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清宮私房事兒 > 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時光 >

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時光

清朝后妃生活在深宮之中,每天都做些什麼呢?她們的喜怒哀樂能否得到盡情的釋放呢?通過檔案的解讀,可以管窺這些高貴而可憐的女人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

1.尚武與怡情

清宮的后妃被宮牆鎖住,一面享受錦衣玉食,一面任憑時光匆匆逝過。這些養尊處優的女子,由於不同於尋常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平時她們都做些什麼呢?

宮中的后妃由於受滿族尚武精神的影響,也很想一試身手,一方面消遣鬱悶,一方面又鍛煉身體。但是,由於後宮后妃身體尊貴,一般在公共場合又都穿有高底的花盆鞋或元寶底鞋,很不適宜活動。所以,她們在宮中體育項目中多是充當觀眾的角色。

端陽競渡

端午日,宮中歷來不朝會,皇上帶后妃到圓明園福海的蓬島瑤台觀看龍舟競渡,十分有趣,這樣的活動有時也在避暑山莊舉行。本來,舊歷五月端陽競渡是南方人的盛大節日,因為水鄉才方便競渡龍舟。可是,圓明園的蓬島瑤台周圍,水面很大,也給皇帝端陽競渡提供了可能。所以,到乾隆時期,這個風流天子也會湊熱鬧,趕這個日子與妃嬪們共享天倫。

冰嬉娛樂

冬至以後,或臘八日,清帝帶后妃在西苑太液池去觀賞冰上運動,被稱為「國俗」,世行不替。這個冰嬉活動,本來就是滿洲人在關外的拿手戲,無論男女老幼,大家都很喜歡。實際上是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考驗參與者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士兵,他們會組成各種陣勢,有梅花陣,有海棠陣,也有太極陣,高空觀賞非常漂亮。當年乾隆還作御製冰床聯句詩,以記其事。冰嬉之人在冰上起舞遊戲,十分壯觀。皇宮的女主們也盼望著這個日子,出來觀景散心,愉悅身心,但需要更正的是,在《甄嬛傳》中,安陵容苦練冰嬉,並以此重獲聖寵。事實上,這並不符合歷史真相,后妃們只是觀賞,皇帝不會允許后妃們參與這種事情,更不要說是安陵容自作主張,給皇帝「驚喜」。

狩獵和布庫

每年秋季,皇帝要到木蘭去圍獵,以不忘國本和表達尚武精神。屆時,往往有后妃隨往,甚至有后妃參與哨鹿的行為。如乾隆之容妃,就有策馬遞箭的畫留傳於世。

乾隆帝觀馬術圖

布庫是一種赤膊相撲的活動。布庫,滿語譯音,即為角抵、摜跤、武術戲,類似今天的摔跤。康熙初年,輔政的鰲拜結黨營私,把持朝政。足智多謀的年輕康熙,挑選十幾名八旗子弟,入內苑陪侍康熙練「布庫戲」。一日,康熙獨召鰲拜入宮,當場宣佈他的罪行,十幾名少年聞聲而至,當場擒拿鰲拜。這是清宮廷史中關於布庫的生動記載。

清宮相撲主要有兩種,一為滿族式摔跤,一為蒙古族式摔跤,兩種形式各有區別。這種比較猛烈的運動,后妃們不會參與,多在一旁圍觀。

水獵與踏雪

澱園有水圍,乾隆年間,高宗后妃曾在昆明湖觀賞水獵,取樂嬉戲。還在關外的時候,滿洲人就喜歡下河漁獵,那個時候,主要是生活所需。入關後,資料中多次記載康熙帝親自下河網魚,還記載他到盛京謁陵時,路過黃河的時候,下河網魚,命人將新鮮的魚運回皇宮,給皇太后和后妃們品嚐,令宮裡的妃嬪們非常感動。

寂寞的后妃,有時會在大雪紛飛的冬季,紛紛走出戶外去踏雪,淨化心情,倒也有無窮樂趣。在夏季,后妃有許多排遣寂寞的方式,皇帝會安排她們到行宮,比如圓明園或者其他的離宮別苑去,享受別樣生活。可是,冬天就必須回到紫禁城。這裡不僅規矩多,而且天寒地凍,女主們只有待在寢宮中,無所事事,寂寞萬分。所以,反而在大雪紛飛的時節,妃嬪們會愉快地走出戶外,堆雪人,打雪仗,做些遊戲。

另外,觀看煙火表演也是後宮喜聞樂見的重要娛樂活動。乾隆以後,每年正月十九,在圓明園山高水長放煙火,宮中后妃隨帝觀賞取樂。當五彩繽紛的焰火騰空而起,后妃們會高興地跳起來,宣洩積鬱已久的心緒,是后妃們最快樂的事。有資料記載,圓明園放煙花,燃過的煙花紙片落下來,堆成厚厚的一層,五彩斑斕。這種過度的煙花燃放,在紫禁城內是不允許的,因為他們懼怕因此而發生火災。當然,在圓明園也曾經因為燃放煙花而起火,朝廷也是三令五申,娛樂的同時,不可引發火災。

高規格的旅行——南巡

隨帝出巡遊玩,這其實也是后妃與皇帝一起進行的娛樂活動。

后妃平日不許隨意出宮,連見娘家人省親也是如此。但皇帝有時為了排解她們的鬱悶,會在適宜的季節,帶著后妃出巡。如康熙、乾隆都曾六次南巡,東巡齊魯,幸五台,謁盛京,都有帶著后妃的記錄。如康熙奉孝莊、孝惠,率后妃到京畿;乾隆帶皇后、容妃等去南巡等。她們一面欣賞一路美景,一面品嚐天下美食,好不快活。檔案記載,康熙六次南巡如下: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始,一路南下,至十月二十六日,在蘇州迴鑾;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日始,二月二十七日至杭州後迴鑾;康熙三十八年二月初三日始,三月二十九日自杭州迴鑾;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十六日始,二月十六日自杭州迴鑾;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始,至杭州後迴鑾;康熙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始,至揚州後迴鑾。

乾隆皇帝仿祖父康熙六巡江浙,乾隆六下江南的情況如下:

第一次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出發,五月初三日返京;第二次為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出發,四月二十六日返京;第三次為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出發,至五月初四日返京;第四次為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出發,四月二十一日返京;第五次為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出發,至五月初九日返京;最後一次即第六次為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發,至四月二十三日返京。這六次南巡,一般都要到江寧、蘇州、杭州、揚州,後四次都到過浙江海寧。

皇宮戲迷

清宮的后妃基本上都是戲迷,因為唱戲、聽戲是當時人們最愉快的休閒樂事。每逢節慶,如皇帝登極、萬壽節、后妃千秋節、皇子或公主生日、后妃生育、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都要上演不同的戲目。戲目無非是帝王將相、神仙鬼怪的故事。有《萬壽長生》《福壽雙喜》《四海昇平》等曲目。戲種有昆腔、弋陽腔等。

一般唱戲時間在早6點至7點開戲,下午2點至4點散戲。地點會有很多,但外東路寧壽宮閱是樓院內的暢音閣大戲台最有名。

關於宮中唱戲娛樂,有許多故事。

一個是雍正皇帝。雍正向以勤政著稱,但卻留下了「杖殺優伶」的傳聞。

《嘯亭雜錄》記載,雍正帝有一次看雜劇,演的是有關常州刺史鄭儋打子的故事,扮演常州刺史的伶人藝術高超,「曲仗俱佳」,雍正帝十分高興,大加讚賞,給了這位伶人許多獎勵。可是,這位伶人竟有些忘乎所以,問皇上當今常州刺史為誰,雍正帝立即翻了臉,喝道:「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接著下旨,將此優伶立即打死。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會兒就烏雲密佈。真是伴君如伴虎。因為一句話就丟了腦袋,誰還敢說話呢?

另一個是咸豐皇帝。咸豐雖然政治作為不大,但在看戲上卻有一套。他是個戲癡,曾親自上演一部思春戲《小妹子》。

咸豐帝鍾愛戲曲,中外聞名。他荒唐而庸俗,在他所點的戲目上頗有反映。

咸豐六年正月,檔案上記載著咸豐帝與昇平署太監的一段對白。

問:有會唱《小妹子》的嗎?

答:沒有。

問:原先誰唱過?

答:吉祥、李福唱過,已故了。

……

咸豐帝非常失望,他多麼希望馬上看到這齣戲。隨即,他給昇平署下旨:迅速學出《小妹子》來。

這齣戲是什麼內容,對咸豐帝有這麼大的吸引力,竟達到著魔的程度?

《小妹子》又名《思春》,原為昆腔戲,曾被收入清刻印的劇本《綴白裘》裡。它是一部典型的思春戲,其中心情節是,被情夫拋棄的婦人,哀憐地發出對負心郎的怨恨。

其中的部分唱詞是:當初呀,我和你未曾得手的時節,恁說道如渴思漿,如熱思涼,如寒思衣,如饑思食。你便在我的跟前,說姐姐又長,姐姐又短,又把那甜言蜜語來哄我。到如今,才知道你得手的時節,便遠舉高飛……負心的賊!可記得,我和你在月下星前燒肉香疤的時節?我問你那冤家呀,改腸時也不改腸?聽信你,說永不改腸,才和你把那香疤來燒。誰想你忘恩薄倖,虧心短命的冤家!

這段唱詞,咸豐帝都能背下來,台上演員稍有差錯,他都能給指出來。為了迎合咸豐帝,昇平署特地請來師傅,並招選貌美如玉的姑娘,學演《小妹子》。經過20多天的趕排,於三月十五日在同樂園演出。女演員搔首弄姿,頗得帝寵。咸豐帝看得非常認真,他邊看,邊唱,邊指點,最後,他竟上台與演員對白。以後,這齣戲多次在宮中上演。

2.深宮逗趣

皇宮中的后妃,不僅參與有趣的體育鍛煉,同時,她們也喜歡遊戲活動,既養生又愉悅心情。

在宮中,后妃們在規定的範圍內想方設法找些有趣的事情來做,以磨煉心志,排遣寂寞。

琴棋書畫

其實皇帝很重視有才華的女子,聰穎而賢惠的后妃自然受寵。因而,她們平時也注意加強修養。

下棋,如圍棋等,慈禧有弈棋圖傳世:圖中畫一方桌,桌上擺著一盤正在進行的對局棋。慈禧端坐於桌的左方,面帶微笑,手拈棋子,桌右一陪弈男子,持子侍立,有說為太監李蓮英者。從這幅畫中,絲毫看不出慈禧是一個大權在握的女獨裁者。

書法練字,陶冶情操。《養吉齋叢錄》記,自康熙開始,除夕前一日,皇帝會向近臣、近侍等賜「福」字,以後相傳不替。至於后妃,則會倣傚皇帝,有時皇帝會請些女師傅來教授,她們也會練寫「福」「壽」等字。如慈禧太后在聽政之餘,頗感宮闈寂寞,便找來筆硯,繪畫練字。慈禧雖天資聰穎,但字畫的純熟需要真功夫練就,慈禧有些望而生畏。恰此時,有一位雲南督撫的夫人繆嘉惠,頗具丹青書法,又中年喪夫,生活無著,以賣字畫為生,於是,被及時推薦入宮。慈禧果然十分賞識繆嘉惠,特免行跪拜禮,賜穿三品服色,月銀200兩,每日在後宮指點慈禧練字繪畫。慈禧性情急躁,稍不順心則推翻桌案,拋掉筆管。繆嘉惠不慌不忙,命人扶好桌案,重整筆硯,凝神坐下,揮毫潑墨,一行行秀雅玲瓏的字體映入慈禧眼中。她轉怒為喜道:「繆卿果然真功夫。」繆嘉見慈禧高興,便開始指點她作畫寫字。慈禧喜歡祥瑞,作畫多為「海屋添壽」,有雲水殿閣及仙鶴飛翔;「靈仙祝壽」,有蟠桃、靈芝、蝙蝠、水仙;「富貴長壽」,有牡丹、青松、綬帶鳥。畫完,由繆嘉惠校正後,加蓋「慈禧皇太后之寶」印章。慈禧像其他帝王一樣,喜歡賞字於臣,於是,便練寫大字,主要有「福」「壽」「龍」「鳳」「美意」等。由於慈禧年事已高,練大字頗感吃力,但她十分自信,堅持不懈,終於有所長進,不久,便有許多加蓋慈禧印章的大字賞人。這些大字筆條流暢,遒勁有力,頗見功底。一些臣子頗以得此字為榮幸之至,便爭相乞賜。但慈禧覺得力不從心,乾脆由繆嘉惠代筆書寫,照樣加蓋印章賞人。

後宮妃嬪中作畫作詩者有之,如號稱「懶夢山人」的同治帝瑜妃,精通文墨,擅作詩文;而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不僅知書達禮,書法還特別好,尤其擅長左手寫大字;光緒帝瑾妃,也有山石扇畫留傳於世,其畫線條細膩,頗有古風。

有時為了排遣時日,皇帝會為后妃們請來技法高超的畫師,為后妃們畫像。如乾隆時期,意大利人郎世寧進入宮廷,結合中國繪畫高手,將東西方畫技結合起來,為清宮中的帝后妃繪畫,有肖像畫,也有風景和出巡畫像等。歷代后妃都有傳世的畫像。其中有朝服像、常服像、漢裝像和戎裝像,五花八門,雖不見得十分真實,卻也可從中看出清宮后妃的容貌大概。后妃們坐在那裡,等著畫師們一點一點畫,如果是脾氣好的,會一直等下去。但慈禧卻不然,當美國人卡爾為其畫像時,她嫌畫得太慢,走開了。卡爾只好先畫好衣服,再請出太后來補畫面部。

慈禧太后弈棋圖

慈禧畫富貴壽考圖

九九消寒

「九九消寒」是一種流傳很廣的宮中文化娛樂活動。冬至開始,漫長難熬的冬天來臨了。於是,宮妃們採用九九消寒之法來打發冬日。即選出九個字,或「雁南飛哉柳芽待春來」,或「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各句中每字均為9筆(繁體字),頭九第一天寫一筆,每日一筆,寫完第一個字,頭九過去了,書完9個字,81天之後,冬去春來。這些有的是皇帝御制,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為道光御制,也有說為乾隆御制。並有許多詩傳世,如《九九消寒詩》《寒梅吐玉詩》《管城春滿消寒詩》。

九九消寒詩

頭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萬物生,堯湯舜禹傳桀世,武王伐紂列國分。

二九朔風冷難擋,臨潼斗寶多逞強,王翦一怒平六國,一統天下秦始皇。

三九紛紛降雪霜,斬蛇起義漢劉邦,霸王力舉千斤鼎,棄職歸山張子房。

四九滴水凍成冰,青梅煮酒論英雄,孫權獨佔江南地,鼎足三分屬晉公。

五九迎春地氣通,紅拂私奔出深宮,英雄奇遇張忠儉,李淵出現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漸長,咬金聚會在瓦崗,懋公又把江山定,秦瓊敬德保唐皇。

七九南來雁北飛,探母回令是延暉,夤夜母子得相會,相會不該轉回歸。

八九河開綠水流,洪武永樂南北遊,伯溫辭朝歸山去,崇禎無福天下丟。

九九八十一日完,闖王造反到順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國大清坐金鑾。

玩偶與寵物

玩偶,在民間會為成年人所不屑,然而,在宮中卻不然。起初,這些木偶玩具是小皇帝或小皇子、小公主們的玩具,後來宮妃們無聊時,也會一起玩耍。玩偶的種類很多,有戲劇形象,也有小動物模型,有會動的,有會發出各種聲響的,也有智力測試的,製作十分精巧,妙趣橫生。

清宮的御花園設有鹿苑,放養著仙鶴;內務府有養牲處、養狗處、養鷹鷂處等,東華門內東三所,是內養狗處。這些動物在宮裡待遇很高,有吃,有穿,還有養牲賬簿進行記錄,記錄著日撥口糧。雍正帝有「狗癖」,曾親自設計狗窩、狗衣等,計劃周詳。慈禧太后留傳於世的照片中,就有其與愛犬的合影,而且,竟有大臣祈斌為其愛犬畫像,敬獻給慈禧。慈禧的愛犬也有狗衣流傳下來,為綠緞做成,做工精細,令人咋舌。

吸水煙

清宮后妃吸水煙,而且有許多煙具流傳下來。一些資料中明確而詳盡地記錄了水煙袋的構造及吸水煙的過程。尤其是慈禧太后幾乎天天吸,而且是飯後吸。吸水煙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習慣。慈禧飯後有吸煙的習慣,但她不吸旱煙。清宮裡忌諱「水煙」二字,因與「水淹」諧音,所以,儲秀宮管水煙叫青條。此煙為南方專門進貢,也叫潮煙。

以慈禧為例:有4個宮女伺候慈禧吸煙。敬煙前要準備好6樣東西:火石、蒲絨、火鐮、火紙、煙絲和煙袋。宮女在慈禧面前點火敬煙,必須十分小心,萬一火星濺到慈禧臉上,她一發怒,宮女本人連同祖宗三代就會遭滅頂之災。

所用煙絲細薄而長,約10厘米。煙絲有一股清香味,用青綠色紙包裹,長方條狀,所以叫青條。水煙袋全為銀製,有兩缸,一為煙缸,一為水囤,長長的煙管彎如鶴腿,叫鶴腿煙袋。慈禧的這柄水煙袋,銀體外飾燒藍釉,再外包錦套,上繡花卉、卍、蝙蝠、煙嘴上掛的穗上是用真絲編成的長壽字。這柄煙袋高40厘米,重608克。

慈禧吸煙時,敬煙宮女必須跪下,用手托起水煙袋,當慈禧輕輕用眼一看煙袋時,宮女便把煙嘴送到太后嘴前約一寸遠地方,慈禧根本不用手接,只略一伸嘴便能含入口裡。慈禧一次要吸兩缸水煙。吸煙時,宮女不能正面對著慈禧,怕出氣吹著她,但也不能背過臉,必須恭敬地微側臉,低眉順眼,呼吸輕微地伺候。吸完煙後,宮女不可背過身,揚長而去;而要彎腰低頭,趨腳倒退而出。

康熙大帝的蟒式舞

在關外時,滿族人其實也是載歌載舞的,清宮活動中有時也跳舞,但不多見。比如孝惠章皇后七十大壽時,康熙帝以57歲高齡,還走上戲台,為太后跳蟒式舞,以助其興。

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是孝惠章皇后70大壽。宮裡宮外格外忙碌,到處張燈結綵,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氣象。孝惠章皇后生於崇德六年,是科爾沁蒙古的名門望族。她是在姑母被廢的第二年,即順治十一年入宮為妃的,當年六月十六日,即被冊封為皇后。可是,由於孝惠章皇后不善逢迎,入宮後,年輕風流的順治帝並不十分寵愛她。之後,董鄂妃入宮,順治帝更想廢掉皇后,以董鄂氏取而代之。可以說,在順治一朝的7年中,孝惠章皇后並未得到過真正的愛情。順治帝死時,她才21歲,開始了她漫長的寡居生涯。

然而,孝惠章皇后也從此時來運轉,康熙帝尊稱他為母后皇太后,對她十分孝順。孝惠章皇后長玄燁13歲,雖不是他的親生母親,但由於玄燁生母在康熙二年即死去,孝惠章皇后便協助孝莊太后擔負起共同輔育小皇帝的義務,因而,母子間關係十分融洽,加之玄燁是一位孝順的皇帝,對皇太后十分敬重。玄燁多次到外地巡視時,都要有侍奉皇太后同行,在宮中,也是每日親自去太后宮中行禮問安。皇太后十分感動。

皇太后生日在宮中稱「聖壽節」,歷來十分重視,尤其是遇到皇上、皇太后整壽,宮中便早作準備,大加慶賀。這次皇太后70歲整壽,玄燁決心大辦一番,以表達自己的孝心。正月十六日這天,宮中大宴賓客,又召來戲班子,一時間燈紅酒綠,好不熱鬧。

康熙帝一面陪太后看戲,一面說些為太后祝壽的吉祥話,一場戲下來,57歲的玄燁突然走上戲台,要為太后祝壽跳蟒式舞。太后忙站起,要勸阻皇帝,因為皇帝年歲實在太大了,不宜跳舞。可是,康熙帝興致勃勃地朝太后施禮祝壽後,便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