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親密關係 > 前言 >

前言

十六週年版作者序

一九九九年我撰寫《親密關係》時,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如今十五年過去了,我很開心這些知識仍然有幫助。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只是本自助手冊或個人發展指南,也是我與妻子素梅的個別經歷,或作為一對伴侶時所得到的教訓以及突破。雖然書中已提供了許多範例與準則,但仍有一些精華觀點,在我作為一位丈夫、父親以及一個獨立個體的時候,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此我想要指出其中一些觀點,並在本書中增加一些新的體悟。

感覺的重要性:從人性上來說,我們傾向於保護自我最脆弱的部分,然而這也是造成關係衝突的主要原因。對於傷痛、需求、罪惡、害怕,以及恥辱的保護機制,在個人的過去經歷中逐漸建立起來,以至於我們在情緒上,並不如身體以及智識上來的成熟。為了成為一個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這個保護機制,並正視我們的感覺,才能發現心靈最驚人的秘密。(注意:本書中許多篇幅著重於如何響應你的感覺。這些回應包括清楚地正視它,並將它聯結到一個「更高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常生活中我總是將這些觀念和想法拋諸腦後。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建議很有幫助,但它們只是工具,用來幫助你更清楚地意識到你的脆弱並進而接受它。起初我們總會認為這些痛苦、恐懼與罪惡,都應被治療與復原。然而,透過接受以及認識這些情緒之後,你將會發現這些感覺只是隱藏事實的幻象,並從而發現一個充滿力量、智慧與快樂的真實自我。)

責任的重要性:責怪、批評與指責是人類防禦機制的關鍵要素。責怪他人、批評他人行為、指責他人不願改變,其實是一種輕而易舉的手段,能夠簡單地利用道德批判,將自己提升到一個高於他人的位置,也使我們擺脫了自身的不安。然而,責怪、批評與指責的態度最終只會加強自我的受害者意識。受害者常感到無力、無助、無價值且無法自我滿足。他們的防衛機制常常是自我否定,並將自己置於一個道德正確的位置。當我們坦然面對內在的受害情緒時,我們將有機會更具有意識地正視這份感覺,並瞭解這僅是一種感受,而非事實。責怪、批評與指責也終將不再發生。

親密關係是一種完美設計:在親密關係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悅的衝突與不適的情境。當你繼續在感情中成長時,你也開始懂得欣賞你跟伴侶之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當你拒絕接受不悅與不適時,你也不再看見這些事物所能帶來的啟示,也將使你無法看清正在發生的事物。

絕對的愛是無條件的:通常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所謂的愛,事實上是由於伴侶的行為所帶來的滿足感,或對於重要感與歸屬感的需求。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無法從他人那兒獲取,也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瞭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伴侶的目的:如同上述所說的,你的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但你的伴侶的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真實自我的時候。這時你的伴侶將會依所需而扮演這三種角色之一: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關於親密關係與它們如何協助你發現真實自我之間的關聯性,將會有更多的線索、提示與見解分別在本書中闡述。親密關係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學習工具,能幫助你發現並且體驗你一直以來追尋的所有東西只是隱藏在表面之下,其實它們一直就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