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風月有痕 > 馬球與外交 >

馬球與外交

現在的官員商人、附庸風雅的傢伙,要是不會打幾洞高爾夫球,簡直都不敢說自己是成功人士。古代也有類似的運動,那就是馬球。

馬球最初興盛於唐朝。不過和很多時尚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剛開始並不受主流社會待見。唐朝人封演寫的《封氏聞見記》中就記載,唐太宗(一說為唐高宗)曾經跟侍臣聊天,說:「我曾經見過西番人打馬球。昨天在升仙樓外的街上,有一群胡人打上球了,我懷疑他們是故意想讓我看見。這麼看,帝王的一舉一動都得謹慎。我已經把球給燒了,約束自己,從現在做起。」

從這段話裡,能看出幾點,一是番人胡人非常喜歡打馬球,水平不低,甚至打到長安街頭來了。二是人一當皇帝,腦子裡彎彎繞就太多了,根本看不明白為什麼要戒。可能是因為有嬉樂之嫌,影響不好?也許,有輕微的妄想症也未可知。

但是到了唐中宗年間,政策就變了。當時吐蕃派人來長安迎娶金城公主,皇帝安排的招待節目之一,就是在梨園看打球。吐蕃的使者對皇帝說:「咱手下就帶著打馬球的高手,咱們打比賽吧。」皇帝同意了,結果幾場球下來,吐蕃隊全勝。

皇帝有點掛不住了,立刻派臨淄王、嗣虢王和兩位駙馬出戰,只見這四個小伙子出陣,力敵吐蕃十人,尤其是臨淄王,「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這回贏了,皇帝大悅,除了賞賜,還命大臣獻詩。這大概是最早的關於皇家馬球隊的記載了。

上面提到的這位臨淄王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當了皇帝,還多次觀看和參加馬球比賽。唐玄宗真是文體全能啊。

唐玄宗的馬球,一直打到年紀很大的時候。這次,球飛起來,悶在隊友榮王的臉上。榮王應聲落馬,昏迷良久才甦醒。內侍黃幡綽建議說:「陛下啊,這把年紀了,別打了,馬跑得那麼快,萬一有點閃失,可咋辦啊?天下何望啊?要我說,陛下不如當觀眾,看看女婿啊晚輩啊他們打球,這就好比看一桌子好菜,色香味都能享受到,不一定非得自己吃。看別人忙活,自己抄手不管,才是最樂和的。」

唐玄宗聽從了建議,第一任皇家馬球隊隊長就此宣佈退役。

唐代宗永泰年間,事情又有了反覆。有人上書刑部,說打馬球傷人,也傷馬,取樂的辦法很多,幹嗎非得玩這個?這條意見獲得了認可,刑部尚書還把提意見的人畫了像,置於座右,讓秘書寫了讚美詞——當時唐朝已經由盛轉衰,可能這類時尚體育已經失去市場了。

不過,馬球最後還是沒有被禁住,因為它發展到軍隊中去了,成了官兵們常玩的遊戲。這誰禁得了啊?

到了宋朝,馬球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這首先得感謝宋太宗。《宋史》說,是宋太宗把這項軍中遊戲引進宮廷,並且制定了場地、球門等規則,並且在春三月於大明殿舉辦了「錦標賽」。球場東西向,兩側有高一丈多寬八尺多的球門,門上有金龍,門柱下有石刻蓮花座,門柱上有彩繪。兩名承旨(樞密院武官)守門,兩名衛士拿著小紅旗唱籌。御前衛隊持哥舒棒環衛球場。打球雙方,是宗室與各級官員,一隊穿黃色,一隊穿紫色,用的是金色和銀色的球棒。在教坊齊奏的涼州曲中,皇帝騎馬出現,之後大家才能上馬。

比賽由皇帝開球。之後鼓聲大作,兩隊爭鋒,誰進球了,就多得一個籌碼,插在該隊的旗幟上。皇家隊得分了,慶祝方式是停下比賽,向皇帝山呼萬歲,而群臣隊得分,慶祝方式是下馬跪謝皇帝。誰先得到三分,就算是贏了,比賽結束,開始飲宴。

有人該問了,一丈高的球門,進球是不是太容易?其實不容易。打中球門不算得分,要打中球門上方的「風流眼」才行。

和現在一樣,有比賽,就有公關,有交易,就有談判。比較有名的談判發生在宋神宗打球的時候。當時宋神宗正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這些不滿瀰漫在朝廷的各個角落,球場也不例外。

宋神宗閒的時候,叫了兩個弟弟吳王和嘉王在宮中打球。皇帝說,咱們賭條玉帶吧,誰贏誰拿走。沒想到嘉王來了一句:「我們要贏了,不要玉帶。哥,你就把王安石那個青苗法給廢了就行。」結果弄得宋神宗心裡特不高興。

要說宋朝皇室的馬球明星兼馬球迷,必須得提到宋孝宗——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史》說,這位皇帝對馬球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經常約將軍們在宮裡打球,而且風雨無阻。遇到下雨大了,甚至要在球場上空張掛油布擋雨,用沙子乾燥地面。大臣勸說現在非常時期,陛下要以宗廟為重,千萬別把自己玩傷了,他根本就不聽。

球打得多了,難免有意外。有一次打球,宋孝宗的馬驚了,馱著皇帝朝馬廄一路狂奔。大家嚇壞了,趕緊追上去,遠遠就看見皇帝連人帶馬撞在了馬廄的矮簷上。等大家趕過去一看,皇帝雙手扒著房簷,正在半空中晃蕩呢。扶他下來,臉不變色心不跳,指指遠處說:「馬往那邊跑了。」

這反應得多快啊?心理素質得多好啊?參加體育運動看來是有好處。

球是不長眼睛的。《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講了宋孝宗的另一個段子:有一天,皇帝打球,球飛起來撞到臉上,把皇帝的一隻眼睛給封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江北的金朝得到消息,麻溜兒派人送了個千手千眼玉觀音來,觀音眼睛多啊,宋孝宗現在只有一隻眼能睜開,這是擠對人呢。當時朝廷安排金國使臣到杭州西北的徑山寺住,使臣一進廟,碰見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有才啊,張嘴對使臣說:「一手動時千手動,一眼觀時千眼觀。幸自太平無一事,何須做得許多般。」那意思,一隻眼和一千隻眼有區別嗎?照樣能看破你們的心思。別以為我們好欺負,別挑事兒啊。

金朝使者被搶白,「大慚」。

這也算是馬球外交吧?老和尚懂得怎麼說話和化解。這水平,絕對可以當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