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 娛樂不精神 >

娛樂不精神

看完《鳥籠山剿匪記》,再回想《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讓人不由得心生感歎:從雞蛋裡挑骨頭果然要比生雞蛋更容易一些。同樣是戲仿與拼貼,前者只因多了那麼一丁點兒原創的野心,就讓胡戈落了個「第二眼蠢才」的罵名。幸運的是,鄙夷歸鄙夷,「鳥籠山」應該不會再引發第二波的「血案」了——網絡時代的娛樂草根們儘管無畏,但還不至於無知到去惡搞一個毫無顛覆意義的文本。

惡搞的方向必然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那叫欺壓,這兩個動詞的精神指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一個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是「唯上智與下愚之不移」。網絡時代特別是web2.0帶給世人的福音是,以草根和娛樂的名義,我們可以自由去表達自己的聲音,並且,正當地去惡搞或者顛覆某些道貌岸然、假模假式的經典,直到滿足我們由平等所激發起來的慾望和情緒。

有人說這是一個恐懼巨人的時代,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惡搞巨人的時代。謙遜如牛頓者認為自己的成功要歸因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眾文化的娛樂草根們同樣要通過攀上巨人(名人?)的肩膀獲得成功,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牢記,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仍舊是侏儒,走在老虎前面的狐狸仍舊是狐狸。

的確,人類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都先在底層汲取最深厚的營養,在民間展現其勃勃的生機,然後再由行家裡手定型成為偉大的作品。但是只要網絡時代的草根娛樂繼續以惡搞為己任,就注定了它們只是偉大作品的寄生蟲,而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偉大作品的原始胚胎,這一點馮小剛說得一點都沒錯。

當然,惡搞並非一點前途都沒有,從哲學的角度看,惡搞到了極致就成了「解構」。最典型的就是周星馳,雖然他本人一再聲稱對於「後現代」、「反傳統」、「解構」這些五迷三道的術語一無所知,但這無礙於「大話迷」對他的頂禮膜拜。可是話說回來,像《大話西遊》這種讓你在暴笑之後還能哭出聲來的惡搞「極品」畢竟可遇不可求,周星馳若不是遇見劉鎮偉,強強聯手再加上負負得正,恐怕一輩子都只能頂著無厘頭的帽子混跡江湖,與後現代英雄沒半點瓜葛。

網絡時代草根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另一個本質區別在於,前者屬於後現代消費主義的市民文化,它與生俱來就缺乏民間文化的質樸感和本真性。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在草根娛樂和「粗鄙」之間畫上等號,按照古希臘人的說法,所謂粗鄙就是形容缺乏對美好事物的經歷。這種經歷要求人們學會傾聽安靜和細微的聲音,這在眾聲喧嘩的網絡時代顯得稍稍有些不合時宜。

「要有點娛樂精神!」最近這句話變得非常時髦,常被用來規勸那些不能與時俱進的老冬烘們。可是娛樂本身是不需要精神的,它需要的只是感官與刺激。赫胥黎早在80年前就已經警告我們,在一個科技發達、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的時代裡,造成精神枯萎的敵人更可能是一個滿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讓人心生懷疑和仇恨的人。

(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