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從內部驅動 >

從內部驅動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更關心我們的個人能力,而不是群體身份或共同擁有的東西。然而,根據亞伯拉罕·馬斯洛的觀點,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我們必須首先滿足其他需求。

需求金字塔

1954年,馬斯洛出版了一張圖表,解釋了自己的人類動機理論。「需求金字塔」表示了人類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必須滿足從低到高不同層次的需求。他認為,這些需求為所有人類的努力提供了動力。雖然馬斯洛製作需求金字塔作為一種個人發展的路線圖,但它展現的卻是人類的普遍狀況。驅動我們滿足這些需求的驅力使我們成為人類中的一員,標誌著我們之所以成為一個個體,是因為我們在滿足需求的過程盡頭完成了自我實現。

金字塔的底部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需求食物、水、睡眠、空氣和基本的身體功能。這些需求一旦得到滿足,我們就試圖滿足安全的需求,這種需求既包括身體安全,也包括有穩定工作、住房等的安全。接下來,我們尋求滿足社交(愛和歸屬)的需求,我們通過家庭、朋友和性親密來滿足這些需求。最後是尊重(和被尊重)的需求,其中包括自尊和自信。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自我實現。

馬斯洛不同於柏拉圖以及其他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他鑒別了最基礎的需求,並建議滿足這些需求,而他的許多前輩都曾說過,這些需求應該在我們追求更高的理想過程中被抑制、拒絕或忽視。對馬斯洛來說,需求驅動著人類的一切行動和人的一部分——一個好的、有生產力的部分,因為這些需求促使我們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