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拆掉思維裡的牆: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 如何給職業的藝術照卸妝看穿職業背後的隱藏面 >

如何給職業的藝術照卸妝看穿職業背後的隱藏面

如何避免只看到職業的藝術照?難道我們要把所有的職業都嘗試一遍嗎?世界上職業超過4萬種,每天還在以幾十種的速度增加,要一一嘗試顯然不可能,不去嘗試又總覺得不甘心。事實上,我們可以用很小的代價瞭解職業的真實信息。

一、做一個在職人士的職業訪談

職業訪談就是找到在這個職業中間成功人士進行訪談。他們往往是這個行業內最有洞察力和體驗的人。通過對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採訪,你可以很快地瞭解到這個行業內工作很久的人也無法瞭解的職業內幕。

二、嘗試一個與目標職業相關的培訓

培訓一般是接觸一個行業的最直接的手段,因為那裡聚集了一群和你目標一樣的人和這個行業中最優秀的從業者。他們的信息和意見對你非常重要。

《當和尚遇見鑽石》(對管理和佛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看看,如何用《金剛經》做企業管理)的作者羅奇格西(Michael Roach)從印度學佛22年回到美國,卻希望找到一個鑽石加工行業的工作。他用了半年時間求職,結果一無所獲。你要知道,即使在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廠裡,所有鑽石都可以輕鬆裝在一個手提包裡面被拿走,這樣的行業需要高度信任,一般都是家族壟斷的,外人根本無法進入。於是他上了一個關於鑽石的培訓班,在培訓班裡面,他認識了一對來美國投資的夫婦。課程結束後,他成為了美國公司的經理。

如果一個22年沒有下過凡的佛學博士都能夠通過培訓找到像鑽石這樣封閉的行業的內部信息,你是不是也一樣可以通過這個方式進入任何你喜歡的工作?

如果你喜歡心理咨詢,你可以通過讀一個週末心理咨詢課程來瞭解,同時觀察一下自己是否適合這個人群。培訓的老師一般是這個行業比較傑出的人,他們對於你的評價和建議對你進入這個職業相當重要。如果最後你覺得適合,你正好可以通過這個培訓進入行業。如果不適合的話,那就更好,你至少讓自己少浪費了兩年時間——而且,學學心理學對於你的未來新方向,也有很大幫助。

我認識的攝影師、瑜伽教練、培訓師、時裝買手、設計師等相對封閉的行業,很多都是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入行。

三、進入一些專業職業論壇或者博客群

很多職業有自己專業的論壇。這些論壇裡面會給你提供大量的職業信息和入門資料。注意這些論壇中的精華帖,那都是重要的職業信息。另外論壇裡面也會有無數的專業人士,他們會解答你的各種職業問題,打擊你不切實際的想法以及給你真正有效的方式。

我的一個客戶小美工作4年,在一個民企裡面做文員。文員的工作非常閒,正好她對人力資源感興趣,閒的時候她總在人力資源師的論壇裡泡著,看看大家的帖子。雖然半懂不懂,卻覺得很有意思。有一次公司HR同事過來打印資料,不小心就落了最後一頁。小美一看覺得熟悉,她在論壇裡面看到過,這是人力資源的一個測評,叫做16PF。她就給人送了回去,嘴上還嚷嚷說喂餵你們這個16PF的結果落下了。正好HR總監在,就問她,你知道什麼是16PF嗎?她說我知道啊,於是就把平時看到的內容說了一頓。HR總監很好奇,說你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小美說,我平時自己學習的(她當然沒敢說是上班學習的)。HR總監說不錯,不如你來我們這個部門,做招聘吧?小美於是正式從文員進入人力資源行業了。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小美在新的崗位上班,同時繼續她的泡罈子事業。三個月以後,小美看到一個樓主說,他們企業急需一個招聘經理!小美第一時間看到帖子,馬上留言,同時E-mail簡歷。沒多久,論壇上來了一個短信,裡面是一個電話。小美在電話裡報上網名,沒用三言兩語對方就說,過來上班吧!小美現在是某外企的招聘經理啦。專業論壇泡好了,是一個巨大資源。

四、看招聘網站和公司網站

如何在招聘網站找到職業信息?隨便進入三大職業網站,輸入你想去的職位,比如「市場部經理」。你會至少找到一兩百個這樣的職位,點擊進入以後,你可以看到「職位描述」。收集大概5個這樣的信息,這個職位的大概內容和要求就全了。

五、找一些職業數據庫

國內有很多關於職業信息的數據庫,裡面有大部分職業的詳細介紹。數據庫的數據主要有三種:國家的、第三方公司的和網友自發的。

國家的數據庫,比如1999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這樣的書,職業信息大而全,適合研究,但是對於想瞭解一個職業的老百姓來說,花二百多塊買太不值了。

第三方公司的數據往往會比較全面,內容也是大家關心的,入職要求、平均收入、工作內容相對比較全面。但是由於財力限制,並不是每一個數據都精確。

網友錄製的職業信息是我最推薦的一種,比如職場引路人,(www.yinluren.org),這種數據庫比較真實,而且很多是音頻或者視頻的。你可以通過視頻直接看到這個職場人士的樣子和氣質,比乾巴巴的文字描述好很多。如果你想感性地體驗一下職業,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網站。

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一定要記住看到職業的最原始面目。記住,你遲早要面對一個職業的真面目,不是入職前,就是入職後。所以,我的建議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