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外的鄉愁 > 馬背閒情 >

馬背閒情

從小我就對騎馬有無限的嚮往。在電影裡看到那些身材曼妙的女子,身穿特製的服裝,在馬上優美的姿態,很是羨慕。

看著騎馬的健兒英姿勃勃的身影,很是嚮往。尤其是那些美國西部牛仔在奔馳的烈馬上上下翻飛,很是激動人心。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在馬背上奔馳。

記得自己曾有過兩次騎馬的經歷。第一次是出於好奇,看到小鎮上有人悠閒地在馬背上踱步,看上去很瀟灑,就請求借一借他的馬騎,幾個人把我扶上馬背,馬一跑,我立刻就魂飛魄散,慘叫著很快下馬。第二次是在上海郊外的太陽島上,馬在圍場裡一路小跑,把我五臟六腑都顛了出來,我從上馬到下馬,一直哭著,尖叫著,很後悔。從此,對騎馬完全失去了興趣。

後來,在美國西部轉悠的多了,有意無意購買了一些與馬有關的紀念品,如馬靴、騎馬服、騎士帽、馬鞭等,看著它們,又生出了騎馬的念頭,尤其是受西部文學的熏染,對牛仔的崇拜,完全忘記了以前騎馬的不愉快的經歷。這一次是在聖旦芭芭拉的海邊馬場,我下決心決一死戰,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決不下馬。

這一次騎的是一匹溫順的棗紅母馬,是訓練得極好的那種專為遊客服務的馬。緩慢得像一隻駱駝,在圍場裡走了一圈後就上路了,這是一條設計好了的路。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一會兒淺草,一會兒小溪,一會兒是安靜的林間小徑,一會兒是柔軟的海灘沙地。在上坡的時候,馬會壓低前蹄,下坡的時候,馬會壓低後腿,盡量給你一個舒適的感覺,當走過重重障礙,到達高高的平坦的攔海壩上的時候,看到低於馬蹄下的樹林、草地、野花、小溪,馬上神氣起來。馬在胯下溫柔地踱著步子,帶著體溫,一起一伏,舒適得就像坐在自家的沙發上。

前一天在海灘上走了太長的時間,兩腿酸痛,舉步困難,現在騎在馬上,雙腿不用勞累了,一下子覺得特別的輕鬆,心旌搖蕩起來,像從極熱的令人難以承受的地方,一下子進入了舒適的空調房,又像是凍得生痛的手腳突然接觸到溫暖的火盆,或者,飢渴難忍的時候突然喝到清清的泉水,剎那間,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溫柔細碎,稍縱即逝。其實,生活裡有很多這樣的時刻,只是很少有人在意而已。

看著四周的樹林、小溪,遠處平靜的大海,金黃的沙丘,拿起照相機不停地拍照,不知不覺丟了馬韁繩,真的信馬由韁起來了。這使我想起了牧童吹笛,牧童因為有牛背可騎,生出吹笛的閒情。馬背也是產生詩情的地方。最著名的馬背詩人就是曹操,流傳千古的《蒿里行》《短歌行》《觀滄海》,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就是在馬背上寫的。還有辛棄疾、陸游,都喜歡在馬背上寫詩。馬致遠那首小令「枯籐,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不用說,一定是在馬背上構思的。

在馬背上縱橫馳騁,很容易產生豪情。如果拿破侖和成吉思汗不能騎馬,所能征服的地方一定小得多。騎在馬上免去了你腿腳的勞頓,四肢解放了,思想就活躍起來。馬能日行千里,世界在馬上變得渺小起來,野心和豪情也就產生了。雖然現在發明了許多交通工具,如天上的飛機、地上的汽車、水裡的船隻,但也有其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你在山坡上漫步、淺水裡行走、原野上踏花、樹林裡獵鳥,或者在荒原上奔馳、在無人之境探險,會發現馬是最好的代步工具,是你接近自然的最好選擇,所以,在美國西部大峽谷觀光,就有專門的訓練有素的騾子隊。閒暇的時候看著馬兒在溪水裡踏起浪花,在沙漠裡捲起煙塵,馬蹄踩在野花淺草裡的陣陣幽香,心神也不由得蕩漾起來。

我想,如果心態好的話,騎驢也是很好的,騎馬固然瀟灑,但馬有時候會發脾氣,無緣無故把你甩下來,驢一般不會這樣做。我想我也喜歡騎驢,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上,很多人以驢代步,無論是老年漢子或是姑娘媳婦,在驢背上晃晃悠悠,也很有情調。唐朝詩人李賀就喜歡騎驢,還有神仙張果老,倒騎毛驢。驢形體雖不如馬矯健,但任勞任怨,張果老不在意驢的形態,我更不在意。就像開車,不一定要奔馳、寶馬。作為代步,豐田、福特也很不錯,只要性能好,舊一點也沒關係。騎馬也是,不一定要日行千里、追雲逐月,沒有機會馳騁疆場,若能閒庭信步也很不錯。就像生活,你不能翻雲覆雨、名揚四海,經營平平淡淡的日子,也是生活的本質。

我喜歡這悠閒踱步似的騎馬,沒有危險,沒有目的,身心完全放鬆。這個時候,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像月色荷塘邊的散步,像百無聊賴時的一杯下午茶、一段輕音樂。

「偷得浮生半日閒,莫聽穿林打葉聲。」

真沒想到,騎馬把我帶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