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天生就知道 >

天生就知道

薩姆提克一世和其他進行「被禁止的實驗」的人(詳見第2章「兒童為豚鼠」)並非是只相信人類具有一些先天知識的人。柏拉圖相信,我們的靈魂在純淨的狀態中絕對具備知識,但是當靈魂進入身體時,靈魂與知識的聯結就被切斷了。他認為,學習是一個發現先天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發現知識的過程。這種觀點可以稱為「先驗論」,它假定知識是先驗的,而且是人與生俱來的。

後來,笛卡爾還提出,某些類型的知識是先天的。他聲稱,這些先天的知識中最重要的是關於上帝的知識,他認為這些知識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共同具備的(他生活在16世紀的法國,當時如果有人否定上帝的存在將被認定為異教徒而被火燒死)。其他一些哲學家則認為,某些道德知識是與生俱來的。

先驗的內容不限於知識,它可以包含任何天生的自然傾向或特性。有些觀點認為,人類天生殘忍,只能在社會中不斷地矯正它們,這就像托馬斯·霍布斯認為的那樣,先驗的存在依賴於新生兒已經存在的個人特質。與此相反的觀點是由法國作家、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提出的,他認為人天性高貴,但卻在後天被社會所玷污。稍後,我們將詳細介紹盧梭的觀點。

發現知識

柏拉圖認為,靈魂對所有事物都有完美的認識,如果它不被困在身體裡面,它就能看得很清楚。然而,一旦靈魂進入身體,它就立即失去了獲取知識的機會,「除了自己去調查實情,它還被迫從監獄的柵欄中去窺視」。那麼,知識就可以通過學習而被發現。他用蘇格拉底和一名奴隸關於幾何學的對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起初,奴隸似乎對幾何學一無所知,但當蘇格拉底測試他時,他慢慢地開始表現出一些理解力。柏拉圖認為,這就是先驗知識的明顯證據。這個奴隸本來就具備天生的知識,但是一開始並不能運用。實際情況可能是,奴隸通過蘇格拉底的小心提示而算出了答案。

18世紀,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表達了類似的想法。他認為,整個宇宙是由稱為單子的意識點組成的,人類心靈的超強單子有觀念存在,這些觀念具有一種潛力,並通過經驗或感官知覺來對其進行激活或實現。正如一個暗室隱藏著一些看不見的事物,直到有光進入才能看到它們一樣。所以對萊布尼茨來說,大腦包含著先天的觀念,這些觀念可能後天被發現。

過去的知識

法國博物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1829年)提出,進化的發生是由於後天習得的特徵被遺傳給後代。拉馬克認為,在生命的過程中,一個有機體改變其身體的形式和行為來適應環境(通常,人們給出的例子是長頸鹿伸長脖子去夠最多汁的葉子,並在這個過程中脖子變長了)。生物體繁殖出後代,它的後代就繼承了這些習得的特徵。通過這個過程,生物重複繁衍了幾百代、幾千代,也改變了自身的物種。在查爾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出現之前,這一理論得到了一些大眾的支持。

拉馬克的理論吸引了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1903年),他是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作家。他採用了拉馬克生物演化的觀點,並將其應用於心理學。這一結果產生了一種理論,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心智將慢慢地自我完善。運行良好的行為和信念將得到加強,而那些無益的行為會在未來被避免。這些教訓代代相傳。在人的一生中,被強化的行為會變成習慣,父母養成的習慣會被傳給後代,這些習慣在其後代身上表現為本能,因為這些習慣與生俱來。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1875年—1961年)提出了一個相似的觀點,以支持自己的原型理論和集體潛意識的理論,並再次提到了斯賓塞關於人類行為代際傳遞的理論。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是一群人類進化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精神結構,它在原型中有非常明顯的證據,這些原型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都有發現。他這樣描述集體潛意識:「人類進化的全部精神遺產會在每個人的大腦結構中重生。」

榮格對精神性感興趣,有時,他對集體無意識的解釋似乎表明個人可以利用某種形式的普遍的精神,這讓人們想起了斯賓諾莎和費希納泛靈論的觀點。榮格把集體潛意識描述為一個簡單的心靈的通用結構,這使所有人都以某種方式看到和瞭解到某些事情,就像我們都有手或腿這個結構一樣。

原型等同於本能的精神模式。人們只有通過比較不同社會的神話、意象和其他文化藝術品以及發現這些集體無意識的意識表現形式,才能發現它們。原型意象的例子包括人物(如母親、英雄、頗具智慧的老女人或騙子)和神話(如大洪水和啟示錄),這些也會表現在人類的機構和慶祝活動(如結婚或成人的儀式)中,標誌著生命階段的原型。

從柏拉圖和薩姆提克到榮格的這些理論都認為人具備先天知識,嬰兒一出生就具備一些或某一類知識,但人們也許要通過推理或學習的方式才能發現它們。在榮格的例子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原型知識,但它在我們產生的社會結構和藝術(以及夢)中得到了體現。我們很快將在本書中詳細瞭解到一些介於先天知識和遺傳精神結構之間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