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自我成長的力量 > 媽媽是怎麼「殺死」你的 >

媽媽是怎麼「殺死」你的

我們來說點媽媽的壞話吧。

我們說媽媽壞話的意思不是要責怪媽媽,而是說,你可以不用再那麼聽話了。

媽媽教會了我們很多,雖然不全是她意識裡想教我們的東西,但是,她的確是教會了。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殺死」我們了:她不允許我們成為自己、做自己。比如說:

不能閒著,不能悠然自得。

我年輕的時候,一度有個幻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然現在我也不老,卻已經開始承認現實,那種生活我過不來。雖然現在我有錢有時間有自由,但我還是喜歡忙碌的生活。

因為我不能閒著,不能不工作,不能什麼都不幹。這感覺就像是我剛辭職soho的時候,嚇得要命,每天心裡惶惶的,不知如何度日。

我發現生活中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不能閒著。有了時間一定要充滿,哪怕是窩在家裡看肥皂劇、打掃房間、耍手機、各種鬧騰。總之不能停下來閒著。

我常想,如果閒下來,什麼都不幹,就這麼靜靜地坐上三天三夜,會怎麼樣。我試了一下,渾身就像爆炸一樣,瀰漫著焦慮、罪惡、自責,大有蹉跎了歲月,揮霍了黃金的感覺。

因為媽媽從我很小的時候就對我說——不能閒著。

從小時候起我就不能閒著。在家裡,我要是敢閒著什麼都不幹,通常是以下幾種結果:1被數落,被教育。大致意思就是韶華這麼寶貴,你怎麼能閒著什麼都不干呢?然後你默默地恐慌著,好像自己成了罪人一樣。2當爸媽看你閒著的時候他們會自動安排你幹這幹那,不允許你有閒著的時間。3誰也沒安排你,但是他們就是忙裡忙外的,然後你看著。當所有人都在忙,而你閒著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一樣。

於是潛意識裡逐漸就形成了:閒著是罪惡的,是不被允許的。而長大了它會一直延續。

當然媽媽不是故意的,但媽媽塑造的那個環境就是讓你形成了「閒著是罪惡的」這樣一種意識。

不能悲傷。

媽媽有很多途徑讓孩子學會不能快樂。比如最常見的這種:「我對你沒什麼要求,就是希望你能快樂。」

這句話真是有致命的殺傷力。因為這句話背後有個強烈的聲音就是「我都對你這麼好、這麼寬容了,我唯一的要求你不能滿足嗎?」所以你都不好意思不快樂了,你如果有點悲傷,你就對不起媽媽了,所以你不能有悲傷,不能有不快樂。

我經常在我們課堂裡舉這個例子:如果媽媽從小就跟你說:我對你沒有別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要穿紅毛衣,你要是穿紅毛衣,媽媽就很開心、很知足了。這句話被意識和潛意識重複20多年後,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你只有在不穿紅毛衣的時候,才能感覺到那是自己;但是你不穿紅毛衣,你就會感覺對不起媽媽。所以你就會在有人的時候穿上紅毛衣,而當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候,才偷偷穿件藍色的。

長大後就成了這樣:在人前,我總是很快樂的樣子,我沒有什麼煩惱啊。但是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喜歡舔舐傷口的感覺,我喜歡孤獨的自己,我喜歡自己呆著。雖然有哀傷,雖然我不怎麼喜歡哀傷,但我就是會不自覺地沉浸在難過裡。

那個快樂的自己,是你們要求的。那個難過的自己,被壓抑了那麼多年,不被人看見,才是真正的我。

所以我在人面前,從來不展現悲傷,從來不展現煩惱,我笑著面對每個人,他們也都很喜歡我。但是他們無法觸摸到真正的我。因為我認為他們都跟媽媽一樣——只喜歡快樂的我。

如果媽媽沒有容器一般的能力來接納孩子的悲傷、煩惱、不快樂,就會禁止孩子這部分顯現出來。一旦媽媽有了「不快樂是不好的」信念,她為了維護自己好媽媽的形象,就會自動無視孩子的那部分,而孩子為了表達忠誠,就學會了認同媽媽,不允許自己悲傷。

有些人總是不快樂,沒有緣由,其實就是因為這是他們唯一可以反抗媽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方式。因為我快樂了,就是被媽媽控制了,成為了她要求的那個人。

有的媽媽會更直接:不許哭,小孩子家有什麼好難過的!

不能享受。

媽媽的潛意識裡常常有句話就是:你要是敢享受,我就敢罵你。

比如你打遊戲打嗨了的時候,玩泥巴玩盡興了的時候,看電視看瘋了的時候,睡懶覺不想起床的時候,累了想休息的時候,當你敢於投入享受某一件事的時候,媽媽的威脅一定會伴隨而來。你懂的。

但是當你過得很辛苦或者很痛苦的時候,比如說學習的時候,寫作業的時候,做家務的時候,不想睡卻不得不強迫自己按時間躺床上的時候,不想起卻不得不起的時候,這時候卻恰恰會安全地得到媽媽的愛。你也懂的。

潛意識不知道什麼是對錯,潛意識只知道安全和享受。安全大於享受。

如果安全和享受發生了衝突,潛意識就會選擇安全而放棄享受。即:痛苦的事是安全的,享受的事是危險的。

所以我們長大後就形成了:要把自己搞得很苦逼很奮進很努力很吃苦,才覺得踏實。因為安全。有點享受生活的時候,罪惡感啊、焦慮啊就伴隨而來。

因為媽媽當年一直用行為和語言告訴我們:那是不對的。

當然,媽媽為了孩子的身體、視力等原因著想,會阻止孩子看電視、打遊戲。但是阻止的方式很重要,是氣沖沖地使用霸權控制,閹割快樂,還是在沒有剝奪快樂並肯定那部分的基礎上不含敵意地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家裡一個人在擦地板的時候看不得另外一人在看電視:我還沒有享受呢,你憑什麼享受?

不能優秀,要做個失敗者。

媽媽一直說的是你要優秀,但是媽媽也同時在說你不能優秀。

因為媽媽在做這幾件事:

她常說不能驕傲,可是驕傲是優秀伴隨而來的自然體驗。不能驕傲的意思,就是你不能體驗到自己是優秀的。你要看到自己還沒做到的部分,這樣你就體驗不到自己是優秀的了。所以雖然你大學畢業,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健康年輕,但你只能盯著自己沒有的部分,然後給自己一個loser的標籤,說好聽了叫謙虛,只不過伴隨自卑發作。

她會只跟你不優秀的那部分連接。你優秀的部分,媽媽是視而不見的,比如說你考了99分,做對了很多題等等。媽媽只願意搭理你你不優秀的那部分:那一分哪去了?這次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潛意識裡,壞關係也比沒關係強。

你優秀了,媽媽就不搭理你;你不優秀了,媽媽才搭理你。

你要是感覺到自己優秀了,媽媽就沒了啊。所以你只能通過自己不優秀,來感受到些許的愛。

所以我們的一生都要在這裡度過:

一直追求優秀,但絕不能感覺到自己是優秀的。

即使一時感覺到了,你也必須建立更大的目標吞噬掉它,以感覺到自己還是不夠優秀。

這就是聽媽媽的話。

不能做自己,不能有需求,不能有感覺。

「我想吃這塊糖,我喜歡這個布娃娃。」「這是叔叔家的,要有禮貌,不能拿。」

「媽媽他打我。」「一定是你做錯了什麼,他才打你。」

我現在經常見到這樣的對話,感覺特別心酸。媽媽有很多的標準、要求,來讓孩子執行,卻從來不管他的冷暖委屈需要和渴望。

對很多媽媽來說,做對了才重要,你感覺好不好不重要。她們也會那麼要求孩子:要有禮貌,要對別人好,要反思自己,要做對做好……至於孩子此刻的感受是什麼、需求是什麼,是委屈了還是生氣了,難過了還是孤獨了,是想被陪伴還是被安慰,是想被理解還是被表揚,並不重要,你按要求做了就好。

所以我們長大後都成了白骨精,懂得人情世事,懂得禮貌,懂得規矩。但是,我們不相信有人可以真正滿足我們。甚至,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生不生氣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講理好嗎?人要懂事好嗎?

不能有主見,不能重要,不能獨立。

「聽話。」

這兩個字,深深烙在了多少人的記憶裡,像一個魔咒一樣,貫穿在媽媽剝奪孩子主見的一生的過程中。

我常常想問媽媽們:你在要求孩子聽你話的時候,考慮過他的感受嗎?你有同等地對待過他,聽過他的話嗎?

聽話的意思就是:你是不重要的,我才是重要的,你要滿足我。

你是不配有主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我才是有絕對主見的人。

你是不能擁有對自己的權力的,我是你的主人,我才擁有支配你的權力。

所以我們長大後,就開始相信專家,傾向權威,討好領導,聽話照做。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處處照顧別人的感受,以別人為重,生怕傷害到他人。

於是,我們真的成為了遵紀守法、符合四有少年青年中年標準的、不敢犯錯的好公民。

怕犯錯,其實就是不能有主見。

什麼叫錯呢?錯是誰規定的呢?大家公認的啊,其實那就是權威,就是父母的象徵。

我不配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我要服從大眾這個父母。

長大後,有人要是敢對他好,敢對他說:我聽你的,你就是中心啊。

你就嚇死他了。因為他一面渴望自己被圍繞,被關注;一面,他又無法接受自己是中心位置,這會令他更加不知所措。

所以他就只能說:隨便啊。

或者不讓自己爬到更近於領導的位置。

不能依賴,不能親近,不能有人愛。

我們成長課裡很多同學講起他們媽媽的時候,常常讓我覺得毛骨悚然:

你要自己做,媽媽是不能幫你的。因為媽媽不能一輩子都幫你,所以你要學會獨立。

媽媽的意思是:你有個媽媽,但是孩子你要記得,連最親密的人你都不能依賴。跟你有血緣關係的、生你養你的這個人,都靠不住,沒有人是靠得住的。

所以這個娃長大後就非常獨立自主,修得了馬桶、換得了燈泡,不需要別人幫忙。其實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向別人發出需要的請求,甚至會想不到:啊,人還可以需要別人啊。

惡劣一點就是:有人愛他,他根本不會相信。

我媽媽都不願意愛我,你怎麼可能一直愛我呢?這肯定是假的,暫時的。

我有個學員講過一個故事:5歲的兒子要她幫他穿褲子。這個媽媽就在旁邊看著說:你自己穿,媽媽是不能一直幫你的。

然後兒子就委屈地哭了:媽媽,你不相信我。

我問這個媽媽:你是不是看不得他有一個很愛他,很會溫暖他,很體貼他,願意為他服務的媽媽呀?因為你從小就沒得到過,你怎麼能讓你兒子有母愛的感覺呢?

然後她瞬間淚奔。

我歌頌母親,母愛是偉大的。我從來不懷疑母親這種存在的偉大。

除了媽媽給孩子提供吃穿這種表面的愛,潛意識裡,還有更深的愛。

更深的愛就是:我怎麼對自己,我就怎麼對你。

媽媽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的感覺,也不會允許你有。媽媽自己沒得到的,也不想讓你得到。因為她的潛意識裡覺得:那是危險的。

她要保護你。

你愛媽媽,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你需要媽媽。所以你就會無意識地很聽她的話,因為這樣你才能活下來。

所以你就成了跟她一樣的人,即使看起來形式上不像,本質卻都是一樣的。

媽媽剝奪了一個人原本的樣子,按照她潛意識的框架塑造了一個人,規定了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哪些是該有的感覺,哪些是不該有的。

所以你只能接受:從你出生開始,媽媽就在慢慢「殺死」那個真正的你。

但你可以選擇復活,讓自己活過來,讓從小就被殺死的那個自己活過來。

因為當你長大後,你擁有了照顧自己的能力,媽媽無意間對你的那些要挾和限制,都不復存在了。

你可以重新選擇,為自己而活。哪些是你想留下的,哪些是你想替換的。你可以有一個新的自己,最初的自己,一直不被允許的那個自己。

這也就是那句雞湯非常動人的原因。

「Be yourself,成為你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歌頌母親,但既不迴避她帶給我們的種種傷害,也不忽視她對我們的種種付出,應該看到她在全力以赴的狀態下,已經做到了最好。她有她的局限,她除了是母親,還是一個受過傷的小女孩,一個沒有學習過心理學的人。她傷害過我,也愛我。

說到這,我想到了我的媽媽。我想分享一個我的故事。

我小時候,偶爾會感冒。我們家是這樣的:感冒發燒了就一定要去診所掛吊瓶,因為好得快。

病了、不舒服了就要吃藥,按說明書上的最大劑量吃。

媽媽沒接受過什麼醫學教育,只能靠經驗和想像。有效但是卻造成了我身體不可磨滅的傷害。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