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 > 第四章 混血王朝 吐蕃義 >

第四章 混血王朝 吐蕃義

高昌亡國的第二年,文成公主走進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也是世人眼裡遙不可及的神秘世界。在那裡,喜馬拉雅巍然屹立,雅魯藏布奔騰不息,納木錯和羊卓雍錯湖水清澈。當格桑花漫山遍野盛開的時候,一個民族和王朝在雅礱河谷勃然興起。[23]

他們的名字叫吐蕃(讀如播)。[24]

吐蕃王朝的建立大約與李唐同時。公元七世紀初,王朝的建立者用武力降服了古代羌人的蘇毗(毗讀如皮,蘇毗在今西藏北部及青海省西南部)和羊同(即像雄,在今西藏北部)諸部落,並將自己的首邑遷到了邏些(今西藏拉薩)。一個神奇的王國,從此屹立在雪域高原。[25]

遷都的人叫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的身份是贊普,即吐蕃王。在吐蕃語中,讚的意思是雄強,普的意思是漢子,干布的意思是深沉,松贊則是他自己的名字。因此,松贊干布贊普這個稱謂,翻譯過來就是:深沉的松贊,雄強的漢子,吐蕃人民的王。[26]

這是吐蕃歷史的真正締造者。事實上在他之前,恐怕很少會有人知道這個民族的存在。是啊,彪悍的突厥,優雅的龜茲,近處的高麗,遠方的波斯,個個都更加吸引中華的目光和注意力。吐蕃?對不起,聞所未聞。

不過,松贊干布很快就讓世人刮目相看。

事情是由求婚引起的。我們知道,從漢高祖開始,中華帝國就有「和親」的傳統,唐太宗即位之後更是大力推行這一政策,嫁給外族豪酋的公主和宗女不知凡幾,那位英勇善戰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便娶了李世民的皇妹。松贊干布聽說有這種事,便認為自己也應該同享這樣的榮耀。

不幸的是,太宗皇帝低估了吐蕃的戰鬥力和侵略性。他草率地拒絕了松贊干布的請求,而且讓贊普的使者認為自己受到了怠慢。深沉的松贊決定給大唐一點顏色看看,只不過他的兵鋒卻是指向吐谷渾(谷讀如欲)的。

這件事意味深長。

吐谷渾是鮮卑慕容部的政權,位於今天的青海、甘南和川北一帶,建國於西晉時期。吐谷渾建國後,中華大地雖有連年的戰亂,這個王國卻遠離風暴中心,在各種強大勢力的夾縫中生存下來,一直存活到大唐貞觀年間。

那麼,松贊干布為什麼要打吐谷渾?

表面上的原因是吐蕃使者的一番話。這位使者回到拉薩以後向松贊干布哭訴:大唐對臣等原本禮遇甚隆。然而吐谷渾的使團一到,待遇馬上就變了,答應的婚事也告吹。

但,事情真有那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

看看時間表就知道。吐蕃出兵吐谷渾,是在貞觀十一年或十二年。而在此前的貞觀九年(635),大唐已經通過戰爭把吐谷渾變成了自己羈縻之下的傀儡。所以,吐蕃這次出兵就不僅是捏軟柿子,也是打狗給主人看。

更重要的是,從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正在吐谷渾境內,這可是連大唐也垂涎已久的,更何況吐谷渾的治下還有不少藏民。因此,吐蕃遲早要下手。他們最終在公元663年滅亡吐谷渾,就是證明。這一次,不過是小試牛刀。

如此一箭三雕,這位贊普確實深沉。

早已淪為大唐附庸的吐谷渾根本不是吐蕃的對手,只能狼狽逃竄到青海以北。松贊干布卻打得興起,順手牽羊又征服了吐谷渾旁邊的兩個羌人部族——黨項和白蘭。

遺憾的是,大唐似乎仍未覺醒。

未來的女婿只好向他的准岳父宣戰。貞觀十二年(638)七月,松贊干布率軍二十萬屯兵大唐邊鎮松州(約在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揚言前來迎娶公主。這位求婚者甚至宣稱,如果見不到公主,他只好帶著厚重的聘禮繼續大踏步前進,以表示自己的一番誠意。

這下子輪到唐太宗大跌眼鏡了,他付出了沉重代價才把松贊干布趕出邊境。不過,大唐皇帝也清醒地意識到,絕不能小看這可怕的鄰居。因此,當松贊干布再次求婚時,唐太宗馬上就表示同意,儘管嫁出的並不是他的親女兒。

深沉的松贊也給足了太宗面子。他派出自己的得力助手大宰相祿東贊(噶爾·東贊)前往長安,用實實在在的巨款和厚禮表達對大唐公主的仰慕。精明能幹的祿東贊也不辱使命,不卑不亢地與帝國君臣進行交涉。結果是太宗皇帝對他另眼相看,希望這位使節娶皇族的女孩為妻。[27]

祿東贊禮貌地謝絕了皇帝陛下「買一送一」的好意。他回答說:臣在國內已有髮妻,父母所聘豈能拋棄?何況我們贊普還沒有見到公主,陪臣又豈敢先行一步?

皇帝聞言大為嘉許,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籠絡的決心。於是唐太宗不管不顧,強制性地將自己姐姐的外孫女嫁給了祿東贊。這在帝國的和親史上,恐怕是沒有先例的。

答應松贊干布的婚事,當然更沒問題。

貞觀十五年(641)正月,文成公主進藏。

婚禮隆重而排場。大唐方面派出擔任禮部尚書的一位王爺持節護送公主,並主持婚禮;松贊干布則從拉薩來到今天的青海省境內,在被他們吞併的吐谷渾故地親迎殿下。他甚至在拉薩為文成公主專門修建了一座宮殿,自己則脫下藏袍換上唐裝,完全是一副大唐皇帝好女婿的樣子。[28]

現在看來,這錢花得值。

事實上,大唐與吐蕃的聯姻為兩地人民贏得了至少二十年的和平,兩位君主也得以各忙各的。太宗皇帝成功地遏制了西突厥的進犯,並把西域各國收入囊中;松贊干布則將其擴張征服事業做到極致,還不失時機地教訓了印度人。

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據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不但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奇珍異寶、服裝傢俱、烹飪食材等等作為嫁妝,更有攜帶著詩書禮樂、醫療器械、農具良種的學者、樂師、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簡直就是龐大的文化代表團和扶貧工作隊。[29]

松贊干布也向大唐派去了留學生,他們多半是吐蕃的王室成員和豪酋子弟。不過,深沉的贊普並沒有把自己吊死在大唐這一棵樹上,反倒跟方方面面都保持平衡。他從尼泊爾迎娶了公主,從印度引進了文化。而且,也正是在松贊干布的時代,這個聰慧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的文字。[30]

吐蕃和平崛起,儘管同時也伴隨著武力。

毫無疑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鄰居的強盛對於大唐也未必總是福音。事實上吐蕃的後繼者並沒有松贊干布那麼好說話。唐高宗鹹亨元年(670),吐蕃與西突厥聯手大舉攻唐,先後攻陷于闐、疏勒和龜茲,安西四鎮因此被廢,太宗皇帝創下的家當被賠得一乾二淨。

吐蕃得手之後卻沒有就此住手。相反,安史之亂時,他們又乘勢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佔領長安,並將甘肅一帶的隴右、河西等地區劃歸己有。之後,他們還佔領了吐魯番等戰略要地,並把敦煌置於其治下六十年之久。

崛起的吐蕃終於成為讓人頭疼的地方。

結果,是有了大唐與吐蕃的兩次會盟,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的和平紀念碑也至今仍然聳立在拉薩市。只不過,這時的唐蕃雙方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到公元9世紀中,大唐的皇帝終於淪為宦官手中的傀儡,吐蕃王朝則在內亂中四分五裂徹底崩潰,往日的繁榮全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31]

格桑花凋謝了,儘管它還會開放。

[23]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梅朵是花,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雅礱江則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沖江、小金沙江,藏語稱尼雅曲,意為多魚之水。據說,吐蕃王朝的前身悉補野即興起於雅礱河谷地區。

[24]吐蕃的得名有各種說法。一般都認為,蕃是藏文bod(拉丁字母轉寫,下同)的音譯,為古代藏族的自稱。其來歷可能由於雅礱河谷地區當時為高原農業的中心,稱為蕃域,與卓(bro,牧區)相對應。也有人認為蕃是本(bon,藏族原始宗教)的音轉。吐的含義也有多種解釋,比如山南、上部、大,等等。

[25]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又,羊同即藏文zhang zhung的音譯,又譯象雄,見羅廣武《兩唐書吐蕃傳譯注》。

[26]見《新唐書·吐蕃傳》,王忠《新唐書吐蕃傳箋證》。

[27]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閻立本《步輦圖》中,端坐於輿中的是唐太宗,留著濃密鬍鬚面對太宗皇帝的(畫面左起第三人)就是祿東贊。

[28]以上事見新舊《唐書》之《吐蕃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另請參看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美)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29]見索南堅讚著、劉立千譯注《西藏王統記(吐蕃王朝世系明鑒)》。

[30]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另外,藏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佛教學者認為是公元七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引用梵文字母創製的。但雍仲本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

[31]兩次會盟分別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和唐穆宗長慶元年(821)。此後,唐蕃戰爭宣告結束,他們也都開始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