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體液的好壞 >

體液的好壞

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關於身心模型最廣為人知的觀點都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生於公元前450年)和後來的蓋倫提出的理論。他們用體液理論來解釋身心健康以及不同的氣質或性格,認為人們身上有4種物質,也稱為「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並認為4種體液在每個人身上的比例是不同的。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和生活在古羅馬帝國的希臘醫生蓋倫中間隔了600年。像希波克拉底一樣,蓋倫將當時所有的醫學知識編纂成一部綱要,並貢獻了自己的研究和想法。希波克拉底和蓋倫都認為,身心的健康和疾病出現都受體液平衡的控制。當這些體液比例合適時,身體和精神都是健康的;當其中一種體液過多或者缺乏時,就會導致疾病出現,只有體液再次平衡之後才能恢復健康。

體液平衡的變化與人的飲食、活動、年齡、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有關。此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然氣質。比如,一些人天生黃膽汁過多,則會脾氣暴躁,他們經常對下屬和家人大喊大叫,容易動怒,甚至由於一些輕微的不便或遭遇一點兒挑戰就大發脾氣。如果一個人天生血液比其他體液更多,則會有一個樂觀的性格。如果一個人黑膽汁過多,則會性格憂鬱。如果一個人黏液過多,他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則會性格沉靜。

體液理論一直延續到19世紀。它對性格提出了第一個偽生物學的解釋,顯然秉持的是先天大於後天的觀點。而實際上,環境因素(如飲食或生活在潮濕的地下室等)也會影響體液平衡,進一步影響人的氣質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