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看人的藝術 > 握手力度和剎車痕跡 >

握手力度和剎車痕跡

實地研究個性給我帶來的樂趣之一是許多人都與我的研究相關。當我告訴某個人我是研究個性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以及我通過觀察臥室和辦公室找到線索的時候,有時我會很幸運地走到瞭解暗藏線索的新地方。偶爾,有人會告訴我,他們可以從一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來源中發現個性。

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機械工曾經告訴我說,那些易焦慮、害怕的人比鎮定放鬆的人更容易磨損自己的剎車片。焦慮的人會不斷地剎車:輕微的干擾或者分神就會讓他們採取急剎車。經歷多次急剎車之後,剎車片上就可以看出剎車痕跡了。當然,你不可能潛入伴侶的汽車,然後卸下輪胎檢查剎車片。但是機械工的觀察卻提醒了我,在我們尋找個性符號時,發揮創造性,進行廣泛思考的重要性。我喜歡打開收音機,查看光盤和iPod,從車主想要創設的環境中尋找更多的線索——金屬樂隊(Metallica)[5]還是約翰·柯特蘭(John Coltrane)[6]?

根據三大個性原理,除了剎車片,汽車本身也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車主的信息:汽車的款式——一輛高品質車還是一輛組裝車——還有車上的裝飾品,如保險槓貼紙,可能是針對他人的身份標籤也有可能是針對自己的。

這種類型的汽車——高速跑車——以及其他特徵,如鏡子上掛著寵物的照片,可能是情感調節器,傳達出車主特有的思考和情感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司機行為痕跡瞭解車主的一些信息——保險槓和車身上的損傷可能代表了曾經的魯莽(是否注意過差點從旁邊撞上你的車的車,一般車身都是撞痕)。車的內部狀況同樣也能提供信息:煙灰缸被清空洗淨了嗎?是否有餅乾碎末從汽車座椅的縫隙中露出來?

根據這種觀察,烏爾茲堡大學的喬治·阿爾珀斯和安特耶·葛迪思想看看基於外表,判斷者們能否將車和車主對號入座。他倆四天來都在收費公路的停車處晃悠。徵得同意之後,他們給車主和汽車拍了照片。接著,研究員便將照片給一群陌生人看,並讓他們猜測車主是誰。

判斷者們並不總能回答準確,但是比他們單純靠運氣猜測要準確得多。他們的這一點讓人印象深刻。畢竟,他們需要做出兩個判斷——根據個人照片判斷車主,然後再判斷什麼樣的人會駕駛何種汽車。隨後他們還需要搭配兩組信息。如果有任何一個判斷失誤,那就有可能對不上號。同樣,需要考慮判斷者們的猜測僅僅是憑借單薄的數據——一張車主腰以上的照片和一張車的照片。他們不能到座椅下尋找,不能在行李箱裡到處翻尋,也不能收聽收音機裡提前設置的頻道。

判斷者們或許會根據直接的推斷歸納特徵的效果(例如整齊)——因此他們可能推斷出小心維護自身外表的人也會小心維護他們的汽車。

他們也會使用間接推斷,或許會根據慣例(多數是正確的慣例):年長的人通常會更有錢,那些看起來很貴的汽車可能真的很貴,所以判斷者們會認為年長的人有很貴的車。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與被觀察者接觸來獲取信息。在得克薩斯大學,我參與指導一個項目:將教授與學生配成對,鼓勵他們交往一年,在我還不認識任何學生之前,我準備與他們中的一些人共進晚餐。晚餐結束時,我們握手道別。連續與那麼多的人道別,我不由自主地開始注意每次握手時的不同風格。一些是僵硬的,另一些是柔軟的,有一些是堅定有力的,另一些是無力的。與利茲(Ritz)的握手是最堅定有力的,她把頭髮染成了亮紅色,她一直在聊天,還伴著微笑,總是充滿活力,而且她會在不打斷她的對話的情況下向經過餐廳的其他人打招呼(招手或者點頭),還會經常起身招呼他人坐下。我想我是否能單從與她的握手就可以推測她精力旺盛且健談?關於握手可以洩露個人信息的預測非常普遍,事實證明,它是信息學研究的主題。

握手,作為瞭解個性的關鍵,從握手出現後研究者就對其感興趣。20世紀30年代的研究者率先對此進行了研究,近來的20世紀90年代,瑞典的研究人員針對握手進行了許多複雜的研究。不幸的是,所有的結果都不是特別有用。一項只有精神病人參與的研究不能代表普通大眾的情況。其他的研究也有很多缺陷,根本不可能回到重大問題:人們握手的方式是否一致?人們和同性握手時候的方式不同還是和異性握手的方式不同?

我們需要一個分析各種握手特徵的研究,此種研究需要很好的方法去評估握手者的人格,每次握手的一致性以及握手特徵中的性別差異,並能系統地分析握手給人留下的印象。2000年,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該領域的權威雜誌上報道的一項研究就是這樣展開的。今天,這個報道仍然是分析個性與握手之間關聯的最縝密的研究。

在塔斯卡盧薩的阿拉巴馬大學的威廉·卓別林(William Chaplin)和他的學生對100多位握手者進行了握手方式和個性的研究。他們衡量了八次握手的質量(如溫度、乾濕度、力度和持續度),將其與大五人格理論和害羞與情感表達相聯繫。

你預測他們能發現什麼?例如你期望在握手堅定有力的人身上發現什麼?你是否期待從男性和女性身上找到相同的特徵?卓別林和他的團隊對每一次握手都進行了八次研究。其中兩次握手是與女性實驗者,另外兩次是與男性實驗者。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關鍵是他們安排這些實驗時握手者不知道這項研究是與握手有關的。

為確保一致的評估,實驗者接受了大量的培訓,以使他們保持中性的握手方式,以便每次握手都能保持一致。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一名實驗者,你必須要將手從腰部直接伸向握手對象,大拇指與手掌保持45度角。最重要的是不以任何方式影響握手。因此在接觸期間,你只能等待握手對象與你握手——緊握並上下晃動。此外,你只能在對方鬆手時或者有結束意願的時候才能放手。一旦完成標準握手,你就需要去瞭解這八次握手的維度,包括溫度、力度、持續度和質感。在這個阿拉巴馬研究中,該訓練耗時一個月。

在預先設定的時間,參加者來參加這項實驗。實驗人員巧妙地編造了一個故事,為的是不讓與四位經過訓練的實驗人員握手兩次的人發現這項研究是分析握手。握手者被告知自己參與的項目是研究四個人格測試同時進行的結果是否會與分開進行的不同。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填寫四張調查問卷,並告知他們一些說明:「為了強調這種(調查問卷的)分離性,每個實驗人員都會把你視為個體實驗的參與者來與你打招呼。」這些說明為進行的所有握手提供了合理解釋,他們允許實驗人員可以同時收集到所有的人格調查問卷。這是觀察在實際操作中一個非常巧妙的例證。

許多握手者都採取了中間適度的方式:他們既不是老虎鉗般用力握手的人,也不是死魚般的無力之人。但是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人們的握手方式瞭解到一些關於人格的信息。研究還表明,某種握手方式會涉及多個維度。換句話說,就像人會有幾個個性特徵(傳統意義上的呆子通常是內向的、謹慎的,在社交方面很無能的)一樣,握手方式也包含了幾個維度。

實際上,握手者的類別比人格的類別更簡單一些,它只有兩個主要的類型——堅定有力的握手者和無力的握手者。堅定有力的握手者常常會有一個完整的緊握過程,握手強勁而且有力,時間也比較長,會有眼神交流。總體而言,人們可能會認為男性的握手比女性的握手堅定有力。根據卓別林的研究結果,有力的握手者往往更外向,不太神經質也不會害羞。僅就女性而言,堅定有力的握手者往往對新經歷有較高的開放性。而用柔軟無力的手跟別人握手的人更傾向於內向的、神經質的和不善於表達的。

那個瑞典的研究組將這些經驗豐富的握手者作為治療師、神職人員和銷售人員來研究,他們的一些思考和研究也得到了卓別林研究組的證實。卓別林研究組還表示說人們會根據他人的握手方式來形成對他們的印象。有力的握手者比無力的握手者能給人留下更積極的第一印象,而這些則給討論這些話題的禮儀類書籍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