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月有痕 > 平亂馬一匹 >

平亂馬一匹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戰馬》上映,講一匹叫作喬伊的英國戰馬,在一戰英德雙方軍陣間顛沛流離,最終回到主人身邊,十分感人。其實這樣的故事在中國很多很多,可惜中國的導演拍不出來,因為他們不愛讀書,整天嚷嚷沒好本子,現成的素材放在那裡都看不見。

南宋岳珂《史》裡,有一篇《義傳》,講的就是戰馬的故事。

開禧年間,南宋軍隊北伐,在兩淮一帶與金兵激戰,結果大敗。士兵王成在撤退途中,遇到了一匹病馬。這匹馬不僅瘦,身上還長了疥瘡,走路直打晃,後背上還站著老鷹,把它啄食得渾身是血。王成沒有只顧自己逃命,而是拉上了這匹馬,回到了後方。

經過精心料理,半年後,這匹馬養好了傷,毛色如新,異常健壯。就有一點,在馬廄裡和其他的馬根本不合群,一旦拉到外面,便「顧景嘶鳴」「若自慶其有所遇」。在河裡洗馬的時候,其他的馬都光著背被士兵騎著下河,只有這匹馬,自己下河,馭者稍微接近,就會挨咬。好馬都是個性十足的。

有一次,王成戰友的馬病了,想借這匹馬出去。沒想到一去牽馬,此馬立刻嘶鳴人立,無法接近,幾十個人輪流上前,都不能制服。回來跟王成一說,王成奇怪:「怎麼會呢?」起身拿著馬具出來。馬一見到王成,立刻就乖了,俯首帖耳——大家這才明白,這匹馬的心,是屬於王成的。

戰鬥很快就來了,王成所屬部隊,被調去江西與造反的李元礪作戰。雙方在龍泉柵開戰,王成和騎兵們殺出去,頃刻被擊敗,戰鬥中王成被敵軍一撓鉤紮在身上,墜馬陣亡。

宋營一看勢頭不對,鳴金收兵。可無論怎麼敲鑼,王成的馬卻不肯回來,躑躅徘徊,悲鳴屍側,最終被敵軍俘虜。

打仗的人都是認得好馬的。李元礪手下將領馬上喜歡上這匹馬,帶回了營中,正好被李元礪的弟弟看見——它的新主人,就是李元礪的弟弟。

李小弟騎上了這匹馬,前進、後退、轉彎,十分舒坦,連連誇讚是好馬,把它養在最好的馬廄裡,喂的是煮豆子和煮小米,洗澡用泉水,精心修剪鬃毛,馬鞍用高檔的,鎧甲用金子和玉的,裝扮起來非常漂亮,大家都紛紛祝賀他喜得良馬。營中有宋軍的俘虜,認得這是王成的馬,紛紛歎息:「畜生就是畜生啊,也怕賊啊。」

叛軍的營地在山裡,道路崎嶇,不利於戰馬馳騁,於是李小弟有了個心願,什麼時候到了寬敞的平地,一定要騎著這匹馬,痛快地跑上一跑。

不久,李小弟的願望就實現了,叛軍進攻宋軍的永新柵,那是平地,李小弟果真去了。戰鼓一響,他騎著馬就衝到了陣前——只是,這馬跑得格外快,尤其是在看到宋軍的旗幟後,更是發足狂奔。李小弟覺得不對,又喊又勒韁繩,馬根本就不聽他的。李小弟怒了,用鐵槊扎馬,扎得馬血肉模糊,可馬依舊只是跑,在箭如飛蝗的兩軍陣地中,向宋營拚命地跑去。

宋軍終於看見那匹馬了,有人驚呼:「這不是王成的馬嗎?」再看馬上的人,盔甲鮮明,肯定是個指揮官啊,於是大家移開鹿角,馬衝了出去,李小弟被活捉了。

主將莫名其妙被擒,叛軍大亂。宋軍趁勢反擊,不僅擊潰了叛軍,還捉住了李元礪。令朝廷頭痛不已的李元礪叛亂,就這麼平定了。

天大的功勞,朝廷肯定是要嘉獎的。只是宋軍將領覺得,要把平定叛亂歸功於一匹馬,也太丟人了。於是,在戰報中只寫宋軍如何英勇作戰,馬的事,一個字都沒寫。

至於那匹馬,回到宋營後就不吃不喝,加上身受重傷,兩天後就死了。

岳珂引用孔子的話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優秀的馬,不僅有力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它心中有德。能忍辱負重,能承擔誤解,能忠於職守,最後做成大事,還為人付出了生命,這就是德。接著,岳珂話頭一轉:「那些只喜歡吃豆子的畜生,不知道自己受著胯下之辱,因人成事還沾沾自喜,就算有奔塵絕景之技,那算什麼啊?連劣馬都不如。」

這個故事寫在大約八百年前,英國作家發表小說《戰馬》是1982年。看來就算時間相差千年,地理遠隔東西,人們與馬的感情與交流,也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