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認知的方式 >

認知的方式

實證和經驗知識

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認為,只有兩種有效的知識類型,即「實證性」和「經驗性」知識。實證性知識是抽像的,它產生於想像和理性,通過把與現實世界不一定有任何關聯的想法彙集起來而起作用。數學和其他理論知識屬於這一範疇。經驗性知識則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它更加可靠和有用。他認為「詭辯和幻想」的知識包括所有的宗教和形而上學。

按照休謨的模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之一來建立知識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涉及外部世界,也可以是完全內部的世界。如果你看到一條狗在街上走,新的知識——「有條狗在街上行走」就涉及加工你所感知到的有關世界的信息。這一過程具有經驗性。然而,如果你只是在想自己是否喜歡狗,你就在和自己已經形成的想法一起工作,這是一個完全內在的過程。這種知識具有實證性。哲學家們對不同來源的知識具有的相對可靠性持有不同的看法。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知識與眾多不同的學派有關,並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學派: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在知識構建上強調來自外部世界的證據。亞里士多德支持這一觀點,只考慮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測試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成為推理和知識的堅實基礎。相反,理性主義者認為,理智提供知識。柏拉圖是一名理性主義者,他認為我們的感官不能完美地理解現實,因此感覺印象不是知識的可靠基礎。相反,作為人類最高和最傑出的能力,理性是獲得安全知識的唯一途徑。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各有一位偉大的發言人,他們為未來幾個世紀將會開展的辯論定下了條件。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是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他不信任推理,認為唯一可靠的知識是基於對真實世界的觀察。因為我們只能通過感官感知真實世界,感官認識才是理解的關鍵。在他看來,人們傾向於堅持自己已經擁有的想法和偏見,這些偏見在個體進行理論思考時會影響感知。人們也傾向於爭論詞語的意義而不是現象的實際本質。他認為所有有效的知識都可以用經驗觀察來證實,其觀點後來被稱為「實證主義」。

另一方面,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支持理性。他無法相信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因此他決定,如果他開始對世界進行認知,他將逐步建立一套不依賴於感覺的可靠的知識體系,所以他是一個「理性主義者」。笛卡爾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18世紀大多數歐洲哲學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回答、支持或挑戰笛卡爾的哲學。

感知是真實的,但感知到的是什麼呢

休謨是最重要的英國經驗主義者,他聲稱,我們創造的全部知識就是感知,除了我們的感官經驗,我們對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沒有信心。我們無法回答感知到的是否是現實這一問題。他不是唯一一個這樣認為的人,公元5世紀的智者也說過,一些類似知識的事物並不存在。德國心理學家弗蘭茲·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1838年—1917年)聲稱,雖然我們可以絕對肯定自己的看法(我們可以肯定自己聽到一個音調或看到一個球),但卻根本無法確定自己的感知是否與外在世界的任何事物有關。休謨將聽到或看到的事實稱為內部知覺,他認為感官知覺(似乎是外部世界的感覺)只能給我們關於「外面」有什麼的理論,而並不是事實。

常識

有人肯定會這麼說,但是和休謨同時代的托馬斯·裡德(Thomas Reid)卻已經這麼做了。不管休謨是否理性地相信自己的感官信息,裡德說,常識告訴我們,我們都依賴於自己的感官來度過一生;對於任何人(甚至休謨)來說,只能相信感官,否則將會導致他們「被關進瘋人院」。事實上,裡德根本不相信我們需要理性地解釋自己的感官證據,我們只是直接感知事物,並沒有對感覺進行加工。他提出了如下支持該觀點的證據,兒童(實際上還有許多成年人)沒有推理能力,如果用複雜的推理來理解我們的感知,那他們將無法從感官中獲益,也無法生活。

伊曼努爾·康德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同意休謨關於感官不可靠的觀點。他聲稱,構成外部現實事物(即「物自身」)的是「在外部的」本體。他認為,我們對它們一無所知,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感官來介導對它們的所知。我們知道的只是某種現象,這是一種本體的表象,因為我們的感知和思想範疇會對其進行修改。康德與休謨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其思想範疇不同,我們在第5章「心智的建構」中將對此有更多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