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 11定見的修煉 >

11定見的修煉

週六早上,和好友永躍一起到郊外的農場玩。農場的正中有一個荷花池,天剛下過雨,天空碧藍,綠色的樹都好像鑲嵌在天空裡一樣。我們就坐在荷花池邊發呆,看小魚游,看水珠滾蓮葉。永躍突然說,我好想要一個荷塘啊——但是不可能。

我知道他的意思,以我們的收入,在北京附近搞個農場實在太難了。但是我和他開玩笑——我覺得可能啊。以你的資產,你回家就能了。

永躍,奇人也。在18歲那年玩《夢幻西遊》網游,突發奇想想寫一個關於龍太子的小說。人對於夢想,往往有三種態度——放棄、存著、追趕,然後成為三種人——庸人、抱怨者和夢想家。永躍是個夢想家——從東北的農村老家追趕到瀋陽,然後從瀋陽到北京。現在,龍太子的手稿已經第三版了。好,重點來了,他在農村的老家還分有一片土地,如果要荷塘,估計花他的半個月工資在村裡就能挖一個。

永躍樂了,說那不行,在那兒得坐兩小時車才能看到電影,永遠看不到北京的話劇、文化展什麼的,說自己不願意。電影、話劇、文化氛圍對於他實現電影夢,很重要。

我問,所以你現在其實擁有更加重要的東西,對嗎?

永躍說,是的,我就是窮還要買iPhone但是又不願意賣腎的人。

但我們總是會忘記最重要的東西,轉而去羨慕那些看上去蠻好但其實不是核心的東西,然後我們就會活得特慘,捶胸頓足後悔說,原來失去才知道珍惜,對嗎?我繼續說。

那該怎麼辦呢?永躍說,人要知足太難了。

我接著說,所以我們得在沒被勾引之前,提前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排個序——比如說,對於你,電影比荷塘重要,吃飯比電影重要。所以你先工作賺錢吃飯,剩下的時間做電影,這就蠻好。今天你遇到個荷塘,我們就拿出來比一比,要電影還是要荷塘,最終,還是要了電影。

明白了,當我明白我要不成荷塘其實是因為我要了電影,心裡就舒服多了。這就是知足吧。永躍若有所悟。

知足常樂。這就是捨得之樂。

捨得:吃飯>電影>荷塘

嗯,永躍若有所思,但是假如我還是挺想要荷塘的,那怎麼辦?

那我們就選擇一個調和的方式——平時上班,下班寫劇本,週日過來看看荷花,像現在這樣,不也挺好嗎?這就是不完美的完美,平衡之樂。

平衡:平時吃飯+電影;週六日荷塘

你別瞪我哈,永躍說,如果三樣都想要呢?

那就從最重要的來——先寫電影寫到能吃飽飯,前面兩個價值就同時拿到了。然後繼續寫,慢慢寫成萬元戶。你就買個荷塘,坐在池邊,你寫電影,我吃飯。這就是付出與改變之樂。

那樣太久了,如果我希望是馬上呢?

「如果你要求特高,那就得付出特多——生活就像減肥:如果希望一年減五斤,少吃;如果一月減五斤,運動;如果希望一週五斤,挨餓;如果一天五斤,估計只能手術了。比如說,你年輕力壯,誰還沒有個小肝小腎的?再比如這個度假村的主人,不知是男是女,敲敲人家房門,估計有可能看對眼。然後你明天早上就做無辜狀,說討厭啦,人家就要這個荷塘。得手後就邀請我,坐在池邊,你寫電影,我吃飯。越高的要求就要有越多的付出。」

付出:瘋狂付出,換回來所有——吃飯+電影+荷塘

「如果我還不願出賣色相呢?尤其是在我還沒有什麼色相的情況下。」永躍說。

「那你就只有等待奇跡出現了。價值觀衝突只有三條途徑:捨得、平衡和付出。如果你既不願意放棄,又要完美,還不願意付出,那就只好等待奇跡出現——對此奇跡也表示很無奈。」

我有朋友準備開咖啡廳,有朋友準備離婚,他們聽完這個故事,都說「我懂了」。

什麼是好的選擇?付出自己最能付出的,換回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好的選擇。

然而,我們什麼時候才開始瞭解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第一是當失去時,第二是當遇見誘惑時。請記得使用自己內心的價值尺子。不重要的東西捨棄,都重要的東西平衡,更重要的東西付出去爭取——千萬別等奇跡,奇跡都在前三個地方忙著。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