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悠悠南北朝:三國歸隋統一路 > 第一部 絕代雙驕 二三 爭奪洛陽 >

第一部 絕代雙驕 二三 爭奪洛陽

宇文泰與高歡的攻守之勢,一時逆轉。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的冬天,宇文泰將各州徵集的兵士與東魏降卒一同編入大軍,分三路向關東發動全面反攻:主力部隊約步騎兵兩萬,由馮翊王元季海與獨孤信率領,開往洛陽;南路由洛州刺史李顯率領,奔赴荊州;北路由賀拔勝、李弼率領,渡過黃河,進圍河東重鎮蒲阪。

東魏遷都,不但全面拆卸了宮城磚木運往鄴城,還強令洛陽百姓四十多萬戶隨行北上,附近各城只剩少量兵士把守。高歡失利的陰影瀰漫著黃河兩岸,西魏一來進攻,東魏軍的心防頓時瓦解。西起新安,東到梁州(今河南開封)、滎陽,南至穎州(今河南長葛)、豫州(今河南汝南),北抵汾州(今山西吉縣)、絳州(今山西新絳),東魏守將非降即敗。在攻克各城的過程中,西魏湧現出宇文貴、韋孝寬等多位名將,包括東魏驍將堯雄在內的援兵都吃了敗仗(堯雄曾在邊境接觸戰上擊退過南梁陳慶之的進攻,是唯一在戰場上打敗「白袍將軍」的大將)。退守洛陽的大將高敖曹也被迫繼續撤出城防不備的城池,北渡黃河,避開西魏鋒芒。獨孤信的軍隊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長驅直入洛陽金墉城,奪取了這座昔日舊都。

然而,過快的勝利與過順的進展卻給西魏大軍埋下了潛在的危機。此次出關,真正來自關中的兵力不足兩萬,受降的兵力超過了半數,加之軍隊每攻下一城,都得分撥兵將把守,兵力被迫分散,戰鬥力也大打了折扣。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宇文泰的麻煩大了。

更何況,他的對手高歡,絕不是一個會被氣勢嚇倒的人。高歡之所以不立即採取行動,任由西魏軍席捲河南,一來自然是因為兵敗不久,急需幾個月的緩衝時間恢復元氣,二來也未嘗沒有「以退為進,將計就計」的意味。

高歡起兵河北,之後又大量收編了爾朱氏的軍隊,支持他的勢力集中在河北和山西兩處,洛陽周圍的河南地區向來對他不是很服,這本是驅使他遷都的因素之一。既然宇文泰想要攻打洛陽,過一把復舊都的癮,那就不妨遂他的願,順便借他之手剷除異己,該降的降,該死的死。等宇文泰幫完忙,高歡便要亮出最後一劍,將一個「嶄新」的河南,收為己有。

東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統四年,公元538年)二月,駐守在虎牢的侯景首先發難。西魏守兵不足以抵抗侯景主力,一月之間,將領紛紛棄守,侯景迅速恢復了梁、穎、豫等州,將戰線推到洛陽以東。

七月,在晉陽休整完畢的高歡命侯景與高敖曹合兵一處,進入洛陽,高歡親率大軍為後繼,準備隨時接應。殘忍的侯景放火大肆焚燒洛陽內外的官宅、佛寺、民居(一代北魏都城就此化作殘垣斷瓦。九年後,東魏官員楊衒之受命來到這裡,目睹一番蕭條景象,感歎世事無常,追憶往昔繁華,才寫下了傳世千古的風物筆記——《洛陽伽藍記》),並包圍了獨孤信等人守衛的金墉城(金墉城位於洛陽城西北)。金墉城岌岌可危,獨孤信向關中緊急求救。

長安方面的西魏文帝正打算去洛陽祭奠先帝陵園呢。收到戰報的宇文泰不得不改變計劃,請文帝改謁陵為親征,由尚書左僕射周惠達輔佐太子元欽留守長安,命李弼和達奚武率領一千鐵騎為前驅,火速增援獨孤信。東西魏第三場大規模的接觸戰開始了。

八月,宇文泰主力到達洛陽西面的谷城,離金墉城約五十里。東魏大將莫多婁貸文與可朱渾道元不聽侯景等人的勸阻,率領部眾貿然出擊,黑夜中與李弼、達奚武相遇,措手不及,莫多婁貸文兵敗被殺,可朱渾道元單騎脫身,東魏軍先敗一陣。

經驗豐富的侯景心知西魏軍士氣正旺,硬碰硬賺不到任何好處。宇文泰進軍瀍水以東、近在咫尺的消息傳來,他與高敖曹等人連夜解除了金墉城的圍,向北撤退。

次日清晨,機警的宇文泰發現侯景營帳已空,馬上率領一支輕騎兵追趕。臨行前,他命大隊人馬到金墉城與獨孤信會合,然後全軍跟進。

宇文泰來到黃河邊上,眼前一片令人震懾的場面:東魏的步騎方陣北據河橋,向南綿延至洛陽城北的邙山腳下,塵土飛揚,不計其數。侯景在此已經恭候多時了!

以宇文泰一貫的作風,他只會打自己有準備的仗,而不會輕易跟從對手的步調,落入對手的圈子裡。或許是一路的勝仗令他信心百倍,眼下又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兩軍很快攪合在一起,戰成一團。東魏軍以逸待勞,人數也佔據絕對優勢,不一會兒就把西魏的數百輕騎兵沖得七零八落。

亂戰中宇文泰的戰馬被流矢射中,驚慌奔逃,不知所往。宇文泰不慎墜地,東魏追兵圍攏上來,身後的西魏都督李穆情急生智,飛身下馬,一面揮鞭抽打宇文泰,一面大罵:「狗奴才,你頭頭去哪裡了,怎麼一個人在此處?」宇文泰被打得滿地翻滾,東魏士兵見他這副慘樣,以為是個普通兵卒,也就不予理睬,把他放過。李穆保護宇文泰上馬,逃出了東魏軍的包圍圈。

這是宇文泰在戰場上最為狼狽的一次,若非李穆表演天賦一流,宇文泰早已死無葬身之所。李穆是李遠的弟弟,戰後以救命之功得到了大量的封賞。宇文泰依舊覺得不夠,感歎道:「雖復加之以爵位,賞之以玉帛,未足為報也。」加賜免死鐵券。由於李穆是用一匹青驄馬將他救起,宇文泰又下令馬廄中凡有此種顏色的馬匹,全部賞給李穆。

黃河南岸的東魏軍正欲乘勝反擊,西魏的主力趕到。西魏大軍分為左右兩部,獨孤信、李遠在右,趙貴、怡峰在左,並以李虎、念賢為後軍接應,猛攻東魏方陣,將其分為數段。高敖曹從沒在西魏軍面前吃過敗仗,心高氣傲,故意在陣前豎起旌旗傘蓋,軍隊一亂,就成了活靶子。西魏騎兵以精銳攻擊高敖曹的軍隊,高敖曹全軍覆沒,單騎渡過河橋,逃往北岸的河陽南城。

高敖曹殺敵勇猛,深得高歡器重。高歡平時發號施令,一般使用鮮卑語,如果高敖曹在場,就為他一人使用漢語。高敖曹一次在戰場上幾乎傷重不治,感歎說:「我死無恨,只歎此生不能親見弟弟高季式當刺史!」高歡聽說後,立即任命高季式為濟州刺史。凡此種種,都可看出高敖曹地位之高。可惜他偏偏搞不好與同僚的關係,多次與鮮卑將領發生衝突,甚至因為遭受阻攔而射殺過高歡相府的門衛,東魏將士敢怒不敢言。高歡的極力偏袒,則更加積累了鮮卑人對高敖曹的怨恨。

此時守在南城城頭的,是高歡的堂侄、北豫州刺史高永樂。高永樂厭惡高敖曹已久,眼見高敖曹虎落平陽,心中暗喜,下令緊閉城門。高敖曹呼救不得,又拔刀劈城門,尚未劈開,西魏追兵已到。高敖曹慨然吼道:「取我頭去!給你做個開國公。」這位被比作項羽的大將,結局竟也與項羽如此相似……西魏方面斬獲高敖曹首級的士兵被宇文泰賞賜布絹萬段,每年分期支付,據說,一直到四十多年後宇文氏的北周滅亡,還沒付完。東魏方面,高歡聽聞高敖曹戰死,肝膽欲裂,他將高永樂杖擊二百,追贈高敖曹太師、大司馬、太尉。

東魏雖然損兵折將,但畢竟人多勢眾,又佔主場之利。從早殺到晚,西魏各軍人困馬乏,陷入劣勢,首尾不能相應。大家都不知道文帝和宇文泰的下落,無力集結再戰。獨孤信等人各自退兵,燒營西走。王思政、蔡祐等將領身陷敵陣,下馬步戰,殺傷敵兵無數。王思政受傷昏厥,藏身死屍堆中才被士卒救下。天色漸暗,東魏終於撤退。

西魏各部退到弘農,才稍稍緩上一口氣。宇文泰欣賞王思政不怕死的作風,把他留下鎮守弘農,其餘人馬隨同入關。高歡主力這時剛剛到達黃河渡口孟津,便派部將追擊宇文泰,沒追上。高歡親率大軍攻取金墉城,下令將城池全部毀棄,不再多留兵卒把守。半年之後,西魏軍乘虛又奪回了洛陽,卻無異於佔領一座空城。此時洛陽的得失,更多只是政治上的象徵意義罷了。

這場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大戰,史稱河橋邙山之戰,又稱河陰之戰。西魏軍先勝後敗,退回關中,宇文泰意識到一舉消滅高歡並不現實,最終的勝利,需靠關中經濟與軍事力量的長期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