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巨嬰國 > 3.中國式好人 >

3.中國式好人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好人。

但是,我並不喜歡自己的好人形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我深深地感覺到,我不自在。

我的笑容是擠出來的,缺乏感染力。

我的身體是僵硬的,缺少靈活和力量。

走在大街上,舉目望去,到處可見一張張好人臉,就像是一張皮,掛在人的面部。

為什麼?

首先,成為一個表面上的中國式好人,是集體主義文化所倡導的。要犧牲小家為大家,犧牲小我為大我。所以,每個人就被忽略了。

其次,被忽略的人,作為一個能量體,會淪為黑色的能量體,充滿絕望、怨恨和悲傷,特別是怨恨,會嚇著自己,覺得自己壞極了,於是去做一個好人。

好人的面子,鬼一般的裡子。《畫皮》的這種刻畫,深刻蝕骨。鬼一般的裡子,最終導致,我們一直是互害型社會。

那麼,該做好人,還是壞人?

答案是,真實的人!

封閉的好人啊,請認識你自己

在中國,有一個很主流的人群,我稱他們為「中國好人」。特別是男人,特徵更明顯。

他們的特點是:只付出,不索取;總給予,難接受;封閉,感覺麻木;理性或許發達,但感性一般不發達;他們的好,像綿羊,而缺乏力量;他們沒有欲求,也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也就是王小波所說的,沉默的大多數。

好人對自己的「好」很在意,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我是一個好人」的感覺。哪怕撕毀關係、遭遇虐待與不公、犧牲最親的親人,都要捍衛「我是一個好人」的自我感覺。因為這樣的原因,好人常會好到失去了人情味。

好人通常認為自己活得不錯,但你需要好好認識你自己:作為這樣一個好人,你的能量是坍塌的還是伸展的,你自己過得舒服嗎?為什麼這麼封閉?

一、過去一直寫控制欲是萬惡之源。所說的控制欲是指控制別人,現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自我控制也是一個很深的東西,會嚴重地阻礙我們的心,阻礙我們打開自己的世界,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二、自我控制最常見的一個現象是,一個人會有意無意地設定一些程序,按部就班地生活,若程序被打破,會很難受。為了保護程序不被打破,會將人際關係減少到最低,但整天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不能減少,於是會傾向於將親人納入這個程序,結果表現為外部控制。

三、比較極端的,是將親人也排除在程序之外。結果是,親人感覺,在他面前宛如透明。並且,拉他出來做任何事情都很艱難。譬如,一位父親整天悶在家裡看電腦炒股,女兒和妻子拉他散步、逛街、旅遊等,都會惹他暴怒。

四、程序有很重要的意義,讓一個人在他覺得混亂的世界中獲得一種極為關鍵的掌控感,沒有這種掌控感,自我就會分崩離析。

五、像宅啊、世界封閉啊、人際交往很少啊……全都和這個有關。為了保持程序穩定,要減少刺激,而人際關係的刺激,是最容易衝擊程序的穩定的,所以減少人際關係。

六、與程序相對應的,是流動、柔軟與靈活,其實根本上是愛。

七、從心理發展上看,這都源自於一點——早期糟糕的母嬰關係。媽媽可能很用心,但沒有能力與嬰兒共情,結果嬰兒無法與媽媽建立關係,無法「控制」媽媽,轉而控制一些替代品,或沉溺於想像世界(程序也是想像世界)。去愛吧,真的體會到了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讓我們敢於離開程序,轉而投入到流動中。

八、一直想辦一個「好人改造營」,還想寫一本書《中國好人》,但直到深刻理解了「自我掌控」,並深切地碰觸到了我內心深處的絕望嬰兒後,才終於找到了著眼點。相信《中國好人》一書,無論是心理著作,還是小說,都會觸動無數中國人,因為,貌似好人但其實內心關閉、無愛的能力的國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九、我是這方面的典型,一個特徵是,同一時間只處理一件事,事一多心就亂。譬如出門見朋友,那就只做這一件事,而前女友希望一次出門做上個四五件事。她笑話我說,別看你的電腦都四核六核的,你的大腦就是一個286水平的。還好,這個286水平的,做了一點事,因我們有一個優點,注意力容易集中到一件事上。

十、看似包容有愛其實封閉的好人,通過滅絕掉自己的需求與聲音,而獲得了一份僵硬而可憐的安寧。這份安寧,是可以一眼望到頭的安寧,他們可以一生一世一直如此,這會吸引那些嚴重缺乏安全感、內心極度不穩定的人。於是,他們的婚戀成了一種奇特而非常常見的配合。

十一、今天一位來訪者談到對「好人」老公的絕望,哭得像一個孩子,那時我心裡冒出一句話:他似乎願意照顧你,但其實沒有心;他似乎一直都在,但其實已經死了。

十二、他們一般都有一個小愛好,而那甚至像是他們的全部了。一位來訪者,出行總帶著幾個電子產品,雖然重複,但必須帶,就像「老朋友」;一位朋友,一有時間就捧著看電子書;過去,我們的長輩,可以將自己的世界縮到一兩種琴棋書畫中。

十三、伴侶與孩子最後多會對他們生出厭惡,因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超出承受能力(他們真的是用力過度),對方應該對他們感恩戴德,欠他們的。伴侶與孩子,是覺得有所虧欠,但也覺得他們的付出裡沒有愛,於是那種感恩戴德的潛在需求尤其惹人厭。

十四、和一個這樣的好人在一起,你會發現,苦悶無人能理解,假若向親朋好友傾訴,他們會一致地說,他(她)可是少有的好人,怎麼就不知足?唯獨你知道,你是和一個「活死人」生活在一起。孤獨啊。

十五、他們會選擇索取者也即依賴者做伴侶。對方做小孩子,他們做照顧者。之所以做此選擇,是因為通過這一方式,他們和自己內心絕望的嬰兒建立了一種聯繫。

十六、這類好人最要命的地方是,封閉。

封閉,讓親人無法碰觸他們,而感覺到即便是在關係中,即便整天在自己眼前,仍然會感覺到要命的孤獨。

並且,好人會招致親人的討厭,在一起生活時間越長,就越會與日俱增。

最大的傷害還是對好人自己,他們以自我掌控為核心的封閉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隨年齡增長,封閉程度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世界非常狹窄,思維變得簡單而狹隘,身體也變得僵硬。

更要命的是,好人通常會失去自我覺知力,他們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因為他們不怎麼痛苦。但其實是,他們滅掉了自己的需求與聲音,使用了麻木的策略。他們給自己打了一劑強有力的麻醉劑,卻忘記了。

因為,在我看來,這劑絕望的麻醉藥,很可能是在嬰兒時期就打了的,所以不在記憶裡。

十七、若為好人做治療,切忌攻擊他們的好人外殼,否則他們容易逃走。對於嚴重的好人,若輕易攻擊好人之殼,甚至會導致他們崩潰乃至自殺。好人要破殼而出時,務必有愛的環境。好的咨詢關係是一種抱持,好的人際網絡也很重要。

十八、講一個治療好人的辦法:如果會做夢,夢見惡魔之類的形象,試著在睡前對自己說,歡迎意識之光照亮惡魔,或者乾脆說,歡迎你,惡魔,我願擁抱你,你就是我。

十九、我們總強調責任,男人要承擔女人的責任,要承擔祖國母親的責任……要以負責任的方式與女人——也即世界與生命——建立關係。

我們很少倡議以性和歡愉與女性建立關係,也因此,我們的文化,遠離了生命自身。

直接地,赤裸裸地與人性相對,和生與死在一起。

性與歡愉,或者說生命,就是在生與死之間遊戲。所以,性中,藏著一切人性,從摯愛的生,到虐戀的死。

好人的痛與悲

「好」得沒朋友,「好」得難成功

好人會過分客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至少,別人每一分付出,自己都要惦記著還一分,否則就難受得要命。據說,崔永元就是這樣的。

難受常會自戀受損:好人,特別是神,不欠別人東西,欠了就不「好」了。這種客氣,從孤獨中生出,繼而又將他們鎖在孤獨中。

太多經典的中國式存在,會指向一個方向——自我壓縮。如懂事、不給親人添麻煩等。這算是我現在的一個評判標準——如果自我是一個能量球,這個球是坍塌的,還是伸展的?中國好人乃至聖人們多是軟塌塌的身體形象,這即是自我坍塌。

我的爸爸對外人極好,為了得到這樣一句讚譽——他是個好人,簡直會把一切都雙手奉上。所以他沒法做生意,必定賠錢。我哥哥也如此,所以他不能在工地上做小領導,因為管人越多,他就越累。

但好人,一轉身,回到家裡,就充滿抱怨,抱怨那些人的壞——多少人的父母、伴侶,或自己,是這樣的好人?

好人的病,是因為在攻擊自己身體

好人把自己的身體搞得很累,易病,由此像在說,看,你這個壞人,把我搞成這樣了還不收斂。

好人,在乎的是好壞對錯,而不是愛恨情仇,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道德正確的殭屍。

好人看不到自己的惡,就很容易看到別人的惡。所以,要知道,善良與好人常常是一個防禦,防禦的就是自己身上的惡。

好人太喜歡自己的「好」,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會丟掉人性。

瀋陽一保姆虐打孩子,孩子2個月時,父母就發現孩子受傷了,但直到10個月時,母親終於攢足作為「受害者」的證據,請走保姆。整個過程如同警察臥底黑幫,有計劃,有步驟,不慌不亂。採訪中,母親面無表情大筆墨鋪陳自己對保姆多麼好的種種細節。視頻裡看不到悲憤,看不到對孩子的感同身受,只剩下一個僵硬如屍體、膽怯如綿羊般的受害者。

電視劇《回家的誘惑》反映了好人情結。女主角林品如是超級好人,溫良恭儉讓,最後好人有好報,而辜負她的大壞人,一個是父母收養的妹妹艾莉,一個是前夫,不得好死。儘管劇集中死得有些浪漫,並且在死前都後悔傷害了林品如。

然而,這是電視劇,壞人得了胃癌,現實中,超級好人最容易得癌症。因為他們很少向別人表達恨意,而恨意在自己體內累積,轉而攻擊身體,最終化為各種疾病。

一位來訪者覺得活不下去了,原因很直接,多人對他進行了持續很久的言語攻擊。所以,要還擊。但他說,不行,還擊了會愧疚。最後他說,哦,我一直的形象蠻好的,亂發脾氣的話,這個形象就被破壞了。我說,如果你真自殺了,可以在墓誌銘上寫: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傷害過任何人。關鍵是,他對自己的攻擊性有羞愧——這份攻擊性看起來也著實可怕,因為真有殺戮的幻想,並且是指向最親密的人。

通常,對自己的攻擊性有羞愧的人,會通過誘惑別人攻擊自己,來釋放自己的攻擊性。同時,又可以將對攻擊的羞愧釋放出去——看吧,這傢伙,真不是個好人。

壓抑的好人,內心都藏著一個想毀滅一切的可怕的偏執狂。好人,面對現實的偏執狂時,第一時間想的都是妥協和退讓,而不能採取對峙乃至對抗,因好人潛意識中知道,自己內心的這個偏執狂絕望起來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但是,如果好人暫時變成偏執狂,偏執狂也能暫時轉變成好人。

以道德自居的好人,總在忍無可忍時才爆發,其中的邏輯是,我必須處於一種我絕對正確你絕對錯誤的道德處境時,才能還擊。因這種道德對立性,還擊常對關係造成嚴重破壞,而這又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想法——攻擊性是破壞性的。

超級好人,多是孤獨星球

每個人都宛如一個能量泡,若想在這個世界上彰顯存在,都要擴張能量泡。所謂攻擊性與性慾,就是能量泡擴張動力的展現。成為一個沒脾氣、沒需求、沒性能量的好人,你得到了其他氣泡的讚許,但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你的內心中,被愛之光照到的存在,就是可以呈現的存在。一個人很刻意地追求成為一個大好人,常見的原因是,他被母愛乃至他人之愛照到的地方太少,所以他覺得自己內心大多是壞的,他得成為另外一個人,才值得愛。

太多人,常見於男人,自認深情有愛,覺得自己不吝給予,且不索取,是講道理不自私的好人,但其實,他們是一個孤獨星球。他們幾乎純粹活在一個孤獨軌道上,偶爾通過道理來和其他星球打打交道,甚至打交道時,還願意比對方付出多得多,但那只是一瞬,隨即他們又會回到自己的孤獨軌道中。

好人的一個特別訴求是:安靜。他們滅掉了自己的需求與聲音,結果他們對親人和孩子發出的聲音也非常反感。如此一來,會對孩子的天性造成很大壓制。他們常說「不要吵」,但這樣發展下去,家會是一片死寂,沒有活力。太好的好人,會越來越逃避人際關係。因為,好留給別人,鬱悶留給自己,且這種鬱悶從得不到釋放,所以越積越多。最後,最簡單的人際交往都會讓自己心煩。一來訪者說,以前能討好別人,還願意去交往,但現在內心被負性情緒填滿,不能再放一滴水進來。

超級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這種對愛的渴求,自然在伴侶關係中達到頂峰。可是,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親密,只能通過真實和敞開而達到,而付出卻沒有這個功效。相反,因為你不斷付出,會給對方製造內疚,結果導致對方更加想遠離你。

好人被人敬,但不被人愛

集體主義群體中,你必須低調。除非以一種方式高調——成為好人,即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只有這一種捨棄自我的高調才被允許,其他個性化的高調,會被討厭被打擊。因集體主義只允許集體性自我存在,個性自我意味著對集體自我的挑戰和背叛。所以,標哥可以秀付出與奉獻,王治郅則是大逆不道。

好人的能量,常常是向內塌陷的。沒有敵意,也沒有熱情。年輕時,他或她的好,還帶著熱情和人味兒。到了中年,好,逐漸淪為一種空殼,只有行為,但沒能量流動。到了晚年,若終於可不用理會任何人了,那麼會完全塌陷在自己的孤獨世界中,不交往,甚至家務也不做,自己的心收穫了安靜,但一片死寂。

除非能在關係中自由表達,否則關係難直接愉悅你。這意味著,在關係中你就是在做你自己,不是在做一個好人或假人,愛與恨、怒與樂、丑與好,你都可以讓它較自由地流動。若嚴重做不到這一點,關係就會讓你很累,你必須要找到大塊獨處時間,不必考慮任何人,才能得到休息。

切斷了與性慾和攻擊欲的聯繫,人會幹枯。一來訪者喜歡A,覺得他善良會處事且沒一點壞心眼,夢見A,先看到其背影,他很高興,但A一轉身,他嚇一跳,因A像一棵枯樹。另一夢中,他夢見B, B凶悍愛打架,他牴觸B,但夢中卻與他一起去見自己喜歡的女子。這顯示,意識上他喜歡A而排斥B,但潛意識中喜歡B而排斥A。好人將乾枯,壞人被人愛。好人,是悲哀的存在。

中國家庭常是這種配合:一個有慾望的壞人,一個壓抑的好人,壞人提供動力,為主體,好人負責善後,為陪襯。中國歷史也常是由類似這種組合創造的:一個為所欲為的大流氓,一個運籌帷幄的軍師。

剛翻了會兒《倚天屠龍記》,看到張翠山(張無忌之父)為魔女殷素素療傷那段,突然明白,金庸小說中,常有一好男人與一善惡不分的魔女相戀的橋段。一個自以為是好人的男人,與一個刁蠻有活力但善惡不分的魔女的配合,原來在中國文化中是這麼深刻的東西。電影《畫皮》也如此。

雷鋒並非中國好人的極致。至少,劉燁飾演的《硬漢》級別更高一些。王小波說,中國文化推崇無智、無趣與無性,雷鋒至少智力正常,而劉燁演的硬漢,則是白癡。《硬漢》的那種味道也是對的,政委、親媽和鄰居大媽們,多喜歡這個沒有自我而只知做好事的愣小子啊。一副好身板,卻聽命於我,太理想了。

好人邏輯:表達憤怒,就是壞

中國式好人的內核,是一個疲倦的靈魂,甚至靈魂都未成形。它打著哈欠,又像是憤怒。它的能量不能向外伸展,而只能向內塌陷……

我是一個好人,從來不給人添麻煩——多少人覺得自己是這樣的?

可是,沒有麻煩,就沒有情感。成為一個不傷害別人、被動的好人,容易;成為一個能主動散發著熱情與愛意的善良的人,不易。

突然很懷念高中前的毒舌品質,以後部分恢復。裝好人挺沒勁的,不是?不如痛快點。崔永元說,從央視辭職後,不裝了,想罵架就罵架,抑鬱症竟好了。他的話中有質樸的真理——不裝就是好,以後我也質樸點。

過去在微博上和人掐架激烈時,身體都會發抖;現在掐架激烈時,感覺很爽很舒暢。看來自己真的是有很大改變了。願大家都能將自己的攻擊性活出來。我在現實中好些,曾多次合理表達憤怒,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微博上一直有點裝,也許在現實中將那些人當作了敵人,而讀者是自己人,所以想在讀者前扮好人,並怕讀者看到我不好的一面。想想真累,而且不必要。

好人邏輯:對自己好,就是「壞人」

前面講過一個例子,一次喝酒聚會,一友心平氣和地說,爸爸(兄弟好幾個,後輩人也很多)把照顧奶奶的責任轉給他,而奶奶也認為這很合理……我感應到這個老好人的喉頭上湧動著一句話——滾!替他講出這句話,他的氣一下子順了。任何關係間,要敢於憤怒,保護好界限。

知道自己有多敏感,知道別人和自己一樣敏感。這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開始吧。

譬如很多來訪者,咨詢初期都表現得很善良,在生活中他們也很好,但臉上和身體中有各種不自在。隨著咨詢的進展,他們逐漸變得挑剔、容易不滿、充滿攻擊性,甚至無比嫉妒和斤斤計較,這時反而自在起來。

好人的潛意識:對自己好,就是「壞人」。一天晚上,做了一系列噩夢。先夢見自己身上有魔鬼,接著夢見被迫害,而後夢見赤身裸體走在外面,非常羞愧。半夜解夢,明白這一切只是因昨天去了建材市場,對裝修房子有了一個很美好也很花錢的全面方案。明白這一點後,不禁驚歎,自己的好人之毒竟然如此之深。

有時候,好人只是一個借口。我覺得我是好人,這給了自己道德感,然後就可以幹壞事了。常常見到,一個人明明很自私,卻真以為自己很無私,然後,就可以借助無私的感覺,理直氣壯地報復了。

其完整邏輯是:我為了你做了些犧牲,所以我將永遠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在這個關係中,我遭遇到的不滿都可以理直氣壯地發洩,即便這樣報復時,我還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道德的好人。歷史上,那些幹出最壞事情的人,常常打著最好的名義。

偽裝成一個好人,對於活出自己,活出愛,沒有多少意義。願大家都能活出真實的自己,以及真實的愛。

關於中國式好人的N個提問

一、心理學如何定義「中國式好人」?其人格特質是什麼?為什麼加了引號?

以我所知,心理學並未專門地研究過「中國式好人」,只是一些外國作者的書中,零散地寫到了討好型人格。有一本書,《愛是一種選擇》,集中寫了這種人,並稱他們為「拖累症患者」。

所謂拖累症,即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忍不住背在肩上,結果自己被深深拖累。這本書當時就震撼到了我,我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很多人推薦。

為什麼加引號?因為真正的好,是那種我存在你也存在,我愛你,因我有豐沛的愛,並且我真不需要你回報,而你真回報時,我也坦然笑納。

拖累症患者,或我說的「中國式好人」,他們的好是討好,而討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並且,討好,都伴隨著很深的自卑與恐懼。最要命的是,討好者看似不尋求物質與利益上的回報,但其實要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回報——尊重我愛我關注我親近我。但討好,本質上是一種防禦,反而將討好者與他人隔離開,他們發現自己付出了一切,卻什麼都沒得到,那時就會生出怨氣。越是超級好人,他們的怨氣越是可怕。

二、中國式好人是如何長成的?

我將心理創傷分為三大類:

被拋棄創傷:主要是3歲前,孩子最需要媽媽時,而媽媽經常不在他身邊,或者在身邊也看不到他。

被吞沒創傷:從1歲半開始,孩子特別需要自由與獨立,但媽媽與其他大人,卻要孩子聽話,於是孩子有了被吞沒的感覺。

性羞恥感:即俄狄浦斯情結,或戀父戀母情結。從3歲開始,孩子的性能量開始噴湧而出,而且指向異性父母,並要與同性父母競爭。這方面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孩子有嚴重的性羞恥感。具體表現就是,所有的需要都是不好的,而性需要是最壞的。

每個生命都有一個很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覺為中心而構建,但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層次都強調說,你自己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你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好。這種無所不在的文化基因,讓我們耳濡目染,每個人在生命的每一階段都認為,自己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特別是家人好。

所以,討好型人格或拖累症患者,在歐美,是自我發展不良的產物,而在中國,卻是文化的必然產物。可以說,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就是一個我所說的好人。

三、中國式好人與他人的關係特點又是怎樣的?

他們總的特點是,最愛付出,口頭上會說不要回報。很多人還不是說說,而是真的認為自己不需要回報。

不過,他們的付出沒有熱情與溫度,缺乏感染力。他們的心是關閉的,這也導致,他們的世界容易是關閉的。

他們的好,很容易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他們的付出行為,贏得許多朋友與生意夥伴。我見過許多億萬富翁,裡裡外外都想著付出,贏得了無數人的信任。所以絕非是,要靠陰謀詭計才能獲得利益。不過,他們的好,卻在家庭中很容易遭受挫折。

譬如,他們對孩子好,幫孩子包辦一切,對孩子的任何需要和任何挫折都非常敏感,試著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孩子卻容易不買賬。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儘管在過度付出,但其實感覺不到孩子的真實存在,所以他們付出,是在付出給一個想像中的孩子,而這常常是他們自己內心那個童年因為缺乏愛而有匱乏感的孩子。而他們真實的孩子,則會感覺到被強加,甚至會有被勒索的感覺。勒索什麼?認可與服從。並且,面對一個超級付出的父母,孩子會有巨大內疚,這也是讓他們想逃離父母,和父母對著幹,甚至自毀的重要原因。

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這種對愛的渴求,自然在伴侶關係中達到頂峰。可是,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親密,只能通過真實和敞開而達到,而付出卻沒有這個功效。

並且,好人的好,其實還藏著一個根本性的防禦:真實的我,是壞的,是沒有人愛的,我若想得到愛,就必須摒棄真實的自己,成為一個好人。但這個好人,是虛假的。面對一個虛假的人,我們沒有辦法生出愛與親密。所以,好人越好,他們的伴侶關係越疏遠,而對方若有條件,就很容易出軌。若配偶出軌,好人的絕望與憤怒就會達到極致。因他的邏輯「我對人好就會被人愛」遭到了根本顛覆。所以,好人對配偶的疏遠乃至背叛,會產生巨大的憤怒。

好人在中國如此普遍,也是中國的伴侶關係質量差的原因之一。我們必須切記這一點:對別人好,可以贏得認可與尊重;但若想贏得親密,只有一條路——真實和敞開。

四、中國式好人跟自己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他們會嚴重委屈自己。他們對別人越好,對自己就越委屈。

不過,這並不是一種意識上的強迫行為。好人,通常是閹割了自己需要的人。他們認為,需要和慾望,都是罪惡。所以,當好人只是自己一個人時,他們的慾望和需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準上,他們對任何享受似乎都不熱衷。而一旦和另一個人構建了關係,譬如伴侶,譬如孩子,甚至朋友,他們的雷達就會不斷搜索對方的需要是什麼,然後圍著對方的需要轉,盡可能滿足對方。甚至是,甘願為對方死去,如果對方能特別認可自己的話。

再強調一遍:好人最重要的邏輯是,真實的、有慾望有需要的自己是壞的、卑劣的,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愛。

五、中國式好人為何經常受累不討好,讓人憤怒甚至絕望?

幾個重要的原因:第一,他們在滿足別人的需要時,又會忍不住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你有需要,所以你是壞人。這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需要和慾望都視為壞的,這一點也必然會投射到別人身上。第二,好人的過度付出與自我犧牲,會讓對方有內疚感。並且,好人因貌似真不需要回報,所以他們的關係就成了單向的,對方只能接受,而付出卻總被好人擋回。同時伴隨著內疚感的累積。沒有人喜歡內疚。第三,好人在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我對你這麼好,所以請愛我。當你真去靠近他時,卻發現,他會逃避愛。或者說,你很容易會感覺到他們有一個厚厚的殼,擋著你靠近他。親近他們很不容易,但若不親近他們,他們又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發出怨氣——我這麼好你怎麼還不愛我?這種矛盾讓人煩躁。

六、中國式好人是否經常有或輕或重的軀體化表現?

的確是。因為,他們太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活力了,這最終會演變成軀體化表現。

譬如,一來訪者一輩子都嚴重壓抑憤怒,到了五十多歲才在咨詢中逐漸學習到,而她一次酣暢淋漓地表達了憤怒後,感覺「晴空萬里」。然後她就明白了,為何婆婆的身體部件都像進口的一樣運轉良好,而她媽媽的五臟六腑都像國產的一樣有毛病,原因就在於婆婆活得不壓抑而她媽媽極度壓抑。

七、中國式好人能否自我覺悟?有多大可能變化?什麼可能促成變化?

當然可以自我覺悟,心理咨詢與治療能發揮作用,關鍵都在於來訪者能在咨詢中更深地認識自己,而若中國式好人能認識自己,當然可以帶來改變。

不過,的確是,好人認識自己時,會有難度。因為,他們就活在自己的殼中,他們認識自己時,常常穿越不了這個殼,他們的思考,通常只能抵達殼的外部,而不能深入到殼內部的柔軟之處。

並且,反思自己的好,就要挑戰乃至顛覆「我是一個好人」這種良好自我感,這會形成很大的障礙。

什麼會帶來好人的改變?我見到的,通常是壞人對他們的折磨。很有意思的是,越是好的好人,伴侶與孩子就越是壞,這會帶給他們一系列的衝擊,把他們沖得七零八落,但偶爾,也會將他們的心衝開。

不過,這種衝開是一種受虐,最好是在一個愛與接納的環境中,安全而舒服地打開。

八、不做「中國式好人」,那麼可以做什麼人?

真實的人。

和一位來訪者咨詢時,我們逐漸意識到,他過去一直想改變自己,因他覺得真實的自己是根本不值得愛的,所以想發展出一個更好的自己,但他逐漸明白,咨詢發揮作用之時,都是他的真實自我能在愛與接納的安全環境下得以呈現。

九、您給予的努力方向是什麼?努力方法是什麼?您的體會是?有沒有自己成功的例子?還是必須通過心理咨詢?

咨詢中,一定程度的改造成功是蠻容易發生的,譬如那位最初引發我對中國式好人進行總結思考的超級好人,她就在有意識地學壞一點——就是認識自己的慾望與需求,並去滿足自己,而逐漸地從好人的殼中走出來,成為一個生動而有堅定自我的人。

最深的改變,或者說全然的改變,應該說殊為不易,譬如我自己,一直到2012年6月28日,通過一個晚上的三個印象極深的夢,我才碰觸到讓我成為好人的最重要原因——我內心中也有一個絕望的內在小孩。若不是有自我分析的習慣,這三個夢只會嚇到我,而不會成為我認識自己的一個關鍵契機。

所以說,若有很好的自我分析能力,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辦法,但若有條件,我還是建議找一個好的心理醫生。

十、如何讓家庭不再出產中國式好人?您對父母養育子女的建議是?

從三點下手:第一,在孩子最小的時候,特別是一歲前,給予無條件的愛,特別是媽媽,要在情感上與孩子盡情地互動,和孩子經常有皮膚接觸。這時的愛必然要伴隨著親密與互動,若無親密與互動,而只是非常緊張地照顧孩子的物質與安全需要,那麼,孩子不會感覺到愛,他會覺得,真實的自己是糟糕的、不值得愛的,他得成為另一個人才能被愛。第二,當孩子逐漸有能力開始探索外部世界時,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感覺、聲音去探索世界,讓孩子知道,他的內在是足以成為他行為的憑借的。相反,中國父母最常做的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個選擇,要孩子聽話,按照自己的來,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第三,特別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的活力流露,而活力有兩個重要的表現,一個是創造力,一個是性。中國父母需要深刻學習,才能懂得尊重孩子的活力與性能量的流動和表達。

(註:《心理月刊》王小屋對本文亦有貢獻。)

被動、殭屍與寂滅

中國式好男人,穩重厚道,但被動消極。被動消極的原因,不是善良,而是因為有一顆玻璃心,承受不了渴求表達後被拒絕的挫敗感。

他們那張缺乏表情的臉很有欺騙性,會讓人覺得,怎麼攻擊他們都沒事。其實他們只是貌似一錐子扎不出個屁來,但不滿卻在心裡累積,等著爆炸。即便不爆炸,面對攻擊他們的人,感情也在消亡。

他們的情感表達,特別是愛情,只能抵達離自己胸口一厘米遠處。這點熱情,若受一點挫敗,就會收回。他們的情感流露如此微弱且迂迴,要等女人認可後,才會前進一厘米。一旦沒被看見甚至被否定,他們會迅速收回。所以,他們的追求,常常只有一個回合,甚至這一個回合都是被動的。征服他們的最好辦法,是誇獎他們有多好,多麼有愛的能力,然後,他們會願意做牛做馬。

不過,對他們最好的事,或許是攻擊他們,摧毀他們,這樣才能破掉他們厚厚的殼,將內心的悲傷、羞恥、絕望與孤獨翻出來。

在微博上寫了這樣幾段文字後,引起很多網友回復。

一網友說:我忽然感覺到,我的老公其實在心裡說,我會溫柔對你,容忍你的一切,你就是我的中心。這個被動男確實在用無聲的表白在心中呼喊。唯一的自私就是能如此溫柔地囚禁愛人……某種程度來說真是一種囚禁,因為在他的世界中,沒有色彩、沒有歡笑,無趣無聊。

一位網友則發現,攻擊好人老公是有效的:

老公是超級好人,經常說「無所謂」,尤其吃東西。見他這麼「不計較」,我就故意給他吃我不喜歡的,例如剩菜或者雞胸肉,並且故意聲明「你說無所謂,我就給你難吃的吧,我嘴很刁的」。久而久之,這樣做反而激發了他的「壞」。他現在也會說自己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或者至少不用在我面前做聖人吧。

一位男士則回復說:

我承認我也是,做好人,出賣自己的靈魂去討好別人,不敢面對自己的恐懼。不過現在改了很多。我早就不想這樣,只是很久不知道原因。我要改變從前的一切,我要活出更好的自己。

作家崔衛平女士也寫過這樣的中國男人:

他們的確有許多魅力,有很多過人之處,除了在臥室這樣失卻公共光線的地方,他們在其他方面都是令人滿意、值得稱讚的。然而這樣一來,身處其中的女性更加感到孤獨:你所碰到的並不是什麼壞人,相反,是人們眼中十足的好人。

他無意加害於你,也無意加害於任何人,甚至他對於任何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不滿,包括對你本人,也心存善意,一如既往地對你好,在生活中盡可能地予以照顧,甚至並不把目光落在別的女人身上!

她的家庭生活中,一部分是外人看見的,是成功和令人稱羨的;但是,還有一部分是外人所看不見的,是悲慘的。

好人常常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越活越封閉。我一位摯友,最後發現自己逐漸變得誰都不想見,甚至為了不見人而編造謊言,然後又為自己竟然會說謊而極力攻擊自己。

這個過程悄無聲息,但是一個日漸無聊的過程。活力,是帶著攻擊性的,好人不能接受這一點,甚至還發現更深處的活力,如惡魔一般藏著絕望、無助和怨恨,於是更要屏蔽它,而只表現好的一面給人看。結果,活力的表達變得日益困難,最終,身體變得軟塌塌,一旦需要活力時,會克制不住地打出一個又一個的哈欠。

我一位女性來訪者,在典型的重男輕女家庭長大,家裡幾個女孩,最小一個是男孩,她被忽略得很嚴重,也一直是好脾氣。每次到咨詢室,她都會忍不住地先打一堆哈欠。有一次,我說乾脆就讓這個哈欠的能量徹底展現一下吧,你肆無忌憚地打吧,結果她足足打了四十分鐘。但逐漸,她打哈欠的時候越來越少,相應地,她越活越精彩,同時脾氣也越來越大。她的丈夫這兩方面都感受到了,一次對她說,好奇怪,現在你越來越不好相處,但做事越來越好,我怎麼也越來越喜歡你?

好脾氣,常常是活力被閹割的結果,這樣的好脾氣總伴隨著無趣和無力,也不能和別人建立生動飽滿的關係。相反,將活力活出來,會讓別人覺得,你不再那麼容易讓步,但也更精彩更有魅力。

好人的最高境界——道德殭屍

關係中最重要的是鏈接,能量由此得以流動,彼此都被滋養。既不給也不要的禁慾者,在中國不常見,廣泛存在的是付出者,即在關係中只付出不接受。他們心中會有怨氣,並是製造內疚的高手,並不偉大。最嚴重者可稱為道德殭屍,只靠道德感找存在感,人味喪失殆盡。

所謂道德殭屍,即生命的一切動力,都集中在追求我是個好人上,而幾乎滅掉了一切正常人類情感。雖然中國式好人在男人中很普遍,但道德殭屍這一級別的,多是女性,她們普遍在童年時嚴重被忽視。有時,聽來訪者講道德殭屍級別的長輩,我會打冷戰,因看到,我的道德自戀走向極端,就成道德殭屍了。

大禹治水,幾次路過家門而不入。這是集體主義文化的邏輯,我不考慮個人得失與情感,我考慮的是集體利益。這種犧牲小家為大家的故事,一直是我們民族的美談。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許因為,巨嬰必然是自我的,如果順著其本意來,只會考慮自己,譬如我們一直有私德而無公德。因而要強調巨嬰的對立面——完全不考慮自己。

將自己的小家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將伴侶和孩子放在第一位,這已是現在的一種全球意識。好萊塢、寶萊塢、歐洲等的影片,都會展現這一點。這也不只是展現,也是他們真實的活法。譬如美國職業籃球比賽(NBA)時,再重要的比賽,如果家人有了事情,球員們都會放下比賽,而先去照顧家人。今年(2016年)剛剛結束的NBA總決賽中,詹姆斯率騎士隊,奇跡般地擊敗了勇士隊奪冠,獲勝後,他跪地哭成淚人,起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我太太在哪兒」。

但在我們的集體主義文化下,一直在倡導犧牲小家而照顧大家,犧牲小我照顧大我,一旦出現一些極端,會大肆宣傳,但你會聞到其中反人性的味兒。

譬如,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曾大肆報道過一個道德模範,她是鄉下的醫生,總將村民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但她又是單親媽媽,孩子很小,需要照顧。這怎麼取捨?她的做法是,常常將孩子綁在椅子上,然後去救治別人。最後,孩子生病了,她仍投入地救治別人,結果孩子病死了。這種故事,稍有人性,就不會覺得該大力倡導。

太多人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或伴侶對別人很好,在外面都是公認的好人,但對家人卻非常糟糕?越是核心家人,譬如伴侶、孩子,就對你越不好。

過去我會認為,其中道理是,在外人面前,這種好是可以裝出來的,但在家裡,人希望自由自在,本性就出來了。現在我想,這其實就是中了集體主義的毒吧。我們一直在倡導,要為大家犧牲小家,結果無數人就真會這樣表現,有時簡直就像刻意對家人不好而對外人好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