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悲傷與理智 > >

「就事論事」和「沒有終點」這兩者的結合,便構成了此詩的文風。對於轉述一則神話而言,這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也就是說,選擇這一文風既是裡爾克本人的成就,也來自關於這則神話之前的一次次演繹,比如說,自《牧歌》[8]以降的那些同題作品。正是這些數不勝數的先前版本促使我們這位詩人飛離任何華麗,轉而採用這種冷靜的音色,其中不時出現的憂鬱惆悵的調性同樣也能呼應他這個故事之蒼涼厚重的歷史感。

在全詩的開頭幾行,更為典型的裡爾克特徵是色彩的運用。這裡,似被漂白的淡灰色調,不透明的斑岩,直到俄耳甫斯的藍色長袍,這些全都來自北方表現主義的沃普斯韋德軟榻[9],這張被揉皺的褪色床單上佈滿了世紀之末的前拉斐爾派和新藝術派的美學術語。

 

那是一座奇異幽深的靈魂礦井。
它們像默默無聲的銀礦礦脈,
蜿蜒穿越礦床的黑暗。根莖間,
流向人類的鮮血在湧動,
宛如黑暗中沉重的斑岩石塊。
此外再無任何紅色。
但那裡有岩石,
有幽深的樹林。橋樑跨越虛空,
還有巨大的灰色晦暗的池塘
懸掛在它幽深的池底上方,
如同多雨的灰色天空掛在風景之上。
在柔軟的充滿耐心的草地間,
現出唯一道路的蒼白條帶,
如同一條長長的漂白床單。

 

這是呈示部,因此對色彩的強調自然至關重要。你們能算出來,灰色(gray)出現兩次,「黑暗」(darkness)出現兩次,「紅色」(red)則出現三次[10]。此外,還有樹林的「幽深」(ghostly)和小路的「蒼白」(pale),它們也屬於同樣一個渴求單色的修飾語家庭,因為此處沒有光源。

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強烈色彩的場景。如果說有什麼顯眼的東西,那便是「銀礦礦脈」(veins of silver ore),其閃光至多也只是一種躍動的灰色。「岩石」(rocks)投射出了又一層色彩的缺失,或許也可以說是又一層的灰色,尤其是在前一句為「此外再無任何紅色」(Else there was nothing red)的情況下。

裡爾克在此使用的是當時很時尚的反高潮色調,他顯然是在冒險,因為他或許會使此詩成為一件特定年代的產物。讀到這裡,我們至少獲悉了究竟是何種藝術激發了他的靈感,這時我們或許會皺起我們的眉頭,對這種過時的美學話語不屑一顧:這最多也只是某種介乎於奧迪隆·雷東[11]和愛德華·蒙克[12]之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