,我的諸多同事卻都選擇避而不談。這種境況,包括同事們對此境況的反應都令人優慮,但同時也促發我對此事進行思考。我此前曾撰文從社會學角度寫過「人們的覺察」過程,這之後則開始從社會學角度對「人們的忽視」過程越發地產生了興趣。並且在此過程中我也越發地關注沉默對於個體和群體所具有的長期負面影響。

轉年,我在系裡舉辦的一個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做了一個關於「社會組織中的沉默和否認」的報告,這個報告可以算是我逐漸成型的想法的一個早期總結。我的報告引發了廣泛討論,可是與會的十多名我的同事中,只有兩位同事在會後和我聊了聊。這件事恰好證實了我所要論證的:即人們對於打破沉默談「沉默」一事,頗不情願,三年之後,即2002年的11月份,我開始寫這本書。

南希·瑞恩(Nancy Raine)在她的回憶錄《沉默之後:強姦與自我回歸的路途》(After silence: Rape and My Journey Back)中,描述了用文字寫下沉默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這是因為,書寫行為本身往往就會促使寫作者去感受自己正書寫的痛苦主題。事實確實如此,儘管這本書已經是我的第九本著作,但其他幾本寫起來都不曾這般困難。我曾終日埋頭書寫和反覆改寫那些引發我紛繁想法的句子,不能停歇。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忽然懂得,為什麼在希伯來文中,沉默和「無法動彈」——即癱瘓的詞根是同一個。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書寫沉默時有人和我對話,對我來說是一種寶貴的恩賜,所以,我特別的感謝以下諸位:Kathy Gerson, Debby Carr, Jenna Howard, Ruth Simpson, Ira Cohen, Allan Horwitz, Ethel Brooks, Miriam Bauer, Dan Ryan, Karen Cerulo, Ellen Idler, Carolyn Williams,還有 Suzanne Zatkowsky,是你們使得我免於被令人痛苦的沉默席捲吞沒。而Yael Zerubavel, Ruth Simpson, Debby Carr, Tom DeGloma, Dan Ryan, Chris Nippert-Eng, Kathy Gerson, Jenna Howard, Arlie Hochschild, Lynn Chancer, Allan Horwitz, Samantha Spitzer, Kari Norgaard, Johanna Foster, and Wayne Brekhus,你們體貼耐心,不僅閱讀了我最初的手稿,並且給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議。此外,還有一些人,和我一路討論,使我的各種想法在寫作過程中逐漸發展成型,令我獲益良多,他們是我的孩子Noga和Noam Zerubavel,還有Kristen Purcell, Anat Helman, Kathryn Harrison, Carolyn Barber, Viviana Zelizer, Robin Wagner-Pacifici, Jan Lewis, Doug Mitchell, Frances Milliken, Ann Mische,和Zali Gurevitch等。我還要感謝我的編輯提默·巴列特(Tim Bartlett),是你幫助我把自己的那些想法最終用一種能為更多讀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同時也要感謝約翰·西蒙(John Simon)古根海姆紀念基金會(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提供的2003年研究經費,還有魯特格爾大學的慷慨補貼,這筆錢使我能夠告假一年,全力投入到這本書的寫作中。還要感謝Paula Cooper對我的手稿所做的出色的編輯校對工作。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妻子,我的伴侶和終生的朋友雅爾·澤魯巴維爾(Yael Zembavel),在我寫作此書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中,你一路陪伴。我把謝意獻給你那溢於言表、有聲勝無聲的理解和支持。

於新澤西州,東布朗斯維克

2005年6月

  1. 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為英語諺語。大象被用來比擬某種巨大,因而不可能被忽視的真相。房間裡的大象則表明,儘管人們無法否認該事實確鑿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依然刻意迴避,故作不知。——譯者注

  2.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同日,猶太復國主義者宣佈成立以色列國,定都特拉維夫,次日(15日)凌展,阿拉伯聯盟國家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戰爭正式開始,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建國後的以色列推行擴張主義,100多萬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