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文稿拾零 >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前往沒有死亡的國度的旅行》 >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前往沒有死亡的國度的旅行》

我們這個城市建城四百週年——無疑是有感染力的紀念,「只要一念及此,就讓人重新感到恐慌」——表現出令人迷惑和好奇的品質:只要想起對這些王國的征服和殖民化,就會使我們產生憂傷。我們只能部分地把這種憂傷歸咎於百年紀念演說的古風——慣用的連音詞綴,像「沒落的貴族子弟」和「對您不勝感激」——歸咎於必須紀念征服者:那些勇敢和粗魯的人。伏爾泰短小的《阿爾齊爾》(阿爾齊爾是秘魯的公主,是蒙特祖馬的女兒,而不是阿塔瓦爾帕的女兒)和奧尼爾的《源泉》也同樣激起這種憂傷。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來自柏林的醫生阿爾弗雷德·德布林的《前往沒有死亡的國度的旅行》了。

德布林是我們時代最多變的作家。他的每一本書(就像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十八章中的每一節一樣)都是一個單獨的世界,具有特別的修辭詞彙。在《王倫三跳》(一九一五年)中主題是中國:中國的禮儀、復仇、宗教和秘密集會;在《華倫斯坦》(一九二年)中,是十七世紀血腥和宗教的德國;在《高山、大海和巨人》(一九二四年)中是二七年一個人的事業;在《嗎哪》(一九二六年)這部史詩中,是印度國王的勝利、死亡和復活;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一九二九年)中,是失業者弗蘭茨的貧困生活。

在《前往沒有死亡的國度的旅行》中,阿爾弗雷德·德布林把敘述緊扣小說中的每一個變化著的人物:亞馬孫熱帶叢林中的部落、士兵、傳教士和奴隸。眾所周知,福樓拜說他自己不參與到作品裡去,但是《薩朗波》的旁觀者一直是福樓拜(例如,僱傭兵那場有名的慶典是一次考古工作,與僱傭兵們可信地感覺到的和評判的東西沒有任何關係)。相反,德布林好像變成了他筆下的人物。他沒有寫西班牙入侵者是有大鬍子的白人,他寫道,他們的臉和手——其他均不可分辨——是魚鱗的白色,其中有一個人的臉蛋和下巴上長著毛。在第一章中,他故意插入一個不可能的事實,用來忠實於靈魂的魔幻風格。

徐鶴林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