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茶事遍路 > 松蘿山周邊 >

松蘿山周邊

與普陀山隔海相望的舟山島上有定海縣城。舟山島是舟山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鴉片戰爭期間,被英國所佔,成為英軍的基地。

英國人的如意算盤,是要逼迫清政府割讓中國沿海附近的島嶼,使之變成殖民地,成為通商據點。備選的據點有二,一為香港島,一為舟山島。在英國政府和東印度公司內部,香港派和舟山派爭論不休,最終選擇了香港島。其主要理由在於,一旦事態緊急,需要從印度調遣援軍,那麼香港的距離更近。另外據說還因為在鴉片戰爭期間,佔領了舟山的英軍染上了瘟疫,英人遂認為舟山的水土不利於健康。

英國對中國進行了縝密的調查,發現長江三角洲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區域,產業具有很強的潛在活力。鴉片戰爭之後,英國陸續取得特權,主要都集中在長江流域。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日本曾就開戰的問題打探英國人的意向。當時英國人回答說,只要能夠保證戰火不影響長江流域,他們便沒有介入的意思。英國人圖謀將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當作本國的勢力範圍。

假如英國人果真有這樣的如意算盤,那麼為了保護自身的權益,與香港相比,舟山的地理位置當更為有利。然而,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大概最受重視的便是與武力大本營印度之間的距離吧。

鴉片戰爭之後,外國人甫一獲許前往中國內地旅行,愛好調查的英國人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對中國的產茶區域進行實地調查。由於茶是重要的進口商品,因此此前也曾對茶進行過調查,然而即便是載於《中國叢報》的威廉姆斯的論文,也只是通過文獻以及採訪中國人獲得材料,並非實地考察的產物。

1848年,羅伯特·福瓊(Robert Fortune)受東印度公司的採集茶樹苗和種子的委託,來華開展調查,尋找適宜於移植到印度的優良品種。他的旅行記於1852年在倫敦出版,名為《中國與印度的產茶區》(Tea-District of China and India)。全書共有22章,其中介紹印度的只有最後兩章,因此幾乎整本書記載的都是中國旅行的情況。

這本旅行記的記載始於1848年8月14日上午9時,蒸汽船布拉甘薩號(Braganza)抵達香港之時。事實上,他為瞭解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我在寫作鴉片戰爭等以19世紀的中國為背景的小說時,總是要拿起這本書一讀再讀。

福瓊是茶專家,著有論述中國茶與印度茶區別的論著。他遊歷了中國的產茶區,自信地斷言說最好的綠茶產自安徽省的松蘿山一帶。那是位於屯溪市西北部的一處山地,在聞名的旅遊勝地黃山以南。在福瓊書中所附的地圖上,還特別地將此處區域印刷成綠色。

歐洲一開始喝的也是綠茶,到了18世紀中葉,紅茶才佔據上風。19世紀的歐洲已進入了紅茶時代,不過,紅茶、綠茶同樣都是茶,只是制茶法不同而已,於是福瓊也對優質綠茶的產地進行了細緻的調查。

似乎有傳言說,松蘿山是中國最早的綠茶產地。福瓊也提到了這一點。

現實中的松蘿山是一片荒蕪的土地,福瓊到了那裡,報告說過去如何姑且不說,如今茶樹卻極為稀少。雖然寺院的僧侶也採摘茶葉供自用,但那些茶樹的樣子實在慘不忍睹,簡直不能稱之為栽培的茶樹。

松蘿的名聲自明代以後才廣為人知。《茶疏》被認為是明人許次紓在17世紀初所寫,書中提到:

歙之松蘿,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並可雁行。

這是說吳縣(即蘇州)的虎丘茶也是好茶,松蘿茶與龍井等相媲美,與岕茶不相上下。雁行是指大雁並排飛行的樣子,雖然略有落差,但大致是處於同一列上。岕茶即羅岕茶,許次紓記述道,羅岕茶大概是唐代的紫筍茶,名稱因時代變遷而發生了變化。有時誤以為是新面孔,其實只不過是名稱不同而已。

松蘿茶恐怕並不是羅岕茶,這個名稱是明代突然出現的。許次紓同時代的馮時可在《茶錄》中寫道:

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茶,最為時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後於徽之松蘿結庵,采諸山茶於庵焙制,遠邇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松蘿茶,實非松蘿所出也。

福瓊到過的松蘿山並非荒廢了,它原本就不產茶。而是因為比丘大方這個人在那裡居住,採摘諸山的茶加以焙制,故得名松蘿茶。大方在虎丘居住許久,而虎丘則是名茶的產地。

雖說採摘的是諸山的茶,卻也不能走得太遠。儘管松蘿山並不產茶,但其附近地區卻有很多地方出產好茶。

從安徽省南部到江西省北部,以松蘿山為中心,北有黃山,南有婺源,西有祁門,距離大致相同。比丘大方的出行半徑,大概就是這個範圍吧!這些地方都是名茶的產地。

黃山乃天下名勝,過去有被稱作「黃山派」的畫家曾在這裡居住。黃山是一處大型山脈,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多達百餘座,延綿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桃花峰、桃花溪兩岸的雲谷寺、松谷庵等寺院周邊盛產茶葉。這裡也展現了佛寺與茶之間的密切關係。這裡的名茶叫「黃山毛峰」,據說自光緒初年始聞名於世。那個時候是1875年,鴉片戰爭也已過了三十多年。「黃山毛峰」也並非突然冒出來的,而必定有其「前稱」。有人認為宋代的貢茶「早春英華」、「 來泉勝金」等便是「黃山毛峰」的前身。無論如何,福瓊應該沒有聽過「黃山毛峰」的名字。

江南省的婺源有著悠久的歷史,陸羽在《茶經》中提道:

歙州生婺源山谷。

婺源的茶名為「珍眉」,享有很高的美譽。1958年,人們移植了上梅的優良品種並加以改良,以「名梅」或「茗梅」的新品牌面世。上梅是武夷附近的名茶產地。

位於松蘿山西邊的祁門縣一帶,以出產紅茶「祁紅」而聞名。直到最近,中國人還不怎麼喝紅茶,幾乎所有紅茶都只用於出口。因此其歷史自然不必回溯到開始向外國出口紅茶的17世紀以前。

祁門縣紅茶的生產歷史雖然較短,但其前史卻很長。唐鹹通三年(862)歙州司馬張途撰寫了《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文中描述了茶商雲集的情景:每年一到二三月的時節,便「摩肩接跡而至」。

源於黃山山脈的昌江從祁門的一旁流過,經景德鎮流入鄱陽湖。景德鎮這個地名自然是得自宋景德年間(1004—1007),唐代這個地方叫新昌或浮梁。顧名思義,浮梁指的是浮橋,水上交通非常便利。景德鎮之所以能夠成為陶瓷之都,除了擁有優質的瓷土——高嶺土之外,恐怕也是得益於水路之便,有利於商品運輸吧。由於這裡是瓷器以及其他商品的集散地,唐代的浮梁、祁門也是茶的集散地,茶商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

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描寫了長安歌妓容色衰退、漂泊他鄉,如今嫁作商人婦的故事。她的丈夫似乎是茶商。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商人重利輕離別,

前月浮梁買茶去。

就這樣,商人離開家人,為採購茶葉而奔忙。

當時祁門茶不用說當然是綠茶。據說其制茶法與六安茶相似。六安也在安徽省,位於江北地區。六安茶同樣也是譽滿天下的名茶。《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攏翠庵品茶一節中有這樣的情節:妙玉正欲獻茶,賈母便說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莞然一笑,回答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老君眉」是岳州(現在湖南省岳陽市)所瀕臨的洞庭湖上的君山島所產名茶。李白在《游洞庭》一詩中詠歎君山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故君山的名聲頗高。

提到湖中島所產之茶,當數太湖中的島嶼洞庭山所產名茶的碧螺春。由於名叫洞庭碧螺春,難免被誤以為與洞庭湖有關,其實並非如此。

說到在《紅樓夢》的舞台大觀園中登場之茶,大概應該都是頂級絕品吧。「老君眉」現在稱為「君山銀針」。給賈母泡茶用的水是舊年所積蓄的雨水,而給黛玉所用的則不同,那是妙玉五年前在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總共只有一花甕,埋在地下。這種飲茶法恐怕有些過分吧。

六安茶的茶葉呈瓜形,因此被稱為「六安瓜片」。據說綠茶時代的祁門茶,因與之相似,被稱作「安綠」。這種祁門茶不久變成了紅茶。

關於祁門茶由綠變紅,存在若干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祁門紅茶始於光緒元年(1875)一個名叫余干臣的人。余干臣是安徽人,曾在福建當差。當時正值福建的功夫茶出口最繁盛的時期,茶界出現了許多暴發戶。由於自己的家鄉是綠茶產地,余干臣大概對此有特殊的興趣。被稱為功夫茶的紅茶,原本也是綠茶,只是焙製法不同而已。若是這樣,安徽的綠茶也應該能夠製成紅茶。他便在安徽的至德縣(現在的東至縣)開設了制茶工廠,以功夫茶為藍本,開始生產紅茶。或許因為他在福建當差的時間很長,連銷售茶葉的門路也都一清二楚。次年,深諳茶之門道的余干臣又在祁門縣開設了紅茶廠。

第二種說法認為祁門紅茶的起源是胡元龍於1876年在祁門日順茶廠生產的茶葉。

1875、1876年正值日本明治八、九年。儘管往事並不遙遠,但紅茶的源頭卻已顯得撲朔迷離了。

雖然是模仿功夫茶,祁門紅茶卻比福建的功夫茶更香,這為其帶來了很高的美譽,不久便成為出口紅茶中頂級的產品。

祁門紅茶被用於與大吉嶺所產之茶混合。大吉嶺紅茶味道醇厚,卻略輸香味。祁門紅茶與之相反,味道稍遜而茶香滿溢。將兩者相混合,便可得到完美的紅茶。

有一種混合茶將花香滲透到茶葉中。這種茶叫茉莉花茶。茉莉原產阿拉伯,大概也是經由絲綢之路傳到東方的吧。

不過,說起中國最初在茶中所添加的花香,想必用的是菊花吧。前面所引用過的詩人皎然另有一詩《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其中有詩句說到菊花乃助茶香之物。九日是重陽,人們有將菊花泡在酒中品飲的習俗,然而與酒相比,菊花與茶更為般配。

茉莉花茶的歷史並無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長。那是發生在咸豐年間(1851—1861)即鴉片戰爭以後的事。福州沿海地帶有一個長樂縣,那裡制茶業者很多,世稱「長樂幫」。「幫」是集團的意思。當時北京的正大商行來到長樂開設工廠,生產鼻煙。鼻煙中加入了茉莉花熏制,甚為芳香,受到官僚豪紳的青睞,產品非常暢銷。長樂幫從中得到了啟發,他們中的李祥春、生盛、大生福等茶鋪認為,如果在茶中同樣加入茉莉花,一定能夠給茶帶來絕佳的香味,於是著手進行試制。

福州附近不產茉莉花,他們便在廣東開辦工廠,從松蘿山周邊即安徽運來茶葉,加入茉莉花熏制。不久福州也成功栽培出茉莉花,於是他們便陸陸續續返回老家福州附近。時間大約已經到了1890年前後。從此,福州成了全中國「花茶」的中心。1930年左右,杭州也開始生產花茶,戰爭期間蘇州的花茶產量有所增長。

除了茉莉花之外,花茶中還有使用玉蘭花等香氣濃郁的花進行熏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