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幽默的代價 > 康雍乾 >

康雍乾

康熙皇帝曾經有道聖旨頒行天下,類同教諭臣民的鄉規民約,簡單扼要,一百一十二個字,叫做《聖諭十六條》。每逢月吉,各地官員必須集合當地鄉紳、學子、黎民等宣講康熙這些語錄。康熙御極六十一年,幾無中斷。據說康熙年間,天下歸心,乾坤朗朗,康熙《聖諭十六條》功莫大矣。

雍正臨朝,宣講康熙語錄的聲勢就更是浩大了。雍正不孝不悌有史可證,但他必須堂而皇之把康熙放在神龕上供著。康熙有子三十五人,他們在父皇駕崩之前過的日子可謂血雨腥風。皇子們瘋的瘋癲,關的關押,為著立儲之事,不知掉了多少腦袋。康熙到了晚年,幾乎聽不得大臣們提及儲君之事,誰膽敢說到立太子,重則殺頭,輕者罷官。康熙衰老之際,十四阿哥胤軍功最大,授撫遠大將軍,世人多以為他會承繼大統。沒想到,康熙看中的偏偏是皇四子胤禛。胤禛不僅沒什麼功業,甚至還有些蹈高臨虛的恣態,多年同世外之人相與為伍,談佛論道。皇子們爭來斗去,幾乎忽略了還有個四阿哥會同他們爭天下。可是,正是這位看上去與世無爭的四阿哥最後做了皇帝。

四阿哥做皇帝,憑的僅僅是康熙一句話。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某日凌晨,帝召眾皇子並親近大臣到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此時,軍功赫赫的十四阿哥卻在西藏平叛。中國人認皇帝,講究的是正統。雍正承父皇之位,正統自是無疑。反對正統,大逆之罪。十四阿哥心裡暗自不服,卻也只好打落門牙往肚裡吞。他奉召回京,還得問清楚先去弔唁先皇,還是先去恭賀新皇。其他的阿哥們自然更是無話可說。野史記載,雍正還把自己的兩個親弟弟八阿哥、九阿哥改了名,一曰阿其那,一曰塞思黑,意思是滿語的豬和狗,用意在於震懾別的阿哥們。

高明的皇帝都知道,光是大開殺戒不足以治天下。有清一代,推崇「敬天法祖」。雍正正好利用這條祖宗傳下來的老規矩,號稱「以聖祖之心為心,以聖祖之政為政」,把康熙的《聖諭十六條》詳加闡發,竟成洋洋萬言,重新頒行,勒石天下。這就是所謂《聖諭廣訓》。於是,各地隨處可見刻有雍正《聖諭廣訓》的龍碑。各地官員又得在每月吉日召集百姓宣講聖諭,累年不輟。但是,如果說康熙那十數條聖旨言簡意賅,那麼雍正的闡述則是王媽媽的裹腳布。可惜雍正享國之日太短,在金鑾殿上只坐了十三載,壽年不過五十七歲。假如他真如乃父,坐朝六十一年,終有一天會偷梁換柱,不用再拿康熙去嚇唬人。

雍正短命,便宜了乾隆。乾隆覺得讓全國官民年年月月讀那雍正的洋洋萬言,太繁瑣了,而且多年下來,早已流於形式,有名無實了。於是,著令廢止。至此,延續了差不多七十多年的學習皇帝聖旨運動宣告結束。但是,雍正同乾隆,做法不同,目的卻是相同的。康熙能夠被稱為「聖」祖,其神聖之處是不可動搖的,雍正只有借其光芒方能照耀天下;而雍正終究未能至聖,只被稱作「世」宗,平淡地承繼一「世」而已,乾隆改改他的做法,反而又顯得高明了。於是乾隆廟號便有個「高」字,叫高宗。我如此解釋皇帝廟號,嚴肅的史學家們肯定會笑話我了。笑他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