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轉山八年 > 慢下來 >

慢下來

那時,速度不再綁架我,只需要堅持、努力地走下去。

曾有人在知道我轉山多年後問我:從繁華的北京到空曠的岡仁波齊,能對比一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嗎?

話一下子湧到了嘴邊,但又不知道如何說起,因為這是個太大的話題。但後來細細一想,或許我從工作繁忙的北京拋下一身負擔,前往岡仁波齊,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能慢一點,慢下來,好讓我的靈魂跟上生活的腳步。

我當然知道,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說慢下來,哪兒有那麼容易。

城市是一台上了發條的發動機。清晨,發動機的轟鳴聲把我們喚醒。摩肩接踵的人群,開始奔往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臉上呈現著嚴肅、焦慮的顏色,眼神空洞、目無表情,伴隨著發條的節奏趕路,越走越快。

快速,似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標籤,不僅經濟增長希望更快,社會發展也更快。吃飯,要快餐;飛機,要直達;信件,要特快……每個人都在向前拚命奔跑,也許並不知道前方在哪裡。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往往被快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人曾問:你有時間爬上樓上的天台,來好好看看這個城市嗎?

真的要這麼趕,這麼快嗎?

安東裡奧尼電影《雲上的日子》裡有個故事,在墨西哥有個商人雇了工人為他運送貨物,這些工人在中間停下來休息,任憑這個商人怎麼惱火、怎麼勸誘就是不為所動,這些工人們解釋說:如果走得太快會把自己的靈魂弄丟的。

如果你去轉山,你就會發現,轉山路上,沒有人趕路。於轉山者而言,重要的是能轉完,而不是什麼時候轉完。在神山腳下,我們離開平日裡依賴的交通工具,真正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這個世界,攜著同伴的鼓勵與陪伴,慢慢走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在快速中模糊的東西,漸漸清晰起來。

在我多年前的一次馬術訓練中,我因為心急,想更快地跨越一個新的障礙,卻被重重地摔在馬下。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因為骨折只能在床上躺著。我清楚記得當時的崩潰,並不是因為腿腳無法動彈,而是無法忍受無事可做的空虛。我才知道,原來我已經那麼依賴忙碌。在忙碌中,我習慣地存在著、前進著,但當這種節奏一放慢,我無所適從,找不到安全感。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總是會被要求著快速前行。而當伴著浮躁和急功近利往前跑的時候,我們不但會離終點越來越遠,離自己也會越來越遠。因此,我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能適當地慢下來。這也是我每年都去轉山的原因之一。那時,速度不再綁架我,只需要堅持、努力地走下去。放慢生命的節奏,便會想清楚很多事,也會看清生活的本來面貌。

藏傳佛教中有一種修行法門叫“死亡冥想”。它要求修行者簡化生活,捨棄他所擁有的多餘事物,放慢他的生活步調,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身心自由。

如果把轉山比喻為我們的人生,“慢下來”就是當下最要緊的一個忠告。你越快,就越不可能達到目標,只有慢慢地行走,才能和目標約會。在這條人生路上,我們要想抵達目標,唯有堅持、忍耐,相信自己能做到,邁開腳步,成功的曙光才會離你越來越近。

2013年,當我在神山腳下瞻仰它的莊嚴時,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已經是第七年,蒙神山的眷顧,我每次都心滿意足,收穫良多,然後離開。而高反症狀也在這七年時間裡,對我不離不棄,只要我來,它就來,從不遲到,從不違約。

在經幡陣中,在皚皚白雪中,在卓瑪拉的每個山口中,我都有種神奇的感覺,那就是,明年我還要來,而且要將我的修行推到極致。這種感覺是那麼強烈,以至於我離開神山時,好像明年就在明天,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於是,就有了2014年的九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轉山九圈,需要的不僅是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還必須克服不斷重複的乏味感。我希望神山能照顧我,我也知道,神山必會特別關照我!

2014年是藏歷馬年,是釋迦牟尼誕生的年份,這一年岡仁波齊匯聚了諸神,此時轉山功德遠超其他年份,轉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的13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