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看人的藝術 > 瞭解個性是一個長期過程 >

瞭解個性是一個長期過程

我對麥克亞當斯敬佩已久的事情之一便是他從不迴避那些使生活變複雜的深奧問題。麥克亞當斯喜歡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他挑戰常規,並且從當代的個性研究當中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發現。他的目標是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全方位地瞭解人。他研究個性的「長期過程」,這意味著,他不僅喜歡瞭解人們現在是 怎樣的,也喜歡瞭解人們為什麼會是現在這樣而不是那樣,過去和現在最終怎樣影響未來。

在一篇很受推崇的文章中,麥克亞當斯討論了研究個性的心理學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瞭解某個人真正意味著什麼?一開始,他邀請讀者想像:他和他的妻子從宴會上開車回家,沒走多久,他們開始討論宴會上的人。這些客人當中有一個人從其他人當中脫穎而出,她是一個喜歡四處旅行的自由作家。一開始,她嚇到了麥克亞當斯:「我感覺我跟不上她的快節奏,她是如何做到迅速從一個異域風情故事轉向另一個的呢。此外,她的確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人,四十來歲,一頭傾瀉而下的烏黑秀髮,黑色的眼睛,看上去完美無瑕,著裝艷麗、有品位。」這就是林恩。

夜晚慢慢到來,麥克亞當斯和妻子發現他們對林恩所說的關於她自己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和情感產生了興趣;他們意識到他們想更多地瞭解林恩。麥克亞當斯就在此時提出了他的基本問題:為了更好地瞭解林恩,他需要知道些什麼?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問題,因為我們能夠想起那些我們非常瞭解的人和只在表面上理解的人。但是當我們被要求說出這兩類人之間確切的不同的時候,這層簡單的面紗就不復存在了。除卻各種事實(他收藏了大量的蝴蝶),以及詳盡的歷史信息(她在圭亞那上的學),我們很難說明我們對於親密朋友的認識會比對於那些初次相識的人多。具體地說,就是我們認識的老朋友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是不認識的。

麥克亞當斯給出了針對這個問題的很好的答案。他認為,逐漸瞭解一個人,意味著親密度在三個不同層次不斷加強。當他第一次見林恩的時候,他對她的理解是通過泛泛的描述——她看上去有社交優勢、外向、有趣、吸引注意力、情緒化、有點焦慮、聰明和自省。這些描述性詞語都是特徵,構成了瞭解一個人的第一步。大五維度——開放性、責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質——就是描述人們在該層次上的特徵。

麥克亞當斯體系中首先談到的就是特徵,因為它們形成了我對他人的「第一印象」。當描述我們自己和他人時,特徵是我們首先提到的。它們經常出現在個人廣告的開頭:「和善、活潑、寬容、誠實和精神飽滿」,「我很有趣、聰明、性感、開放」,以及「我誠實、愚鈍,有一點沒用,很頑皮但從不乏味」。

想一想你會用什麼詞句來描述你剛剛見到的人。很有可能你的描述會提到很多特徵——描述個性語言中很容易想到的詞彙,比如,好奇、友好、外向、焦慮和情緒化。一項研究表明:人們描述自己或者他人時最常用的詞彙是友好、懶惰、樂於助人、隨和、誠實、高興、情緒化、自私和害羞。列表底部的詞——很少使用的詞——包括神經過敏、有吸引力、不情願和兩面派。(我們並不是使用這些特徵詞彙的專家。在我的一項關於狗的研究中,發現了與人相同的特徵,當然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不同。狗與人相似的前十名特徵描述詞是:友好的、愛打趣的、忠誠的、伶俐的、聲音大的、可愛的、精力充沛的、保護的、深情的、有味的。)其他僅在狗身上使用的詞有:有皺紋的、活潑的、溫柔的、粗糙的、易激動的和固執的。

特徵用語在我們的語言中很常見。曾經的一項研究就被用來證明特徵用語究竟有多常見。1936年,著名的哈佛大學個性心理學家喬丹·奧爾波特和他的運氣不太好的助手亨利·奧德伯特發表了一篇專題文章,這篇專題文章很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作者的發現,而且還因為他們從事的研究。奧爾波特和奧德伯特一定是沒有什麼娛樂時間,因為他們給自己安排了巨大的任務:查閱韋伯詞典並且記下所有可用來描述人格的詞句例子。他們找到了17953個這樣的詞彙——從常見的詞,如害羞、友好、鎮靜、安靜和明智,到那些生僻的描述性詞句,如懷疑的、螨狀的……然而,這裡邊的許多詞並不表示特徵;它們有些是評價性詞句,如無關緊要的和有價值的;或者是描述當時思想和情緒的詞句,如胡言亂語的和高興的;或者是與個性相關,用來描述身體素質的詞句,如矮胖的和紅髮的。一次,奧爾波特和奧德伯特刪掉了那些他們認為不明顯或者不太像描述特徵的詞句,最終得到了4500個特徵詞。這項巨大的工作證明我們有豐富的詞句來描述持續的行為。它還暗示特徵是構成人的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正如麥克亞當斯所說,特徵僅僅帶我們向深入瞭解一個人的過程這個目標靠近了一點點。特徵只是使我們產生初步的認識。做重大決定時,僅有特徵就足夠了嗎?你會基於對他或她的特徵描述就準備選定伴侶了嗎?麥克亞當斯打賭——你不會。他用幽默的口吻說,特徵是陌生人心理學。他們畫了一幅粗線條的肖像畫,但是留下了許多需要修飾的細節。有很多方式可以變成外向的或者是緊張的或者是有趣的或者是有吸引力的或者是情緒化的。關於林恩的價值觀和政治信仰或者她的目標和角色,特徵能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想要瞭解更多。在未來五年,她想實現什麼目標呢?她有什麼遺憾?她的膝蓋為什麼會這麼脆弱?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提供給我們一些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細節,讓我們感覺林恩已經不再是陌生人。所以,想要明白林恩表達自己外向性的獨特方式(和其他特徵),我們必須通過麥克亞當斯系統的第一層深入到第二層——「個體關注」。

個體關注能夠提供特徵所不包含的詳細背景信息。它們包含角色——林恩是一位妻子、一個母親,也是一位作家。它們包含目標——林恩想閱讀更多的現代小說,想得到一個寫作的獎項,想為表達觀點做出更大的努力,也想去威尼斯。它們包含技能——林恩會攀巖,會講故事,也擅長寫作。它們也包含價值觀——例如,尋求一種舒適或刺激的生活方式,一個和平的世界,一個充滿美好、有雄心、有勇氣、家家平安、寬容、有想像力、內心和諧、有智慧和愛、國家安全、拯救、自尊、社會認同、有真摯友誼、智慧的世界。

當觀察者想更好地瞭解一個人的時候,這些細節就是他們需要深挖的。儘管, 可能跟你預期的正好相反,逐漸瞭解一個人並不會讓你與此人更接近。閱讀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自傳可能會使你從麥克亞當斯談到的個性層面洞察丘吉爾的個性,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你和這位偉大的領袖建立一種關係。但是瞭解他人通常會增加親密度。這也就是為什麼關於人際關係、戀愛和其他方面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逐漸認識你」這一現象。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心理學家亞瑟·阿倫(Arthur Aron)對人們如何形成浪漫的戀愛關係感興趣,他提出一種創造性的方式,能夠使之前從未見過面的男女感到彼此親近,他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創造這種通常需要數周、數月或者數年才會產生的親密關係。他通過36個問題讓參與者快速地從第一層次進入到麥克亞當斯系統的第二個層次。問題是一小時的「分享遊戲」的一部分,每隊人都要將問題大聲讀出來,然後他們同時回答再進入下一個問題。

下文是「分享遊戲」中所設置的問題的範例。嘗試在腦海中回答這些問題,考慮一下這些問題會透露你的什麼信息。你將會明白,分享答案會怎樣使你瞭解一個人,而且跟這個人更加親近。

·如果可以選擇世界上的任何人,你會選誰作為你宴會上的客人?

·打電話之前,你會演練你將要說的話嗎?為什麼?

·對你來說,構成完美一天的因素是什麼?

·你上一次唱歌給自己聽是什麼時候?唱給別人聽呢?

·如果你能夠活到90歲,並且可以在最後的60年裡保持30歲的身體或者思維,你會選擇哪一個?

·你有沒有預感自己會怎麼死去?

·如果你可以改變成長過程中的任何事情,你想改變什麼?

·如果明天早上醒來你可以擁有一種特質或者能力,你最想擁有什麼?

·有什麼事情是你一直想做的?為什麼你還沒有做?

·你最珍貴的記憶是什麼?

·如果你知道一年之內自己會突然死去,你會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嗎?為什麼?

·愛和情感在你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跟別人分享生活中的一件糗事。

·你上一次在他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獨自哭泣嗎?

·什麼事情是很嚴肅不能開玩笑的?

僅僅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阿倫的觀察對像們就瞭解到對方平時與陌生人的面對面的談話中不會涉及的問題。一些問題關注價值觀和目標,另一些消除了人們在正式場合或者膚淺的關係中建立的障礙。例如,如果我們承認自己在打電話之前會預演要說的話,我們就已經讓他人觀察到掩蓋在公眾面具之下的真實面目,我們現在就可以討論一下其他一些非典型的大眾話題了。這些話題可能很難與陌生人分享,但是阿倫說參與者中沒有遇到過有負面反應的人。事實上,每個人都享受這種體驗,也覺得這種體驗很有意義。有一個特例,那個研究的對象是警察,對他來說,死亡的問題太尖銳(所以我們開發出新的問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際關係學研究人員理查德·斯萊徹(Richard Slatcher)使用過這個程序。他相信,人們可以處理好私人問題,因為他們會慢慢地敞開心扉,本質上給人們機會去習慣這種想法(雖然是快速的),分享他們最深層次的有時是最黑暗的秘密。

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是問題的內容拉近了人們的距離,而不是閒談時產生的友情?

為了將此梳理清楚,阿倫還設計了閒談式的調查問卷,包含下列問題:

·你最近一次超過一小時的步行是什麼時候?描述一下你去了哪裡,看見了什麼。

·描述一下你上一次去動物園時的情景。

·說出你的家庭成員的姓名和年齡,包括你的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以及他們是在哪裡出生(你知道的所有信息)。

·你們其中有一個人說一個詞,第二個人說一個詞,包含第一個人說的單詞的最後一個字母。一直做下去,直到你已經說了50個詞——任何詞都可以——你不用造句。

·你來自哪裡?說出你住過的所有地方。

·你喜歡電子錶/鐘錶還是帶指針的表/鍾?為什麼?

·人們裝飾的聖誕樹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喲!電子鐘和人造聖誕樹?!這一部分多麼散漫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斯萊徹的報告記錄了使用「親近」和「閒談」問卷的小組表現出的巨大不同。實際上,那些親近對話的參與者並沒有想事後走到一起,但許多人都留了電話號碼以便日後聯繫。相反,斯萊徹描述稱,參加閒談式部分的人看起來像是參加了一場無聊的委員會會議,他沒有看到任何證據能夠表明他們有興趣跟彼此保持聯繫。

阿倫的程序在實驗室中開展得很有成效。但是這些問題是否可以用來逐步瞭解日常生活中的人?阿倫認為可以,但是需要牢記的是:你不能跳躍得太迅速。該程序是基於長期的調查,表明建立友情的最好方式是逐漸敞開心扉,基本上通過麥克亞當斯的各層次。所以你應該先從以下相對溫和的問題開始——「如果你可以選擇任何人,你會邀請誰參加你的晚宴?」然後慢慢過渡到更尖銳激烈的問題,如:「如果你知道自己會在一年之內死去,你會對現在的生活方式做什麼改變?」當對話變得無聊膚淺的時候,阿倫會使用自己在測試中的問題使討論變得有趣,深化友情。

當然,即使沒有阿倫的聰明問題,我們大多數人也會用自己的交談手法來通過麥克亞當斯的第一個認識層次。但是我們怎樣才能完成呢?我們怎樣交流自己的思想、偏好、感情和價值觀呢?我們討論的內容將會怎樣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印象呢?我和合作者傑森·倫特佛羅想瞭解更多的談話。我們尤其關注他們談論的話題,因為我們可以從這些話題中瞭解到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得他人的有效信息。我們設計了一個為期六周的實驗 :在陌生人(都是年輕的成年人)開始瞭解對方時,追蹤他們之間的談話,我們沒有讓研究對像進行面對面的談話,取而代之,我們安排他們在一個在線論壇中交流。這種安排就把所有的外在因素排除在外——他們的長相怎樣,他們的朋友是誰——這些都會在面談中涉及。我們也能夠借此準確地監視他們說過的話。

在2002年的秋天,我們召集了60名男女來參與我們的研究。我們不給參與者任何限制,我們只告訴他們可以暢談任何他們認為能夠幫助他們瞭解彼此的話題。六周之後,參與者已經經過第一階段,建立了友情。我們記錄下了談話的內容並對此進行了編碼。

我們從之前的研究中瞭解到,我們的研究對象可能談到他們對書籍、穿著、電影、運動、音樂和電視節目的偏好。我們做這項研究的時候正值得克薩斯大學的足球賽季,學校的學生都很喜歡足球,所以我們添加了「足球」這個話題。最終,我們確定並編碼了七個話題:書籍、衣著、電影、音樂、電視節目、足球和足球之外的運動。我們用一個計算機程序來計算每個話題在交談中出現的頻率。結果非常驚人,如圖3.1中所示,音樂是目前最常談及的話題。

在第一個星期裡,58%的參與者談論到了音樂;談論電影的有41%;談論足球的也占41%。幾個星期過去了,人們談論的話題開始超越指定的話題,但是音樂仍然是最常見的話題,只有在第六周時音樂不是討論得最多的話題。這證明了音樂已經被認知的信息價值。即便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能夠借此瞭解他人的任何談話內容,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談論音樂。當然,並不是所有組都選擇音樂偏好作為快速交流的方式。對於那些努力想發現和定義他們真正是誰的年輕人來說,音樂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他們來說,音樂是極為有效的語言——它可以傳達不同的訊息(我叛逆或者易怒或者傳統或者痛苦或者是這些訊息的結合),沒有什麼外在限制決定你能喜歡什麼(你太高了,不能喜歡爵士音樂),並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你想要努力交流的對象完全能夠理解這種語言。在其他時候,或者是在其他人群中,另一個話題可能會凸顯出來:孩子尚且年幼的父母可能會談論幼兒遊戲和兒科醫師,討論將女兒送到哪所學校或者給兒子看什麼電影的時候傳達他們的價值觀和身份。這個組裡的成員都能很好地理解這個語言。但是即便如此,這個話題還是沒有音樂喜好那麼有靈活性和多樣性。

圖3.1 為期六周的線上瞭解對話學生中討論音樂的人與討論其他話題的人

那些需要小心謹慎控制的研究項目,例如我們的這項「逐漸瞭解你」需要來自那個混亂且不易控制但真實的世界的證據。在現代西方社會,這樣的證據最容易在互聯網交友網站上找到,如e-harmony 或者match.com。在這裡,想要尋找柏拉圖式的或者親密的關係,都可以搜索用戶簡介找到潛在的搭配,掌握了這些信息,孤獨的心靈需要決定是否進入下一個虛擬的親密階段。交友公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大家都相信用戶簡介裡會有豐富的個人信息。當我們訪問十個最受歡迎的線上交友網站的時候(當然是單純地出於研究目的),我們就會發現,90%的網站都會詢問用戶的音樂偏好。這與我們的觀察研究完全吻合,我們的觀察研究表明:在幫助人們逐步瞭解他人的時候,音樂往往能超過書籍、衣著、食品、電影、電視節目。我們將在第七章中看到我們能從不同的音樂品位中瞭解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