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轉山八年 > 在大昭寺 >

在大昭寺

來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來過拉薩。

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昭寺鎦金的殿頂時,西藏拉薩最神聖的修行宣告開始。上午8點時,大昭寺向信徒和遊客們打開它那扇古老而正大的門。你會驚訝地看到,一大片藏民匍匐在地,口中念誦著六字真言,很多人的聲音同時發出,低沉而磁性,迴盪在大昭寺上空。這不過是大昭寺千年以來最平常的一天,也是藏民眼中神聖的一天。

第一次去大昭寺,一進入,濃郁的酥油香頓時佔領我整個呼吸。酥油燈發出溫暖而低沉的光,光線柔和而暗淡,在這種情境下,伴隨著時高時低的誦經聲,不禁讓人昏昏欲睡。要進入正殿,需穿越一條長長的巷道,巷道的右側排著無數轉經筒。當你撥動經筒,把自己的罪孽、希望告訴佛,並祈求佛的加持和降福時,據藏民們說,佛就會實現你的願望。

大昭寺外人頭攢動,香火鼎盛。

第一次去大昭寺,其實是朝聖,不是旅遊。可為了真正翔實地瞭解它,我和我的金剛兄弟們還是找了個藏民導遊。

這名藏民導遊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據他自己說,他對大昭寺的瞭解比大昭寺自己還清晰無誤。他最先為我們介紹說:“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建於647年,是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大昭’二字藏語意為‘釋迦牟尼’。”

“等等。”我打斷了他的話,在內地,提到松贊干布和大昭寺,人們都會想到文成公主,可這個“尺尊公主”又是誰?

藏民導遊立即變得恭敬起來,我們正走在大昭寺的轉經筒前,他認真地轉完所有的轉經筒,然後筆直地站在那裡,不再向前。其實向前已經出現難度,太多的藏民正匍匐在地上,禮拜大昭寺。

“這件事說來話長了。”他用說評書的方式開了個充滿懸念的頭,“應該從釋迦牟尼說起。”

據藏傳佛教記載,釋迦牟尼臨終時讓工匠以自己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了四個等身像,這四個等身像分別是8歲、12歲、16歲、25歲時的樣子。多年以後,8歲等身像流落到尼泊爾,12歲等身像輾轉至中國,至於16歲和25歲等身像則在印度頻繁戰亂中被毀壞或是無影無蹤,再也未被世人所見。

時光流逝,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後,要振興佛教。有專業人士指引他,要振興佛教,必須有釋迦牟尼的等身像。松贊干佈於是向尼泊爾和中國的唐王朝求婚,在要求的嫁妝中特意加一條:要有釋迦牟尼等身像。尼泊爾很快就讓尺尊公主帶著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來了,松贊干布很高興,於是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把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供奉在裡面。

幾年後,唐王朝的文成公主也帶著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來了,松贊干布又修建了小昭寺,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供奉在裡面。

藏民導遊一面走,一面講,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進了正殿,昏暗溫暖的光線下,我一位金剛兄弟不禁問,那為什麼現在大昭寺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不是8歲等身像?

意料之中的,這裡面會有段曲折的歷史。

藏民導遊解說道:松贊干布去世後,大唐與吐蕃關係開始緊張,當時拉薩謠傳大唐已在集結軍隊,準備進攻拉薩,奪回那尊12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沒有人懷疑下面的事實:大唐天下無敵,拉薩根本無法抵抗。但拉薩已經和這尊12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有了深厚的感情,絕不肯拱手奉上,所以他們將佛像從小昭寺轉到大昭寺的密室裡,在密室門上繪製了文殊菩薩畫像,同時又將8歲釋迦牟尼等身像挪到了小昭寺。後來,唐軍真的來了,可因為相傳文殊菩薩是唐朝皇帝的轉世,所以沒人敢動那個密室,於是悻悻而走,12歲的佛像才得以保存。

從此,文成公主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就供奉在了大昭寺,而尼泊爾尺尊公主帶去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就被移到了小昭寺。

藏民導遊說的這些和史實無關,唐朝和吐蕃的確發生過幾次大戰,但唐軍連拉薩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平原生活的唐人一到西藏高原,就有高反,根本毫無戰鬥力。西藏那地方,連橫行天下的蒙古兵團都望而卻步,何況唐軍。

每年去轉山在拉薩休整時,我的第一個朝聖地點就是大昭寺。

如果你不去,你很難想像,那短短的一段路上都是藏民的身體。他們在青石板鋪就的地上,一個挨著一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面向著寺內不知名的所在虔敬地磕著長頭。即使你只是普通的遊客,也會被眼前的這一切所感動,你在中國的其他地方都看不到這種信仰的盛況,也只有在這裡,你才能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磕長頭的藏民並非只顧自己修行,每當覺察到身後有人要過去時,他們會友好地讓出一條通路,甚至有時候會停下來等路人走過後再繼續他們磕長頭的動作。

這是一個和外面迥然不同的世界,是一個修行的世界,不論你在外面多風光八面,多失意落魄,或卑微,或高大,只要進了大昭寺,你就是千萬修行者中最普通的一員。只有在這裡,你才能深刻體悟到平等、虔誠,信仰的力量和碧空萬里的心境。

不記得是哪一年,我在大昭寺中看到一對藏族老人,他們衣服灰暗,面色蒼蒼。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他們來自遙遠之地。歷盡千辛萬苦的唯一目的,只是來大昭寺朝聖。他們在大昭寺中每一座佛像前都跪拜下去,虔誠得令人肅然起敬,我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他們心中只有佛,來往的人群在他們眼中就似空氣。

一時之間,我感覺所有在大殿裡叩頭、穿梭的人都成了佛。此時,我進入了一個佛的世界,在昏暗濃郁的光線下,你會漸漸地走到釋迦牟尼殿,但很遺憾,很多人無緣在這裡見到那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我曾問過藏民導遊,是因為它彌足珍貴嗎?

大昭寺外來朝聖的信徒。

藏族導遊告訴我:可以這樣說,但你也可以理解為,它的修行生涯異常跌宕,所有人都不希望它再經歷那樣的事。

這句話很有吸引力,我不禁問他:這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經歷了什麼呢?

藏民導遊說,正史記載說,自它被正大光明地供奉於大昭寺後,不知過了多少年,藏王梅阿充去世,大臣瑪香·春巴傑執政,開始反對佛教,12歲釋迦牟尼佛像於是被棄於風雪瀰漫的吉隆山溝。後來,王子赤松德贊除掉瑪香·春巴傑集團,迎回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重新供奉在大昭寺主神殿。再後來,又有藏王達瑪烏冬贊毀佛,12歲的釋迦牟尼佛像被埋在沙堆裡。直到達瑪烏冬讚的兒子維松和雲丹長大成人,不那麼敵視佛教了,人們才偷偷將佛像刨出來。

所以說,這尊神聖的佛像經歷了重重磨難,這大概是釋迦牟尼想告訴世人:連佛都會經歷磨難,何況我們凡夫俗子,所以當困難到來時,不可放棄,不放棄,就是成功。

這種意識,在我於每一個殿裡朝拜佛像時,深有體會。我拜的每一尊佛,在生時都有刻骨銘心的磨難經歷,他們終於成佛,不僅僅是對佛祖的虔誠,還有對自己的虔誠,他們堅信自己能渡過任何難關,無論是佛還有神山,都喜歡那種具備頑強毅力的人。

大昭寺內供奉的酥油燈,給人溫暖、溫馨的感覺。

走出大昭寺,看到大門口人山人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禮敬這座聖廟,不知為什麼,我心裡很欣慰。這種場景能讓你升騰起浩然正氣,能讓你變得謙卑,放眼去望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

大昭寺裡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曾講過一句話:“來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來過拉薩。”我同意這句話,似乎沒有人會否認這句話,無論是信徒還是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