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三二 >

三二

問題在於:究竟誰在利用誰,是裡爾克在利用那則神話,還是那則神話在利用裡爾克?神話實際上是一種富有啟示性的體裁。神話探討神和凡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更直接地說即無窮和有窮之間的相互關係。通常,故事的框架有限,留給詩人進一步發展情節線索的餘地很小,這使得他只能扮演一個傳聲筒的角色。面對這一處境,面對有可能早已熟悉這故事內容的讀者,詩人只好嘗試在自己的詩句中實現超越。神話的內容越是為人熟知,詩人的任務就越是艱難。

如前所述,這則關於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的神話非常流行,對它的改寫和改編不計其數。一個人之所以決定再度轉述它,必定有他難以抗拒的原因。但這種難以抗拒的原因(無論那是什麼)要想讓人的心靈感到難以抗拒,就必須同時與有窮和無窮產生關係。換句話說,這種難以抗拒的原因本身就是神話的親戚。

無論是什麼因素促使裡爾克在一九四年著手轉述這則神話,這一因素都不應被簡化為個人的苦惱或性焦慮,如他的某些現代批評家所斷言的那樣,因為這些因素顯然是有窮的。如今能在伯克利這樣的地方贏得更多聽眾的東西,在一九四年卻未必能攪動這位二十九歲德語詩人的墨水瓶,儘管這些事情有可能觸發了某個特定的頓悟,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它們自己就是頓悟的副產品。無論什麼因素促使他寫下這首詩,這一因素或許都具有神話的性質,即無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