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聽三毛講遠行 > 緣起緣滅西班牙 >

緣起緣滅西班牙

三毛此生不知為何能與西班牙結了那樣深的緣分。在她還是少年時,就曾因為喜歡畢加索的畫,於是希望自己趕快長大,好來得及獻身給那個遠在西班牙的曠世繪畫名家畢加索。因為想要醫治失戀帶來的苦澀,三毛背井離鄉,選擇在美麗的大西洋畔埋葬那段感情。西班牙的留學生活果然治癒了她初戀的傷口,但是世事難料,在輾轉七年後,經歷了愛人的背叛,未婚夫的突亡,她心裡的傷疤似乎又更深了。再次回到馬德里,心情卻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樣,不僅沒有離鄉背井的傷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歸鄉的喜悅和辛酸。三毛和一生最愛的丈夫荷西相識於西班牙,定居在西班牙景色怡人的加納利群島,因為一次意外丈夫荷西永遠地沉眠在了這塊曾經讓她決定在此終老的土地。至愛的突然離去讓這個對漂泊情有獨鍾的女子再次孤身啟程……

現在人們在地圖上、電視上、旅遊手冊上看到這個歐洲的普普通通的國家時,想到的可能是鬥牛士的瀟灑帥氣,可能是喧鬧街道上鋪天蓋地的西紅柿,還可能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位有著烏黑至腰的長髮,喜歡穿著斑駁陸離的長裙,在地中海沿岸呼吸著清新的海風,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的東方女子……

西班牙,一個能承載任何一種有關藝術的夢想的地方,不論它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不論是藝術本身還是如藝術一般的生活方式,不論是何種時代、何種風格的文化藝術,皆能在這裡生根發芽,春暖花開,一如這裡的天氣,四季若三月般溫暖。那裡澄清透明的陽光,湛藍的海岸,肌膚光滑細膩的女人們,給了我們一個彷彿天堂般的夢幻,讓我們只可去憧憬而無法具體想像的景致。

◎屬於三毛的足跡

第二故鄉——馬德里

「我決定來西班牙,事實上這是一個浪漫的選擇而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比較我過去所到過、住過的幾個國家,我心裡對西班牙總有一份特別的摯愛,近乎鄉愁的感情將我拉了回來。事實上,七年前離家的我尚是個孩子,我這次再出來,所要找尋的已不是學生王子似的生活了。」

——三毛

西班牙,一個對於三毛來說,充滿著淚與歡笑的地方。一切都從這裡開始,也將從這裡結束。

在西班牙的馬德里,三毛認識了荷西,一個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三毛第一眼看見荷西時,就有一種觸電的感覺:「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英俊的男孩子?」也就是那一眼,成就了三毛一生的愛情,也成就了馬德里在三毛心中的重要地位。不管過去多少年,馬德里總是三毛時時掛念的地方,是三毛「夢中的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流浪。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當三毛第二次來到馬德里時,心境與兒時為撫平失戀的傷悲而求學至馬德里是截然不同的:

「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樣,不僅沒有離鄉背井的傷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歸鄉的喜悅和辛酸。」

在這裡,三毛與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沒有變,依然是「有少見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貴的童心的男孩」,最重要的是經過六年,他對三毛的愛依然沒變,於是,荷西終於實現了他「一生最幸福的夢想」。

三毛最愛逛馬德里的舊貨市場,認識荷西以前自己去逛,認識荷西以後兩個人一起去逛。星期天起個大早,不用坐車,走半小時的路就到了,只有星期天才有的集市,是西班牙最富盛名的露天市場之一,面積大到不像話,足足佔了十幾條街,不管是新貨還是舊貨都種類齊全,在購物的同時還可以感受濃郁的馬德里人文氣息以及當時歡快而舒暢的氛圍;而且,舊貨市場整體的物價並不高,在這裡可以用極低的價格買到許多很有個性的東西,比如:設計新穎、款式獨特的衣服或配飾,各種稀奇古怪的小東西等等,這些都極大滿足了三毛喜愛淘舊貨、撿「破爛」的古怪習性,當然,也可稱之為節儉。三毛是基督徒,所以教堂是經常去的,距離舊貨市場不遠處,恰好就有這麼一個,於是,在三毛逛完市場之後,總會去那所教堂,不幹什麼,只是閉著眼睛,安靜地坐在那裡,在教堂古老的管風琴音樂中徜徉自己的思緒。

馬德里最多的就是廣場,算下來,大大小小有300多個。其中,馬德里的中心位置就是一個廣場——太陽門廣場,廣場周圍有七條街道由中心向四周以放射狀擴展,的確猶如太陽的光芒一般,而在廣場的中央自然就是馬德里的城徽了——一隻抱著樹的棕熊,寓意不得而知,只知道那是一個很精美獨特的雕塑。另外一個有名的廣場要屬塞萬提斯廣場了。三毛在未來馬德里之前,對於西班牙的瞭解只有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畢加索以及比較貧瘠的地理知識了,但三毛與塞萬提斯的緣分卻遠不止這點,因為不久的將來,三毛的作品將獲得一項極高的榮譽——「塞萬提斯文學獎」。

馬德里,三毛夢中的橄欖樹,為什麼一定要是橄欖樹呢?也許與西班牙盛產橄欖是有點關聯的,畢竟,西班牙種植橄欖的歷史已經非常的悠久了,橄欖也是西班牙人民每餐必備的開胃點心。在馬德里的郊外就種有大片的橄欖樹林,遠眺而去,一片綠色。橄欖樹都不太高,再加上圓球形的樹冠,有種說不出的可愛,橄欖樹的葉子是細細長長的,如果說柳樹是披著飄逸長髮的少女,那麼橄欖樹就是梳著板寸的精神小伙,微風拂過,細葉抖動,似高興,似興奮,帶著流浪的味道及風情。

西班牙的建築風格是五花八門的,尤其是在馬德里,這一點更是被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出來,縱觀馬德里的繁華大街,一條街就是一個建築博物館,各種建築風格在這裡爭奇鬥艷,只有你叫不出的,沒有你想不到的。哥特式的、古典主義的、浪漫主義的、巴洛克風格的、現代主義的……多種風格並存,空氣中飄蕩著流浪與時尚相互結合的味道。

三毛第一次來馬德里是為了留學,她要在馬德里大學哲學系進修兩年。馬德里大學,西班牙名校之一,建校已經700週年了,堪稱元老級大學,是歐洲精神文明的支柱。三毛為何要選擇馬德里大學?又為何要學哲學呢?三毛是個隨性的女子,一切跟著感覺走,她曾經聽過一張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優美的音樂引發出了她的無限想像:藍天,白雲,村莊,田園,牧場,以及茂密的葡萄園。於是她來到了西班牙,來到了馬德里。三毛曾經說過:「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應該到那裡看一次,然後把哲學裡的蒼白去掉。」那時的她,備受失戀的煎熬,於是,她來到了馬德里大學,不是為了學習哲學,而是為了把哲學裡的蒼白去掉,把心裡的傷痛撫平。

濃縮西班牙繪畫經典——普拉多藝術館

西班牙人都說:想要真正瞭解西班牙的繪畫藝術,就一定要到普拉多藝術館來。如果你是衝著對西班牙藝術的無限嚮往而選擇去西班牙,那麼你就必須到位於馬德里普拉多大街的普拉多藝術館去走一走,去逛一逛。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皇家美術館坐落在一條幽靜的林蔭大道上,左右兩翼一排拱形門廊,氣勢宏偉卻顯得非常寧靜安詳。

三毛曾經在《雨季不再來》中提到過她在學生時期到普拉多藝術館的情景:

「……後來發覺藝術課原來並不只是在學校內上課,改成去普拉多(Prado)美術館了……在那個快樂得冒泡泡得美術館裡,認識了大畫家哥雅(Goya)、葛列柯(El Greco)、維拉斯蓋茲(Velazquez)、波修(Bosch),當然還有許多許多台灣比較不熟悉的宗教畫家。」

三毛喜歡畢加索,喜歡他畫中的感覺和意境,多年以後當她留學西班牙時,對於普拉多藝術館熱愛的形式都與畢加索那麼的相似。據說,畢加索少年時在馬德里學畫,常不上課而到普拉多美術館看畫,而三毛自己也承認過:

「後來,藝術課上成了一種迷藏,學校的文哲課都不肯去了,只借同學的筆記來抄。每天出了宿舍就往美術館走——不坐車……也不理有課沒課,死賴著不買票也就一樣進去……因為美術館是校外的教室,逃了別的課,不過是又進了一幢大教室,內心十分安然,絲毫沒有罪惡感。」

看來兩個人還真是挺像的,都會逃課去那個著名的藝術聖殿。

三毛對於普拉多美術館是充滿了讚歎之情的,喜愛也是溢於言表:

「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據稱是世界上藏畫最多的一個美術館。例如說,巴黎的盧浮宮內,不只是藏畫,也收藏了其他的物品。而普拉多美術館,畫是主要的,當然,還有雕塑。」

誠然,普拉多藝術館展館非常大,全部展品加起來足有3000件左右,分別在藝術館的基層、地面、一層以及二層展覽,而每一層又分為了內圈和外圈,每一圈中又再分出第幾室;館內的分類展品包括12-19世紀的西班牙、德國、法國、意大利、北歐繪畫,還有各種室內藝術品以及雕塑。普拉多藝術館裡的收藏主要還是以雕塑作品以及歐洲油畫為主,風格多樣,應有盡有,從嚴肅而古板的中世紀風格到新穎奔放的文藝復興風格,從古典的寫實主義再到浪漫的抽像主義,還有印象畫派與抽像畫派,真是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們分別通過繪畫以及雕塑為後人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也讓人們瞭解到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們對美的理解,以及他們各自對當時歷史的描述。藝術館內除了700多尊雕塑以及1300多幅油畫,還收藏了5000多幅精美的素描作品以及2000多幅印刷品,除此之外,1000多種錢幣和徽章也被收藏館內,普拉多藝術館內的乾坤自然不止這些,館內的2000多件主題廣泛的裝飾品及藝術品也是備受參觀者的喜愛。所以進入普拉多藝術館後一定要拿張展覽分佈圖,免得漏掉精彩內容;而且,由於館內藏品之多,如果每一樣都細細看來恐怕三天三夜都看不完,真是一座藝術寶庫啊!

◎異域飄香的風情文化

兔子和雞蛋的派對——復活節

「復活節總是詩意的天氣,那時,正是花開遍地的時節。」

——三毛

在富有西班牙風情的街道上,從遠處走來一群人,他們穿著長袍,戴著高高的尖帽子,帽簷一直延伸下來遮住臉,只露出兩隻眼睛,手中舉著十字架,他們全身是白色或者是黑色,光著腳在古老的石板地上走過……看到這些千萬不要覺得恐怖,這是復活節中特有的遊行。復活節是基督教節日中最古老且最有意義的節日之一,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復活而設定的。據《新約全書》上記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復活節因此而得名。在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國家中,它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要節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慶祝這一節日,身為基督徒的三毛也不例外。

關於復活節的具體日期,基督教會曾經爭論不休,引起了一時的混亂,直至公元325年的教士大會上才決定把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作為節期。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要推遲一個星期。所以復活節可能是在從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不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國家有自己的復活節節期(一般多在三、四月間),西班牙定在了每年四月舉行該節的慶祝活動。

在西班牙,每年四月隨著復活節的到來和天氣的漸漸轉暖,到處都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酒吧和餐館把餐桌擺到了外面,人們都喜歡出來散散步,或著隨意喝上幾杯,街道上人多了起來,城市一下子熱鬧了許多。

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就如開篇講到的情景一樣,人們身穿長袍,頭戴面罩,他們打扮成基督教的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的歌曲。每到復活節遊行,全城人民基本全部出動,你很可能在街上遇見很久不見的朋友,遊行過後,人們紛紛湧進就近的酒吧、餐館,把節日的氣氛進行到底。節日發展到如今,遊行已經失掉了歷史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中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在過去復活節的那天,基督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人們認為節日裡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所以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現在到了復活節,人們會紛紛換上漂亮的新衣。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打掃房屋,穿戴新衣,把過去的不快和頹勢統統掃掉,迎接新生活的開始,是人們期盼美好生活的表現。

復活節這一天,人們要在教堂前點燭以表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聖火送到千家萬戶。人們會在教堂前用聖火點燃樹枝,然後孩子們三兩成群奔跑著把聖火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晚上人們會放焰火,點點聖火與五彩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復活節是一個兔子和雞蛋的瘋狂節日,可愛的小兔子和畫得五彩繽紛的雞蛋是復活節的主角,也是主要的象徵。兔子的繁殖能力驚人,因此被人們視為新生命的創造者;而雞蛋中包含著一個生命。復活節意喻為新生,這兩個和生命有著極強聯繫的事物自然而然成為了復活節的「代言人」。

在歐洲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野兔是一種終日不閉眼的動物,它們能在黑夜裡觀察四周的情況和其它的動物,因此,野兔就代表著那黑夜中一輪皎潔的明月。再加上復活節日子的計算是以春天月圓為基準的,於是就將在春天裡繁殖力強的野兔視為復活節的一個象徵。這習俗傳入美國後,美國人還為兔子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把它叫做復活節的邦尼兔!節日中,家長往往會生動形象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是兔子生下的。許多家庭還會在自家的花園草坪裡放置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遊戲。

雞蛋堅硬的蛋殼無法阻擋裡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的成長,所以基督徒們把它看作是耶穌的象徵,他們相信新的生命一定會從各種束縛和限制中沖脫出世。耶穌為了人類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葬在墳墓裡,墳墓就好像是束縛住他的枷鎖一樣,但是墳墓是無法關住他的。耶穌在第三天復活了,耶穌的復活讓相信他的人,因此得到新的生命。從此,彩蛋,成為復活節的象徵物之一。

大約在十二世紀的復活節,有的天主教徒把雞蛋塗成紅色,請神父祝聖,把它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復活節都要送彩蛋的最早起源。復活節當天以及節日期間,人們按照傳統習俗會把雞蛋煮熟後塗上紅色,代表耶穌受難後流出的鮮血,也表示著復活後的快樂。有很多人將煮熟的雞蛋用顏料畫上與復活節相關的圖案,比如畫上莊嚴肅穆的十字架、美麗綻放的百合花、可愛的兔子等等,裝飾的五彩繽紛,然後互相交換,提醒耶穌的復活。也會有孩子喜歡玩尋找彩蛋的遊戲,大人先悄悄地將彩蛋藏在花園草叢中,再讓小朋友們去找,找到彩蛋的孩子還要說出彩蛋上圖案的意義。比如,耶穌為人類的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兔子是因為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被視為創造生命的神靈,百合花是因為花的球莖在地下腐爛後孕育出新的生命,比喻死亡之後復活。大人和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處,他們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滾,誰的彩蛋最後破裂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人們相信,彩蛋在地上來回滾動可以使惡魔不斷驚顫、倍受煎熬。勝利者可以得到所有參加遊戲的人的彩蛋。這種遊戲非常普遍,即使是白宮,也要在復活節中組織這種遊戲,不過白宮是將彩蛋放在草坪上滾來滾去罷了,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滾彩蛋活動經常被電視台實況轉播。

西班牙過復活節的熱鬧不亞於中國人過春節,由於平日工作繁忙不能見面的親戚朋友在節日裡會見面並互送祝福,親友之間互贈彩蛋,特別是長輩會給孩子準備一些精心的小禮物。典型的復活節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很大關係: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都是送禮的上上之選。在復活節中,父母還要特地為孩子們準備製成雞蛋、兔子形狀的巧克力糖。復活節前夕,孩子們會為朋友和家人準備的雞蛋進行著色,細細地打扮一番,這些彩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卻只是空空的蛋殼。就如聖誕節早晨在床頭襪子中找到禮物一樣,復活節那天早上,從睡夢中醒來的孩子們會發現床前的復活節籃子裡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復活節也是向你所關懷的人們贈送鮮花、盆景、胸花等的節日。許多去做禮拜的人這天也向教堂獻上花束。成年人則往往互贈賀卡或小禮品以表自己的心意。

勇敢者的遊戲——鬥牛

提到西班牙,你腦海中會閃現出什麼詞彙?鬥牛,沒錯!那首聞名於世的《西班牙鬥牛士》進行曲所傳達出的激昂、興奮,勇士們的無所畏懼依舊在我們耳邊迴響著,鬥牛士那優雅瀟灑的轉身,帥氣地揮動手裡的紅色斗篷引著公牛為觀眾獻上一場精美絕倫的表演。公牛發出陣陣粗喘,在地上磨著前蹄,憤怒的眼睛中好像要燃燒起烈火,當發瘋的公牛低頭用鋒利的牛角向鬥牛士衝來,鬥牛士不慌不忙雙手提著斗蓬做一個優美的躲閃動作,公牛的利角擦著鬥牛士的衣角而過。這生死之際的優美一閃,讓全場的觀眾如癡如醉。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就連三毛也很關注鬥牛的海報,在西班牙面對一個陌生的遊客,三毛會毫不猶豫地向他推薦鬥牛,「我說——你下午還可以去看一場鬥牛呢。」儘管從保護動物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項活動還存在著爭議,但是這並不影響鬥牛這項古老的活動,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保留到了現在,並且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近年來每年有5000萬世界各國的遊客選擇到西班牙去旅遊,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是奔著看鬥牛表演而來的。壯觀的鬥牛場面,驚心動魄地格鬥,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之一。在西班牙沒有不鬥牛的節日,也沒有不愛看鬥牛的地區。鬥牛季節是每年3月至10月,在屬於鬥牛的季節裡,每逢週四和週日各舉行兩場;如果遇到節日和國家慶典等重大節日,每天都可以觀賞到精彩的鬥牛表演。

兩千多年以前,西班牙就出現了鬥牛這項活動,可謂歷史悠久。當時的西班牙人先是把野牛作為獵獲的對象,而後把公牛用來遊戲以做娛樂,最後便將這些公牛投入戰爭。很早以前,所謂的鬥牛基本上是為了顯示勇士殺牛的剽悍勇猛,僅僅只是單方面的屠殺。直到馬德里正式興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鬥牛場,鬥牛活動才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帶有民族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現在,在西班牙全國各地共有400多個鬥牛場,其中以首都馬德里的范塔士鬥牛場最具規模,整個鬥牛場是古羅馬式的建築,既富有歷史味道又顯得壯觀堂皇,不僅如此,還可同時容納三四萬人觀看鬥牛表演,完全是一個美觀與實用並存的建築精品。在這裡,每年的鬥牛次數可達5000多場。鬥牛所用的公牛是專門餵養的,在農村放養,極少見人,這也是要求之一。放養4—6年之後,就可以參加鬥牛比賽了。

在西班牙歷史最輝煌的時期,鬥牛就已經是大眾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約在600多年前,當時只有西班牙的貴族才被允許飼養公牛,然後在國王和其他宮廷顯貴面前鬥牛獻藝。在鬥牛歷史上,偉大的佩德羅當之無愧的獲得了「現代鬥牛之父」這稱號。佩德羅左手持穆萊塔(一塊綴在一條二英尺長的木棍上的紅布),右手持利劍,只見他一邊挑逗對面的公牛,一邊尋找機會下手,一旦發現機會,便飛起一劍快速刺下,動作乾脆利落。二十多年間,被佩德羅殺死的公牛大約達到5600頭之多,最為驚奇的是他自己卻從未受過傷,就身體保護程度而言,至今沒有任何一個鬥牛士可以與他媲美。這就是鬥牛術最基本的形式,表演的目的就是將牛殺死。今天,隨著披肩以及穆萊塔的使用,鬥牛技巧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藝術化了。表演本身充滿了壯麗、傳統、色彩、驚險、大膽、刺激、血腥以及崇高的藝術成分,鬥牛表演已經顯示出了值得人們細細觀賞的價值。

現在進行鬥牛表演時通常要舉行鬥牛入場式。入場式開始,樂隊奏出了雄壯奔放的樂曲。在激昂的樂曲聲中,鬥牛士們入場。只見他們上身穿繡花緊身衣,下著緊腿褲,頭上戴著三角帽,頗為英姿颯爽。鬥牛士一般有20名左右,由兩名騎士率領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觀眾們會發出激動和崇拜的尖叫,之後由主持人宣佈鬥牛開始。一場鬥牛表演要有6頭公牛出場,每頭牛的名字、年齡和體重都由主持向觀眾一一做介紹,最重要的是向觀眾介紹勇猛的鬥牛士。每當介紹到有名氣的鬥牛士時,全場都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一個鬥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術,而且還要看他是否有能力一劍殺死公牛。凡是能一劍結果公牛性命的鬥牛士,主持人會當眾宣佈褒獎鬥牛士牛耳一隻;如果他挑逗動作非常出色的話,還會另外獎給他牛尾一條。

海明威曾經說過:「生活與鬥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就如海明威的話一樣,很多人都認可,鬥牛作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項目,代表著西班牙人的粗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說,這是他們的天性,來自於他們的生存環境,而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也可稱為鬥牛士般的愛情。從鬥牛中我們能夠看到西班牙人的不屈服的精神,尋找快樂的樂觀精神。也許生活不是令人滿意的,但是西班牙人不會等著這樣苦悶的日子壓倒自己,而是勇敢地拿起劍來向命運挑戰,尋找機會讓命運向自己低頭。

古城中的瘋狂——潘普洛納奔牛節

牛追人的遊戲,是一場對生命的刺激玩笑。瘋狂?沒錯,這是一個瘋狂的節日,只有瘋狂的西班牙人才能想出這樣的玩法。除了瘋狂,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場嘉年華!但是人生有多少時刻是能讓你瘋狂的,讓你真正放下你的頭腦,放下你的身份,放下你的顧及去放鬆一場的?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偶爾瘋狂一下,我們怎麼能發掘出自己內在的潛能?雖然循規蹈矩下去不是不好,只是我們會少了一種經驗,相對的就少了一種體會。

潘普洛納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以及勇士們前來一睹盛況。它的官方名稱叫「聖費爾明節」,聖費爾明,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城的保護神。說到奔牛節的起源還與西班牙的國粹——鬥牛有著直接關聯。據說,當時在鬥牛以前,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後來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面前,將牛激怒,誘使其衝入鬥牛場。最終,這種奇怪的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歲月流逝,習俗卻傳承了下來,只是狂奔的公牛,如果知道死亡在盡頭等待它,那它還會不會不顧一切地往前衝?或許有些生命總是沒有選擇的,它注定要成為人類的遊戲工具,它們的存在僅僅只是為了讓自欺欺人的人們覺得快樂唾手可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的處境也是極其可悲的。

如今每年的那一周裡,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踴躍表示參加奔牛節的意願,他們身著白衣褲,腰纏紅色腰帶,讓人頓時有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奔牛節的牛是以凶悍而聞名的,它們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使神經露出,只要一觸既痛,脾氣自然是更加暴躁;還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此來激怒它,引發出它的野性。奔牛所經過的街道,兩邊人山人海,喊聲、尖叫聲、喝彩聲不絕於耳。其中有不少自視勇敢的人,特別是一些只求一時刺激、不太看重生命的亡命之徒,別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們卻在公牛的眼皮底下挑逗它,簡直就是太歲頭上動土,結果被刺傷,甚至是被踩死也絕不在少數。場面是血腥的,報道也是恐怖的,既是如此,卻依然阻止不了人們躍躍欲試、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心情,以及對奔牛的強烈征服慾望。

潘普洛納,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區的一座普通小城鎮,在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它將撕下普通的面具,整個小城陷入瘋狂,因為被形容為「世上你能活得最快活的一周」的聖佛明節將在這裡舉行,世界各地的旅人爭先恐後地來到這裡尋歡作樂,一輛又一輛的旅遊巴士均以爆滿而告終,而其中的奔牛節,將整個聖佛明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節慶期間,每晚的煙花表演自是少不了,歌舞節目也在小城的各個角落上演,每條巷子的空氣都瀰漫著快樂,每間酒吧也都被人們擠得水洩不通,那是一年裡喝最多sangria(西班牙消暑雞尾酒)的一天,每個人都多少有點醉意,彷彿整個小城都醉了。

當全世界都在逐漸瞭解奔牛節時,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他曾於1923年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並以此寫成了著名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這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刺激的奔牛活動,更被作者描繪得極為傳神,也因為這篇文章,奔牛節開始聲名大噪,並由一個地區性節日慢慢變為了一個世界性節日。潘普洛納的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海明威為奔牛節所作出的貢獻,特地為他在鬥牛場的大門口豎立了一座雕像,如今,竟成為了一個著名景點。

西班牙人喜愛奔牛節,除了奔牛節本身能為人們帶來刺激與快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以及意志的機會,一個讓男人們有機會證明自己的絕好機會。幾百年來,凡是不敢參加奔牛節的男人在西班牙是被人瞧不起的,甚至受到人們的鄙視,而獲得最終勝利的人則會被人們當做英雄一樣受到人們的敬仰與崇拜。並且,危急時刻更能激發人的潛能,因此,越危險才越能夠展現出個人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的原因,托他們的福,也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也許,會有人為西班牙人如此輕視生命的舉動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對西班牙人而言,榮譽早已超過了生命。西班牙人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民族更懂得何謂榮譽,也正是因為西班牙文化中充滿了對榮譽的感悟以及認同,才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並且發展、延續至今的原因。

紅色的「槍林彈雨」——布尼奧爾鎮西紅柿大戰

還記得孩提時代在小溪邊向小朋友潑水時的感覺嗎?記得和小夥伴們一起打雪仗的快樂嗎?那種歡聲笑語和淋漓盡致的快樂只是屬於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今天的我們是很難摘掉我們的面具去盡興的。總是感覺中國人活得很拘謹,五千年來的悠久傳統有時候就像一道道無形的枷鎖束縛住我們嚮往自由的心,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倫理道德時時刻刻無言地告訴我們要老實要本分,要謙虛要低調,不可張揚不可放肆。我們是如此渴望放鬆嚮往自由。在異域的西班牙,人們全然不是這個樣子,只要開心,可以盡情瘋狂。難怪三毛會對西班牙如此依戀,有著如此深厚的故鄉情節,因為這種全然自由的生活是那麼的符合三毛的性格。如果說鬥牛、奔牛都是勇敢男人的遊戲,那麼把西紅柿捏軟再開心地扔向周圍的人則是老少皆宜的瘋狂遊戲了。人們毫無顧忌地拋投著西紅柿,幽深的小巷中散發著西紅柿的香味,裡面還夾雜著諸多的歡聲笑語,聽著那麼讓人心馳神往。不知天生喜歡玩樂的三毛會不會不小心走到小巷中,開心地向歡迎她加入的人群拋出一顆顆西紅柿,讓西班牙人驚訝於中國女子的開放和美麗呢?

每年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番茄大戰」開始了,戰場就在西班牙巴倫西亞地區的布尼奧爾小鎮,這場戰役是一年一次的,戰況一向慘烈,但奇怪的是無人傷亡,犧牲的只是一籮筐一籮筐的番茄,這就是西班牙民間傳統節日的真面目。「番茄大戰」的首戰在布尼奧爾鎮的中心人民廣場打響了。「開戰」之前,當地的市政府將大批的西紅柿用卡車運送到街道兩側,這就是「大戰」中所用的「彈藥」。而參戰的人們會盡量把身上的衣物剩下到最少,有些人索性只穿一條內褲來遮住重點部位,現在不是害羞臉紅的時候了,況且臉再紅能紅過手裡的西紅柿嗎?,隨著不知哪裡的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勇士」們拿起熟透了的又大又紅的西紅柿,開始向身旁素不相識的「敵人」攻擊,頓時,你只看到西紅柿子彈漫天飛舞,藍藍的天空一片紅色;而人們則在紅色的「槍林彈雨」中時而躲閃時而攻擊,動作開始慢慢的「訓練有素」了,不一會兒「參戰」的人們渾身上下都沾滿了紅糊糊的西紅柿汁,從頭至腳無一倖免,而小鎮內則是一片深紅,街上塗滿一層番茄的殘餘,形成一種血紅的特殊景象,怎一個慘字了得!隨著從某一個陽台上發出的火箭信號,「番茄大戰」宣告結束。此時,布尼奧爾小城市民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們紛紛投入到了另一場戰鬥——打掃街道,與剛剛的興奮激動相反,這次的戰鬥反而是一派平和景象。不大一會兒,整個廣場和街道被打掃得乾淨如初,布尼奧爾城又恢復了往常的寧靜,這個世界又安靜了。

布尼奧爾的「番茄大戰」到底始於何因呢?關於它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天,該城的一個小樂隊從市中心吹著喇叭招搖過市,領頭者更是將喇叭翹到了天上。這時,一夥年輕人突發奇想,抓起西紅柿向那喇叭筒裡扔,並且互相比試,看看誰能把西紅柿扔進去。這就是「番茄大戰」的由來。

此後,「番茄大戰」每年一次,雷打不動,風雨無阻。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番茄大戰」愈演愈烈,涉及範圍逐漸擴大,街上的行人們也有點不甘寂寞地加入混戰。後來,世界各地慕名而至的遊客們也加入了「戰鬥」,遊客果然是從來不知消停為何物啊!有熱鬧就湊熱鬧,沒有熱鬧就製造熱鬧來湊,總之,遊客通過這樣的活動盡情放鬆了壓抑的心情,並重新找到童年的感覺,因此這個奇特的節日在西班牙正變得越來越盛行,風頭正猛。幾年前,布尼奧爾鎮「番茄節」也被西班牙政府列入了西班牙國家文化遺產,與鬥牛和奔牛節一樣成為了世界性的狂歡遊戲。

沉默中的奢華——西班牙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李白《對酒》

說起西班牙,很少有人會想到西班牙的葡萄酒,除了德國、法國的葡萄酒名聲太盛以外,與西班牙對其葡萄酒的宣傳的確太少也不無關係;因此,直到現在,西班牙的葡萄酒仍舊像是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大家閨秀一樣,溫柔綿長、口味甘醇卻從來無人知曉,當真是暴殄天物了。

在西班牙旅遊,無論吃正餐、夜宵或是其他小吃,充斥美味的餐桌上都絕對少不了西班牙的紅酒,可以說,西班牙的紅酒已經是西班牙人不可或缺的飲品了。葡萄酒與火腿是西班牙人每餐必備的食物。徜徉於西班牙古老的街道,伸手摸摸斑駁的牆壁,想像著這裡曾經有過的輝煌,走累了就隨意地坐下來吃點具有西班牙特色的佳餚,點一盤切好的火腿,喝一杯透亮甘醇的葡萄酒,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西班牙生產的葡萄酒品種多種多樣,目前已經有600多個品種,在這之中數量最多的要數白色葡萄的品種了,雖然如此,真正讓西班牙葡萄酒揚名天下的,卻是它的紅葡萄酒以及僅在西班牙才有的雪利酒。西班牙的紅葡萄酒氣味清醇、色澤濃厚,就如穿著紅色斗蓬的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讓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又如鬥牛士手中不停舞動著用來激怒公牛的紅色穆萊塔,讓人充滿鬥志、激情昂揚。傳說世界著名文豪海明威便是西班牙紅酒的狂熱「FANS」,他的多篇以西班牙為背景的著作就是在每天狂飲有「鬥牛之血」稱號的裡奧哈酒後文思泉湧,最終寫成佳作。

雪利酒,現今仍在生產製作的最古老的醇酒之一,稱其為古董酒也不為過。據說在莎士比亞時代,雪利白葡萄酒被公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也曾經一度被莎士比亞贊為「裝在瓶子裡的西班牙陽光」。幾個世紀以來,雪利酒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西班牙名酒,在西班牙享有「國酒」的美稱。一瓶深藏多年後剛剛破瓶的雪利酒風味如同西班牙酒館中那千嬌百媚的舞孃一樣,令人神往、讓人迷醉。

西班牙擁有一百多萬公頃的葡萄園,居世界第一,釀酒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隨著歷史的發展,西班牙曾經一度衰落的葡萄酒業已經撥開雲霧見天日,又重新興盛了起來。

「水晶葡萄,暈色帶白,如著粉形大而長,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兩種,酸甜兩味;綠葡萄,出蜀中,熟時色綠,至若西番之綠葡萄,名兔睛,味勝甜蜜,無核則異品也;瑣瑣葡萄,出西番,實小如胡椒,……雲南者,大如棗,味尤長。」這是徐光啟《農政全書》中一段對於葡萄種類的描述。西班牙的葡萄是一個受上天譽顧的寵兒。地中海沿岸地區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而地中海海洋又可以反射大量的藍紫光以及紫外光,尤其是藍紫光更能很好地促進葡萄生長,從而提高漿果的品質,畢竟,優良的葡萄才是西班牙葡萄酒的重要保證。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好像沒費什麼工夫就能釀出很多世界知名的美酒。西班牙人的性格和法國人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比較一致的,天性都比較浪漫和懶散。但西班牙人與法國人的不同之處是,西班牙人生活中的那種散漫之氣在釀酒時也被西班牙人帶了進去,就像著名的裡奧哈酒,人們很難想像這款名酒在釀製好了之後,常常要被置於酒窖中一放就是十幾二十多年,當真是養在深閨了,存放期間既無人過問,也無人管理,但是,正是這種「棄養」方式成就了西班牙葡萄酒神秘味道的秘訣,經過這種雪藏,葡萄酒不僅沒有被氧化酸敗,反而更加的醇厚、柔和、芳香四溢,這就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裡奧哈神話」。時至今日,西班牙人仍保留著這種傳統的古法釀酒,以此保證每一滴葡萄酒的醇正香滑,願這個古老國度的液體國寶再一次在小巷中飄香。

◎藝術王國中的驕子

獨臂的文學巨匠——塞萬提斯

他是被譽為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他一生的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他的名字和他的文字一樣享譽世界文壇,在世界文壇上,他可以代表西班牙,他就是塞萬提斯,世界名著《堂吉訶德》的作者,有評論家們稱《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寶貴瑰寶之一。

為了紀念塞萬提斯,西班牙政府特別設立了一個「塞萬提斯文學獎」,這是西班牙政府最早設立的文學獎,凡是以西班牙語進行的創作,只要作品足夠優秀,無論是什麼國籍,都可以成為「塞萬提斯文學獎」的候選人。授獎儀式每年舉行一次,地點是在塞萬提斯的故鄉阿爾卡拉德埃納雷鎮(在首都馬德里附近),整個儀式由西班牙國王親自主持,這個獎項也被譽為是「諾貝爾西班牙語文學獎。」1990年,新一屆「塞萬提斯文學獎」的獲得者出爐了,那就是三毛,這是一項極大的榮譽,而這個獎項三毛是當之無愧的,只可惜,獲獎的第二年三毛就香消玉殞了,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16世紀的西班牙,這是西班牙盛極一時風光無限的時代。當摩爾人被驅逐回北非,西班牙從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統一。在西班牙王廷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為殖民掠奪提供了源地,同時也強行開闢出市場供資本主義萌芽茁壯成長;航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對美洲的掠奪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一些城市裡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萌芽。西班牙擁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為當時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如同曇花一現般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的多次失敗戰爭,極大地耗盡了國庫資產,從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國內,封建貴族與僧侶依舊保持著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煎熬之中,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尤為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儘管專制王權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尋找到機會得到傳播,因此在這時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23歲的塞萬提斯來到了意大利,年輕充滿激情的他在一年後,終於因為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驅使他報名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準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塞萬提斯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鬥中,以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二十四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鬥中負傷三次,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後被人稱為「勒班多的獨臂人」。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後,他帶著基督教聯軍統帥胡安與西西里總督寫給西班牙國王的推薦信踏上返國的歸途。

歸國途中塞萬提斯不幸遭遇了土耳其的海盜船,在被擄到阿爾及利亞後,由於懷揣這兩封推薦信的關係,土耳其人把他當成了重要人質,準備向西班牙勒索巨額贖金,但是西班牙皇室卻沒有為一個普通人破費重金。做了奴隸的塞萬提斯策劃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的結果而告終,但是他的勇氣與膽識卻意外地得到俘虜們的信任和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親友們終於努力籌資把他贖回,回到家鄉的他已經是三十四歲了。

塞萬提斯回國之後並沒有因為他的英雄身份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因此,他依舊終日為了生活而奔波。他一面著書一面工作,什麼樣的工作他都做過,他不止一次因為無法上繳稅款而被捕入獄,甚至遭受無妄之災。就算入獄他也不忘寫作,《堂吉訶德》有一部分就是塞萬提斯在監獄裡構思並寫成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之後塞萬提斯去世的日期——3月2日,被西班牙政府定為「讀書節」,並最終得到承認。在天堂的塞萬提斯應該感到欣慰了吧!同樣作為寫作之人,在這方面三毛與塞萬提斯倒是極為相似。

塞萬提斯自幼愛好文學,在生活窘迫的條件下,他只能靠賣自己的文字來養活一家妻兒老小的生活。他用文學語言給商人寫一篇篇的廣告文案,他寫過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也數不清的抒情詩、諷刺詩,但是遺憾的是都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也曾應劇院的邀請寫過三四十個劇本,但上映後並未取得預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園牧歌體小說《伽拉泰亞》(第一部),雖然作者自己很滿意,但是文壇並不買他的賬。塞萬提斯五十餘歲開始創作《堂吉訶德》,最終為世界文壇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書中堂吉訶德在遊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抨擊教會的專橫跋扈,揭示出人民生活的困苦。而堂吉訶德以及桑丘,則一躍成為西方古典文學中的兩個經典形象,聞名於世界。

著名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當《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面世時,立刻風靡全國,創造了一年之內再版六次的神話。這部小說雖然沒有讓塞萬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共2卷,書中主要描寫一個瘦弱的沒落貴族吉訶德因為過度迷戀古代騎士小說,竟然學著古代騎士那樣用破甲駑馬把自己裝扮起來,把醜陋的牧豬女當作美若天仙的崇拜貴婦,再讓矮胖的農民桑丘·潘札作為自己的侍從,吉訶德3次出發周遊全國,去創建扶弱鋤強的騎士業績,荒唐的行為和打扮鬧出不少笑話與誤會,而碰壁受辱則成了家常便飯,最終,不是被打成重傷就是被當做瘋子遣送回家。小說中出現的人物將近700個,描繪的場景從宮廷到荒野遍佈全國各地。小說深刻地揭露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用幽默地筆調譴責了貴族階級的荒淫腐朽,展示出了人民的痛苦和鬥爭,觸及了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小說塑造的吉訶德是可笑、可悲但又可敬的,而求實膽小卻聰明公正的農民桑丘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塞萬提斯為世界文學成就了兩個經典人物,同時,這部小說也將現實主義以及浪漫主義巧妙結合在一起,書中既有樸實無華的真實生活,也有滑稽誇張的虛構情節,在反映現實深度與廣度的同時,又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人物的典型性,這使得這部小說一瞬間從眾多書籍中脫穎而出。

當代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畢加索

三毛是如此欣賞畢加索,甚至願意以身相許,在畢加索的畫中三毛找到了知音的感覺,剎那間的心心相通,那種感覺妙不可言。

「我看的第一本畫冊,一巨冊的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的平生傑作……看見畢加索的畫,驚為天人!噯!就是這樣的,就是我想看的一種生命,在他的桃紅時期、藍調時期、立體畫、變調畫,甚而後期的陶藝裡看出了一個又一個我心深處的生命之力和美……而我,也想有一個願望,我對自己說:將來長大了,去做畢加索的另外一個女人。急著怕他不能等,急著怕自己長不快。他在法國的那幢古堡被我由圖片中看也看爛了,卻不知怎麼寫信去告訴畢加索,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女孩子急著要長到十八歲,請他留住,不要快死,直到我去獻身給他。這一生,由畫冊移情到畫家身上,只有專情地對待過畢加索。他本人造型也美,而且愛女人,這又另我欣賞。藝術家眼中的美女,是真美女。畢加索畫下的女人,個個深刻,是他看穿了她們的骨肉,才有的那種表達。那時候,我覺得自己也美,只有藝術家才懂得一種美。」

三毛是極愛畢加索的,可以說畢加索是三毛的第二個單戀對象,她極度狂熱地崇拜著才華橫溢的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盲目崇拜了,甚至很小的時候就興起了要做他「另外一個女人」的念頭,不敢斷言當時有這種想法的三毛是過於成熟還是非常幼稚,只知道在三毛的心裡,畢加索的形象是很高大的。畢加索,是三毛兒時的一個夢想,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三毛只能通過欣賞畢加索的作品來慰藉自己了。

出生在西班牙的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具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一生作品無數,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達到了37000件,其中包括一千多幅油畫,七千多幅素描,兩萬幅版畫以及六千多福平版畫。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至極。畢加索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世時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的時候,法國一家報紙通過一次民意調查中顯示,畢加所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對於作品,畢加索曾經說過:「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後人在總結他的繪畫路程時,試圖劃分出畢加索一生的幾個創作階段,分別是「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以及「抽像主義時期」。

也許是因為對世事無常的敏感,也許是因為家境不佳而早熟,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孩子所特有的憂鬱之感,所以早期畫作多是以表現派為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努力研習學院派的技巧和傳統的主題,創作了像《第一次聖餐式》這樣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畢加索十四歲那年同父母一起移居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在那裡他進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見識到了當地的新藝術以及新思想,他感到他的思維變得清明而開闊起來;然而,正當他躍躍欲試、想要嶄露頭角之時,卻碰上當時西班牙與敵國搶奪殖民地失利,政治激烈的變動使得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重點城鎮的巴塞羅那則首當其衝,於是在這種興奮與絕望的雙重刺激之下,在潛意識裡畢加索開始不知不覺地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鬱動力。

上天是公平的,當你覺得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上天會像聖誕老人一樣悄悄地送給你一份禮物,上帝雖然關了畢加索巴塞羅那的門,卻為他打開了巴黎的窗。漂泊在巴黎的畢加索,貧困無助,落魄失意,就在這個時候,芳華正茂的美麗少女奧麗薇飄然走進了畢加索的生命,給畢加索的生命重新帶來了亮麗的顏色。愛情的滋潤和甜美讓畢加索那顆本已對生命失望而變得固執頹喪的心靈重新生動起來,原本筆下沉淪痛苦的藍色,開始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情愫。這種情愫細細緩緩地燃燒掉舊有的悲傷,此時的整個畫風膨脹著一種幸福的溫存和情感歸屬的喜悅。畢加索進入了「玫瑰紅時期」。這個時期,畢加索的作品,人物表情一如既往的冷漠,但卻已經開始注重畫作整體和諧的美感以及對細微人性的關注。色彩比起藍色憂鬱時期鮮艷明朗了許多,情感已經不在先前那種無望的深淵中游離徘徊,而是漸漸地剝離了出來。先前缺乏生命力的悲哀已經被放棄而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生百態的極大興趣、關注以及信心。猶如《穿襯衣的女子》之中,年輕的女子身著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胴體被輕柔地勾勒出來,與偏向黑暗的背景相輔相成,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年輕女子特有的自信以及傲慢;讓人感受到了鬼魅般纖細隱約的美感。整個畫作氣氛幽柔而細緻,在氤氳中垂憐著一種病態美,看似頹廢卻又自信樂觀,百轉千回之中就被這幅畫深深吸引。

畢加索的後期畫風傾向於原始藝術,開始致力於簡化形象。這使得畢加索的畫風曾一度轉入寫實。而到了1930年作品的風格又明顯的傾向於超現實主義,由此可以推斷,這段時期,畢加索的精神狀態是不太穩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畢加索創作了一幅以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的作品——《格爾尼卡》。這幅畫是一幅抽像畫,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手法的完美結合而著稱,在這幅畫中,一切事物都劇烈地扭曲變形,畢加索運用誇張的筆觸和著無數幾何彩塊的堆積,幾近抽像只能,表現出了被侵略人們的痛苦以及受難場景,而與其相對的則是侵略者可憎的獸性,這幅畫所體現的思想感情極真實地表達了當時畢加索內心的多種複雜情感。

畢加索的一生是嘗試與探求的一生,他不斷嘗試和變化藝術手法,並以此去探求千變萬化的藝術世界,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藝術手法……多派風格都被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吸收消化以及融合,並將其轉換成為自己的特有風格。但他畫作中的個性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這也是他的才能之一,那就是吸收融合各種變異風格為自己所用的同時,保持著自己那粗獷剛勁的個性,這樣做不但不矛盾,反而在各種手法的運用之中,都達到了內部的高度統一與和諧,可謂集千家精髓為我所用。在畢加索的一生之中,他從來都沒有特定的老師,同時也沒有特定的學生。畢加索曾經說過的話很多,但有一句卻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作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必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

如果三毛也能有如此平靜而豁達的想法,想必就不會那麼早地離我們而去,而畢加索也正如他平靜的想法,靜靜地,如願以償地走過了他一生九十三個春秋,留給後人無限的敬仰與財富。

西班牙藝術奇葩——弗拉門戈舞蹈

「那我們跳舞吧!既然沒有了過去,現在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

——電影《老人與貓》

西班牙、吉普賽、弗拉門戈舞、摩爾人……實在是說不清將這些詞語疊加起來產生的意象交匯將給人帶來怎樣的一種衝擊感覺,它們是否有內在聯繫,它們之間的羈絆又是什麼,已經無人能說的清楚,只有那霎時間撲面而來的神秘氣味,把我帶向了那一個遙遠而充滿苦難與悲樂的地方。

弗拉門戈,你可以說它只是一個舞蹈的名稱,但它的內涵卻遠遠不止如此,現在的它,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民族的象徵。而弗拉門戈舞,也遠遠不是一種舞蹈所能表達的意義。它是一種追求,是一個民族的堅持。

舞蹈開始了,黑衣的女人,盡情舞動著一身的傲慢與瀟灑、冷漠與決絕,與其相對,紅衣的女人則用舞蹈讓一腔的憤怒之火噴薄而出,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撕裂之勢;此時,周圍的一切全然消失,一片靜謐,只有那神跡般的飄渺之舞、雕刻般的冷峻臉龐以及驟雨般的激烈姿態在眼前飄散,時而是低頭順目的沉寂,時而是狂風暴雨的激憤……既沒有和諧的優雅,亦沒有取悅的媚意,自始至終只為自己而跳,只為跳舞而跳舞,一股巨大的張力隨著舞者的舞姿在周圍迸發,讓人無時無刻都能感覺到那滿腔的憤怒以及強烈的內在精神力。了不起的舞者,了不起的舞姿。它也會扭轉,但不似芭蕾那般是柔美婉轉的波浪,那是如鐵絲般堅硬而冰冷地扭曲,猶如憤怒的水蛇一般掙扎,一切的一切,驚艷而又刻骨,想要放棄卻又欲罷不能。

弗拉門戈,大體劃分,由三個部分組成,剛代代表著歌,鐸蓋代表著琴,巴依萊代表著舞,即歌、琴、舞,歌排在第一位。描寫弗拉門戈的文字從來都是相似的,驚人的如出一轍,弗拉門戈的歌「毫不優美,更無圓潤」;弗拉門戈的琴「撕心裂肺」,弗拉門戈的舞「肆意狂流,傾瀉奔騰直下」。

吉普賽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到底是不是弗拉門戈,這是有待考證的,因為只有在安達盧西亞地區才能看到它的存在,感覺它的氣息,於情於理,我更願意相信弗拉門戈是屬於吉普賽人的,也只有吉普賽人才有舞動它的資格,因為只有一個經歷過深重災難的民族才可能擁有這樣堅毅的歌曲,這樣昂揚的琴聲,這樣激越的舞蹈。在西班牙,在安達盧西亞,吉普賽人經歷過的一幕幕人間悲喜,都轉而用弗拉門戈舞這種藝術形式表達了出來,一切只為傳達情緒,使用無言的形式來表達心中的語言,一切盡在不言中。

吉普賽民族,一個流浪的民族,只可惜,三毛已經認定自己的前世是印第安人了,否則,把同樣喜愛流浪的她的前世許給吉普賽,應該也不為過。吉普賽的生活一直是苦痛的,所以他們需要安慰、需要平衡、需要發洩,於是,弗拉門戈來到了他們的面前,挽救他們已沉淪許久的心。這或許是他們面對生活與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所有的苦難已經鬱積在了他們的血液深處,這也許是他們在一年年的流浪路上所得到的撕心裂肺的傷,生命本身的苦以及外族蔑視的痛,一次一次的無聲鬱積,一代一代的深厚沉澱,蓄勢待發之後迸發出了悲愴的曲調,那悲痛而衰落的詞彙以及嘶啞而深沉的聲音,鍛造凝練出了激憤的舞蹈——弗拉門戈。吉普賽人知道,越是有著難言的苦痛,就越要微笑,就越需要用舞蹈來發洩。三毛亦是,因為愛而滿目瘡痍的心,唯有通過舞蹈來安慰修補,以紙為舞台,以筆為舞者,盡情舞蹈,只可惜,一切已晚,三毛心中鬱積的苦痛,已是無法消除的了。

六七個世紀之前,漂泊四方的吉普賽流浪者帶著東方印度踢踏舞的節奏,攜著阿拉伯的神秘感傷的風情,來到了西班牙,來到安達盧西亞,把沿途吸取的元素融合在自己潑辣奔放的歌舞中,講述那流浪的故事。

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遠處炫耀著特權,在凌亂不堪的小巷中,居住在大城市貧民窟裡的吉普賽人,藉著酒精和即興創造的音樂與舞蹈,抒發他們生活中的失敗、快樂、憂傷、難過,以及所有一切伴隨他們的情感。

那些佔人口極少數的民族,在面對極端的生活困境時所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是弗拉門戈舞最為根本的特點。只要世界上一天有愛與恨,純潔與痛苦,不公平與尋找自由,弗拉門戈就會存在下去。

弗拉門戈舞是吉普賽姑娘表達愛恨情愁的最佳載體。風情萬種性感艷麗的西班牙女郎,或用腳踏地,或捻動手指發出脆響,或手持響板敲擊,腳下是雨點般激動旋律,手臂和上身卻是意外的鬆弛,技術與藝術在弗拉門戈舞中得到完美的統一。在舞者的舉手投足中表達出人性最無保留的情緒。頭和手臂舞出各種優美而傲慢的姿勢在緩慢的節奏中慢慢開始浮現,漸漸地舞步加快,樂師以嫻熟的指法彈撥出急促多變的節奏,氣勢如狂風驟雨忽來,舞步也在一瞬間緊密而至,突然,吉他手在吉他上彈下最後一響,舞蹈者亮出優美的造型,一切都戛然而止。

以熱情狂放著稱的弗拉門戈舞蹈是世界藝術舞台上最耀眼的那一抹紅色。近幾十年來,弗拉門戈藝術家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將弗拉門戈舞的火種在世界各地點燃,熊熊燃燒。這火焰經久不息地撩撥著人們的心弦,讓人上癮般不能忘懷,這感情和脆弱並存。一潰,便是天崩地陷,內心的驚恐慌張,突然無從遮掩。

用心歌唱、剖心剖肺的大悲大慟,加上弗拉門戈舞有意越過悲慟的大徹大悟,整個人生,整個世界,都含在裡面了。也許,弗拉門戈舞正在掀開它的神秘面紗走出來,稀釋了曾經的苦難,不再是那般的剛烈和冷峻,孤傲和決絕,卻是取悅的,微笑的,言語的,和這個世界輕輕地接洽。三毛也輕鬆地說過:「既然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那麼現在來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

用一磚一瓦表現思想——西班牙天才建築師高迪

文藝復興時代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曾經高度讚譽了有地中海曼哈頓之稱的巴塞羅那,稱它是是西班牙的驕傲,並且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巴塞羅那依山傍海、地勢雄偉,地中海的氣候舒適宜人,市區內文藝復興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各類建築和現代化的樓群交相輝映。巴塞羅那,以其獨特的建築藝術稱榮世界。然而城市中幾乎所有極富盛名的建築物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被稱作巴塞羅那建築史上最瘋狂,也是最前衛的建築藝術家——高迪。

高迪全稱安東尼奧·高迪·伊·克爾內特,出生於離巴塞羅那不到100公里的加泰羅尼亞小城雷烏斯,他的建築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原創精神、最重要的建築。

常人很難想像天空、雲層、山脈、水面,以及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的造型能夠應用在水泥砌築起來的建築上,而在高迪的建築中,世界萬物皆可擁有建築的靈氣。高迪的建築同我們以往所能夠見到的歐式建築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一位用建築來表達思想的哲學家,高迪對西班牙傳統建築進行瞭解構,在高迪的眼中,建築就是震撼的交響樂,就是絕美的雕塑,就是千古流傳的詩篇。在這樣的思想下,高迪的風格既不是純粹的羅馬式、哥特式,也不是二者結合的混合式,而是融合了東方伊斯蘭風格、自然主義以及現代主義等多種元素,是一種高度「高迪化」了的藝術建築。高迪尤其喜歡在建築物上使用曲線來進行設計,他拒絕在建築物上使用直線,因為他一直認為直線是人類臆想的,是不自然而且單調的。高迪在設計中最偏愛的幾何形體就是圓形、雙曲面和螺旋面,他完全擯棄了徹頭徹尾的直線設計,而使用了不同於一般歐洲風格的建築方式,終於,巴塞羅那成為了一座夢幻之城。

米拉之家、巴特略公寓以及戈埃爾公園,這些優秀的建築均出自高迪之手,甚至於他的未完成作品——聖家教堂,都讓人不能不聯想到西班牙人那膽大豪放、敢想敢做的民族特性。我們似乎也可以明白,典型的地中海盆地藝術,這恰恰就是高迪想要為人們展示的東西。高迪的身上充滿了原創精神,正如他的名言所說:「創作就是回歸自然」,高迪滴水不漏地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和幻想是高迪大多數建築靈感的來源,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紋路、蜂巢的格致、神話人物的形狀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存在,但是它們身上卻又常常有著被人遺忘的精彩之處,只有高迪發現了這一點,並融入到了他的建築理念之中。高迪,一個像三毛一樣愛著大自然的人,他的建築以及她的文字都是回歸自然的代表。

被許多當地老百姓稱為「石頭房子」的米拉公寓。外觀酷似斷崖,使用的是內外連續性的建造方式,整個公寓被視作「迷宮」的寫照。連續不斷的彎曲造型,就像海浪起伏,動感味十足,立面大窗上一個個的洞好似蜂窩般可愛,會讓人不自覺的認為這座神奇的房子就是那被海浪侵蝕後的岩石。高迪還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突出物,有的像遠古時代身著銀色盔甲的戰士,有的像神話故事中的食人怪物,有的則像安詳而沉靜的教堂的大鐘。其實,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煙囪和通風管道。

巴特略公寓,遠遠望去好似一幅抽像派畫家筆下的風景畫,從中可以讀出高迪對自然界中各種形狀結構的獨特詮釋。如骨架、軟骨、貝殼、翅膀、熔岩以及花瓣。公寓的露台就像一個骷髏頭,柱子看上去像是一根根插入土中的骨頭,屋頂則彷彿是佈滿閃亮鱗片的魚背,看似山脊上聳立的險峰卻只是公寓房頂上的一個煙囪。

戈埃爾公園,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終於建成了,怪異的造型讓人感到彷彿走進了魔幻般神奇的世界,繽紛的西班牙瓷磚讓公園流動的曲線更顯得動感強烈。公園那條長蛇般的座椅,椅子的高度、背部的弧度,座椅的寬度以及人坐上去相距的空間,都恰到好處地保持了朋友之間促膝長談應有的距離。這種人性化的設計,在公園的每個角落都能夠輕易地發現,不由得讚歎高迪果然是個心細之人。

聖家族大教堂,是高迪建築生涯中的頂峰。自1883年開始接手聖家教堂,他就專心致志於這一教堂的建築,直至生命終結。聖家族大教堂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五顏六色的馬賽克讓螺旋形的樓梯色彩斑斕,還有栩栩如生的雕像宛如從牆上生長出來的一般……繁複的細節與裝飾是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但是這座龐大的建築卻顯得十分輕巧,就好像孩子們在海灘上造起來的沙雕城堡。教堂上部有四個高達105米的圓錐形塔高聳入雲,紀念碑般地昭示著不朽的偉大神靈。塔頂是怪誕的尖葉柿,整個塔身通體遍佈著百葉窗,看上去像一隻精美的鏤空的大花瓶。教堂外部的雕刻精美而獨特,不論是十字架上的耶穌,還是根據《聖經》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創作的主題雕塑,都會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即使你對基督教一竅不通也沒有關係,只要你佇立在聖家教堂前,你就會被那崢嶸、奇異的雕刻紋理所折服,你會無法平息內心的震撼。高迪雖然不是一位教育家,但他深諳教育環境的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高迪離開人世已經七十多年了,聖家教堂從1882年動工,迄今為止,已有一百二十個年頭了,但是聖家教堂仍然沒有竣工。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在一個現代化程度如此高的城市,聖家教堂就好像一幅永不完工的半成藝術品,懷著人們對它的期望,繼續矗立在那裡。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永不完工,才能襯托出高迪建築所帶有的神秘色彩以及不朽魅力。

如今,巴塞羅那已經有17幢各具特色的建築物被列入西班牙國家文物檔案,不僅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4年也將戈埃爾城市公園宣佈為國際紀念碑性建築,看看這些成功,看看世人對高迪成就的承認與讚揚,就知道建築師高迪,沒有辱沒作為一個天才建築家的使命。也正是因為高迪,西班牙建築領域裡被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也才有了巴塞羅那今日更輝煌絢爛的美麗。巴塞羅那為高迪提供並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而高迪又讓巴塞羅那一直那麼熠熠閃光,說不清是巴塞羅那成就了高迪,還是高迪成就了巴塞羅那,只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以建築為一生追求的高迪是樂觀而快樂的。

繞樑三日猶不絕——西班牙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

如果你聽過世界三大男高音那響遏行雲猶如天籟的演唱,你一定不會忘記那種被音樂深深震撼的感覺。在遙遠神秘的西班牙巴塞羅那,那個人才輩出的城市,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何塞·卡雷拉斯的故鄉。1971年卡雷拉斯獲得意大利「威爾第聲樂大獎」,逐漸成為世界頂級的抒情男高音。卡雷拉斯與帕瓦羅蒂、多明戈並稱20世紀末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

1946年卡雷拉斯誕生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一戶普通的家庭。他有一位支持共和國制的潦倒教師的父親,而母親則是一位性格堅強的女人,雖然家境窘迫,但是懂事的卡雷拉斯對此卻從未感到過沮喪。

卡雷拉斯七歲之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觀看了電影《偉大的卡魯索》,馬裡奧·蘭扎是電影的主演,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美妙的歌聲給小卡雷拉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那個時候起,卡雷拉斯就立志要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偉大的音樂事業。卡雷拉斯很幸運,因為他有一個大力支持他的父親,他進入了當地的音樂學校學習鋼琴,進步飛快,於是他又在學習鋼琴後不久開始了聲樂的學習。

卡雷拉斯在巴塞羅那音樂學院開始學習聲樂,他的老師是皮戈教授。在學習的這段期間,皮戈教授著重訓練他的嗓音,並要求他保持音區的連貫,這為卡雷拉斯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名後的卡雷拉斯認為,男高音在整個音域之中的難度是最大的,因為那是訓練出來的假聲,而不是自然的聲音,然而,話雖如此,卻沒有比男高音更能激動人心的唱法了。所以,能唱男高音的一般都是英雄,或者是風流倜儻的第一男主角。在卡雷拉斯身上從未出現過被認為是男中音的情況,這都要歸功於卡雷拉斯天生的高音域。

二十五歲的卡雷拉斯以意大利「威爾第之聲」歌唱比賽的第一名結束了他的學生時代,自此開始了他多年的職業生涯。1972年,卡雷拉斯前往美國參加演出,在他以紮實的唱功演唱了吉亞卡莫·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中的平科爾頓後,紐約市歌劇院立即與他簽定了為期三年的合同。從那時起,聲樂界對他的評價就是「甜潤,抒情的男高音,擁有天鵝絨般的嗓音」。《歌劇》雜誌也曾經評價他稱:「卡雷拉斯是本年度最令人滿意的男高音。儘管他的演技仍略顯不足,但當他張開肺葉時,就會顯現鮮明的效果。」

這時,他的嗓音和颱風已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抒情音色被業界人士認為非常適合出演意大利歌劇中較輕的角色。而對於法國歌劇,卡雷拉斯則認為應當用圓潤的嗓音清晰地去演唱。卡雷拉斯對歌劇角色的理解能力有著過人之處,非常善於把握劇情,巧妙地平衡人物和音樂本身。這些優點的集中讓卡雷拉斯取得了空前成功。他所塑造的魯道夫、卡拉夫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卡雷拉斯對於處理歌唱技巧與戲劇表演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視的,他認為歌唱是將好幾件東西融合在一起,僅僅具備唱歌的天賦,或者天生有一副好嗓音,再或者只有獻身精神,都是遠遠不夠的,一切必要的條件都必須具備才能唱的完美。卡雷拉斯曾經說過:「我相信我自身具備歌唱的才能,但是我深知有些人比我條件要更優越。我在歌唱、理解人物和處理戲劇衝突方面比發聲來得容易。我始終認為聲樂技巧應為表演服務而不光是為了表現聲音技巧本身,更不應使聽眾感到僅僅是技巧。當然,沒有真功夫就不會有好的高音。」

對待演出方面卡雷拉斯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在某一次《卡門》第三幕的綵排中,當演到唐·何塞拔刀向埃斯卡米洛擲去的時候,刀套竟然意外地沒有打開,這顯然是劇務方面的過失。仍然留戀在戲中人物和情節的卡雷拉斯十分惱火,他不斷地用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德語向在場的經理、指揮和其他人員抱怨:「一群內行人怎麼能在這種關鍵時刻出亂子呢?難道劇務們不知道排演正在進行,這種錯誤雖然不會使整部歌劇失敗,但至少也會讓這次排演告吹不是嗎?」對於一名著名的歌唱演員來說,歌劇中的每一段對白和每一處情節都如同優美的音樂一樣重要。當場沒有一個人認為卡雷拉斯的怒火出了格。作為演員,他只是希望他的表演受到尊重。正式演出順利地進行了。卡雷拉斯精美的歌唱和表演技巧緊緊扣住了觀眾的心弦,演出結束後,主要演員為觀眾謝幕22次,其中有8次是屬於卡雷拉斯的。

1987年的夏天,卡雷拉斯不幸被診斷出患有血癌,還好不是晚期。不久,他在巴塞羅那和西雅圖分別做了兩次骨髓移植手術。僅經過了一年的治療,卡雷拉斯竟然奇跡般地戰勝了病魔,他可是原本被醫生認為存活幾率不到10%的人,於是,在1988年7月11日的巴塞羅那露天廣場,卡雷拉斯舉行了復出音樂會,此後又以規模空前的歐洲巡演慶祝自己的歸來。1989年,卡雷拉斯在西班牙梅裡達演出了歌劇《梅迪亞》,繼續自己的舞台生涯。他罕見的生命力令世人欽佩。

在卡雷拉斯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經灌制過大量的唱片,每一次唱片的灌制都對以往曾經演唱過的很多歌劇詠歎調以及藝術歌曲進行了重新詮釋,並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在這些唱片之中,人們感受到了重獲新生的卡雷拉斯帶給他們的超越生命的領悟。他的歌聲變得更加深邃,但同時也保持住了原有的風格,歌聲依然那麼的自然而厚重,柔到極處,反而帶有一種「含蓄的激情」。1992年,卡雷拉斯與「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共同演唱了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題曲《永遠的朋友》,天籟一般的歌聲讓在場的人們難忘今宵。

自從1990年起,卡雷拉斯開始與帕瓦羅蒂、多明戈共同組成世界三大男高音組合,到世界各處舉辦「世界三大男高音系列音樂會」。在每一次音樂會中,人們總能感受到卡雷拉斯性格中溫和的一面,在三位歌唱家中,內斂的卡雷拉斯總是最低調的一位。在三大男高音中,帕瓦羅蒂和多明戈似乎總像一對歡喜「冤家」,帕瓦羅蒂的歌迷們宣稱,多明戈的演唱平淡而沒有特色;多明戈的崇拜者們立刻針鋒相對地指責帕瓦羅蒂演唱的全部曲目以及演技缺乏創造性。然而,在卡雷拉斯面前,這些喜歡吹毛求疵、互相指責的人們都會把無休無止的相互攻擊變為服服貼貼的緘默。其實人們客觀地分析這三位大師,就會發現他們的演唱其實各有千秋:帕瓦羅蒂的演唱熱情、奔放,易感染人;多明戈的歌聲具有一種渾厚深沉的感染力;卡雷拉斯則將質樸、純情融為一體。卡雷拉斯與帕瓦羅蒂、多明戈都保持著很深的友誼,並一直在內心感激兩位大師熱情的扶助與極大的寬容。當他的演唱剛步入世界舞台的時候,正是他們向他提供了源源不斷地支持與幫助,才讓他成長為今天如此成熟的地步。多明戈曾經說:「說到卡雷拉斯,我不僅欣賞他漂亮的聲音,而且敬佩他那種任憑別人如何苦口婆心勸告他應該怎樣或不應該怎樣的時候,只沿著自己認定的道路走下去的決心和勇氣。」帕瓦羅蒂也深有感觸地說過:「男高音歌唱家到了卡雷拉斯這一代,可以稱得上是登峰造極了。他是一個偉大的新發現者。」

卡雷拉斯一直是一個敢於追求,不願服輸的人,即使面對死亡他依然不放棄理想。因此,他的事業與夢想仍在繼續。

◎訴說那一段血淚史——西班牙的殖民文化

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倫布

說起哥倫布,三毛一定會想起一個身影,只可惜此哥倫布非彼哥倫布,三毛腦海裡浮現的一定不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而是一隻肥肥的大花貓,差點把鳥兒安東尼吃掉的貓,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安東尼就是這只名叫哥倫布的貓的新大陸。

如果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恐怕就沒有以後三毛的中南美洲之旅,畢竟,西班牙與中南美的關係實在很微妙。哥倫布的這次尋夢航行,將西半球的隔離狀態徹底打破了。同時,哥倫布對美洲的發現也順應了歐洲資產階級掠奪新財富,以及發展資本主義的迫切要求世界市場也因此而形成,大量金銀流入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被擴大了,於是,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被推動了,這也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所以,這次發現在人類整個文明進化史上的地位絕對是無可取代的。

走向新大陸的浪潮被掀起來了,這都是由於哥倫布的航行與發現,這次發現向歐洲殖民者與探險家們吹響了第一聲號角,從而開啟了人類全球化的過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意大利、英國以及荷蘭等的探險家們紛紛出動,他們的足跡很快踏遍了整個新大陸。緊跟哥倫布足跡的麥哲倫開始進行環球航行,這一航行便證明了地球是圓的這一偉大結論。哥倫布的首次遠航也為西歐國家向新大陸擴張,侵略,直至征服鋪平了道路,新大陸的門戶被強行打開了。西班牙等國家立即開始向美洲進行大舉的擴張以及侵略,經過此一役,西班牙很快成為了第一個日不落的殖民帝國。

哥倫布首次遠航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由於航海者的位置變化進入西半球而出現的磁針偏西現象,由於在意,哥倫布對此做了仔細的觀察測量記錄以及初步的具有實用意義的解釋。因此,哥倫布首次遠航在航海天文以及地球物理方面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另外,在歷時220多天行程8000多海裡的跨洋航行中,哥倫布的船隊沒有損失一人,這也創造了航海史上的一個新記錄,標誌著人類的航海技術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然而,偉大並不代表沒有缺憾,哥倫布等人並不是帶著和平的目的來拜訪美洲的,而是作為一名殖民主義者和征服者的急先鋒來美洲尋找和掠奪財富的。歐洲在拉美的殖民奴役制度的建立,讓美洲印第安人開始陷入殖民地的苦難深淵和被屠殺的血泊之中。哥倫布與其他同時代的基督徒一樣,專制而蠻橫,認為不信奉基督教的一切民族,都沒有天然權利可言,對於他們是要採取最堅決的手段,來迫使他們皈依基督教;如果頑固不化,就可以採取最嚴厲的手段加以懲罰,包括處以極刑和殺害。哥倫布在海地就是這樣「傳教布道」的,到了1496年,也就是哥倫布來到海地的第4個年頭時,海地的土著泰諾人從之前的30萬人銳減到20萬人,有些人是被驅趕而累死病死的,有些則是被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殘忍屠殺的。

但是,無論如何,哥倫布這一創時代的舉動所帶給人類社會和文明的影響無疑在人類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開創新時代的影響也是不容置疑的。

風光一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國

十六世紀上半葉是西班牙歷史上的最為鼎盛最為輝煌的時期,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在十五世紀末,西班牙統一全國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後,集市如雲,帆檣如林,吸引了全歐洲羨慕的眼光。上帝似乎很垂青西班牙,它借哥倫布的手把大部分中南美洲,小部分東南亞和北非等地區送給了西班牙,墨西哥、秘魯、智利、菲律賓、加納利群島等海外領地加起來居然比本土大幾十倍。1516年卡洛斯一世繼承了西班牙王位,1519年他又從祖父那裡繼承到了德國王位,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寶座,自此改稱卡洛斯五世,成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資本主義萌芽剛剛顯露尖尖角的西班牙依仗它龐大的軍隊和無敵艦隊稱霸於歐美兩大洲,開始瘋狂地掠奪黃金,經濟的發展為軍事打下良好根基,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從海外掠奪而來的黃金為資本主義工商業提供了有利的資金支持和充足的市場空間,工商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紡織、呢絨、絲綢、皮革、武器製造、造船等行業在當時都佔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地位,經濟上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一時間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漸漸成了無人挑戰的歐洲霸主。

殖民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並不光彩的時代。在殖民時代中,人性的自私和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西班牙作為早期的資本主義大國可以算作是殖民貿易的鼻祖,西班牙在十六世紀的極度興盛,就是在對殖民地的極度殘暴掠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歷史進步和人類發展的角度上來看,地理大發現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進化、科技發展的結果,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但是在當時,地理大發現的目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皇室之間所花巨資去開闢新的航線的初衷,就是為了追求財富,他們對於財富的概念也非常的清楚,就是貴金屬。因為在當時的歐洲受到《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描寫而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片遍地是黃金珠寶的大陸,所以歐洲國家在國力強大後積極發展航海事業,就是為了那個神奇的傳說,為了那些金燦燦的黃金。

最早登上大國舞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所有國家中最早從封建分裂狀態中走出來的兩個國家,形成了強大的統一中央政府。在當時,國家統一的形式表現為絕對主義王權,在歐洲所有的國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出現這種國家形態。資本主義追求的是金銀和財富,絕對主義王權則嚴格地執行和推動重商主義,兩者結合在一起,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近代以後世界上最早的「大國」。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義屬於早期重商主義,是重商主義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對殖民地的一種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搶劫和赤裸裸的爭奪。尤其是西班牙所使用的極其殘暴的手段,也就是所謂的新大陸的劫掠。印第安人民世世代代積累的金銀和礦藏,被西班牙人的船隊一船一船地運往歐洲大陸。據後人不完全統計,在公元1521-160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多達200多噸,白銀達18.6萬噸。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金屬開採的83%均為西班牙所得。充滿了血腥的屠殺讓當地無辜的印第安人90%以上慘死在西班牙殖民者的屠刀之下。為了填補人口空缺,西班牙就開始從非洲進口黑奴,於是又造成一種新類型的商業貿易,即奴隸貿易,從中獲得大量資金。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已經形成絕對主義王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了中世紀的封建主義殘餘,束縛住國家前進的動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兩國漸漸地沒落為西方窮國,讓英國法國等後起之秀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在政治、領土、金融、商業、貿易、軍事等各個方面都佔盡優勢的西班牙,為什麼一步步喪掉原有的優勢,一步步衰落下去,最後淪為徒有虛名的老朽帝國呢?

為了積累財富,西班牙政府制定嚴格的措施把金銀儲存在國內,禁止出口;但是金銀的本質終歸是金屬而已,不能吃不能喝除了做裝飾品外沒有大用途。

在當時工業水平並不是很高的條件下,手工生產效率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是有極限的。因此,金銀的大量流入就相當於貨幣投入激增,但生產能力卻沒有相應的增長,從而導致物資相對短缺,通貨膨脹嚴重。

統治階層看到問題後把通貨膨脹的原因歸於向殖民地輸出貨物,於是下令禁止向殖民地出口西班牙貨物,這在當時是個得到多數人擁護的英明決定。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導致西班牙的商業和工業失去了廣闊的市場,拱手讓出的市場反而促使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加工業迅速地佔領了西班牙國內和殖民地的市場。

由於市場的喪失,西班牙的工商業因為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困難而發展緩慢直至漸漸萎縮。而英國等國生產的商品卻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而逐漸物美價廉。在這樣的對比之下,在自由貿易比較優勢的選擇下,自己生產還不如購買合算,於是西班牙乾脆放棄了產業發展,只用從美洲掠奪回來的金銀來購買外國生產的貨物。西班牙人從西印度群島經過長距離的、長時間的、危險的航行之後所帶回的金銀財寶,以及他們曾經用鮮血和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就這樣被外國人舒舒服服地搬回到他們本國去了。美洲的金山成就了西班牙的霸名卻也磨滅了西班牙人祖傳的勤勉精神。

而同時期的英國沒有足夠的金銀「貨幣」,只能算得上是當時資本主義剛剛起步的小窮國。英國只有通過發展開礦、工業、商業及軍事工業(海盜)等渠道,採用重商主義政策去換取西班牙手中的金銀,剛好西班牙自己放棄了的殖民地市場給英國工業品帶來了巨大的銷路,英國的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壯大起來。手工工作效率的局限性,工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不足,促使英國資本家在利潤的驅使下積極改進紡織機械,尋求新的機械動力,最終導致了工業革命,使英國開始踏上了大國之路的征程。

1588年,曾經叱詫一時的龐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艦隊所擊敗。此後西班牙一蹶不振,最終被英國取代了歐洲霸主地位。

西班牙的戰敗而導致的落寞,表面原因是戰爭中一系列戰略戰術失誤和惡劣天氣的影響,根本上則體現了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技術力的巨大差距。英國的設計水平能夠生產出可以遠程毀船火炮和新型軍艦,而西班牙依然停留在原地沒有發展。西班牙在發展過程中有過豐富的資源,並且在每個時代都使資源按照利潤最優化來配置,改善人民的生活;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卻使得西班牙貧窮落後了,西班牙人從美洲掠奪又千辛萬苦地運回國內的財富並沒有用來提高技術力、發展生產力,而是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奢侈揮霍掉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選擇了追求進步的英國,淘汰掉了安逸享受的西班牙。這是歷史的必然,然而當時的西班牙人卻沒有意識到這點,從而錯過了良機。

大西洋的七顆鑽石——加納利群島

在歐洲人的心目中,如果選一個地方作為天堂的代名詞,那一定是加納利群島。陽光、海灘、棕櫚樹、藍天白雲,一望無盡的大海,四季如春般的溫暖,這個面積只有227平方公里的熱帶群島集合了所有可以讓歐洲人怦然心動的各種元素。因此無論是春、夏、秋、冬,這裡總是擠滿了前來旅遊觀光或者放鬆心靈的各國遊客,如詩如畫的風景同樣吸引了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

從版圖上說,加納利群島是西班牙的領土,但從實際地理上來看,加納利群島距離西班牙本土超過1000公里。從首都馬德里坐飛機飛往加納利的首府拉斯帕爾馬斯,需要兩小時45分鐘的時間。如果純粹從地理位置上來劃分區域的話,加納利群島應該是屬於非洲,因為它到非洲東海岸的距離要比到西班牙本土的距離近得多,加納利群島是在西班牙帝國對外擴張的時候強佔的殖民地,一直到今天成為西班牙的領土。由於加納利群島地處熱帶,因此這裡從來都沒有冬天,四季的溫差不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間的差距不超過1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27.1攝氏度,而且日照時間長,是一片真正的「溫暖之地」,這也是很多遊人選擇在冬天來這裡旅遊的原因之一。

在英語裡,加納利有「金絲雀」的意思,人們用「金絲雀」來形容加納利群島,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三毛在《溫柔的夜》中寫到:

「……加納利群島,國內亦有人譯成——金絲雀群島——因為加納利和金絲雀是同音同字,這兒也是金絲雀的原產地,但是因鳥而得島名,或因島而得鳥名,現在已經不能考察了」。

的確,加納利群島和金絲雀一樣美麗豐饒,小巧而精緻。在這片島嶼上,碧水藍天,棕櫚環繞,一望無際的白色沙灘好像一片片柔軟潔白的紗巾平鋪在海水和島嶼相接的地方,歐洲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悠閒地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加納利的白色沙灘於是成為了島上最誘人的地方。除了風景優美之外,加納利還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方,這裡盛產的熱帶水果是歐洲人餐桌上的高檔食品,「加納利香蕉」已經成為一個同「波爾多紅酒」、「荷蘭奶酪」具有相同知名度的國際品牌,在全世界享有聲譽。

除了氣候宜人、風光秀麗、物產豐富之外,加納利也是一個充滿了歷史和人文色彩的群島。說起加納利的人文歷史,要從14、15世紀的西班牙大航海時代開始。當時,以航海技術著稱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發現了這片群島。由於這片小島剛好位於歐洲和非洲的中間,並且對於航海來說,島上有著豐富的食物和淡水,因此這裡便成為了歐洲航海者通向非洲的中轉站。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前,曾經4次出海尋找歐洲與印度之間的新航線,在這4次航行中,有3次哥倫布都選擇加納利群島作為中轉站,至今在加納利群島上還有哥倫布當年的故居。在美洲被發現之後,加納利又成為了歐洲和美洲航路上的中轉站。在貿易的推動下,使得加納利逐漸發展起來,同時產生了自己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加納利群島的居民很懂得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因此現在在島上隨處可以看到大航海時代的遺址和遺跡,可以說,加納利雖然處在歐洲大陸的邊緣,但是這裡卻記錄了歐洲原始積累的點點滴滴。

美麗的自然風光加上悠久的文化歷史,使加納利群島想不成為旅遊勝地都很難。歐洲人有句話:「巴黎你只想去一次,但是加納利你年年想去。」加納利每年能夠為西班牙政府創造幾百億歐元的旅遊收入,西班牙政府就像保護首都一樣保護加納利的舉措也不足為怪了。首府拉斯帕爾馬斯和另一個重要城市特內裡費是加納利群島上最重要的旅遊點,因為在那裡,人們可以在最自然的環境中享受到一切現代化的服務。

三毛為我們介紹了加納利群島的構成:

「在聖十字的丹納麗芙省裡面,包括了拉歌美拉、拉芭瑪、伊挨蘿和丹納麗芙這四個島嶼。而拉斯巴爾馬省又劃分為三個島,它們是富得文都拉,蘭沙略得和最最繁華得大加納利島,也就是目前荷西和我定居的地方。這兩個行省合起來,便叫作加納利群島」。

現在這七個島嶼分別譯做:耶羅島,拉帕爾瑪島,拉戈梅拉島,特內裡費島,大加納利島,福埃特文圖拉島,蘭薩洛特島,極盡美麗的七個小島好似七仙女一樣,每一個島嶼都有著與其它島嶼截然不同的景觀和特色,每一個遊客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童話世界。各個島嶼的旅遊設施一應俱全,可為遊人提供全方位的完美享受。

那一望無盡的海水,那美如仙境的景色,那高高挺拔的棕櫚,那黝黑的岩石,那古老的火山以及那綿延細爽的潔白沙灘……小島就是你兒時讀過的童話,就是你在厭倦了凡塵俗世後那恍如隔世的夢。這裡既有文化古跡,又有饕餮美食和盛大的節日。除此之外,加納利群島更是你親近大自然的首選之地:徒步游,跳傘,航海,高爾夫,垂釣……你總能找到一項適合你自己的運動來放鬆身心。走進加納利群島,就如同回到我們童年美好的夢境那般幸福。

七個小島,七個世界。

拉戈梅拉島:鄉間小島

茂密的樹林,陡峭的山峰以及保持著最原始生活方式的村莊是拉戈梅拉島這個純天然島嶼的特色,來這裡旅遊的客人都會度過一段難忘的鄉間旅遊時光。

在發現美洲的路上,哥倫布和他的船隊曾在此滯留。如今依然矗立在那兒的還有教堂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和他三艘船的船員在重大航行前夜都會在此祈禱。

島上有許多古老的遺跡,然而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殘跡還數伯爵之塔,它曾經是一個生了銹的龐大堡壘,現在已經成為見證跨越大西洋航行的博物館。但是這裡的人文資源是不可忽視的,島上的國家公園在1986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拉霍艾國家公園包括中部平原和幾個峽谷。綠色波浪狀的森林此起彼伏,像毯子一樣覆蓋了大部分的土地。中部平原上的信風從海洋上帶來了大量的水汽,這不僅帶來了豐富的降水量,也使得這片被保護的土地成為淡水儲存區,所以島上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在和諧寧靜的公園中,時而會出現一些岩石礦脈突出地面,使地面顯得異常奇怪突兀。這些千奇百怪的地貌是由於曾經火山爆發時厚厚的熔岩流過凝固而形成的。沿著保護區的東南邊境向前走,你還可以看到四個靠得很近的火山口,曾經噴薄而出的岩漿造就了我們腳下的神奇島嶼。

三毛在《逍遙七島游》中說到過一件神奇的事情:

「『要聽口哨?我們吹不好,叫那邊的坐著的老人來吹。』孩子們熱心地圍著我,有一個自動地跑去拉了兩個五十多歲根本不老的人來……『真對不起,麻煩你們了。』我低聲下氣地道歉著,這兩個中年人極為驕傲地笑開了臉,一個走得老遠,做出預備好了的姿勢。這邊一個馬上問我,『你要我說什麼?』『說——坐下去——』我馬上說。在我身邊的那人兩手握嘴,悠揚的口哨如金絲雀歌唱一樣,傳到廣場對面去,那另一個中年人聽了,笑了,慢慢坐了下去。『現在,請吹——站起來——』我又說。口哨換了調子,那對面的人就站了起來……」

這是的的確確的事實。儘管手機和互聯網通訊如今已經在全球普及,但是在加納利群島中的拉戈梅拉島上,戈梅拉土著居民卻始終保持著古老而特有的聯絡方式——吹口哨。在島上,口哨就是一種語言,土著居民們可以用口哨語互致問候,交流信息。這種有著2500年歷史的聯絡方式吸引了全球專家們的注意,他們正在呼籲將口哨語言申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戈梅拉族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屬加納利群島中一個群山連綿的島嶼上。2500年前,他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吹口哨進行交流,文明的不斷發展和殖民者的入侵,島上的居民們雖然也學會了講西班牙語,但是有一部分人仍然保留著使用口哨交流聯絡的習慣。

據當地居民介紹,這種「口哨語」是由四個元音和四個輔音組成,通過不同的搭配和長短音的變化,可以組合4000多個「詞彙」出來,雖然聽起來像鳥語一樣神秘,但是它的應用價值卻不可小覷。

西屬加納利群島歷史遺產部部長莫西斯·普拉森西亞表示:「這種口哨語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不僅獨特,而且非常有用,無論是從歷史價值、語言學價值、美學價值,還是從人類學價值來考察,口哨語的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它理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也許在不久後,我們的後人在「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就可以找到「口哨語」的身影了,也許那個時候依舊會有很多人癡迷這種交流方式。

特內裡費島:人間天堂

「這是一片黑色低矮平滑的火山沙礫造成的樂園,大地溫柔地起伏著,放眼望去,但見黑色和銅銹紅色。甚而夾著深藍色的平原,在無窮的穹蒼下,靜如一個沉睡的巨人,以它近乎厲冽的美,像你吹吐著溫柔的氣息。」

——三毛

從高處俯視島嶼,特內裡費景色優美,隱秘的黑沙是島嶼的最大特色;星羅棋布的火山群如月光一般閃著狡黠的光:

「也許是這有駱駝騎,又有火山口可看的原因,歐洲寒冷地帶來常駐過冬的遊客,對於這個特異的島嶼很快地就接受了,加上它亦是西班牙國家公園中的一個,它那暗黑和銅紅的沙漠裡,總有一隊隊騎著駱駝上山下上的遊人。」

在沿海的高聳懸崖上,巨型的巨人像成為大懸崖的特色,這些巨大的懸崖是特內裡費島最壯觀的海岸景色。那些懸崖垂直有600米高,因此被稱為巨人像。

特內裡費島是7個小島中最大的一個,其風景美不勝收。你會不由得驚異於島上的自然風景之美,它會是你夢想中的世外桃源。你可以在當地有經驗的導遊陪同下遊覽或者聽當地居民的介紹,然後自己背著行李自駕遊覽世界上最美的特一得國家公園,而西班牙3718米的最高峰就坐落於此。

特內裡費島,四季如春的溫暖恆久未變,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特內裡費島現在也擁有寬廣的高爾夫球場和世界上最現代化的碼頭。現代與古老在島上交融得無比完美。

耶羅島:奇幻之旅

耶羅島是7個島中最迷你的一個,也是大西洋上的一顆美麗珍珠。該島的原始風貌能如此完美的保存下來堪稱世界奇跡,令人驚奇。

全島面積約為278平方公里,景色沿著公路一直綿延,一路變幻,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乳白色的熔岩勾勒著黝黑的火山,柔軟的草地映襯翠綠的松林,原始森林安靜如巨人一般地矗立在岸邊,沙灘旁怪異的岩石和蔚藍澄透的大海,使這裡顯得神秘而安靜。站在房間的窗前向外望去,一個童話世界盡展眼前。

耶羅島是親近大自然的首選之地:無論你是在狹窄的山路上徒步,還是在火山谷中跳傘,亦或是選擇山洞探險,你總能在這個島上發掘無限樂趣。歷史久遠的棕櫚樹林,董胡斯多山谷,還有奧爾齊亞子午線,當它們一個個映入你的眼簾時,你怎能不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發出一聲聲地驚歎?在耶羅島上,你可以選擇穿上潛水服深入海底探險,也可於漫步於海邊在清透的海面上尋找火山和綠林的倒影,抬眼望去幾內亞的獨特景觀美不勝收。

拉帕爾瑪島:美麗之島

這是一個最為靜謐的小島,因其美麗如畫的風景被人們稱為美麗之島,海岸、村莊與城市的和諧之美,把這個小小的島嶼裝扮得格外迷人,顯出了與眾不同的風情。大自然的魅力無時無刻地感染和震撼著每一位遊客:如斯的異國風情,直教人流連忘返。

拉帕爾瑪島流傳著很多美麗的傳說,這裡有充滿神秘色彩的群島上最大的森林;這裡有起源於馬可科特洛河的清澈甘甜的泉水。所有的一切都讓你享盡其中的鳥語花香,彷彿置身人間仙境。拉帕爾瑪島於2002年被列為生態保護區。人們在交錯縱橫的小路上,既可步行,又可騎車或是騎馬,讓你真正融入世外桃源,擁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如果你喜歡爬山,當你站在高聳雲端的山上,卡特拉得達布潤特國家公園可盡收眼底。如果你喜歡遊覽各種公園,該島還有主題公園,如鷹公園和植物園,可以滿足人們對奇花異草,珍貴野生動物的好奇心理。

島嶼上空氣質量很好,天空乾淨無污染,所以這裡也是觀測星星的最佳之地。在被稱為男孩的岩石的觀測站,人們可以觀賞到2420米外的斑斕天空和浩瀚宇宙,你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一起並肩,參觀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觀測站,在這裡研究廣袤的宇宙。

大加納利島:夢幻之島

「這本來是一個安靜而人跡稀少的島嶼,十年前歐洲渴求陽光的遊客,給它帶來了不盡的繁榮。終年泊滿了船隻的優良大港口,又增加了它的重要性。西班牙政府將這兒開放為自由港口之後,電器、攝影、手錶,這些賦稅重的商店又擠滿在大街小巷,一個亂糟糟的大城……」

——三毛

三毛是一個喜歡安靜、喜歡獨處的怪女子,所以他不喜歡喧鬧的人群,她更喜歡的是背著行李,隨自己的心情走到哪裡看到哪裡。

大加納利有你夢想中的一切美麗元素,島上景色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高聳的山巒守護著富饒的山谷,挺拔的綠樹在巖壁上鱗次櫛比,白色的沙灘裹繞著蔚藍的大海,風景如畫的村莊與現代氣息濃重的街道相連接。

大加納利是海洋的孩子,在這裡你無時不刻不享受著海水所帶來的快樂:平均氣溫24攝氏度,四季如春在海洋中得到最好的見證,無所顧忌地享受潛水、衝浪和垂釣的樂趣。

在灑滿陽光的寬敞的草坪上,用力揮桿,眺望高爾夫球遠去的方向;在燈光點點的主題公園,人們架起烤爐,香氣撲鼻的烤肉在架上翻滾,不遠處的人們舉杯歡快地交談;在海浪聲中睜開眼,翻身起床,拉開落地窗的華麗窗簾,一輪新日從海平面跳出,像剛降生的生命般新鮮美好。

福埃特文圖拉島:寧謐淨土

福埃特文圖拉島景色迷人,秀色可餐,夕陽下的風景讓人不願相信這是人間。落日的餘暉像紗巾一樣輕覆大地,給萬事萬物鍍了層金。四周沒有任何聲音,只剩下頑皮的海浪親吻著金色的沙灘,一個人,只剩下影子陪著我。沒有目標沒有終點,就是走,享受一個人行走的感覺,忘記了時間的存在,忘記了都市的喧囂,此時此刻,寧靜致遠。

小島的歷史悠久,沿海傳統的小村莊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情懷,教堂、寺廟、博物館的紅牆上,你都會感受到歲月走過的痕跡。沿著異國風情的小路走下去,路的盡頭卻又是一番別樣的風景。在這裡,每年舉辦世界帆船錦標賽,會把你從夢境中拉到了激動的現場,體驗海與浪給你帶來的快感。快樂的感覺從每一個毛孔中掙脫出來,籠罩在身邊叫囂著,興奮得尖叫衝破了喉嚨,你聽見世俗的面具碎裂的聲音,但是心裡好滿足好欣慰。

習慣了都市的鬧嚷,寧靜會安撫我們沒有歸宿感的心靈,在寧靜中駐足,找回自我,就像一塊電池,乾癟了好久突然間充滿無限的動力,寧靜的力量,讓我覺得的可怕。

蘭薩洛特島:童話世界

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中,一座見證地球憤怒的島嶼靜靜地站在那裡,幾個世紀過去了,火山噴發後的自然原貌依舊很好地被保存著,讓人們來感歎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的偉大,這就是蘭薩洛特島。島上文藝氣氛濃厚,塞撒爾美術館最為著名,美術館曾經是藝術家的舊居和工作室,後來建成美術館,成立基金留給後人。在由格拉西索、阿勒格蘭薩、格拉山和東西羅格西部分組成的地中海國家公園悠閒地欣賞風景,不論是步行、騎馬還是騎車都會發現,在這個神奇的小島上,美麗是隨處可見,出現得沒有任何預告。

蘭薩洛特島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3年列為生物保護遺產名錄,已成為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世界性的自然建築。垂釣、衝浪、曬日光浴、高爾夫、烤魚、派對,放鬆心情,盡情地享受蘭薩洛特島白日的生動和夜晚的激情。愜意地躺在柔軟的沙灘上,聽海鷗在耳邊鳴叫,感受那發光的細沙中的溫暖,習習微風吹過,海面波浪如絲綢一樣湧動;在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美得不可方物,各式各樣的魚兒成群結隊地穿過氣泡,抖動雙腿,想像你就是那海的女兒——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