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美,一切皆美 > 一隻毛蟲的圓滿 >

一隻毛蟲的圓滿

起居室的牆上,掛了一幅畫家朋友陸詠送的畫,畫面上是一隻醜醜的毛蟲,爬在幾株野草上,旁邊有陸詠樸素的題字:

今日踽踽獨行,

他日化蝶飛去。

我很喜歡這一幅畫,那是因為美麗的蝴蝶在畫上已經看得多了,美麗的花也不少,卻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蟲,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時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畫家以之入畫,並給予讚美。

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內心有一種期許,期許它不要一輩子都那樣子踽踽獨行,而有化蝶飛去的一天。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內心裡也多少有一些自況,夢想著能有美麗飛翔的一天。

小時候,我曾經養過一箱毛蟲,所有的人看到毛蟲都會噁心驚叫,但我不會,只因為我深信毛蟲是美麗蝴蝶的幼年時代。每天去山間采嫩葉來餵食,日久習以為常,竟好像對待寵物一樣。我觀察到那些樣子最醜的毛蟲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蟲,往往貌不驚人,在破繭時卻七彩斑斕。

最記得是把蝴蝶從箱中放走的時刻,彷彿是一朵花飄向空中,到處都有生命美麗的香味。

對毛蟲來說,美麗的蝴蝶是不是一種結局呢?從醜怪到美麗的蛻化是不是一種圓滿呢?對人來說,結局何在?什麼才是圓滿?這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正是我說的自況了。

初生於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圓滿的,原因是這個世界原就是不圓滿的世界,感應道交,不圓滿的人當然投生到不圓滿世界,這乃是「因緣」所成。圓滿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淨土、菩薩世界了。

幸而,佛經裡留了一個細縫,是說在不圓滿世界也可能有圓滿的人來投胎,凡聖可能同居,那是由於願力的緣故,是先把自己的圓滿隱藏起來,希望不圓滿的人能很快找到圓滿的路徑,一起走向圓滿之路。

「有圓滿之願,人人都能走向圓滿。」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正是佛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意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看幾個人字旁的字,像「佛」「仙」「俗」。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後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墮落,最後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邊是人,右邊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轉成白話,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這裡面有極為深刻的寓意。當一個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斷地轉化,使一切負面的情緒都轉化成正面的情緒,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圓滿的起點,這是為什麼六祖慧能說:「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即是眾生。」

從前讀太虛大師的著作,他常說:「人圓即佛成」,那時不能深解,總是問:「為什麼人圓滿了就成佛呢?」當時覺得人要圓滿不是難事,成佛卻艱辛無比,年紀漸長才知道,原來,佛是「圓滿的人」,並不是一個特別的稱呼。

什麼是圓滿之境呢?試以佛的雙足「智慧」與「慈悲」來說。

佛典裡給佛智慧的定義是「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標準,我們可以說圓滿的智慧具有這樣四種特質:一是善於觀察世間的實相;二是能平等對待眾生,因了知眾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處,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無比廣大的風格,如大圓鏡反映了世界的實相。

也可以說,假如有一個人想走向圓滿,他要在智慧上有細膩的觀察、平等親切的對待、活潑有力的生命、廣大無私的態度。我們試著在黑夜中檢視自己生命的風格,便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圓成智慧之路。

慈悲的圓滿境界則有兩項標桿,一是無緣大慈,二是同體大悲。前者是對那些無緣的人也有給予快樂之心,是由於雖然無緣,也要廣結善緣;後者是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獨存於世界,而是與世界同一趨向、同一境性,因此對整個世界的痛苦都有拯救拔除的心。

慈悲的檢視也和智慧一樣,要回來看自己的心,是不是與眾生感同身受,是不是與世界同悲共苦?切望能共同走向無憂惱之境,如果於一個眾生起一念非親友的念頭,那就可以證明慈悲不夠圓滿了。

因緣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圓滿的結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緣成就、圓滿實現的心願。

一個人有堅強廣大的心願,則因緣雖遙,如風箏系線在手,知其始終;一個人有通向究竟的心願,則圓滿雖遠,如地圖在手,知其路徑,汽車又已加滿了油,一時或不能至,終有抵達的一天。

但放風箏、開汽車的樂趣,只有自心知,如果有人來問我關於圓滿的事,我會傚法古代禪師說:「喝茶時喝茶,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說什麼勞什子的圓滿?」

這就像一條毛蟲一樣,生在野草之中,既不管春花之美,也不管蝴蝶飛過,只是簡簡單單地吃草,一天吃一點草,一天吃一點露水;上午受一些風吹,下午給一些雨打;有時候有閃電,有時候有彩虹;或者給鳥啄了,或者餵了螳螂;生命只是如是如是前行,不必說給別人聽。只有在心裡最幽微的地方,時時點著一盞燈,燈上寫兩行字:

今日踽踽獨行,

他日化蝶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