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可見的學習與思維教學:讓教學對學生可見,讓學習對教師可見 > 第八章 開發一個與家長分享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信息通道 >

第八章 開發一個與家長分享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信息通道

「你可以向我父母解釋失敗的價值麼?」

——11年級學生

前往成長型思維模式學校文化道路上的另一站,是開發一個計劃與家長分享智力可塑性的信息。即使一個學校或學區正在建設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讓家長受到教育也很重要,這樣孩子們在家裡能夠聽到一致的信息。

家長經常掙扎於「天性-教養」的辯論中,然後將孩子的成敗歸因於基因。臨床心理學家、作家奧利弗·詹姆斯表明:「基因很大程度或者全部決定了你和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人——簡單地堅持這樣的想法是有害的。」他將此與精神疾病作類比,寫道:「如果你得了精神疾病,認為這是你的基因造成的,這意味著你康復的可能性更小,因為你可能相信你對此無能為力。」父母、教師、教練、童子軍領隊以及其他成人角色榜樣絕不該將看到的能力怪罪於基因。如果大人在小孩的人生中口頭上或非口頭上對孩子傳達了低期待值,那麼孩子獲得的成就將大打折扣。

關於智力可塑性教育家長的第二個目的是為了家長本身。根據作家、人生導師約耳·F. 韋德的理論: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也可能參與更有挑戰性的任務,堅持下來並從困境中恢復。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管理團隊比那些持有特質導向思維方式的管理團隊做得更好……同時有趣的是我們會注意到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的表現和能力有非常精確的評估。那些帶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的表現和能力的評估非常不準確。

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信息,鼓勵自我恢復,基本的大腦運作知識以及表揚孩子的方式,這些是可以和家長分享的基本概念。如此一來,孩子能夠從家長那裡聽到一致的信息,這將極大促進對「我能做」態度的發展和維持。可以通過將信息發佈在校園網站、社交網站、新聞導語、校長咖啡時間以及/或家長信息夜來完成。

建構自我恢復能力

和父母交流的中心信息是關於鼓勵孩子自我恢復的重要性。父母經常忽視幫助孩子學會適應以下情境:遇到困境或沒能成功。跟一個孩子說:「難怪那個考試沒考好,你總是在玩電子遊戲。」或者「你一開始就不該加入那個團隊,你知道你做不長久的。」這些都無助於自我恢復的建構。孩子們最終會避開他們不大有把握成功的事情,而不是將這樣的情境當成挑戰。關於建構孩子的自我恢復有以下一些建議:

  • 表揚時使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總是表揚孩子樂意嘗試、付出努力、耐心以及堅持練習。不要將成功歸因於「聰明」或者「優秀」,而是歸因於努力並堅持不懈。
  • 靈活性模式。古語云:「我們一計劃,上帝就笑了。」作為大人,我們知道這是真理。然而小孩或青少年不一定天生就具備靈活性或適應性,因而不一定總能從容應對計劃的改變。當我們建構孩子的自我恢復的時候,能夠調整目標並改變計劃是重要的。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是傳達這樣的信息:改變是人生的一部分。父母可以作為孩子的榜樣,即當事情沒有如他們所願,採取靈活性思維。譬如,如果一位家長計劃去參觀博物館,卻發現博物館週一閉館,那麼他或她可以立即靈活變更,選擇另一個活動(或者給孩子提供一些別的活動讓他們自己選)。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這個態度對父母來說也很重要,尤其是不要讓令人沮喪的情緒佔上風。
  • 在家裡秉持「還有半杯水」的心態。我記得有一次兒子遇到一系列挫折,他開始有了「苦難的我」這樣的心態。後來我走到櫥櫃前,拿出一個杯子,裝了一半的水,問他:「杯子是裝滿一半的水,還是有一半是空著?」考慮到他所處的處境,他回答說:「有一半是空著。」我問:「你能喝到水嗎?這些水能夠解你的渴嗎?」他回答說,可以的,這兩樣都能做到。於是我趁機將此與他所經歷的挫折作類比。即使處於困境,我們都得保持積極性。一個帶著「希望」的小孩相信大多數情境都有積極的一面。父母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必須做出積極的榜樣,不管是口頭上還是非口頭上。就我兒子的情況,已經不必多言了——我需要做的是將杯子拿出櫥櫃,裝一半水,把杯子放在桌上……如此他就能獲得信息了。
  • 幫助孩子們找到他們自己的天地。一個成功的孩子也應該是一個自信的孩子。有時這意味著需要嘗試很多不同的事物,孩子才能找到他/她可以大顯身手的領域。這並非意味著讓孩子報名參加每堂課、每項運動、每個俱樂部。這意味著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經歷各種事情:做飯、剪報、圍棋、集郵、攝影……你懂的。

教育家長多瞭解大腦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和許多教育工作者一樣,家長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對於自己的大腦發生了什麼,一般沒有概念。就關於神經關聯的知識教育家長,這樣他們就知道練習和堅持的重要性。讓父母參與學生學習的一些經歷也是一種有效的、讓他們參與其中的訓練。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將他們在這些學習任務中創造出來的材料帶回家,與父母分享,向父母解釋大腦如何運作。

一些家長從互動的經歷或相關話題的討論中學得最好。德韋克的《思維方式》、平克的《驅動力》或詹金斯的《如何發現孩子》——所有這些書都是以方便讀者閱讀的文字風格寫就的,都可以在讀書俱樂部使用。

使用受人歡迎的短視頻作為催化劑來促進與家長的交談,也被證明是有效的。一個效果不錯的電影片段是《幸福來敲門》的面試場景。在這一場景中,克裡斯·加德納說服面試小組僱傭他,儘管他穿了一件外套,沒穿襯衫。讓家長觀察克裡斯·加德納的口頭和非口頭表達行為,以及參與面試的生意人。側重討論場景中的人物,他們表現出固定型或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證據,尤其是關於毅力這一概念。

引導家長學會與教師交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信息

許多家長很自然地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似乎這不過是他們的一部分。早在「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兩個詞條出現之前,比起結果,一些父母更重視他們孩子的努力以及毅力。一些家長面對的難題是學校的信息不一致。有些教師在成敗方面的思維方式與家長不一致,其他教師、輔導員和學校行政人員可以就如何向教師交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信息給父母出主意。

或者甚至是,你作為家長正在讀這本書,孩子所上的學校並沒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你正在尋找與你孩子所在學校談論這個話題的方式。我建議你一開始跟班級教師談,主要談自己的孩子。對於你和孩子老師的談話,有以下一些建議:

1. 一開始總是保持積極。告訴教師你的孩子喜歡她的課。「貝拉喜歡你大聲朗讀的樣子。非常生動和吸引人,真的激起了她閱讀的興趣。」

2. 分享家裡效果最好的例子。你想說的包括適應能力、動機、努力和其他方面的關係。表明這些品質如何改變孩子的表現。盡可能具體化。譬如,「當我誇獎貝拉堅持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她的回應很好。」

3. 分享不太成功的情形。在你心裡堅持自己的理念。譬如,「我注意到當我評價她最終的結果,而不是過程或努力的時候,她不是很願意接受建議。」

4. 建立合作關係。讓教師成為行動計劃的一部分,其中涵蓋你的信念以及他或她的實踐(你們兩者對孩子最大的益處)。譬如,「我想讓咱們有一些共同的說法,這樣她能聽到一致的信息,就能將能力發揮到最好。」

儘管這些例子並沒有特意使用「成長型或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樣的詞條,它們仍然富有哲理地表達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元素。別人不能改變一個人的信念體系,我們只能提供讓對方反思自己信念和期待的方式。即使一位教師沒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信念體系,至少其所使用的褒獎語言也有助於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文化。

家長可能想關注的另外一個領域是接觸。如果一位家長感到由於教師的低期待值,他或她的孩子沒能接觸具挑戰性的學習機會,家長應該與教師探討。可能是學生真的處於那個水平,而且教師確實通過對學生的評估和考察提供了相應機會。但也可能是由於教師對學生智力的認知或教師沒有提供一個讓任何學生都得到學習機會的差異性課堂,因此學生沒有接觸到更高水平的學習經歷。這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情境,因為在家長和教師見面會上溝通智力可塑性這一概念不太合適。不過,和教師的交談可以包括以下幾點:

  • 當克裡斯托弗感到有挑戰的時候,他更加專心學習。
  • 我注意到克裡斯托弗在完成需要批判性思維的任務時往往做得更好——您注意到類似的情況了麼?
  • 克裡斯托弗喜歡挑戰。我注意到當他面對挑戰時,動機更強烈。
  • 克裡斯托弗需要做什麼來接觸更高層次的思考任務呢?

家長必須根據教師和學校行政人員的開明程度來估量分享信息的層次。至少,家長可以拜訪校長辦公室亦或給教師或行政人員發郵件,傳達這樣的信息:「我發現了這本/篇關於思維方式和教育的有趣圖書/文章,您可能也會覺得有趣。」(如,我喜歡的一篇文章是《思維方式和公平教育》,發表於《重要領導力》這份期刊,這篇文章對德韋克的專著作了非常好的概括。)家長可以在郵件中提供這些資源或鏈接。

然而,事情並非總是如我們所願。譬如,在一次家長和教師見面會中,我跟一位教科學的教師說,我的孩子覺得自己在科學這門課上可能不會成功,部分原因是由於先前在這門課上的消極經歷。(教師曾跟孩子說她不是學科學的料。)當然我分享這個信息是希望教師有所回應,能夠向我確保他會向我的孩子傳達積極的信息,盡可能幫助她,表揚她所付出的努力。呃,結果並非如此——教師的回應是——等了等——「噢」。沒錯,只是一個「噢」。

然後我試著和他討論成長型思維模式。結果成了我自說自話。那時我就決定要自己掌控局面,而且花功夫提醒女兒關於智力可塑性的道理。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我跟女兒談過許多次,但現在所有的談論都針對科學這門課。由這一次見面會我意識到幾點——學生在學校真的需要聽到和感受到同樣的信息,這個最重要。從家長這邊單方面聽到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不夠的。學生需要教師相信他們,就像需要家長相信一樣。我吸取的另外一個教訓是如果你對一個12歲的孩子翻來覆去地說同樣一件事,她會感到厭煩,結果你得到的將是制止的手勢和一句抱怨「打住,我已經從你這兒聽了上千遍了,沒有用。」事後看來,我本該和她的教師再見一面(帶著關於思維方式的研究成果)並做最後一次嘗試,與其分享關於智力可塑性的研究,希望教師能夠調整他傳遞的信息,即當他回應學生在科學課的表現時,多誇獎學生付出的努力。

在教師並不理會整個成長型思維模式/智力可塑性理論的情況下,我們所能要求的是,至少說一些重視努力的話。一位校長曾經分享:他有一位教師不相信有關成長/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研究。這位教師認為每一年她的班上只有幾個能力強的學生。她評價說,多年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水平都處於一般或一般以下。校長讓她繼續和同事交流,給她一些關於神經可塑性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附加資料,提出和她繼續討論。但與此同時,校長讓她做兩件事。首先,讓她在班級裡只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加以表揚,表揚學生所做的,而不是誇獎學生是什麼樣的——換言之,根據學生付出的努力進行表揚。其次,他讓這位教師給所有學生機會參與更高水平的學習經歷,儘管她認為學生都還沒準備好。儘管這位教師並不歡迎成長型思維模式,她被要求完成的兩件事可能會對她的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麼做根本不是理想的方式,只是一個補救,直到這位教師接受這個理念。因為我也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我相信付出努力、毅力,以及恰當地與之合作,這位教師終將採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

圖24體現了三個群體——學生、教師、家長——在一起建構成長型思維模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培養和維持孩子們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及時從家長那裡得到客觀反饋

在某個學區舉辦「有關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家長信息夜」之後,為了獲知家長聽到信息後所做的思考和計劃,收集了家長的評語。以下是他們分享的一些評語:

  • 「我在想我兒子沒花多少功夫就成功了;現在是七年級了,材料變得越來越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得讓成長型思維模式得以實踐同時又保持他的信心。他喜歡不用付出努力,自然達到完美。」
  • 「在數學方面,我沒有鼓勵女兒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她說她不喜歡數學,而且不擅長。我不贊同。當她在數學方面遇到困難時,我應該更加耐心。」
  • 「我真的需要評估一下自己表揚孩子的方式。我需要在講話之前有更多自我克制。我為孩子們付出的努力感到非常驕傲,但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明瞭。」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信息交流會之後收集到的來自家長的書面反饋可以給你數據,幫助你開展下一個階段的討論。在半張紙上寫兩句簡單陳述(「作為這次討論的結果,我正在思考……」和「作為這次討論的結果,我正打算做……」),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你也可以讓家長完成一個任務,跟教師職業發展研討會上所做的相似(見第二章)。讓他們寫下參加工作坊之前他們認為什麼是智力,然後讓他們比較參加工作坊之後得出的結論。這之後他們可以應用所學,改變方式與孩子們交談。

告訴家長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學生也可以負責採訪他們的父母對智力的想法。事實上,孩子們可能會是催化劑,促進家長真正理解智力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