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嗎 >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嗎

這些問題帶來的特殊困難導致一些思想家聲稱心理學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1804年)懷疑,是否存在一門「關於人類心智的科學」,他認為這門科學很可能不存在,因為這一主題本身就是主觀的、內在的、個性化的,且不能進行外部觀察、檢驗或審查的。一個世紀之後,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1798年—1857年)拒絕除了共享給公眾的科學調查研究結果之外的所有知識。這意味著任何形式的內省都被排除在外,因為它不能共享,也不能被驗證。這就意味著不可能有心理學:

為了觀察,你必須停止自己的智力活動,而這正是你想要觀察的活動。如果你不能暫停智力活動,你就不能觀察;如果你停止智力活動,你就沒有能夠觀察的東西。這種方法的結果與其荒謬程度成比例。人們在心理學上經過2000年的不斷探索,仍然沒有一個能夠滿足其追隨者要求的主張。直到今天,人們還是將心理學分為許多流派,仍然在爭論各自遵循的教義的基本內容。我們空想著任何一個或大或小的發現都是使用這個方法完成的。

波普爾熱衷於心理學

當卡爾·波普爾對科學做出的普遍定義感到不舒服時,他將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理論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奧地利同一時代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1937年)兩位心理學家的理論進行了比較。他認識到,這兩種理論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觀測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誤的;而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心理動力學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任何新的案例。任何一個新的案例都可以被這兩位心理學家用一種適合其理論的方式進行解釋,因此這個案例就能支持其理論,從而將其納入到整個理論框架中。

一種理論想要有資格成為科學,就必須具備描述觀察結果的能力,還能證明自己有可能是錯誤的。例如,如果我們發現了一顆沿著完美的正方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那麼牛頓的行星運動理論就必須被拋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怎麼能被證明是錯誤的呢?它不能被證明,所以它不是一種科學理論。

一種理論如果不能被任何可以想像的事件所駁倒,它就不是科學的。不可反駁性不是科學理論的特點(如人們通常認為的),而是一種缺陷。

然而,隨著其他科學的發展,精神活動的某些方面確實能被測量和觀察。心理學產生於「人類的心智科學」,康德曾懷疑它是否存在。這門學科試圖尋找關於人類的心智和大腦的某些問題的明確答案。

半科學

看起來,心理學的某些方面是科學的,某些方面是不科學的。一些在早期無法檢驗的想法,比如現在我們可以用腦掃瞄等科學方法來檢驗關於大腦的功能分區理論。但是,其他想法,比如童年創傷可能導致成年後產生犯罪或精神問題的理論仍然無法得到嚴格的檢驗。目前,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心理學,它有時是科學的,有時則不然。本章和第3章都將討論實驗方法在心理學中的應用。當然,很多研究工作(特別是在早期)都關注的是身體,因為大腦在某種程度上仍然超出了經驗觀察者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