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麼慢,那麼美:慢一點,才能發現幸福的全部細節 > 凡事皆從「度」中求 >

凡事皆從「度」中求

這個「度」, 即凡事節制。就像由我們的孔夫子提出,如今一說中國傳統文化最為現代人所津津樂道的「中庸」。「以中為用」,中,代表著平和與平衡;用,是一種修行。在中國原始哲學裡,中庸是一種凡事節制的境界。在這一點上,北歐人雖然不曾青史留名提出這樣智慧的生活奧義,但無論從精神到行為,恰如璞玉,渾然天成,深得其精髓。

瑞典語裡有一個生活在瑞典不得不知的詞,叫「Lagom」,亦即凡事有度,適合,溫和,恰到好處。吃飯要Lagom,穿衣要Lagom,和人談話要Lagom,為人處事要Lagom,對自己更要Lagom。而這種Lagom的人生態度,則最早源於北歐人宗教信仰裡的感恩與給予的生命救贖情懷。

說起北歐人的信仰,現如今可能在時間漫長如歲月靜止的鄉村裡,或者經歷洗禮、婚禮、葬禮人生三件事的時候,你才會在教堂裡看見北歐人的身影。

北歐人百分之八十信基督教路德宗。信仰的人不少,上教堂禮拜的沒幾個,也就是說北歐人的信仰觀念已經很世俗化了。曾經作為靈魂棲居地的教堂,差不多現時大部分已躋身旅遊景點的行列。但雖然不去教堂了,信仰的精神依然存在。或者換個說法即教堂還在,只是已經搬到了北歐人的心裡。來北歐生活幾年,夫君朋友家同事家小孩的洗禮倒是參加了幾次。

瑞典絕大部分孩子在週歲的時候,都由父母抱著去教堂接受過洗禮。因為是小嬰兒做不得主,所以到11歲的時候還有個堅信禮。但這個堅信禮後來也逐漸式微,幾乎不用了。等到孩子長大到15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價值觀,這時候可重新做出自己的宗教信仰選擇。所以說到北歐宗教,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世俗化。

這種宗教中所提倡的博愛、平等意識,已經像穩定遺傳的DNA一樣,同北歐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完美結合在了一起,深深影響著北歐人的日常生活、為人處世。所以說真正的信仰不在你去不去或去多少次教堂,真正的信仰在心裡!

因為基本上未經過像英國歷史上那樣的政教合一血雨腥風的宗教改革,再加上北歐人信仰的國教:基督教路德宗,弱化了宗教革命中舊教的權貴思想和社會等級觀念,所以基本上北歐人對教堂的意識,就是聽祖母織毛衣的時候講一講。來到北歐國家旅行,如若不去參觀精美絕倫的教堂,無異於去法國旅行而放過了羅浮宮。北歐大大小小的教堂的存在,猶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北歐諸國中,瑞典人已經很懶,整體去教堂的人不超過國民的10%。可芬蘭更過分,週日去教堂參加禮拜的人還不到4%。 話說回來,雖然北歐人不大去教堂,但教堂作為信仰的存在與標誌,仍深深影響著北歐人的生活。北歐人人生中幾件最重要的事,都是在教堂裡完成:洗禮,婚禮,葬禮。甚而駕鶴西去後,身後的永恆安息之處,北歐人大部分的墓地,也是圍繞在教堂附近。

因信稱義,北歐人認為尊重愛惜森林湖泊、一草一木,是人對代表著上帝的自然的最好最直接的信仰。這種源自宗教而又自身反省融合之後發於自心的個人信仰,極好地詮釋了北歐人對宗教的觀念和意識。正如北歐人凡事有度節制的生活觀:沒有什麼是別人該給你的!

雖然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維京海盜」,但北歐人卻沒有太重的殺戮之心,凡事講究言語溝通、和平解決。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以中立國存在,一方面可以說是為了不願消耗國力、發展國本之需;另一方面,確也代表了北歐國家愛好和平、反戰的態度和決心。迄今為止,北歐諸國的軍備力量,仍然是世界上相對其他國家很弱的。

除了對人,北歐人對動物也懷著極大的尊重和愛護之心。北歐人金髮碧眼,個子高挑,走出來很是惹眼,尤其以出產美女著稱的瑞典,走在街頭遇到的個個都是養眼的帥哥美女。但美女帥哥們偏一身布衣,即便是名牌,也不顯山不露水,因為北歐人們崇尚的是設計!所以你不會看到裘皮大衣不合時宜地出現在北歐街頭,北歐的動物保護組織權威在這裡甚至勝過聯合國!

多少年來,北歐動物保護組織一直穿梭在世界各國,呼籲人們關愛動物。甚至有一次聖誕節,我曾在烏普薩拉的街頭看見一群動物保護組織的人穿著單薄的衣衫,拉著橫幅,呼籲停止發生在亞洲一些國家的「活熊取膽汁」這樣不人道的行為!

如果把自己身體慾望的快樂,建立在對別的生命殘忍的凌遲上,在北歐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所以在現代很多的行為藝術上,你也可以看出中外藝術家們,向世人所奉獻的行為藝術作品裡本質的天壤之別:同樣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北歐人的行為藝術,意在挖掘自我自識,從來不會涉及無辜者。

我們傳統文化蘊含在儒釋道三大家中的哲學觀,無論儒家的中庸,還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抑或佛家的智慧圓融,都講到一個達觀和度的關係,如果行事無度,必然受損招禍。小則禍害自己,大則殃及世人無辜。而北歐人的凡事有度,體現在事事的節制。吃飯吃到七分飽,穿衣穿到六分暖,出去戶外旅行,哪怕一花一木,也只限於欣賞喜愛,而絕無攀折回家的私慾,雖然不去教堂,但深深的精神信仰已經扎根在骨子裡。

北歐人對信仰的另一種詮釋,就是「自由自覺、享受人生」。在我們的老莊哲學裡,將「有待,無待,無己」,作為生命達觀精神自由解脫的過程。在北歐人,雖然不曾提出這般高深的人生命題,但作為未受過幾千年文化熏陶的赤子,反而能更清晰透徹地直指本質、溯游至生命真諦的源頭。北歐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認為人生而為人,不是為了一份一干40年的工作而生。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應更遼闊。

曾經有一個瑞典朋友談起他的生命觀,他是這樣說的:其實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我只是「恰巧」出生在了這個叫瑞典的國家。我是一個地球人!就像一棵樹,它並不知道它長在哪個國家,它只是長在地球上的一棵樹。一想到作為地球生命個體的我,有朝一日也會像千千萬萬自然萬物一般化身地球的塵埃,我既感動又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充滿無限眷戀。最終的回歸自然是生命對人類最後的慰藉!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盡沿路風景。

這種自然即信仰的人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同樣體現在北歐人的社交裡。沒有誰比誰更強,更不存在誰改造誰。大家都是平等的,如果公司裡來一個盛氣凌人的上司,保準第二天公司員工全體抗議。所以在北歐公司裡工作,工作的真諦就是既享受了工作,又完成了自我價值。

北歐人生性喜愛安靜,就是有火燒到眉毛的事要辦,也是不慌不忙。他們認為製造出的所有產品和創意最終都是為人所用,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所以整個生產過程也都應該是愉悅平和的。況且慢節奏不代表不認真不嚴謹,相反,如果整個國家的節奏都慢下來,人們的愉悅感和工作效率反而會提高,因為工作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這種慢節奏常常被初來乍到的外國移民詬病,但一旦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接受了這種生活態度,瞧吧,移民們甚至比北歐人更熱愛這種穩打穩扎的慢節奏,尤其慢節奏裡的FIKA時間。短短的FIKA時間,熱情好客的移民們,帶給大家分享的、自己在廚房親手烘焙的點心,能給你整出皇宮宴會的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