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拈花菩提 > 不要指著月亮發誓 >

不要指著月亮發誓

不要指著月亮發誓,因為月有陰晴圓缺;如果要發誓,請對著自己發誓——讓我們真誠地對待人間的一切情愛吧!盡我的所能不去傷害對方,不傷害自己!讓愛或恨都能昇華,化成我生命中堅強的力量。

「我指著那把樹梢塗了銀色的聖潔的月亮發誓——」

「啊!不要!不要指著月亮發誓,月亮變化無常,每月有圓有缺,你的愛也會發生變化。」

「那我指著什麼發誓呢?」

「根本不要發誓,如果你一定要發誓,就指著你那惹人心動的自身起誓好了,那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會相信你的。」

這是莎士比亞戲劇裡,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一段對白,當羅密歐對著月亮起誓的時候,被朱麗葉制止了,因為在她的眼中月有陰晴圓缺,一點也不可靠,反而「自身」比月亮還要可信任。後來羅密歐說:「你還沒有說出你的愛情的忠誠誓約和我交換呢!」

「在你還沒有要求的時候,我已經把我的誓言給你了。」朱麗葉動人地說:「但是我想要的只是現在我所有的這點愛情。」

朱麗葉回家時,羅密歐看著她美麗的背影,說:「我生怕這一切都是夢,太快活如意,怕不是真的。」

最近,梁實秋先生過世了,我找出他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重讀,隨意翻到《羅密歐與朱麗葉》,看到這一段頗有感觸,尤其人到中年更感覺到「一切都是夢」了。

我從前讀過幾次這本書,並不是特別喜歡,正如劇中的勞倫斯修道士說的:「最甜的蜜固然本身是味美的,可是不免有一點膩,吃起來要倒胃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就像這樣,太甜膩了。我的情感觀念比較接近勞倫斯說的:「所以要溫和的愛,這樣方得久遠;太快和太慢,其結果是一樣遲緩。」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少有一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激情,在夢與醒的邊緣、在愛與恨的分際掙扎。愛的時候,不要說對自己、對月亮起誓了,甚至對著皇天后土、宇宙洪荒起誓,恨不能得自己切成一片片放在愛人面前來表明心跡;可是激烈的情愛也導致深刻的仇恨,很少人能在愛人離開時抱著寬容與感激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恨不得把負心的人切成一片片來祭祀自己情感的傷痕。

這使我們明白:愛與恨是同一本質的事物,人人都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個悲劇,但他們到死的那一刻都還堅心相愛,因此他們不是最慘痛的悲劇,從激情的愛轉成激烈的恨的情侶才是最慘痛悲苦的。在「風濤淚浪、交互激盪」的失戀的人,想到從前指著月亮發誓的場面,每一次想到所受的折磨都彷彿是死過一回,從這個觀點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算什麼悲劇呢?簡直是值得羨慕的團圓了。

在莎士比亞的眼中,愛與恨有一條直通的快捷方式,也可以說是相似的事物,他透過劇中的勞倫斯修道士說:

啊!草、木、礦石,如果使用得當, 都含有很多的偉大的力量: 世上沒有東西是如此的卑賤, 以致對於世界毫無貢獻, 同時物無全美,如果使用不善, 也會失去本性,惹出禍端; 誤用起來,善會變成為惡, 好好利用,有時惡亦有好結果。 這朵小花的嫩苞含有毒性, 也能用以治療某種疾病: 這花只要一嗅,香氣貫通全身; 口嘗一下便能麻痺一個人的心。 人與藥草原是一樣, 內中有善有惡,互爭雄長, 惡的一面如果佔了上風, 死亡很快的要把那植物蛀空。

同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也說明了愛與恨都不是永恆的事物,它終有結束之日。愛雖使人說出:「你的眼睛比他們二十把劍還要厲害,你只要對我溫柔,我不怕他們的敵意」;也讓人感受到:「一個情人可以跨上夏日空中蕩飄的游絲而不會栽下來」;可是,莎士比亞也說:「愛神的樣子很溫柔,行起事來卻如此的粗暴」,「愛情是歎息引起的煙霧,散消之後便有火光在情人眼裡暴露;一旦受阻,便是情人眼淚流成的海。」

看清愛與恨在人生中的實相,對我們堅定的步伐是有幫助的,被恨淹沒的人是多麼愚癡,但被愛所蒙蔽的人不也是一樣無知的嗎?如果我們能以清明的心來對待愛,並且以更超越的愛來寬恕失落的情意,才能讓我們登高,看到人生中更高明的境界。

不要指著月亮發誓,因為月有陰晴圓缺;如果要發誓,請對著自己發誓——讓我們真誠地對待人間的一切情愛吧!盡我的所能不去傷害對方,不傷害自己!讓愛或恨都能昇華,化成我生命中堅強的力量。