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嶄新的理所當然 > 茶與功德 >

茶與功德

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人會逐漸積累福德。 但有時候,我們也必須有意識地去做些功德。

鄭先生一天會喝上好幾杯茶。

鄭先生來自擁有茶藝這項美好傳統的台灣,他泡的茶也是能夠暖和身子、香氣怡人的中國茶。

不過,鄭先生用的並非是什麼特別的茶葉,泡法也是比照那片土地的百姓向來品茗的習慣,十分簡樸。只需要用一隻稍大的茶杯,茶葉份量則按喜好添加,然後直接衝上熱水就行了。

形式很輕鬆,能夠自在品嚐。正因為這般隨意,所以好喝。

經由定居台灣的朋友介紹,我認識了二十五年來在台灣製作舒適好穿的日常布衣的鄭先生。鄭先生研習東洋思想和哲學,並將其表現在服飾製作上。聽他說話,怎麼聽都不厭倦。

舉個例子,中國有陰陽調和的思想。他們認為就像月亮和太陽,女人與男人,萬事萬物皆有相對而立的一方,不宜有所偏頗。而鄭先生給我的感覺,不管是在服裝製作,還是待客方式、生活方式中,都融入了這種思想。我深受吸引,自此只要去台灣,我都會去喝鄭先生的茶。

喝茶的間隙,鄭先生偶爾會突然拋出讓人心裡一顫的問題。

比如有一次,他突然問我:「在你的店裡,是理性地接待客人,還是感性地對待客人呢?」

他想表達的應該是,理性和感性兩者的平衡很重要吧。

今年春天去拜訪他的時候,鄭先生一面喝茶一面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有個客人來他的店裡買衣服。

設計簡單的襯衫、低襠褲、中國傳統服飾風格的連身裙,鄭先生製作的衣服和流行扯不上關係,也不特別華美,但每一件都有擄獲人心的力量;而且衣料是以植物顏料染制,色彩種類繁多。那位客人似乎也深受吸引,一件一件專注地仔細挑選,並選購了好幾件衣服。

可在結賬的時候,對方卻發現自己帶的錢不夠。當時,鄭先生這麼說:

「你現在能付多少就付多少,衣服全帶走吧。」

我聽了大吃一驚,但更教人吃驚的是鄭先生接下來的行為。

「你現在付了這些錢,餘款還有元。」

鄭先生對客人這麼說,並把金額寫在紙上。一般店家都會把這當作賒賬處理,為了確保客人事後會來付錢,還會詢問對方的聯絡方式並記錄下來。但鄭先生在那位客人離開之後,立刻把那張紙條給撕了。

「不是只撕破,在撕掉的瞬間,我就把這筆賬給忘了。」

我以為他是不願為了事後客人不來付錢而生氣,但似乎並非如此。

有事後會來付錢的客人,也有客人自此再未上門,但鄭先生似乎並不介意。

「人行善會分功德和福德。功德是一種完全不求回報的無償行為,福德則相反。收取與商品等值的金錢,以及世上所有的工作,都是福德。對我而言,功德和福德保持平衡是必要的。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人會逐漸積累福德。但有時候,我們也必須有意識地去做些功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地去問:『做這件事是功德,還是福德?』」鄭先生平靜地這麼說。

「做這件事是功德,還是福德?」

這門我從未接觸過的深奧學問,伴隨著茶香,一點一滴地滲透到我的心中。

今後,我還想繼續品嚐鄭先生的茶,一杯又一杯。

○對於不同的價值觀,請時時保持關注吧。

○提到無償的行為,你會想到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