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極簡心理學史 > 跟隨先知的腳步 >

跟隨先知的腳步

在穆罕默德(Mohamet)於公元632年去世後,伊斯蘭教迅速傳播到阿拉伯和波斯。中東思想家們閱讀古希臘人(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書籍,並對其進行翻譯和評論。正是由於阿拉伯和拜占庭文化的傳入,亞里士多德的作品才得以在中世紀的歐洲重現。在大約400年的時間裡,中東文化在各個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直到12世紀,伊斯蘭教變得更加理智保守,這種進步才停滯了,這是個令人好奇的轉變。

伊本·辛納(Ibn Sina,公元980年—1037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伊斯蘭學者,他在西方被稱為阿維森納,其理論深深植根於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

在心理學中,伊本·辛納的「浮人」思想實驗非常有名。假設,你突然從虛空中被創造出來,自身懸浮在半空中,沒有任何來自環境或身體的感官輸入。人們有可能設想這種存在,並在這種狀態下具備思考能力和意識,而不需要懷疑一個人的存在。他聲稱,思想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它可以與軀體分離:

因此,人們可以確定自我、靈魂的存在,這是(他/她的)一種身份特徵,而不屬於身體或四肢。(因此)人們對其存在的肯定(靈魂、自我)是不同於身體的東西,它不屬於身體的任何東西。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伊本·辛納要求靈魂與軀體具有足夠的聯結(人不只是廣泛靈魂的一個碎片),也要求靈魂與身體有足夠的分離,這樣人就可以在軀體死亡後倖存下來。他追隨希臘醫生和哲學家蓋倫(Galen,公元130年—公元200年)的觀點認為,靈魂的不同部分分佈在身體不同的部位:

一般來說,有四種精神:第一種是殘酷的精神,它居住在內心,是一切精神的根源;第二種,正如醫生所說的存在於大腦中,它是一種感官精神;第三種,醫生稱其為自然的精神,它居住在肝臟;第四種是生育(或生殖)精神,它居住在性腺。這四種精神處在絕對純淨的靈魂和絕對不純淨的靈魂之間。

伊本·辛納,《醫學典範》(1025年)

兩種精神

上帝創造人來統治世界,在他走向最後的宗教審判之前,為他指定了兩個靈魂,它們就是真理和任性。

真理起源於光明之源泉,任性起源於黑暗之源泉。人們所有正義的行為都是在光王子的主持之下,在光明之路上行走。那些任性的行為則是在黑暗使者的支配下,人們即使做出正義的行為也傾向於犯錯,他們所有的罪惡和罪孽、所有的犯罪和違法行為都是受黑暗使者的支配。

正因如此,所有的人生來就有原罪,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從他們的上一代那裡繼承而來。人們需要修行,因為每個人都繼承了兩種靈魂劃分中的一部分,所以在任何時候,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劃分為這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