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的旅行方式 > 英國倫敦另一間展廳:尷尬 >

英國倫敦另一間展廳:尷尬

也許就因為知道中國的古物是如何不情願地來到大英博物館,所以心情才這樣的不正常:看到有人默默站在希臘石像前徘徊不去,似看非看,卻又不是心不在焉,就猜他是個年輕的希臘人,和中國孩子一樣,也特意找到存在英國人博物館裡的故鄉古物看。

想必他上中學的時候,也在歷史課上聽說過本國遍地的石像與神廟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去的故事。想必那些不動聽的歷史故事像不合腳的鞋子夾痛了嬌嫩的腳一樣,不光夾痛了中國孩子的心,也夾痛了希臘孩子的心。一個人在年輕時,最受不了這樣來自歷史的侮辱。那時總對自己有些高尚的期許,以為那些事如果現在發生,自己總可以出得上力。可對歷史上的事,只好乾著急。想必那些古老文明的年輕一代,印度的,埃及的,中國的,希臘的,這些孩子在倫敦,心情總有一種不甘。這種不甘來源於少年時強烈的自尊,尚單純的心,為那些古老的傷痕,有些惱羞成怒了。所以他們的臉色都不好看。

埃及政府曾向世界各大博物館提出過歸還被搶文物的要求,說得很有道理。但全世界的遊客都看到了各大博物館對埃及文物出色的保護,都享受到了大英博物館常年向全世界免費開放藏品的慷慨回贈,許多人都在心裡嘀咕,吃不準倘若這些文物真還給了埃及,還能不能得到如此好的保護和利用。埃及和希臘,中國,印度一樣,都是窮國,到底窮人有能力保存好自己的文明嗎?特別是那些曾大富大貴過,又破落了的窮人,他們還能有沉靜的心賞玩自家的古物嗎?他們當真懂得如何得體地款待全世界的愛好者嗎?人們心裡嘀咕。那些大博物館回應說,當今,工業化的世界已成為一體,農業時代的古老文明已然成為全世界的精神財富,從前是誰的,已不再重要。現在如果誰能做到更好地保護它們,更方便人們利用它們,光大它們,就應該讓誰來保有它們。這是不是一種弱肉強食的邏輯呢?想必這希臘孩子在大英博物館的希臘館裡,雖然時時覺得尷尬,卻也不得不如此權衡。想必他也明白,自己國家做不了這麼好。

真尷尬。

其實,將這些東西都好好地保留在大博物館裡的念頭,會在年輕一代心中悄悄佔了上風,就像小時候,總會不由自主親近父母中那個能從包裡拿出新玩具來的人。在這個說是全球化,實際卻是美國中心的時代,他們更喜歡看到自家的文物被如此精心地保存著,放在世界的中心,受人讚美。而不是像他們的國家那樣,正無可奈何地漸漸成為世界的邊緣。這天殺的念頭,像阿拉伯瓶子裡的怪物一樣,一點點不道德地侵佔了本可以一派晴朗的心。

我看見從中國館出來的中國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繞過希臘孩子身後,不打攪他的沉思。他們離開那些精美的瓷器和玉器,剛放下心中塊壘,此刻在心中空出來的那地方,正好能放下許多的同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