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賦得永久的悔 > 第15節:憶日內瓦(1) >

第15節:憶日內瓦(1)

憶日內瓦

羨林按:

偶檢舊稿,無意中發現了這一篇散文。我的眼立刻亮了起來,簡直像是在陳年古舊的書中發現了一片幾十年前夾進去的紅葉。時光的流逝好像在上面根本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依然鮮艷照人。我既驚且喜,立即讀了一遍。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文中所寫的印象至今依然鮮明、生動。文中提到了美國大兵,跡近不敬。但是,當時他們確是如此。我留下了這一幅寫照,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難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嗎?質之黃偉經同志,不知以為然否?

擴大的日內瓦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這一座世界名城上來。十幾年前,我曾在那裡住過。現在我的回憶的絲縷又不禁同這一座美妙絕倫的城市聯繫起來了。

我首先回憶到的就是日內瓦美麗的風光。大家都知道,瑞士全國就是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明媚秀麗的山光水色,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到過那裡的人,自然會親眼觀察,親身經歷。連沒有到過那裡的人也會從畫片上領略一二,聊當臥游。在全世界範圍內,瑞士之美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看來用不著我在這裡浪費筆墨加以描繪了。

我只想談一點我的觀察,我的體會。在我們國家裡,一提到山水之美,肯定說是\"青山\"\"綠水\"。這對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因為這是我們從實際觀察中得出來的結果。如果有人懷疑的話,有詩為證。用不著到處翻閱,僅就我記憶所及,就可以舉出不少的例證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東郊》裡有這樣兩句話:\"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最全面的當然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你看,\"青山\"\"綠水\"這裡全有了。如果還需要現在的例證的話,那就是毛主席的《送瘟神》。青和綠這兩樣顏色,確實能夠概括中國山水之美。不管是陽朔,還是富春;不管是峨嵋,還是雁蕩,莫不皆然。

然而,談到瑞士的山水,我覺得,青和綠似乎就不夠了。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瑞士風景畫片。幾乎在每一張畫片上,除了青和綠之外,都還可以看到一種介乎淡紫淡紅淡黃之間的似濃又似淡的顏色。我當時頗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印畫片的人創造出來的,實際上是不會存在的。但是,當我到了瑞士以後,我親眼看到了這一種顏色,我的疑團頓消,只好承認它的存在了。在白皚皚的雪峰下面,在蒼翠蓊鬱的樹林旁邊,特別是在小湖的倒影中,有那麼一層青中透紫的輕靄若隱若現地浮動在那裡,比起純粹的青和綠來,更是別有逸趣。如果有人想把這種顏色抓住,仔細加以分析研究,親身走到山下林中去觀察,那麼他看到的只是樹木山峰,\"青靄入看無\",他什麼也看不到的。

我不懂光學,我不知道這種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我只是覺得它很美。對我來說,我看這也就夠了。中國古代詩文描繪山水,除了上面說到的青和綠外,也有用紫色的。王勃的《滕王閣序》裡就有\"煙光凝而暮山紫\"這樣的句子。住在北京的人黃昏時分看西山,也會發現紫的顏色。但是,這只限於黃昏時分。而在瑞士卻不是這樣。一日之內,只要有太陽,就能看到這一團紫氣,人們幾乎一整天都能夠欣賞這種神奇的景色。

我雖然談的是整個瑞士,實際上也就是談日內瓦。不過有一條:在日內瓦城內,這景色是看不到的。一旦走進附近的山林中,卻可以充分地盡情地享受這種奇麗的景色。我之所以特別喜歡日內瓦,這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是什麼呢?恐怕首先就是萊茫湖。我住在那裡的時候,每天都是很早就起來。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到萊茫湖邊去散步。湖這樣大,水這樣深,而且又清澈見底,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確實是極罕見的。湖的對岸是高聳入雲的雪峰,就是在夏天,上面的積雪也不融化,一片白皚皚的雪光壓在這一座美麗的小城的上面,使人隨時都想到\"積雪浮雲端\"這樣的詩句。而湖面的倒影,似乎比上面的對立面還更動人,比真實的東西還更真實,--白色顯得更白,紅色顯得更紅,綠色顯得更綠,--這一些顏色混合起來,在波平如鏡的湖面上,繪上了一幅絢爛多彩的圖畫。

在湖邊漫步的時候,幾乎每次都能夠看到一兩隻或者三四隻白色的天鵝,像純白的軍艦一樣,傲然在湖裡游來游去。據老日內瓦說,這些鵝都是野鵝,它們並不住在日內瓦,它們的家離開日內瓦還有上百里的路程。每天它們都以驚人的速度從那裡游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再游回去,天天如此。對我來說,這也是非常新鮮的事。我立即想到歐洲的許多童話,白鵝在裡面是主人公,它們變成太子或者公主,做出許多神奇的事情。我面對著這樣如畫的湖山,自己也像是走進一個童話的王國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