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非暴力溝通 >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

傾聽使身心痊癒

一個人如果有機會傾訴,會是怎樣的感覺呢?卡爾?羅傑斯這樣寫道:「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為得清晰起來。」

安德森女士是一所實驗小學的校長。有一天,她在午飯後回到辦公室時發現有位叫米麗的女生江滿臉沮喪地坐在那裡等她。米麗一見到她就問道:「阿姨,你有時候會不會連續幾天都做了別人不喜歡的事,而你並不是有意的?」

「是的,」安德森回答說,「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是,她需要趕去參加一個十分重要的會議,她並不希望滿屋子的人等她一個人。於是,她就直接問:「米麗,我能為你做什麼嗎?」米麗輕輕抱住了她,望著她的眼睛,懇求她:「阿姨,我不要你做任何事情,我只想你聽我說。」

安德森後來回憶說,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她很感激她的學生給她的啟發。她當時想:「如果時間來不及,就請滿屋子的成年人等等吧!」她和米麗一起坐在一和長椅子上,她的手抱著米麗的肩膀,米麗依偎著她,摟著她的腰。她們就這樣坐著,直到米麗說完她的心事,而時間並不算長。

我的朋友勞倫斯也和我分享了她的一段經歷。有一次,她和六歲的兒子談話,話清空沒說完,兒子一不高興就跑開了。這時,年僅十歲的女兒和她說:「媽媽,看起來你有一點生氣,你希望他耐心地與你談話,是嗎?」聽到女兒的話,勞倫斯大為驚訝,氣也消了。兒子回來後,她也就能靜下心來和他談話。

一位大學老師提到,一些老師通過傾聽以及表達自己的需要,使師生關係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學生們越來越敞開心扉,告訴我們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他們對於干擾學習的因素認識得越清楚,也就越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雖然傾聽他們佔用了我們許多時間,但我們認為這是值得的。不幸的是,系主任對此感到了不安。他說:『我們並不是心理醫生,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在教學上,而不是與學生談心。』」

當我問他老師怎麼和系主任溝通時,他回答說:「我們用心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們注意到,他有些擔心,他希望我們就要介入到我們不擅長的領域中。我們還注意到,他希望我們能夠告訴他,我們與學生談心並不會影響教學。得到我們的反饋後,他看起來很欣慰。」

在組織機構中,我們在聽到上級的意見時,通常會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示。傾聽同事或下級比傾聽上級要 容易得多。在上級面前,我們有時可能會有點緊張,以至無法靜下心來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並給予反饋。因此,我特別欣賞這些老師能像傾聽學生那樣傾聽他們的系主任。

傾聽和示弱的能力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我們有時也許會發現運用非暴力溝通是富有挑戰性的。然而,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後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我們 最不願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

有一次,在克裡夫蘭和一群社會青年談話時,我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我感到傷心,我需要尊重。」「哦,你們看,」有一個從說道,「他感到作心,這簡直糟透了!」這時,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聽到這樣的話,我可以把它看作是攻擊,也可以通過它來瞭解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然而,如果我將它看作是羞辱或攻擊,我很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甚至 因為過於惱怒或害怕而無法傾聽他們。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我也許就需要先離開現場,來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或向好友傾訴——這將有助於與對方交流。在痛苦的民,為了瞭解自己深層的需要,我建議首先獲得必要的傾聽,以避免充斥頭腦的各種想法所束縛。

當時,我用心體會著那位青年的話以及之後的筆,我認為他們不高興是因為他們把我的話當作了指責。在過去,人們在說「我感到傷心 」時,也許暗含著對他們的批評。由於 我並沒有和他們確認這一點,無法知道這種猜測是否準確。然而,通過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我既沒有氣餒也沒有生氣。

「嘿!」另外一個人大聲叫:「你說的都是一些廢話!你想一想,如果這裡有另一夥人,他們帶了槍,而你沒帶。你還準備站在這裡和他們說話?真是胡扯!」

這時,所有的人又笑了。我體會著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問道:「聽起來,對學一些沒用的東西,你學得很煩?」

「是的。如果你生活在這個地方,你就知道你講的東西全是垃圾。」

「你認為來幫助你們的人應該對你們的生活有所瞭解?」

「就是這個意思。在你張嘴說話前,你的腦袋可能就開花了。」

「所以,你很希望他對你們所面臨的危險有所瞭解?」我一直這樣的方式傾聽著他們,有時說出我的理解,有時則沒有。我們的對話持續了45分鐘,這時,我感到氣氛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認為我真的能夠理解他們。和我一起去的一位先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大聲問道:「你們認為這位先生怎麼樣?」給我帶來最大挑戰的那位先生回答說:「他是我們最好的顧問!」

我的同伴大吃一驚,轉過身來,悄悄地問我:「可是,你什麼也沒說啊!」實際上,通過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並給予他們反饋,我示範了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來溝通。

傾聽預防潛在的暴力

一次,一位教師和我談起了她的一段經歷。

這位老師在聖?路易斯的一所學校教書。那個地區的治安情況不太好,為了保證教師的安全,學校提醒她們在放學後立即離校。有一天,為了幫助一位學生,她在放學後留了下來。學生剛離開不久,她在收拾東西時,突然發現有個陌生的男人站在門口。看到教室內空蕩蕩的,這個男人迅速走到她面前,用顫抖的聲音命令她脫了衣服。意識到他的焦慮和不安,她開始全神貫注地體會他當時的感受。遇到 這麼出科意料的反應,這個男人猶豫了一下,接著大聲吼道:「快脫了衣服!」

「你似乎有些不安,安全對你特別重要,是嗎?」她問道,同時繼續體會著他的感受和需要。

「對極了,」這個男人嚷道,「快脫衣服,要不有你好看的!」

」請告訴我,是不是有別的方式可以滿足你的需要,而不用傷害我?」她問。

「我和你說了,快脫衣服。」這個男人脫口而出。

「聽起來,這對你很重要。同時,我希望你知道,我真的很害怕。你知道嗎?如果你願意離開這裡而不傷害我,我會極為感激!」她繼續說。

「拿錢包來!」這個男人喊道。

這位老師把錢包遞給了那位男人。她很慶幸自己沒有被強姦。後來,她回憶說,那位男子每聽一次她的反饋,他想強姦她的衝動似乎就減弱一些。

還有一次,一位警官在非暴力溝通研討班開始前和我說了以下一番話:

「我非常高興,在上一期的研討班中,我請我們練習如何傾聽他人。幾天後,我就被派去逮捕一個人。當我把他帶出來時,大約有60人圍住了我,不讓我上車。他們大聲喊道:『放他走!』『他什麼也沒做!』『你們警察是種族主義者!』雖然我懷疑傾聽他們並給予反饋能夠發揮作用,但當時並沒有別的選擇。所以,我努力理解他們,『你們不相信逮捕這位先生是合理的?』『你們認為這是種族歧視?』幾分鐘後,不像剛開始那樣充滿敵意。最後,他們讓開了一條路,我把那個人帶上了車」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位年輕婦女如何運用傾聽預防了潛在的暴力。這位婦女當時在多倫多的一所戒毒中心上晚班。在晚上十一點,有一個男人走了進來,要求給他一個房間休息。這個男人看起來剛吸過毒。這位女士向他解釋說,所有的房間已經滿了。當她遞給他另一個戒毒中心的地址時,他把她摔倒在地上。她回憶說:「他坐在我的胸部上,拿著一把刀對著我的喉嚨,大聲嚷道『狗娘養的,不要對我撒謊!你一定有房間!』」

幸運的是,這時她仍能夠注意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那樣的情形下,你還記得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很驚訝。

「我有別的選擇嗎?絕望有時也許會給一個人帶來靈感!你知道,馬歇爾,」她補充說「你那天講的話對我真的有幫助。實際上,那句話救了我的命。」

「什麼話?」

「你和我們說,在一個生氣的人面前,永遠不要用『不過』『可是』『但是』之類的詞語。一開始,我很想為自己辯護,我想和他說,『可是,我們真的沒有房間。』幸好,在那時,我想起了那句話。我一直記得這句話,是因為在一周前,媽媽在和我爭吵時說,『如果我說什麼,你都說『但是』,小心我殺了你』。想一想,我媽媽生氣 時聽到『但是』都想殺了我,何況那個男人呢?如果我在他憤怒時說『可是,我們真的沒有房間』,我想我早就沒命了。」

「所以,我深吸了一口氣,對他說,『看起來,你真的很生氣 ,你想有一個房間可以休息』。他大聲嚷道,『就算我是個癮君子,我也需要尊重。沒有人尊重我,氣死我了。連我的父母都看不起我!我需要尊重!!!』於是,我就問他,『提不到別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氣憤?」

「你們的對話持續了多長時間?」我問她。

「哦,大約是35分鐘時間。」

「聽起來,真是很恐怖!」

「剛開始時確實很恐怖,不過說了幾句話後,我就不再將他看作是惡魔。就像你說的,那些被我們看成惡魔的人,其實還是人。只是有時我們無法看到他們和我們的相通之處。我越是專注於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為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感到絕望的人。我開始相信,他不會傷害我。實際上,他後來就放開了我,並把刀收了起來。我也幫他在另一個戒毒中心找到了住處。」

對他能在那樣極端的情形下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十分欣喜。我好奇地問:「你怎麼還回來參加研討班呢?聽起來,你已經精通了非暴力溝通,都可以去給別人講解了。」

「我遇到了更大的困難。」她說道。

「哦,與你的遭遇相比,還會有什麼更大的困難呢?」

「關於和我媽媽的溝通,我需要你的幫助。儘管我知道要謹慎使用『不過』『可是』『但是』這些詞語,但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感到很沮喪。在第二天上晚餐時,我和媽媽談到了這段經歷,她說,『如果你繼續做這份工作,我和你爸爸都會得心臟病。你應該立即換一份工作』。你猜猜看我說了什麼。我回答說,『可是,媽媽,這是我的生活。』」

我很難找到更好的例子來說明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有多困難。

如果別人說「不!」

當別人說「不」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認為他們是在拒絕我們。有時,我們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然而,如果我們能夠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許就會發現是什麼使他們無法答應我們的請求。

有一次,在研討班的休息時間,我請大家一起附近的咖啡店喝咖啡。有位女士很唐突地說:「不!」我愣了一下,不過,很快我就提醒息傾聽她的感受和需要。「你好像有些不高興?」我問她。

「不是這樣的,」她說,「只是我不想每次一張嘴就被你糾正。」

從她的回答看來,她並沒有生氣 ,而是有些不安。於是,我就問她:「你擔心,在喝咖啡時不能自由自在的談話嗎?」

「是的,和你去喝咖啡,我擔心你一直會留意我說話的方式。想到這一點,我就不想去了。」

在研討班中,我認真聽她的每一話,並提示她如何用非暴力溝通來表達。通過傾聽她說「不」時的感受和需要,我發現,她擔心我在公共場合也會評價她的表達 方式。於是,我就告訴她,在公共場合,我不會那樣做。同時,我們還討論了,在研討班中怎樣給她建議,她才不會感到不安。順便 說一句,她後來和我們一起去喝了咖啡。

使談話生動有趣

有的時候,談話的氣氛很沉悶。我們體會不到說話的人有怎樣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對我們有什麼期待。這樣的談話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而無法幫助我們與他人如何加深聯繫。這種書面的出現往往是因為說話的人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

怎麼做才可以扭轉這種局面,使談話生動有趣呢?我的建議是,盡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難做到這一點。我們這樣做並不是要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請深圳市他們體會自身的狀態。

例如,如果一位鄰居又講到她20年前的痛苦的經歷——她丈夫拋棄了她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我們也許就可以插話說:「聽起來,你現在還是憤憤不平。你很需要關心和體貼?」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他們需要的是別人的理解和接納。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與講故事相比,更容易得到他們所期待的聯繫。

使談話生動有趣的另一種方法是直接表達我們的願望。有一次,在參加聚會時,我覺得氣氛很沉悶。於是,我就對其他人說:「對不起!我有點不耐煩,因為我想與大家加深聯繫,卻又沒有做到這一點。我想知道,我們剛才的談話能否滿足你的需要;如果能滿足,滿足的是什麼需要。」

其他九個人瞪著我,彷彿我往菜湯裡扔了一隻蒼蠅。幸運的是,我當時能夠用心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你們不高興是因為你們想繼續談下去?」

一片沉默。接著,有個人回答說:「不,我沒有不高興。我是在想你說的話。是的,我也覺得剛才的談話很無聊;實際上,我已經煩透了!」

聽到他的回答,我很驚訝,因為剛才他的話最多。現在,我將不再為類似的事情感到驚訝:我發現,如果聽的人很煩,說的人一般也會覺得很無聊。

你也許會想,打斷另一個人的談話,是不禮貌的。我曾經做過一個非正式的調查。我的問題是:「如果你說的話別人不想聽,你是希望對方假裝在聽還是直接打斷你?」我問了許多人,只有一個人不希望被打斷。聽到他們的回答,我更確信,打斷別人比假裝在聽,更符合對方的願望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想被人當作負擔。

如果別人保持沉默

有的時候,我們說了心裡話,很想知道對方的反應,卻發現對方一句話也不說。這時,我們也許會有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壞處想。在別人保持沉默時,我們一般會覺得有些彆扭,而很難靜下心來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有一鎰,在為一個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時,我動了感情,哭了起來。等我平靜下來,我發現這個公司的董事長轉過身去,默不作聲。我有些困惑,想知道他怎麼了。於是,我就問他:「你生氣 了嗎?你希望你請來的顧問有很好的自制力?」

如果他回答「是的」,那意味著我們對表達情感的方式有不同的理解——我不會因此而責備自己。然而,董事長並沒有說「是的」,他回答說:「不是這樣的。我在想我的太太多麼希望我能哭啊。」他接著講到,他的太太正要和他離婚。這些年來,她一直在抱怨,和他生活在一起,就像和一塊石頭生活在一起。

在當心理醫生時,一位20歲的女士被她父母帶來見我。這位女士剛接受過精神病治療,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她經歷了藥物治療、住院治療以及休克療法。在過去的三個月,她一句話也不說。她父母攙扶著她來我辦公室,如果沒有人扶著,她就一動也不動。

她蜷縮在我辦公室的椅子上,身子不停地發抖,眼睛呆呆地看著地板。我用心體會著她,並問道:「你害怕嗎?你要覺得安全,才開始說話,是嗎?」

她看上去一點反應也沒有。於是,我就說出了我的感受:「我很擔心你。請告訴我,你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會感覺安全些?」仍然沒有反應。在接下來的40分鐘中,我要麼將我體會到的她的感受和需要反饋給她,要麼就表達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她一直都沒有什麼明顯的反應,彷彿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正在和她交談。最後,我和她說,我累了,我想請她第二天再來。

後兩天的情況和第一天基本上沒什麼不同。我仍然用心體會她的感受和需要,有時我會說出我的理解,有時就靜靜地坐在她身邊。在另外一些時候,我會和她說我的感受和需要。而她坐在椅子上,不停地發抖,什麼也沒說。

在第四天開始時,她仍然沒有任何反應,我把手伸了過去,握住她的手。由於不知道語言是否可以傳達我對她的關心,我寄希望於身體的接觸。我的手剛一碰到她的手,她就變得更加緊張,並把身體往後縮。正當我要把手放開的時候,我發現她有些放鬆了,於是,我繼續握著她的手。在接下來的幾分鐘,我一邊握著她的手,一邊像第一天那樣和她談話。我發現她越來越放鬆,但仍然什麼也沒說。

第五天,她再來的時候,看起來比以前緊張得多。她坐下來後,就轉過身去,把攥得緊緊的拳頭伸到了我的面前。一開始,我有點困惑,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但很快,我就猜出,她有東西要交給我。我把她的拳頭放到手裡,然後從她的手掌中找到一張皺巴巴的紙條,上面寫著:「請幫我說出心裡話。」

讀了這句話,我喜出望外。一個小時以後,我終於說出了一句話,她的語速很慢,聲音有些顫抖。當我告訴她我的理解時,她放鬆了一些,然後繼續表達她自己。一年以後,她給我寄來了她後來在日記中寫下的話:「

」我出院了,不再接受休克治療和藥物治療。那時大概是4月。前3個月發生的事情,我頭腦裡一片空白。他們告訴我,出院後,我在家裡,什麼也不吃,一句話也不說,只想躺在床上。這時,他們把我送到了盧森堡博士那裡。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盧森堡走來走去在他辦公室中和我談話,彷彿是我生活的全部。

在和他談話後,我開始『醒』了過來。我開始和他說我的煩心事——我以前做夢也沒想到,我會和任何人提到這些事情。這對我的生活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一開始,我感到難以啟齒。但盧森堡博士關心我,並取得了我的信任,我願意說給他聽。每次說出心中的煩惱,我都會覺得開心些。每次會面結束後,我就開始計算離下一次見面的時間,還有幾天、幾個小時。

我認識到,面對現實,並不完全是壞事。我還認識到,有許多的事情,我無法逃避,需要獨自擔當。

我很害怕。我發現我自己在掙扎。有的時候我竭盡全力,卻還是做不到。幸運的是,我也看到,現實還有好的一面。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發現,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並得到他人的傾聽和理解,是多麼的幸福!」

直到今天,看到傾聽對人的影響,我還會感到驚喜。一次又,我見證了,傾聽幫助人們治癒了心靈的創作。作為一個聽眾,我們並不需要心理學知識或接受有關精神療法的訓練。關鍵是,我們有能力體會一個人在某個時刻獨特的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