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易中天中華史:王安石變法 > 第一章 箭在弦上 韓琦罷相 >

第一章 箭在弦上 韓琦罷相

神宗繼位後八個月,宰相韓琦被免職。[24]

這可不是小事,反倒應該說是天大的事。因為這位河南安陽人不但是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的元老,而且是曾經與范仲淹並肩作戰抵抗西夏的前線指揮官,更是英宗時期朝廷的半邊天。沒有他,英宗和神宗沒準都做不成皇帝。

故事,也許還真得從頭說起。

那是嘉祐八年(1063)四月初一凌晨,宰相韓琦和其他大臣得到消息,原本已經聖體康復的仁宗皇帝,在昨夜三更突然駕崩。幸運的是,曹皇后非常鎮定。她吩咐,宮門斷然不可夜開,立即密傳輔臣黎明覲見。因此,當韓琦等人趕到的時候,曹皇后已是一身孝服梨花帶雨地站在簾前。

皇后哭道:相公,官家沒有兒子,奈何?

韓琦說:不是有皇子嗎?

這裡說的皇子,就是英宗趙曙。他原本是宋仁宗堂兄的兒子,只是由於仁宗的三個兒子都早早夭折,才被皇帝養在宮中,又在韓琦、歐陽修等人極力主張下被立為皇子。

皇后說:他不是先帝之子。立了他,不會有人來爭?

韓琦說:怎麼會!

皇后說:那好吧,就聽你的!於是命令掀開簾子,然後對躲在簾子後面的人說:曙兒,現在你是皇帝!

趙曙卻嚇了一跳:我不敢當!我不敢當!

說完,掉頭就跑。

宰輔們也不由分說,一齊擁上前去圍住趙曙,有的幫他解頭髮,有的幫他換御衣,亂作一團。韓琦當機立斷,回過頭來對翰林學士王珪下達命令,要他立即起草遺詔。

王珪也嚇壞了,不知所措。

韓琦一聲斷喝:大行皇帝在位多少年?

王珪這才知道如何下筆,趙曙也這才當上皇帝。[25]

然而大宋似乎命運多舛。英宗繼位僅僅三天,就在四月初四晚突然發病,近乎精神失常。初八日上朝時,居然呼天搶地到處亂走。韓琦只好上前一把抱住,也只好請出曹太后垂簾聽政。後面的故事《大宋革新》中已經講過,為了保住英宗的皇位,韓琦甚至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26]

接下來,就該為太后撤簾、英宗親政努力了。

一年後,英宗病癒。韓琦便挑了十幾件政事,到西閣請英宗批復,然後拿著文件到東殿,一條條向太后匯報。

太后聽了說:處分很是得體!

韓琦說:這是皇上的批示,而且批寫如流。皇上能聽政如此,實乃天下萬幸,臣等之福。先帝陵寢復土之後,臣就應該退出中樞。現在,可以請太后恩賜一處郡縣了。

據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此為宋仁宗曹皇后像,神宗時,曹皇后被尊為太皇太后。該圖為絹本設色,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太后大吃一驚:相公怎麼可以退?要退也是老身。老身原本就該住在深宮,每天坐在這裡實在是萬不得已。相公請不要走,一定要留在政府,容老身先退就是。

韓琦跪下說:太后聖明!卻不知哪天撤簾?

太后不回答,站起來就走。

韓琦立即厲聲吩咐禮儀官:撤簾!

簾子迅速落下。倉促間,居然還能看見太后的身影。[27]

韓琦,豈非英宗的半邊天?

其實就連神宗繼位,他都有擁戴之功。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英宗病重,請立皇太子的奏折卻被扣留。已被封為穎王的嫡長子趙頊憂形於色,問韓琦自己該怎麼辦。

韓琦說:願大王日夜不離皇上左右。

趙頊說:這原本就是人子天職。

韓琦說:不是為了這個。

趙頊明白了,從此日夜守護在父皇身邊。

韓琦則對英宗說:太子不立,天下不安,請陛下聖裁。

英宗這時已經病得說不出話來,只是點頭。

韓琦便將紙筆遞給英宗,英宗哆哆嗦嗦寫下「立大王為皇太子」幾個字。韓琦又說:必須是穎王,煩請陛下再親筆書寫。英宗只好又批了三個字:穎王頊。

寫完,皇帝潸然淚下。

樞密使文彥博悄悄對韓琦說:看見皇上表情了嗎?人到了這個時候,就算父子之間,也不可能沒有想法。

韓琦說:國事就該如此,又能怎樣?[28]

英宗皇帝也果然一病不起,一個月後駕崩,趙頊則順理成章繼承了皇位。不過,大臣們請趙頊繼位時卻發生了一件怪事:已經去世的英宗突然手指頭動了起來。次相曾公亮嚇了一跳,趕緊對首相韓琦說:要不再等等?

韓琦卻說:慌什麼!就算先帝復活,那也是太上皇。[29]

凡此種種,對於趙頊而言當然要算力挺。所以後來有人要陷害韓琦,神宗就不能答應。他說:告訴你吧,要不是他韓琦,朕也只是一個皇親國戚罷了。 [30]

然而韓琦還是被罷免,而且因為一件小事。

這件小事叫宰相押班。依照禮制,皇帝上朝時,要有人帶領其他官員恭行大禮山呼萬歲,叫押班。不過,唐代押班的是監察御史,宋代規定為宰相和副宰相。但,宰相副宰相公務繁忙,禮儀性的朝會便無暇出席,當然也不押班。

這就讓人抓住了把柄。

出面投訴的人叫王陶,職務是御史中丞。按照中華帝國的監察制度,中央政府的監察官員都叫御史,監察機關在西漢叫御史府,東漢以後叫御史台,明清兩代叫都察院。御史台的長官叫御史大夫,副長官叫御史中丞。不過,御史大夫一職,唐代官不常置,宋代只做榮銜,元代例由皇太子或貴戚兼任,御史中丞便成為實際長官,號稱台長。

其他監察官員,則叫台官。

台官是有監察權的,王陶卻決定先禮後兵。他以御史台的名義行文中書省,要求對方就不押班一事做出解釋,結果中書省不予理睬。王陶又以御史中丞名義行文宰相,對方又不予理睬。於是這位台長便上奏皇帝,正式彈劾首相韓琦和次相曾公亮專橫跋扈,操弄國柄,藐視君主。他指出,君弱臣強絕非國家之福,罷黜二人才是對他們的愛護。

韓琦和曾公亮也立即上表待罪。韓琦說:陛下只要派個小宦官就能將臣帶走,臣何嘗跋扈?曾公亮則說:宰相不押班由來已久,破壞規矩的不是我們兩人。皇帝身邊一個官員也說:宰相固然有罪,指為跋扈卻未免欺人太甚。

神宗聽了,為之動容。

王陶見連上數章都泥牛入海,便宣佈罷工。他說:看來臣之所言一無是處,哪裡還敢再管閒事?懇請陛下將臣驅逐出京。自今日起,臣只在私宅待罪,不敢再進御史台。

同樣,韓琦也以被劾之臣應該等待處分為名,宣佈不再上班。神宗只好和稀泥,將王陶調任翰林學士。副宰相吳奎得到消息義憤填膺。他對神宗說:王陶血口噴人,反倒獲得美差,世人會把陛下看作什麼君主?

於是,吳奎也稱病不朝。

宰相、副宰相和御史中丞一齊罷工當然很嚴重,最後的結果則是王陶、吳奎和韓琦先後離開原職,遠走他鄉去做地方官。當然,這裡面有過反覆。比方說為了安撫韓琦,曾經將罷黜的吳奎復位,韓琦卻堅決不肯再任相職,神宗也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告別時,據說君臣二人都眼淚汪汪。[31]

但這只是悲劇的序幕罷了。韓琦和神宗都明白,他們的合作已經到頭,共治天下更無可能,不如就此別過,還能留下念想和情誼。實際上,王陶並非沒事找事,韓琦的唯一過錯則只在他是老臣和舊人。神宗是一定要啟用新銳的,非如此不能勵精圖治。更何況,他也已經有了人選。

[24]據《宋史·神宗本紀一》、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治平四年九月辛丑日條。

[25]見李燾《長編》卷一百九十八嘉祐八年三月辛未晦、四月壬申朔日條及注。

[26]見李燾《長編》卷一百九十八嘉祐八年四月乙亥日條、己卯日條、壬午日條及六月癸巳日條。同時請參看《大宋革新》第二章。

[27]見李燾《長編》卷二百一治平元年五月戊申日條、楊仲良《紀事本末》卷五十四治平元年四月條。

[28]見李燾《長編》卷二百八、楊仲良《紀事本末》卷五十六治平三年十二月條。

[29]見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治平四年正月丁巳日條。

[30]見黃以周等《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以下簡稱《拾補》)卷一治平四年四月壬申日條注引《韓魏公家傳》。

[31]見楊仲良《紀事本末》卷五十七、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五、黃以周等《拾補》卷一治平四年四月諸日條。三書記載略有出入,本書雜取之。下節相關事件同,不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