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暈的樹林 > 百衲 >

百衲

百衲

生活中看似無用的剩餘材料,有時經過巧妙的組合竟能轉變成另一種新穎物品——單獨地看,這物品仍能保存舊材料的個別優點,總體地說,它又融合了個別優點整合成一獨特、完整的有價之物。當然,最重要是,創造者必須對個別材料的功能具有深刻認識,並「發現」此一材料再利用的潛力,在經驗的累積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分類、排比、整合,而後求出最完美的組成方式。

我想起一個勤勞的鄉下婦人,任何不起眼的東西在她手上總會改頭換面。她所有的常識來自於勞動與生活,因此所再創的東西也無一不應用於生活或更助於她的勞動。她利用颱風過後折斷的竹竿,鋸成數截,以柴刀將一端辟成細絲,變成實用的洗鍋刷子分贈鄰居;她上山打工采水果,常載回一捆芒草,抖絮之後曬乾,編成長短不同的掃帚——拂神案供桌的、掃地的、牽屋內蜘蛛絲的;掃庭院時看到幾根彎鐵釘,抓個石頭敲直,釘在晾衣架上擱竹竿;裝瀝青的方鐵桶被她對角一裁,彎成兩隻畚箕;耳朵癢了,隨手按只母雞抽一根細雞毛修個邊,彎成很管用的耳搔子;給孩子做衣服的剩布頭、成衣廠不要的廢布,她統統要,按質料分類,又依照花色、尺寸進行拼圖,做成非常漂亮的百衲被,冬天蓋的、夏天蓋的都有。

有一天,她的孩子因為一雙白布鞋忘了洗而當天早晨又得儀容檢查,她在孩子還沒哭出來之前拿一塊擦面用的白粉塗在鞋面,用洗衣刷輕輕刷勻,染白的布鞋好像剛洗過一樣,孩子高高興興上學了,她也省下一頓斥罵痛責;家裡沒熨斗,她教女兒們將百褶裙放在竹蓆底下,利用睡覺時身體的重量把裙子褶線熨出來。

我不知道誰教她這些,但我確定她已從現實生活中雜亂、分裂的事物上實現了她獨具一格的統籌能力。這一套不斷運動、衍生的秩序同樣運用在她的人際關係上,使她透過各種角色扮演吸引周圍的人形成親密、和諧的團體。她美極!

如果一頭牛從眾人面前走過,有人看到皮鞋,有人嗅到牛肉香、有人想起牛奶……我想,她除了看到這些之外,還看到一群活潑的小牛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